教材知識與(yu) 生活實踐的結合是從(cong) 學習(xi) 到習(xi) 得的必經曆程。科目相關(guan) 的課外閱讀無疑是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這一點也是 UIA經濟教研室尤為(wei) 強調的。翻開凱恩斯的《就業(ye) 、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shu) 的第 90頁,映入眼簾的有這麽(me) 一句話:“消費乃是一切經濟活動之唯一目的、唯一對象。”誠然,沒有消費就沒有了經濟的靈魂。
本篇將由經濟教研室的 Chris周老師為(wei) 大家結合 ALEVEL經濟科目的知識點,從(cong) 國內(nei) 和國際市場,來探索一下當下消費的重要性、現狀、成因和趨勢,還請詳讀。
文章方向:疫情與(yu) 消費的交互影響
本文作者:CHRIS CHOU
疫情下的中國消費淺談
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上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wei) 推動我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一戰略也是需要消費為(wei) 支撐,隻有消費充足才能更好地促進國內(nei) 和國外市場的雙循環。
「消費的作用有多大?」
學過咱們(men) ALEVEL經濟學的同學都應該知道神奇的乘數效應。通俗點描述就是存在著某些正反饋作用的渠道,使得“初始”時增加一個(ge) 單位,“最終”增加不止一個(ge) 單位,這個(ge) 使最終增加量多於(yu) 一個(ge) 單位 (可看成等於(yu) 1再乘上一個(ge) “乘數”)的效應,被稱為(wei) 乘數效應。消費所帶來的正麵反饋是不容忽視的。可以簡單的理解為(wei) 第一個(ge) 人花出去的錢買(mai) 第二人的東(dong) 西,第二人又買(mai) 第三個(ge) 人的東(dong) 西,以此類推每層的消費都賺錢,這個(ge) 消費鏈可能傳(chuan) 遍全球,這就是經濟帶良性循環。消費乘數的變化可以認為(wei) 是一種經濟量的變動,引起另一個(ge) 經濟量的更大的變化的現象。
政府消費乘數效應示意圖
其次消費也是咱們(men) 經濟學中的“injection”(注入),即加入經濟體(ti) 中的收入流量。增加注入會(hui) 使經濟規模活動擴張。古人雲(yun)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正如消費就是經濟生活中的“源頭”一樣,隻有消費,才會(hui) 有不斷的“活水”注入,所以消費是經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可持續性的消費會(hui) 讓經濟這個(ge) “大水池”始終充滿活力。
經濟學“注入”與(yu) “漏出”循環圖
「消費的現狀」
來源:國際數據統計局官網截圖
縱觀 2022年的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消費的趨勢呈“類 V型”。3-6月份同比增速在負數區間,最低點出現在 4月份,當時的名義(yi) 增速是 -11.1%,此後有所回升,但回升的根基依舊不穩固。作為(wei) 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Aggregate Demand = Investment + (Exports- Imports) + Government Spending + Consumption),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消費動力不足導致對第三季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 (GDP)的貢獻率大幅下降到 41%。
來源:界麵新聞報道頁麵截圖
「消費疲軟的成因」
圖片來源:普華永道《2022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
接下來我們(men) 基於(yu) ALEVEL經濟學中來分析一下影響國內(nei) 消費疲軟的原因。從(cong) 國際角度上來看,不確定因素在不斷增加。通貨膨脹目前仍在歐美各國肆虐,生活成本在不斷增加;加上由於(yu) 歐美央行都在不斷加息 (收縮性貨幣政策)來遏製本國的高通脹,引發股市下跌和經濟衰退論不斷增加,對於(yu) 進口商品的需求在下降,這也就意味我國的出口會(hui) 相應減少,進而影響國家的經常賬戶收支 (Current account),這一點可以通過前幾日公布的出口數據得到印證.
來源:金融時報官網截圖
從(cong) 國內(nei) 市場來看,作為(wei) 全球按人口衡量最大的消費市場正感受到消極情緒。由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的下滑所導致的財富效應 (Wealth effect)減弱、失業(ye) 率 (Unemployment)增加導致的收入減少和經濟財政刺激政策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自身的時滯性 (Time-lag), 民眾(zhong) 普遍的消費信心和意願 (Confidence and Willingness)較低,造成不願意消費和不敢去消費。
來源:Wind萬(wan) 得信息網截圖
「消費的趨勢」
顯而易見,在通脹、供應鏈挑戰、關(guan) 於(yu) ESG (Environmental、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等問題的相互作用下,消費者的預期正在轉變,而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重塑了消費現實。
麵對實體(ti) 經濟的不確定性,團購和直播發展另辟蹊徑。此外隨著持續擴大的數字經濟規模,實體(ti) 店和電商在多種設備和渠道方麵曆經多年融合,“元宇宙”的高速發展,也可以為(wei) 消費者提供多個(ge) 節省時間和成本的渠道。伴隨市場競爭(zheng) 變得愈加激烈,導致商品均價(jia) 下降,同時促銷、贈品和限期優(you) 惠券增多,可以再一定程度上緩解消費疲軟的現象,增加新的消費增長點。
來源:ING. Think經濟與(yu) 金融分析官網截圖
今年四月份,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登上微博熱搜,目的旨在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nei) 流通,打破地方壟斷和市場分割等。從(cong) ALEVEL經濟學中我們(men) 可以得知,建立統一大市場後,企業(ye) 的規模效益 (Economies of Scale)則會(hui) 進一步得到顯現,企業(ye) 成本會(hui) 下降,進而降低商品價(jia) 格,增加企業(ye) 收入和實現企業(ye) 的動態效率。這樣一舉(ju) 多得 (消費者和生產(chan) 者)的事情,必然也會(hui) 拉動消費。
最後,再回到“源頭”上來,拉動消費的根本在於(yu) 收入和預期的改善。通過對稅收 (Taxation)製度的不斷改革來實現共同富裕、完善基本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和改善國際貿易環境、推行自由貿易主義(yi) (Trade Liberalization),能夠實現讓百姓敢於(yu) 消費,能夠消費,增加消費者信心,讓“活水”源源不斷流入經濟浪潮之中。
來源:路透社官網報道截圖
寒冬已至,春天的腳步還會(hui) 遠嗎?高盛集團 (Goldman Sachs)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xie) 道,中國明年的實際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 (GDP)可能達到 4.5%。當然過度樂(le) 觀預期或者過度悲觀,此兩(liang) 者對提振經濟無濟於(yu) 事,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求真務實,迎難而上。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