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同學,就讀於(yu) 杭州某AP國際中心12年級。10-11年級考完AP物理全家福(AP物理1、2、物理C力學&電磁學),取得了幾乎全5的好成績。同時有參加BPHO獲獎,DIY申請到PIONEER的科研夏校,研究高能物理方向課題。一位實打實的物理愛好者。
01、AP物理學習(xi) 經驗談
AP物理1主要學的是:能量守恒、動量、簡諧振動、轉動運動等內(nei) 容,最難理解的部分是什麽(me) ?如何克服?學習(xi) 進度?
L同學:最難理解的部分,我認為(wei) 應該是簡諧振動,因為(wei) 它是定性的,這是加速度不恒定的運動,比較抽象,一開始難以理解,沒法用公式,比較新。
還有動量也是比較陌生的,是質量和速度的乘積,沒有特殊的含義(yi) ,隻要理解即可,這兩(liang) 大塊是我當時遇到的問題,遇到問題就直接去問老師。
學習(xi) 進度上,我1-2天看一個(ge) 單元,把自己能找到的練習(xi) 都刷一遍。
AP物理2 最難理解的部分是什麽(me) ?如何克服?有何經驗?
L同學:我覺得難的是熱力學,一定要記住,千萬(wan) 不能混淆一些名詞,不然題目看不懂,然後一定要多做題目,不然很困難。還有微觀解釋,作為(wei) 考點的一部分,雖然不難,但是很容易被忽略,所以也一定要重視。像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可以先修,有助於(yu) 後麵電路板塊的學習(xi) 。
AP物理1&2 側(ce) 重考察學生的能力?區別?實驗設計題目為(wei) 什麽(me) 比較難?如何克服?
L同學:AP物理1&2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概念的理解和解釋,以及對現象的解釋。區別在知識點不一樣,物理2有些概念比物理1深,建議先精準理解定義(yi) ,這個(ge) 很重要,不能有任何的混淆,然後再多做題,熟悉套路,建議多做奇怪的題,多思考,紮實基本功,上課一定要認真聽,加深理解,尤其很多校外補課的,覺得校外學了,課內(nei) 就不聽了。
實驗設計題目比較難是因為(wei) 很多學生沒有記清單詞,不知道如何表達。首先列出要用的東(dong) 西,用什麽(me) 東(dong) 西做什麽(me) 實驗,寫(xie) 清楚後分數就高了,比如測量圓的周長,那你就寫(xie) 你用米尺去測量,這樣分就會(hui) 高,要假設批卷子的人都是智障,把什麽(me) 都寫(xie) 清楚,把常用的周長體(ti) 積量角器等英文都記住,各種學術表達都要搞清楚。
總結: AP物理1&2整體(ti) 評價(jia) :
AP物理1難在:動量、簡諧振動,整體(ti) 難度比較大,主要得理解。
AP物理2難在:熱力學中有很多名詞容易搞混;微觀解釋很容易被忽略
AP物理1&2注意點;一定要打好基礎,理解概念,記清單詞,弄清實驗設計的步驟,有問題及時請教老師
AP物理C 最難的部分是什麽(me) ?如何克服?有什麽(me) 經驗?物理1的考點基本和物理C力學重合,主要區別是什麽(me) ?
L同學:
AP物理C中,電磁學比力學難,但是更容易拿分,物理C有50-60%的正確率就有5分,建議力學打好基礎。力學難在波和簡諧振動,會(hui) 涉及畫圖和方程,高一打好基礎,數學不差就沒事,轉動慣量等會(hui) 涉及微積分,一定要注意物理意義(yi) ,一開始很容易錯,後麵多理解多練就好了,有能力的就可以往上疊加競賽像物理碗、BPHO、加拿大物理奧賽,加拿大的物理競賽比較難,選擇題比BPHO難。
AP物理1和AP物理C力學的區別在於(yu) 力學更多涉及微積分,如果微積分學的得比較好,有助於(yu) 理解力學的知識點,所以建議物理和微積分都要學好,物理想學好,數學也得好,另外對於(yu) 計算器,要多用多開發,前提是理解物理意義(yi) ,很多都需要學生應用微積分推導相關(guan) 公式並求解題目,這也大大增加了其難度係數,一定要要真正理解意義(yi) ,實在不行就上網查,平時自己可以多推幾遍,熟能生巧。
AP物理C電磁學 主要學的是微積分基礎之下的靜電學、磁場、電磁感應等內(nei) 容,最難的部分是什麽(me) ?如何克服?物理2學習(xi) 的知識點和物理C電磁的重合度較高,區別是什麽(me) ?各自的要求怎麽(me) 樣?
L同學:電磁學比較抽象,不太好理解,看不見摸不著,主要需要理解,可以靠其他東(dong) 西去算,不需要用感受,就得理解,可以聽YouTube/嗶哩嗶哩上的一些物理課。
AP物理2和物理C電磁學的區別在於(yu) ,AP物理2裏麵的電磁也是為(wei) 物理C電磁打基礎,一定要打好基礎,否則物理C電磁也很難,物理C電磁對數學要求更高,所以數學得有一定的基礎,它們(men) 的區別類似AP物理C力學和AP 物理1的區別。
總結:AP物理C力學電磁學整體(ti) 評價(jia) :
-
力學難在:波和簡諧振動,更多涉及微積分
-
電磁學難在:比較抽象
-
AP物理C力學電磁學注意點;一定要學好AP物理 1&2,打好基礎,理解概念,物理和微積分都要學好
-
學有餘(yu) 力的可參加競賽:物理碗、BPHO、加拿大物理奧賽等
02、AP物理學習(xi) 方法及資源
Q1AP物理有哪些學習(xi) 網站和學習(xi) 資料推薦嗎?以及學習(xi) 方法?
L同學:
1.建議大家一定要吃透教材,我個(ge) 人不喜歡看中文書(shu) 籍,喜歡純英文書(shu) 本,即使這樣,我一開始也很抵觸看大部頭的物理教科書(shu) ,但是每天逼著自己看,並且拿鉛筆在旁邊備注,且用英語翻譯不懂的英文單詞,我看書(shu) 的順序是這樣的:
- 第一遍把內容看一遍,找出重點;
- 第二遍把自己的理解寫上去,比如單擺的例子,就寫上是和質量無關;
- 第三遍就是問問題,把問題和答案寫上去,上課的筆記也記上去。
之前用的資料如:巴朗、princeton review、五百題、五分致勝,巴朗的題目難度比princeton review高;princeton review的知識點講的更好,不過經常會(hui) 有錯誤的地方;五百題和五分致勝是比較老版的,不建議用。在做題的過程中,我會(hui) 主動多提問題,即使我的進度比校內(nei) 快,我上課還是認真聽,加深理解,建議大家一開始學物理別著急,一定要把基礎打牢。
我學物理C是用princeton review,花2周的時間把力學和電磁學都學完了,先把定義(yi) 抄到筆記本,理解一下,把有技術含量的例題抄下來,第一遍做錯題或有意義(yi) 的題,然後抄下來,第二遍就寫(xie) 批注,並且再做一遍,第三遍再寫(xie) 批注和做題,平時經常看。 如果記不住大量的學科詞匯,建議拉一下詞匯表,考前多看詞匯表和教科書(shu) 。
2.將生活中的現象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保持思考,培養(yang) 物理知識的敏感度,比如我在玩礦泉水瓶的時候就會(hui) 想這背後有什麽(me) 物理知識等。
3.通過各種實驗來加深對於(yu) 物理知識的理解,實驗也是對一些物理知識的驗證,可以輔助理解和記憶物理知識,有個(ge) AP學習(xi) 網站 https://phet.colorado.edu/en/simulations/filter?subjects=physics&type=html,prototype
裏麵有演示動畫等,有助於(yu) 理解。
4.請教優(you) 秀的同學、老師,結交正能量的朋友。
我們(men) 有物理的交流群,都是校內(nei) 的,大家一起學習(xi) 交流,一起玩,像我們(men) 上一級的學長,中午會(hui) 帶著我們(men) 去圖書(shu) 館講高深的物理理論,感覺很有意思。
Q25月份的大考,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備考最為(wei) 合適?完全按照校內(nei) 的進度來得及嗎?如何備考?
L同學:建議從(cong) 開學就開始備考,這樣不匆忙,我的物理1是12月開始刷題。然後物理1按照我們(men) 校內(nei) 的進度是來得及,其他學校就不知道了。關(guan) 於(yu) 備考,我基本每天都在學習(xi) 準備了,我平時喜歡搞點奇怪的小實驗,一直保持好奇心,這樣能學得更好更快,然後無意中學過很多,大家也可以上可汗學院和AP Classroom等網站,去多找些題目來刷。
最重要的是,先充分利用教科書(shu) ,然後還有一本書(shu) physics principles with applications,涵蓋了所有物理1和2的知識點,還有BPHO和物理碗的知識點,也可以充分利用。我一般自學完後刷真題,考前留3-5套,每天刷,
除了刷題,還要整理錯題集,整理錯題的本質是找到問題解決(jue) 問題,如果是思路問題,就多想想為(wei) 什麽(me) ,然後多做一些有意思的題目,改善一下觀感。在看錯題本之前,先複習(xi) 知識點,再看對應的錯題,錯題本是按照知識點分類,也會(hui) 記上對應問題的出處以及解決(jue) 方案,用不同顏色標記,考前就重點看。
總結:
AP物理學習(xi) 網站+資料+方法等:
網站:可汗學院+AP Classroom
AP學習(xi) 網站
https://phet.colorado.edu/en/simulations/filter?subjects=physics&type=html,prototype
做題網站
https://brilliant.org/(牛劍推薦)
https://isaacphysics.org/
嗶哩嗶哩:搜physics open course,很多大咖課程
電子書(shu) 網站:z lib
資料:巴朗、princeton review,physics principles with applications
方法:整理錯題集,反複琢磨錯題和有意義(yi) 的題目,多刷題,吃透教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