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大考落幕,上期我們(men) 給大家解讀了IB中英文A和英文B的考情,今天我們(men) 理科教研組導師們(men) 帶著千字數理化分析來了!
本期看點
數學AA&AI大考解讀
物理大考解讀
化學大考解讀
10&DP1年級理科學習(xi) 方案
數學AA HL
AA HL考後大家普遍覺得Section A做起來是比較順的,但section B難度有跳躍性的提升。
實際上,整體(ti) 看來這次考試的難度在正常範圍內(nei) ,隻不過通過出題以及給分的形式把整張卷子的得分占比拉低了,沒有了這些所謂的送分題,導致一道題的分值很大,一旦失分,比例就會(hui) 很大。這也是我們(men) 反複強調的IB出題非常活,會(hui) 以你想不到的方式考察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的聯係,因此在複習(xi) 階段我們(men) 幾乎會(hui) 讓學生把各類題型、知識點強化訓練。
比如,Paper1 section A部分難度中規中矩,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robability的計算,rational function畫圖,geometry中sector和segment等等題目和知識點基本都在考前複習(xi) 到;但是vector那道題的出題方式較冷門,需要重點注意vector這中考察方式。
Paper2考了function的一些properties,transformation,trig的graph,還有Homogenous differential equation以及Euler’s method的題目,我們(men) 都已反複強調。
還有我們(men) 之前練的比較少,但在我們(men) 考點預測中預測到的一種probability distribution的題型,它這次沒有考特殊的normal和binomial結合那種的題,考的是需要自己通過experiment的建立來去構造一個(ge) probability的distribution table,涉及到tree diagram。
總的來說Paper3的難度較以往有些簡單,我們(men) 在考前也多次反複強調這次會(hui) 考和function相關(guan) 的部分,要把不同function的性質記熟,因此這部分性質掌握熟練的同學Paper3反饋都不錯。
物理
這次IB物理考試久違的P3回來了,作為(wei) 受疫情影響後的首次恢複,P3考察的難度並不大,題目也比較常規,很多題目參考以往的past paper也算有跡可循。因此隻要做好對於(yu) 過往錯題的總結,整體(ti) 難度並不算太大。但是今年開始學習(xi) 物理的同學則不需要再麵對P3啦,新版的IB將P3要考察的內(nei) 容進行了刪減融合,放進去和P1,P2一起考察。
☞科學組別新考綱
整體(ti) 來說P2依舊是難度比較大,大部分同學的體(ti) 驗是雖然寫(xie) 出來了,但不確定是不是對。在data booklet中找到了對應的公式,但是由於(yu) 題目的一些細節信息,會(hui) 讓同學們(men) 覺得不確定公式是否用對了。不過,物理的P2對於(yu) 同學們(men) 來說一直是難度比較高的一張paper, 也符合大部分同學的預期。
最後說到P1, 雖然難度相較以往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能感覺到一些送分題不見了!比如說以往會(hui) 有的uncertainty的題目今年也沒了,而在新的物理大綱中也會(hui) 融合更多計算靈活的題目,因此未來的考題也有很大概率將送分題慢慢淘汰,對於(yu) 知識的理解而非套用套路才是最有效的備考方式。
化學
今年學生考完IB化學後普遍反應難度比較大,出題比較靈活,例如paper 1部分,雖然大部分考察的題型都還是常規知識點,但今年的試卷中有考察到一些比較細節的知識點,很容易因為(wei) 沒有注意複習(xi) 到而失分。
這幾年Paper 2在考察redox reaction時都有考察到BOD計算這個(ge) 細節知識點,因此我們(men) 在複習(xi) 的時候有專(zhuan) 門強調BOD的計算以及Winkler Method的應用,溶解氧濃度的計算,今年5月大考果然也有涉及相關(guan) 考點。
而有機化學的考察整體(ti) 比較常規,每年比高的mechanism畫圖和解釋題型今年也有同樣例行出現,考察了electrophilic addition的原理畫圖和major product的判斷和解釋。但第十一章通過核磁共振H NMR判斷有機結構的題型中,有考察到往年沒有考到的較難題型。
整體(ti) 而言,通過分析近幾年IB化學考試的情況,我們(men) 發現22年和今年的試卷難度會(hui) 比曆年都要提高一些,考察的知識點會(hui) 更加細節,考法也變得更加靈活,今後想要拿到高分的同學除了要對基礎知識非常紮實以外,會(hui) 更需要學生有更好的融會(hui) 貫通的能力。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無論是數理化,都有著考題越發靈活,對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熟練度和數理邏輯要求更高,想靠送分題撿漏上分幾乎是不大可能。跟著專(zhuan) 業(ye) 的人對症下藥,一步步夯實學術基礎,掌握解題技巧才是進行“有效學習(xi)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