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率不到0.5%,適合文科和理科生,深受藤校認可的《紐約時報》社論競賽即將開賽了!
作為(wei) 美國文科領域頂尖的寫(xie) 作競賽,《紐約時報》社論競賽的競爭(zheng) 非常激烈,去年主辦方一共收到16,664份作品,最終僅(jin) 有82份獲獎,獲獎率僅(jin) 為(wei) 0.49%。
《紐約時報》社論競賽題目
每年春天,《紐約時報》社論競賽都會(hui) 邀請世界各地的初中和高中學生撰寫(xie) 簡短的、建立在論證基礎上的、有說服力的社論文章。參賽者可以在任何他們(men) 感興(xing) 趣的社會(hui) 問題上,分析他們(men) 的立場與(yu) 觀點。《紐約時報》會(hui) 將競賽獲勝者的作品發表在官方網站The Learning Network 中,甚至《紐約時報》印刷版上。
競賽並沒有規定具體(ti) 的題目,但《紐約時報》提出了三個(ge) 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考:
What makes you mad?
什麽(me) 讓你生氣?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change? 你希望看到什麽(me) 變化?
What do you wish more people understood? 你希望什麽(me) 事情能被更多人理解
不同於(yu) 其他比賽,《紐約時報》社論競賽題要求學生提交一篇社論。社論是基於(yu) 精確的事實,符合邏輯和有係統的新聞評論,主要是發表對當前社會(hui) 重大事件和迫切問題的立場、觀點、主張;一篇優(you) 秀的社論,展現了作者的社會(hui) 責任感、思辨能力和領導力。
社論的關(guan) 注點與(yu) 大學招生看中的社會(hui) 影響潛力不謀而合!近些年,無論是以“哈耶普斯麻”為(wei) 首的Top 30頂尖大U、還是以威廉姆斯領銜的Top 20文理學院,都非常注重申請人對社會(hui) 的回饋和影響力。
Our Admissions Office chooses carefully from a broad range of applicants who seem to us to offer the most promise for future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 Harvard Admission Office
我們(men) 的招生辦公室從(cong) 廣泛的申請者中,精心挑選出在我們(men) 看來最有希望在未來對社會(hui) 做出貢獻的人。
—— 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
開賽在即,如何報名參賽?
《紐約時報》社論競賽題麵對全球13-19歲的高中生,學生需要完成一篇450字的原創作品,具體(ti) 要求如下:
參賽群體(ti)
本次比賽全球13至19歲的初中或高中學生開放。(紐約時報工作人員的子女不能參加)
投稿要求
選擇一個(ge) 你關(guan) 心的話題(不管它是不是在紐約時報網站上討論的話題),寫(xie) 一篇簡明的社論。每篇社論必須至少使用一個(ge) 來自《紐約時報》的支持性證據(引文)和一個(ge) 可靠的、其他來源的支持性證據(引文),並標注引用的來源。
每篇投稿必須在450字以內(nei) ,必須為(wei) 原創作品。
參賽形式
學生可以以小組形式參加這次比賽,但是,每個(ge) 學生隻能提交一份作品。
投稿截止日期
本次比賽的截止日期是2022年4月13日,美西時間晚上11點59分。
獎項設置
《紐約時報》設置winners, runnerup, honorable mention三類獎項。
提交注意事項
- 在美國或英國的13歲及以上,或在世界其他地方的16歲及以上的學生,可以提交自己的作品,
- 居住在美國或英國以外的13至15歲的學生必須由成年人代表他們提交。
- 所有學生在提交前必須由家長或監護人填寫家長/監護人許可部分。
如果你沒有接觸過社論,可以從(cong) 過往獲獎文章中獲取靈感。除了開頭提到的內(nei) 容,《紐約時報》的獲獎文章還包含十分廣闊的議題,小編在這裏列舉(ju) 一些供大家參考:
- 快時尚正變得越來越“快”,並對地球傷害越來越大
- 迅速發展的誌願旅遊產業背後是利己主義
- “梗圖”是一種革命性的溝通方式,並正在塑造青少年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 對閩南語肥皂劇的思考:瀕臨消失的方言亟待拯救
- ……
也可以參考競賽的評分標準,主辦方將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向進行評分:
觀點(Viewpoint)
社論表明可清晰的觀點,並通過基於(yu) 論據的的論證來號召行動。
論據(Evidence)
使用有力的論據來支持論點,並引用可靠的資源。
分析與(yu) 說服(Analysis and Persuasion)
通過提供相關(guan) 的背景信息,利用有效的案例,承認反訴和提出觀點,社論的組織機構比較清晰。
語言(Language)
社論強有力的聲音並能吸引讀者的注意。語言、風格和語調都與(yu) 文章的目的相符,且語法、拚寫(xie) 和標點都是正確的。
指南(Guidelines)
社論遵守了所有的比賽規則,包括引用至少一條《紐約時報》和《紐約時報》之外的資訊。
沒有接觸過社論,該怎麽(me) 準備《紐約時報》社論競賽?
機構即將推出《紐約時報》社論競賽一對一輔導項目。
項目內(nei) 容
《紐約時報》社論競賽一對一輔導項目共包含3周的內(nei) 容,其中包含2場一對一的視頻會(hui) 議和4次社論文章修改。
第一周
學生需提前挑選1-2個(ge) 可行議題。老師在第一次視頻會(hui) 議中和學生討論、確定寫(xie) 作議題,完成暫定的提綱。會(hui) 議後學生完成第一稿,在老師提出修改意見後,然後進行第二稿的寫(xie) 作。
第二周
在第二次視頻會(hui) 議中,學生和老師討論第二稿。老師對第二稿進行口頭反饋,學生在會(hui) 議期間做筆記。會(hui) 議結束後,學整合反饋,提交第三稿,在老師提出修改意見後,然後進行第四稿的寫(xie) 作。
第三周
學生寫(xie) 作的第四稿應在第二次會(hui) 議結束後1周內(nei) 提交。老師會(hui) 在學生提交第四稿後,在投遞文章前完成最終稿的審閱。
《紐約時報》社論競賽臨(lin) 近,你對身邊的世界又有怎樣的洞察?你關(guan) 心的議題是什麽(me) ?你是否想通過寫(xie) 作向世界傳(chuan) 達你的聲音?快來加入我們(men)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