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AP考試正在進行中,距離微觀經濟考試日期(5月6日)也越來越近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AP微觀經濟中令不少小夥(huo) 伴們(men) 頭疼、眼花、並相對耗時的圖表類選擇題的解題技巧,每種圖像的講解都給大家配上了真題解析(是不是很貼心)!看完今天的文章,能對同學們(men) 的解題速度和答題準確率都有很大的幫助噢~
目 錄
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供需關(guan) 係圖像(supply&demand)
支付矩陣表格(pay off matrix)
公司生產(chan) 圖像
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關(guan) 於(yu) 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的單選題考點主要有以下幾個(ge) :
01、考察對曲線內(nei) 、上、外的點的意義(yi) 理解
-
-
曲線內(nei) 的點表示在生產(chan) 的能力範圍之內(nei) ,但資源並未被充分利用(in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
-
-
曲線上的點表示在生產(chan) 的能力範圍之內(nei) ,且資源已被充分利用(producing as much as it can using the same resources)
-
曲線外的點表示在生產(chan) 的能力範圍之外,無法實現(impossible with current resources)
-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yu) 同樣位於(yu) 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上的不同點來說,在其他條件未知的情況下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也就是說,若A、B兩(liang) 點都位於(yu) 曲線上,我們(men) 無法得出“在A/B點時的生產(chan) 水平更有利於(yu) 經濟發展”這個(ge) 結論。
-
02、考察對曲線左右平移的影響因素的理解
-
-
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向右平移代表生產(chan) 力的整體(ti) 提升/經濟發展,主要實現途徑有對資本增加投資(更多機器),勞動力效率提高(受教育程度,工作效率提升),科技發展等
-
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向左平移代表生產(chan) 力的整體(ti) 下降/經濟退後,一個(ge) 比較特殊的導致原因有因為(wei) 不可抗力(自然災害等)因素而導致的資源及生產(chan) 資料緊缺
-
03、考察對於(yu) 曲線”彎曲“特性的實際意義(yi) 理解
-
-
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向外”突出“的特點,其根本原因是機會(hui) 成本(opportunity cost)/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的逐漸增大
-
假設一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代表了A與(yu) B兩(liang) 種商品的權衡(trade-off):當A產(chan) 量增加時,每多生產(chan) 一單位A商品,需要放棄的B商品產(chan) 量將越來越多,代表機會(hui) 成本/邊際成本的增加;B產(chan) 量增加時亦然
-
若已知生產(chan) 可能性圖像為(wei) 直線,可得:機會(hui) 成本/邊際成本恒定不變
-
04、考察對兩(liang) 國(或兩(liang) 個(ge) 生產(chan) 主體(ti) )之間貿易的分析
-
-
在該考點中,生產(chan) 可能性不僅(jin) 能用曲線(curve)的形式表示,也能用表格的形式呈現,如下圖所示:
-
1、由數字直接比較,單位生產(chan) 要素(單位時間/單位勞動力)下產(chan) 量更高的國家擁有生產(chan) 該商品的絕對優(you) 勢
2、通過計算機會(hui) 成本,比較兩(liang) 國生產(chan) 同樣商品的機會(hui) 成本,機會(hui) 成本更小的國家擁有生產(chan) 該商品的相對優(you) 勢
3、需要注意的是:,擁有絕對優(you) 勢不代表一定同時擁有相對優(you) 勢,二者的判斷方法不同
4、當兩(liang) 個(ge) 國家恰好各自擁有對一種(不相同的)商品的相對優(you) 勢時,二國對這兩(liang) 種商品進行進出口貿易是雙贏的;若其中一國同時擁有對兩(liang) 種商品的相對優(you) 勢,則貿易對它來說是無意義(yi) 的
講完了主要考點,接下來我們(men) 通過一道真題例題來整理一下解題思路,總結做題技巧:
解 題 思 路
Step 1: 審題
由題幹中的“the opportunity cost”以及該題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的“彎曲”可知,這道題的考點應該是上述第三點:對於(yu) 曲線”彎曲“特性的實際意義(yi) 理解。
Step 2:析圖
由於(yu) 點B與(yu) 點C都位於(yu) 曲線上,因此當由點B移動到C時,商品X產(chan) 量的增加(由點E到點F)必然需要對商品Y產(chan) 量的部分放棄。而由機會(hui) 成本的定義(yi) 可知,“必須放棄的那個(ge) 選擇”即為(wei) 機會(hui) 成本,在該題中為(wei) 減少的商品Y產(chan) 量。因此,我們(men) 可以首先排除選項中的D與(yu) E,它們(men) 都以商品X為(wei) 主體(ti) ,而非我們(men) 需要的商品Y。
Step 3:作答
B點所對應的商品Y產(chan) 量為(wei) 點H,C點所對應的商品Y產(chan) 量為(wei) G。因此,由點B移動到點C,必須放棄的商品Y為(wei) HG個(ge) 單位,也就是該移動的機會(hui) 成本,答案選擇B。
供需關(guan) 係圖像supply & demand
關(guan) 於(yu) 供需關(guan) 係圖像的選擇題考點主要有以下幾個(ge)
01、察對圖像上的點沿線移動的影響因素的理解
-
-
Demand Law:價(jia) 格升高,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降低,沿線向右移動;反之亦然
-
Supply Law:價(jia) 格升高,供給量(quantity supplied)升高,沿線向右移動;反之亦然
-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量/供給量(指的是quantity)不等同於(yu) 需求/供給(指的是整條線)單純的價(jia) 格上升並無法改變需求/供給
-
02、考察對圖像左右平移的影響因素及後果的理解
-
-
需求曲線平移影響因素:替代/補充商品(substitute/complement),收入,偏好(preference),市場期望(expectation)及市場規模(market size)
-
供給曲線平移影響因素:替代品/補充品(substitute/complement),投入價(jia) 格(input price),科技,市場期望,政府政策及自然災害
-
單獨平移需求曲線的結果:向右平移,產(chan) 量價(jia) 格同時增加;向左平移,產(chan) 量價(jia) 格同時減少
-
單獨平移供給曲線的結果:向右平移,產(chan) 量增加價(jia) 格降低;向左平移,產(chan) 量減少價(jia) 格升高
-
同時平移供需曲線:根據平移方向相同/相反分類,價(jia) 格與(yu) 產(chan) 量的變化情況“一定一不定”—— 可以確定其中一個(ge) ,但另一個(ge) 需根據實際圖像判斷。做題時強烈建議現場畫草圖!不會(hui) 比在腦海裏想象多花太多時間但能保證正確率,何樂(le) 而不為(wei) ?
-
03、考察相關(guan) 政策對供需關(guan) 係的影響
-
-
價(jia) 格上限(price ceiling):首先判斷是否合理 —— 有效價(jia) 格上限應位於(yu) 均衡價(jia) 格(equilibrium price)之下;有效的價(jia) 格上限導致需求多於(yu) 供給,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shortage);長期來看(long run),價(jia) 格將逐漸自我調控並提高到均衡價(jia) 格
-
價(jia) 格下限(price floor):首先判斷是否合理 —— 有效價(jia) 格下限應位於(yu) 均衡價(jia) 格(equilibrium price之上;有效的價(jia) 格下限導致供給多於(yu) 需求,造成“供大於(yu) 求”的現象(surplus);長期來看,價(jia) 格將逐漸自我調控並回落到均衡價(jia) 格
-
稅收(tax):征稅使得生產(chan) 者的實際產(chan) 量減少,稅後的供給曲線相比稅前向左平移。在稅收總收入(tax revenue)中,生產(chan) 者和消費者需要承擔的份額(tax burden)大小被供需彈性(elasticity)所影響:需求彈性小於(yu) 供給彈性時,供給端(生產(chan) 者)的稅收負擔更大;需求彈性大於(yu) 供給彈性時,需求端(消費者)的稅收負擔更大
-
在分析供需關(guan) 係圖像,解答有關(guan) 單選題時,是強烈建議在圖上勾勾畫畫打草稿,或是自己畫草圖的,這樣能更直觀地體(ti) 現相應的舉(ju) 措或變化對產(chan) 量及價(jia) 格的影響!
我們(men) 繼續來看一道真題:
解 題 思 路
由題幹中的關(guan) 鍵詞“price ceiling”可知,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上述第三個(ge) 考點:考察相關(guan) 政策對供需關(guan) 係的影響。
遇到價(jia) 格上限/下限的單選題時,首先,分析該政策是否有效:
-
當價(jia) 格為(wei) $1時,低於(yu) 均衡點的價(jia) 格($1.5),符合我們(men) 所學的“有效價(jia) 格上限應低於(yu) 市場均衡價(jia) 格”的知識點,因此該政策是有效的,排除選項E。
-
接著,聯係圖像,回憶該政策帶來的實際影響:價(jia) 格低於(yu) 均衡點,使得需求量大於(yu) 供給量,造成“供不應求”現象,也就是shortage(這裏強烈建議大家沿縱坐標為(wei) 1.00畫一條水平的線,能更直觀得出需求量>供給量的結論哦~)排除選項A,C。
-
第三步,,利用圖像中的數據,計算短缺的實際數值:當價(jia) 格為(wei) $1時,需求為(wei) 12 billion gallons,而供給為(wei) 6 billions gallons,二者做差可知,該價(jia) 格上限造成了6 billion gallons的短缺,答案選B。
支付矩陣表格 pay off matrix
支付矩陣是寡頭壟斷市場中的重要知識點之一,關(guan) 於(yu) 寡頭壟斷市場的完整版知識點總結,小夥(huo) 伴們(men) 可以戳這裏噢➡️【AP筆記】微觀經濟Oligopoly:520“寡頭”,是你嗎?
關(guan) 於(yu) 支付矩陣表格的選擇題考點主要有以下幾個(ge) :
01、已知一方策略,求另一方策略
-
-
圈出已知方的策略,分清表格中第一個(ge) /第二個(ge) 數據分別代表哪一方
-
在畫圈的一行/一列中找出對未知方更有利的策略
-
特別注意:審題時記得分清是數字越大越有利還是數字越小,例如利潤是越大越有利,但服刑的年數是越少越有利
-
02、考察對雙方各自占優(you) 策略(dominant strategy)的判斷
-
-
-
以另一方的決(jue) 策為(wei) 基準,分析本方是否有一種策略能“不管對方做什麽(me) ,選它都對我最有利”,即為(wei) 占優(you) 策略
-
特別注意:在一個(ge) 支付矩陣中,不一定每一方都有其占優(you) 策略,甚至雙方有可能都不存在占優(you) 策略
-
-
03、考察對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的理解與(yu) 實際應用
-
-
雙方的占優(you) 策略在支付矩陣上相交的策略組合
-
雙方均未達到利益最大化
-
是非合作的結果,也被稱為(wei) 非合作博弈均衡(non-cooperative equilibrium)
-
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通過用一道真題裏例題來總結支付矩陣表格的單選題解題技巧:
解題思路
Step 1:讀圖
當看到題幹中“The first entry in each cell indicates the profits to UA, and the second,the profits to UB”時,同學們(men) 可以在每個(ge) 屬於(yu) UA的數據上打上方框,在UB的數據上打上圓圈做出區分(當然其他不同的符號也可以啦~),避免解題時混亂(luan) 導致浪費時間在錯誤的思路上。
Step 2:審題
選項中的“dominant strategy”“incentive”則告訴我們(men) ,該題的考察考點為(wei) 上述第二點:考察對雙方各自占優(you) 策略(dominant strategy)的判斷。
Step 3:思考
由所學的判斷占優(you) 策略的方法可知,UA的占優(you) 策略為(wei) “reduces production by 10 percent”,而UB的占優(you) 策略也為(wei) “reduces production by 10 percent”。
Step 4:作答
兩(liang) 個(ge) 公司的占優(you) 策略相同,均為(wei) “10 percent”,答案為(wei) B(Keywords:“both”+“10%”)。
公司生產(chan) 圖像
公司生產(chan) 圖像類選擇題是AP微觀經濟學考試中最常考,也是最“詭異”多變的題型,考點方向多且散,很多情況下需要同學們(men) 把多個(ge) 知識點結合起來作答。
在遇到公司生產(chan) 圖像的選擇題時,有以下幾個(ge) 突破口:
-
首先,由需求曲線(demand curve)的水平/向下傾(qing) 斜(downward-sloping),需求曲線是否等同於(yu)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曲線等圖像特征,確定市場(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monopoly,factor market,oligopoly,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縮小腦海中“加載”的知識點範圍;
-
接著,根據圖像中的產(chan) 量、價(jia) 格信息,分析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關(guan) 鍵點”: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生產(chan) 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短期停止生產(chan) (與(yu) 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做比較),長期退出市場(與(yu) 平均總成本 average total cost 做比較)等;
-
最後,根據以上關(guan) 鍵點,總結該公司的生產(chan) 情況:盈利/虧(kui) 損與(yu) 否,是否達到均衡,利潤是否最大,市場是否有效(觀察是否有無謂損失 deadweight lost)等。
接下來我們(men) 通過一道經典例題來實際運用上述三個(ge) 步驟:
Step 1:確定市場:
由需求曲線向下傾(qing) 斜,且邊際收益小於(yu) 需求曲線可知,該公司處於(yu) 壟斷(monopoly)或壟斷競爭(zheng)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市場;
Step 2 :找關(guan) 鍵點
由圖中的Q1,Q2,P1,P2,P3信息,結合對以上兩(liang) 個(ge) 市場的掌握可知,生產(chan) 水平位於(yu) (Q1,P3)時達到利潤最大化。由於(yu) 題幹中問的是“profit-maximizing strategy”,因此可以直接排除A,D,E三個(ge) 選項;
Step 3: 生產(chan) 盈虧(kui)
由對壟斷市場的知識點掌握可知,當利潤最大化時,公司擁有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當產(chan) 量位於(yu) Q1時,需求曲線(價(jia) 格)高於(yu) 平均總成本曲線,同樣也可以獲得“擁有經濟利潤”的結論。
因此,本題答案選擇B~
總 結
今天的幹貨也hin多哦~還記得我們(men) 都講了哪些內(nei) 容呢?給大家複習(xi) 一下:
-
生產(chan) 可能性曲線:點的移動(曲線內(nei) 、曲線上、曲線外),線的移動(向內(nei) /向外平移),圖像意義(yi) (機會(hui) 成本),二國貿易(絕對/相對優(you) 勢)
-
供需關(guan) 係圖像:點的移動(supply&demand law),線的移動(單線平移、雙線同時平移、影響因素),政策(價(jia) 格上限/下限,稅收)
-
支付矩陣表格:對應主體(ti) 與(yu) 數據(避免粗心),納什均衡,占優(you) 策略
-
公司生產(chan) 圖像:確定市場、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生產(chan) 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盈虧(kui) 情況
看完了以上對於(yu) AP微觀經濟考試中常出現的不同類型的圖表選擇題以及對應的例題講解,同學們(men) 有沒有對讀題、考點解析以及答案匹配更加有把握了呢?
在AP微觀經濟學考試中,雖然圖表類選擇題一開始會(hui) 給同學們(men) 造成“眼花繚亂(luan) ”的錯覺,但正因為(wei) 圖表的特殊表達方式,使得這類選擇題在實際考試中更有套路性、技巧性,對關(guan) 鍵信息的呈現也更加直觀。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於(yu) 同學們(men) 的AP備考有幫助,也提前祝各位同學考出好成績~如果喜歡本期分享,不要忘了掃描下方二維碼,解鎖更多備考幹貨和學習(xi) 資料哦!我們(men) 下期再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