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M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
什麽(me) 是iGEM?
iGEM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最高國際性學術競賽。由麻省理工學院(MIT)創辦,每年舉(ju) 辦一次,是以合成生物學為(wei) 核心多學科交叉 國際級科技競賽,其理念在於(yu) 鼓勵學生積極創新,用創新去改變世界 。
自2005年發展成國際學術競賽,從(cong) 最開始的大學生組一個(ge) 組別(不足10支隊伍)參賽,發展至今成為(wei) 涵蓋高中、本科、研究生以上三個(ge) 組別。要求學生自主選題,融合科學、技術、商業(ye) 、工程、設計等各個(ge) 方麵,不僅(jin) 是理論和設計的競賽,還涉及生物實驗、數學建模、社會(hui) 調研、網站設計、宣傳(chuan) 海報、英文演講陳述和舉(ju) 辦相關(guan) 的科普地麵活動等。
參賽學生將研究所取得的有用成果提交給MIT的競賽組委會(hui) ,供全球的科學家共享參賽隊伍的研究成果,為(wei) 不同國家、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提供了一個(ge) 相互交流的國際舞台;參賽隊伍的相關(guan) 研究成果常年發表於(yu) 《Nature》、《Science》、《Economists》 等一線學術期刊......
以合成生物學為(wei) 主題的iGEM競賽,采用“自下而上”正向工程學策略,通過元件標準化,模塊化,適配底盤,按照電子工程學原理和方式設計、模擬,構建簡單的、可被調控的基因線路模塊,致力於(yu) 解決(jue) 世界難題,比如糧食危機、環境治理、能源危機等。
為(wei) 什麽(me) 參加iGEM?
▫ 全球頂尖大學參與(yu) 與(yu) 認知度最高的創新競賽之一
▫ 95%以上的參賽高中生以全球前50位大學為(wei) 升學目標
▫ 涵蓋生物、數學與(yu) 信息科學、機械與(yu) 電子工程、公眾(zhong) 宣傳(chuan) 、社會(hui) 創新等領域
▫ 國內(nei) 一流大學實驗室的科研與(yu) 導師團隊一起工作
▫ 適合跨校參加的團隊競賽,體(ti) 現每一位成員的領導與(yu) 執行力
▫ 積累推薦信、頂尖競賽獎項、論文與(yu) 專(zhuan) 利、大量的活動影像素材
▫ 參賽項目可用於(yu) isef、商賽、丘成桐、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其他賽事
哪些學校參加了iGEM?
2011年,iGEM首次開設高中組賽道。2013年,來自中國大陸的高中隊首次成功參賽。近年來,尤其是,2017-2019年,中國高中隊每年均以10支左右的數量逐年遞增,遠遠高 於(yu) 全球參賽隊伍數量的增長率。由此看出,越來越多的國內(nei) 學生關(guan) 注到iGEM,也有意識 地通過iGEM來提升個(ge) 人綜合實力,為(wei) 將來的留學申請提高競爭(zheng) 力。
全球國際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斯坦福大 學、芝加哥大學、MIT、杜克大學、康奈爾大學等等國內(nei) 頂尖985、C9高校:清華大學、北京 大學、浙江大學、中科大、複旦、上交等幾乎所有985高校
中國大陸iGEM高中隊統計
2023賽季全領域戰隊成員招募
iGEM戰隊分工
理論研究與(yu) 生物實驗小組
社會(hui) 調研與(yu) 商業(ye) 創新小組
宣傳(chuan) 與(yu) 設計小組
硬件裝置研究小組
數學建模與(yu) 網站製作小組
預算與(yu) 後勤支持小組
iGEM招募對象
◾ 9-11年級在校學生
◾ 具備良好的英文聽說讀寫(xie) 能力
◾ 具有團隊溝通、協作與(yu) 表達能力
◾ 對研究性學習(xi) 有著濃厚的興(xing) 趣,希望培養(yang) 自己獨立思考、分析與(yu) 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 有一定的實驗、美術設計、編程、建模、攝影、英文等基礎將成為(wei) 加分項
iGEM競賽內(nei) 容
必修模塊 | iGEM競賽規則與(yu) 創新方法論 | 6h |
分子生物學與(yu) 合成生物學基礎知識 | 12h | |
基因工程常規實驗訓練 | 12h | |
科學思維與(yu) 科研方法 | 3h | |
文獻檢索與(yu) 論文寫(xie) 作 | 12h | |
學術展示和答辯 | 3h | |
任務與(yu) 實踐管理方法 | 4h |
選修模塊 選任意2個(ge) 模塊 | 自媒體(ti) 運營與(yu) 媒體(ti) 公關(guan) | 5h |
美工與(yu) 攝影課程 | 8h | |
數學建模與(yu) 計算機仿真 | 10h | |
WIKI網頁設計與(yu) 製作 | 12h | |
3D建模與(yu) 創客加工 | 8h | |
傳(chuan) 感器與(yu) 物聯網技術 | 8h | |
AI圖像識別技術與(yu) 應用 | 12h | |
社會(hui) 調研方法 | 4h | |
高階生物與(yu) 化學實驗室 | 8h | |
商業(ye) 創新與(yu) 預算管理 | 6h |
競賽輔導流程
種子隊員選拔
隊伍選拔與(yu) 前期培訓
課題頭腦風暴與(yu) 科學研究方法
必修課程學習(xi)
項目社會(hui) 調查與(yu) 專(zhuan) 家訪談
幹隊工作實施及暑期工作籌備
項目實施(幹濕隊同步進行)
項目結題及交付成果整理
項目預答辯及交付成果上傳(chuan)
TBD項目答辯
項目進度(規劃)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