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詳細介紹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hina Adolesec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ntest,簡稱CASTIC)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體(ti) 育總局、知識產(chan) 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hui) 、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分為(wei) 創新項目競賽和創新作品評比展示。創新項目競賽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創新作品評比展示包括: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青少年科技創意比賽少年兒(er) 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

大賽具有廣泛的活動基礎,從(cong) 基層學校到全國大賽,每年約有1000萬(wan) 名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經過選拔,500多名的青少年科技愛好者、200名科技輔導員相聚一起進行競賽、展示和交流活動。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不僅(jin) 是國內(nei) 青少年科技愛好者的一項重要賽事,而且已與(yu) 國際上許多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建立了聯係,每年都從(cong) 大賽中選拔出優(you) 秀的科學研究項目參加國際科學與(yu) 工程大獎賽(ISEF)、歐盟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等國際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創新大賽的宗旨是激發廣大青少年的科學興(xing) 趣和想象力,培養(yang) 其科學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廣泛開展和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發現和培養(yang) 一批具有科研潛質和創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

競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申請信息

? 適合對象:在校中小學生

? 申請時間:3月20-5月20日(中午12:00截止)

【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不接受個(ge) 人直接申報,參賽選手需要參加基層賽事,最終由省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機構在本屆獲獎選手中按分配名額擇優(you) 推薦。】

競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

? 競賽項目

小學生項目

1. 物質科學:研究物質及其運動、變化的規律。

2. 生命科學: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yu) 環境之間相互關(guan) 係。

3. 地球環境與(yu) 宇宙科學:研究地球與(yu) 宇宙中有關(guan) 現象、事物和規律,人類與(yu) 地球環境、地球與(yu) 宇宙的關(guan) 係等。

4. 技術:技術創新;將科學、技術應用於(yu) 生產(chan) 和生活,綜合設計或開發製作以解決(jue) 實際問題。

5. 行為(wei) 與(yu) 社會(hui) 科學:通過觀察、實驗和調查的方法研究人或動物的行為(wei) 與(yu) 反應,人類社會(hui) 中的個(ge) 人之間、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關(guan) 係。

中學生項目

1. 數學:包括代數、分析、組合數學、博弈論、幾何與(yu) 拓撲、概率與(yu) 統計等。

2. 物理與(yu) 天文學:包括力學、磁學、電磁學、光學、熱學、計算力學、原子物理、天體(ti) 物理、凝聚態物理、等離子體(ti) 物理、核與(yu) 粒子物理、天文和宇宙學、生物物理、計算物理、材料物理、半導體(ti) 材料、超導材料、物理演示儀(yi) 器等。

3. 化學: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材料化學、計算化學、環境化學、化學工程、材料工程等。

4. 動物學:包括動物行為(wei) 學、生態學、細胞學、發育生物學、遺傳(chuan) 學、生理學、營養(yang) 和生長、分類和進化等。

5. 植物學:包括植物生長和發育、生態學、遺傳(chuan) 學(育種)、生理學、病理學、分類和進化、農(nong) 林科學等。

6. 微生物學:包括應用微生物學、細菌微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微生物遺傳(chuan) 學、病毒學和抗生素等。

7. 生物化學與(yu) 分子生物學:包括分析生物化學、醫藥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化學、細胞和分子遺傳(chuan) 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

8. 生物醫學: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和係統生理學、疾病遺傳(chuan) 學、營養(yang) 學、病理生理學、轉化醫學等。

9. 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包括大氣科學、氣候科學、環境對生態係統影響、地球科學、水科學、生物降解、土地開墾、水土保護和改良、水資源管理、汙染控製、廢物回收和管理等。

10. 計算機科學:包括互聯網技術及通信、計算機製圖技術、仿真/虛擬現實技術、計算科學、網絡安全、數據庫、操作係統、編程、物聯網等。

11. 工程學:包括航天與(yu) 航空工程、土木工程、汽車工程、船舶工程、機械工程、製熱與(yu) 製冷工程、機器人與(yu) 智能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電路、微控製器、傳(chuan) 感器、控製係統、信號處理等。

12. 行為(wei) 和社會(hui) 科學:包括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社會(hui) 心理學、人類學、教育學等。

? 申請要求

申報者和申報項目要求

1. 申報者在競賽申報時為(wei) 國內(nei) 在校中小學生(包括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ye) 學校等),每個(ge) 參賽學生(包括集體(ti) 項目的學生)在一屆大賽中,隻能申報一個(ge) 項目參加科技創新成果競賽。

2. 參加全國競賽的項目從(cong) 省級競賽獲獎項目按規定名額擇優(you) 推薦

3. 申報項目必須是從(cong) 當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過兩(liang) 年時間內(nei) 完成的

4.集體(ti) 項目要求:

(1)集體(ti) 項目的申報者不得超過3人,並且必須是同一地區(指同一城市或縣域)、同一學段(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zhuan) )的學生合作項目。

(2)集體(ti) 項目不能在研究過程及參賽中途加入新成員。每名成員都須全麵參與(yu) 、熟悉項目各項工作,合作、分擔研究任務,提交的研究成果應為(wei) 所有成員共同完成。

(3)每個(ge) 集體(ti) 項目應確定一名第一作者,其他為(wei) 署名作者。在項目申報時,所有成員的信息資料均應在申報表中填寫(xie) 。

(4)多人集體(ti) 完成的項目不能作為(wei) 個(ge) 人項目申報。如該項目可以分為(wei) 數個(ge) 子項目,某個(ge) 子項目確係某一申報人獨立完成,可以將該項目作為(wei) 完成人的個(ge) 人項目申報。

5. 連續多年的研究項目,如果曾經參加過以往的創新大賽,再次以同一選題申報參賽時,本次參賽的研究工作需持續一年以上,申報材料必須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6. 每個(ge) 項目可有1-3名輔導教師,對學生開展項目研究給予輔助性指導。

不接受的申報:

1. 項目內(nei) 容和研究過程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hui) 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

2. 涉及有風險的動物、微生物,人體(ti) 或動物離體(ti) 組織、器官、血液和其他體(ti) 液的小學生研究項目。

3. 不符合申報項目要求(參見申報者和申報項目要求)的項目。

申報材料

1. 申報書(shu) :完整填寫(xie) 大賽組委會(hui) 當年發布的申報書(shu)

2.查新報告:每名申報者須在項目研究開始前和申報參賽前對項目選題和內(nei) 容分別進行查新檢索,並至少提交1份真實、規範的查新報告

3. 項目研究報告及附件:項目研究報告字數應不少於(yu) 2千字、不超過1萬(wan) 字,附件可提交研究項目相關(guan) 輔助圖片,其他研究日誌、實驗記錄等材料填報清單。如項目中有實物模型,則需提交時長不超過1分鍾的視頻資料,用於(yu) 證明和演示實物模型的功能和創新點。入圍終評的項目,必須在終評問辯現場向評委提供原始實驗記錄、研究日誌等相關(guan) 材料,並現場展示項目研究報告中提到的主要創新點。

4. 證明材料:項目涉及下列內(nei) 容的還須提供有關(guan) 部門的證明材料。

(1)醫療保健用品,由省級以上相關(guan) 醫療科研部門開具臨(lin) 床使用鑒定。

(2)動物、植物新品種,由省級以上農(nong) 科部門開具證明,證明確為(wei) 培育和發現的新品種。

(3)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由省級以上林業(ye) 等管理部門開具證明,證明項目在研究過程沒有對動、植物造成損害。

? 評審

評審原則

大賽組委會(hui) 將組織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專(zhuan) 家組成評委會(hui) ,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則進行評審。

1. 自己選題: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提出、選擇或發現的

2. 自己設計和研究:設計中的創造性貢獻必須是作者本人構思、完成。主要論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qin) 自獲得的

3. 自己製作和撰寫(xie) :作者本人必須參與(yu) 作品的製作。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xie) 的。

4. 創新性:指項目內(nei) 容在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使用、設備或工具的設計或使用方麵的改進和創新,研究工作從(cong) 新的角度或者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決(jue) 了一個(ge) 科學技術課題

5. 科學性:指項目選題與(yu) 成果的科學技術意義(yi) ,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確性,依據的科學理論的可靠性等。

6. 實用性:指項目成果可預見的社會(hui) 效益或經濟效益,研究項目的影響範圍、應用價(jia) 值與(yu) 推廣前景。

小學生項目的評審重點考查項目研究過程中對於(yu) 探究式學習(xi) 方法的應用

• 評審程序

1. 資格審查:大賽組委會(hui) 根據規則對所有申報項目材料進行資格審查。審查過程中如發現項目申報材料存在問題或缺失,申報者可在組委會(hui) 規定的修改時間內(nei) 對項目材料進行修改和補充,符合規則的項目可獲得參加初評的資格。

2. 初評:通過參賽資格審查的項目由評委會(hui) 組織學科專(zhuan) 家對申報材料進行網絡評審。項目初評通過率約為(wei) 80%。通過初評的中學生項目入圍參加終評,參評一、二、三等獎;通過初評的小學生項目成績排序排名前50%項目入圍終評,參評一、二等獎,其餘(yu) 項目獲得三等獎。

3. 終評:

(1)等級獎評審:大賽組委會(hui) 選聘國內(nei) 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專(zhuan) 家組成終評評審委員會(hui) ,通過現場審閱材料和項目問辯,評選產(chan) 生大賽各獎項。入圍終評的項目須申報者本人參加終評評審活動,如未參加終評的中學生項目將視為(wei) 自動放棄參賽資格,如未參加終評的小學項目給予三等獎,由此產(chan) 生的名額空缺不予遞補。

(2)專(zhuan) 項獎評審:由設獎單位單獨評選或委托大賽評委會(hui) 評選。專(zhuan) 項獎評審原則不得與(yu) 大賽評審原則相悖。

4. 申報和初評階段,出現對參賽項目的投訴且經調查屬實,或經評審專(zhuan) 家調查發現參賽項目存在抄襲、研究工作作弊等問題,將取消作者參賽資格。終評階段,如發現參賽項目存在抄襲、研究工作作弊,將取消作者獲獎資格;項目作者答辯情況或研究項目實際水平不符合獲獎標準,經評審委員會(hui) 表決(jue) ,可不授予競賽獎項。

? 終評展示

1. 參賽學生有義(yi) 務參加大賽終評展示期間組織的公開展示、公眾(zhong) 講解和學生交流等活動

2. 項目展示按學科分區,由組委會(hui) 提供項目展區的基本展板、展台、電源和簡單工具。

3. 每個(ge) 項目分配的展示空間由項目作者負責設計和製作相關(guan) 展示材料,並負責展示材料的攜帶、安裝布設、保管和維護。有實物作品的研究項目,必須將實物作品帶到現場展示。

4. 每個(ge) 項目應製作項目展板一塊(高1.2米、寬0.9米)。參展實物寬不超過1.5米,高不超過2米,重量不超過100千克。項目展示材料中不能有易燃、易爆危險品和管製刀具;展品用電電壓不得超過220伏

5. 項目的展示材料中不得出現指導教師姓名、專(zhuan) 家評價(jia) 、媒體(ti) 報道材料、以往獲獎情況、正在申請或已獲得專(zhuan) 利情況等信息,不得出現涉嫌侵犯知識產(chan) 權和個(ge) 人隱私權的內(nei) 容。

6. 項目布展完畢後需要接受組委會(hui) 的檢查,包括展板、展品、展示內(nei) 容,檢查合格才能進入評審程序。

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

? 學科分類

1. 物質科學:研究物質及其運動和變化規律。

2. 生命科學: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yu) 環境之間相互關(guan) 係。

3. 地球環境與(yu) 宇宙科學:研究地球與(yu) 宇宙中有關(guan) 現象、事物和規律,人類與(yu) 地球環境、地球與(yu) 宇宙的關(guan) 係等。

4. 技術與(yu) 工程:技術創新;將科學技術應用於(yu) 生產(chan) 和生活,綜合設計或開發製作以解決(jue) 實際問題。

5. 其他:不屬於(yu) 上述四類學科的其他科技內(nei) 容的實踐活動。

? 活動要求

1. 申報的科技實踐活動應是青少年以團體(ti) (如:小組、班級、社團、年級、學校、校外教育機構等)名義(yi) ,在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xi) 或社會(hui) 實踐活動中,圍繞某一科技主題開展的具有一定科普教育意義(yi) 的集體(ti) 活動

2. 活動設計與(yu) 組織實施符合以下原則:

 (1)親(qin) 曆性:學生親(qin) 身體(ti) 驗和實踐。

 (2)自主性:以學生為(wei) 活動主體(ti) 。

 (3)協同性:廣泛的社會(hui) 合作和參與(yu) 。

 (4)整合性:幫助學生形成對科學、技術和社會(hui) 的整體(ti) 認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 活動目的明確,有完整的活動計劃或方案(包括活動目標、器材或材料、活動內(nei) 容、組織實施方法、總結交流方法等)。

4. 按照活動計劃或方案完成了活動並進行了交流總結。

? 申報要求

1. 在校中小學生(包括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ye) 學校等)均可以團體(ti) 名義(yi) 將其參與(yu) 或組織的科技實踐活動申報參賽。參加全國比賽的活動由省級競賽獲獎活動中按規定名額擇優(you) 推薦申請。

2. 對於(yu) 以學校或校外教育機構名義(yi) 申報的活動,參加活動的學生應占在校學生總數或本地區學生總數的30%以上

3. 申報團體(ti) 需提供以下材料:

(1)完整填寫(xie) 的申報書(shu)

(2)活動報告及附件:活動報告應由活動組織者(或主要參與(yu) 者)撰寫(xie) ,報告內(nei) 容包括活動選題、設計、準備、實施、成果、總結反思或建議等,字數不超過1萬(wan) ,可附相關(guan) 圖片、學生活動成果或體(ti) 會(hui) 、活動成效的評估報告或新聞報道等。附件大小過5MB

4. 每個(ge) 活動最多隻能申報三名輔導教師

? 評審

• 評審標準

1. 示範性:活動選題、活動設計理念和組織形式有創新和示範作用,實施過程中有廣泛或深入的社會(hui) 合作和參與(yu) 。

2. 教育性:活動內(nei) 容和形式符合參與(yu) 學生的學習(xi) 發展需求,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社會(hui) 責任感,有助於(yu)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學興(xing) 趣

3. 完整性:活動報告內(nei) 容完整、條理清晰,活動成果明確突出並進行了實踐成果的交流總結。

• 評審程序

根據規則進行資格審查,合格的參賽活動可進入評審。組委會(hui) 組織專(zhuan) 家對參賽活動進行網絡評審,確定獲獎等級。如發現申報材料存在弄虛作假、抄襲等問題,則取消參賽資格

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比賽

? 作品要求

1. 作品內(nei) 容:科學幻想繪畫作品內(nei) 容應為(wei) 少年兒(er) 童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利用繪畫形式表現未來人類的生產(chan) 、生活情景

2. 作品形式:參賽作品的畫種、繪畫風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作品尺寸規格為(wei) 4開

? 申請要求

• 申報者和申報項目要求

1. 創新大賽舉(ju) 辦當年7月1日之前,凡年齡為(wei) 5-14周歲的少年兒(er) 童獨立完成科學幻想繪畫作品,均可申報參賽。每個(ge) 學生在一屆大賽中,隻能申報一個(ge) 作品參加比賽。參賽作品須為(wei) 個(ge) 人作者的原創作品。

2. 參加全國比賽的作品從(cong) 省級競賽獲獎項目中按規定名額擇優(you) 推薦申請。

3. 每個(ge) 作品最多隻能申報一名輔導教師

• 不接受的申報

非繪畫類的美術品與(yu) 工藝品;畫幅尺寸不符合規定;包含神鬼迷信故事內(nei) 容等。

• 申報材料

1. 完整填寫(xie) 的申報書(shu)

2. 繪畫作品:全國比賽隻接收作品的電子副本。文件格式為(wei) jpg,分辨率為(wei) 300dpi

? 評審

• 評審標準

1. 想象力:作品選題的新穎程度和創意所展現的想象力

2. 科學性:作品主題思想與(yu) 科學技術相關(guan)

3. 繪畫水平:作品創意的畫麵表現力,包括畫麵設計、色彩處理和繪畫技巧。

• 評審程序

根據規則進行資格審查,合格作品可進入評審。組委會(hui) 組織專(zhuan) 家評委對作品進行網絡評審,確定獲獎等級。如發現作品存在抄襲、他人代作等問題,則取消參賽資格

獎項設置

各比賽分別評獎,獲獎者均頒發獲獎證書(shu)

一等獎15%

二等獎35%

三等獎50%

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額外從(cong) 一等獎中擇優(you) 評出“十佳優(you) 秀科技實踐活動”獎

該文章中相關(guan) 文字和圖片均來自官方網站及網絡

相關(guan) ?:https://castic.cyscc.org/index.aspx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賽事介紹

下一篇

IESO&CESO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