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組作業(ye) 不免有人開始頭疼,小組作業(ye) 大部分情況都是:一個(ge) 人的負重,一群人的狂歡,輕鬆實現1+1+1+1<4的崩潰結局。
想要參加HiMCM並獲得一個(ge) 較好的名次就要認真挑選隊友,合理安排計劃!
那麽(me) 問題來了,什麽(me) 才算是好的分工模式呢?
傳(chuan) 統分工——MCW
模型構建者(M):負責根據題目要求,運用數學和統計知識構建合理的數學模型。這個(ge) 角色需要深厚的數理基礎、活躍的思維和較強的邏輯性,從(cong) 實際案例積累經驗,比賽時迅速選準建模策略。
編程實現者(C):負責將模型構建者設計的算法和模型轉化為(wei) 計算機程序,進行數值計算或模擬實驗。這個(ge) 角色需要熟練掌握至少一種編程語言,並能用數據分析軟件處理數據。
論文撰寫(xie) 者(W):負責將團隊的成果整理成論文形式,包括問題闡述、模型建立、算法設計、結果分析等方麵。這個(ge) 角色需要具備優(you) 秀的英文寫(xie) 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排版能力。
非傳(chuan) 統分工
雖然在傳(chuan) 統分工中每個(ge) 人的任務都十分明確,但是以下兩(liang) 種非傳(chuan) 統方式往往更為(wei) 有效。
雙建模手、雙寫(xie) 手+單算手:這種分工要求隊員中有兩(liang) 人有能力獨立進行建模和寫(xie) 作,而另一人負責編程計算。這種模式可以確保建模和寫(xie) 作部分的高效和質量,同時編程部分也有專(zhuan) 門的人員負責。
建模/寫(xie) 作+編程+編程:一人負責建模和寫(xie) 作,兩(liang) 人負責編程。這種配置下,建模和寫(xie) 作的同學可以更加專(zhuan) 注於(yu) 整體(ti) 的把控,行文邏輯更為(wei) 清晰,而編程部分則通過兩(liang) 位同學的協作來高效完成。
組隊注意事項
1、多元化的團隊
一個(ge) 多元化的團隊可以帶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有助於(yu) 更全麵地理解和解決(jue) 問題。不同專(zhuan) 業(ye) 的隊員可以互補彼此的短板,例如擅長數學或統計學的隊員構建模型,擅長計算機的隊員擅長編程實現,而人文社科方向的隊員則論文撰寫(xie) 和排版。
2、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團隊成員需要有共同的目標和強烈的拿獎信念。沒有基礎沒關(guan) 係,可以多去學習(xi) ,重要的是一定要靠譜,不要中途跑路!
3、英語能力過關(guan)
主辦方是注冊(ce) 於(yu) 美國的數學協會(hui) ,因此英語能力對於(yu) 參賽團隊來說是一個(ge) 重要的挑戰。團隊成員需要具備較好的英語閱讀和寫(xie) 作能力,以便能夠準確地理解題目要求並撰寫(xie) 出高質量的論文。
分工注意事項
1、任務分明但不必界限分明
團隊成員之間的分工應該明確,每個(ge) 人應該清楚自己的職責和任務。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任務之間的界限可能並不總是那麽(me) 清晰。數學模型和算法最好隊員們(men) 都懂一些,例如,在建模過程中,可能需要編程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在論文撰寫(xie) 過程中,可能需要建模人員提供模型解釋和數據分析等方麵的幫助。
2、保持溝通和協作
團隊成員比賽期間需要保持密切的溝通和協作。這可以通過定期召開會(hui) 議、使用在線協作工具等方式實現。在溝通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尊重的態度,願意傾(qing) 聽和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3、靈活調整分工
在比賽過程中,團隊可能會(hui) 遇到各種挑戰和變化。因此,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團隊成員需要保持靈活性和適應性,能夠迅速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和任務分配。
錯過了HiMCM美國高中數學建模競賽?不用擔心!還可以參加這個(ge) 數學建模競賽!
2025年IMMC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
冬季賽即將開啟報名!
報名時間:2024.11.25~2025.1.22
👇👇👇
IMMC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
IMMC或IM2C代表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Challenge,即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是一個(ge) 麵向全球中學生的以團隊為(wei) 參賽單位的新型數學建模競賽活動,由聯合創辦人(Co-founder, Co-sponsor)美國數學與(yu) 應用聯合會(hui) (COMAP)和香港儒蓮教科文機構(NeoUnion)於(yu) 2014年在波士頓創辦。IMMC的宗旨是推廣數學建模教育,增強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ang) ,提高中學生的探究問題、解決(jue) 問題與(yu) 科技創新能力。
每支參賽隊伍通過團隊協作就一個(ge) 來自現實世界的開放性課題進行數學建模和求解,並將成果演繹為(wei) 一篇數學建模研究論文。首屆IMMC於(yu) 2015年舉(ju) 行,首屆國際頒獎典禮在香港大學舉(ju) 辦,之後每年的國際頒獎典禮在世界不同城市舉(ju) 辦。中華區IMMC及中華峰會(hui) 暨頒獎典禮,每年在香港舉(ju) 辦。
官方網站:https://istem.info/
比賽含金量
01、數學建模在升學背景提升活動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數學建模包含的內(nei) 容極其寬泛,不僅(jin) 僅(jin) 是數學本身,更與(yu) 現如今蒸蒸日上的科技和編程息息相關(guan) 。
02、比賽含金量高,具有國際影響力,參賽成績是申請美國、香港、新加坡名校的加分參考依據;有機會(hui) 獲得國內(nei) 大學自主招生加分。
03、通過訓練和比賽,培養(yang) 用數學方法解決(jue) 實際問題,提高問題的闡述分析、模型的假設和建立、計算結果及討論、撰寫(xie) 專(zhuan) 業(ye) 學術論文的能力。
04、學習(xi) 和參賽論文可作為(wei) IB體(ti) 係的EE、ALEVEL體(ti) 係的IPQ/EPQ獨立研究項目的提交材料。參賽或訓練論文可獲得浙江大學數學建模科研能力評定證書(shu) 。參賽或訓練論文可在國內(nei) 外英文學術期刊發表。
比賽規則
麵向學生
組隊參賽,一個(ge) 團隊由2-4名就讀於(yu) 同一所學校的中學生或以下學生組成(6-12年級),且須有來自該校的至少1位教師擔任指導老師。
冬季賽時間
自主選題的數學建模論文,於(yu) 比賽截止時間前完成提交即可,不設開啟時間。
• 報名/注冊(ce) :2024.11.25~2025.1.22
• 中華區域賽:2025.1.22 晚8點~1.26 晚8點
• 中華區國際賽:2025.3.6 晚8點~3.11 晚8點
• 答辯決(jue) 賽:2025年4⽉中下旬
• 頒獎典禮:2025年暑期
晉級流程
IMMC競賽,分為(wei) 區域賽、國際賽和國際賽答辯三個(ge) 部分,各團隊需要通過區域賽選拔至國際環節,最終參加國際賽答辯。
參賽者需要在在連續96小時之內(nei) 完成並提交一篇數學建模論文,論文成績進入前 20%的團隊自動晉級國際賽。
中華區域選拔賽(秋季賽/冬季賽)
👇
國際賽
👇
國際賽答辯
*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澳門的所有參賽團隊都要先經過中華區域的選拔賽才有資格參加國際賽。
*中華區域的選拔賽分為(wei) 秋賽季和冬賽季,參賽團隊可參加任意賽季,以最佳成績為(wei) 準。
報名費用
100美元/隊
獎項設置
特等獎(O獎)
特等入圍獎(F獎)
一等獎(M獎)
二等獎(H獎)
成功參與(yu) 獎
其中分數排名TOP20%的參賽隊伍,將自動獲得IMMC國際賽的參賽資格,之後各國家或地區各遴選兩(liang) 篇最佳論文進入國際評審。
數模輔導課程大綱
賽前課程總長:總共20小時
上課平台:騰訊會(hui) 議
課程模式:1對1個(ge) 隊伍
1、Matlab快速入門
2、層次分析法
3、熵值法
4、主成分分析
5、灰色關(guan) 聯法
6、topsis
7、模糊綜合評價(jia)
8、聚類分析
9、GM(1,1),GM(2,1),DGM(2,1),Verhulst
10、時間序列
11、插值
12、回歸
13、神經網絡模型
14、支持向量機(SVM)
15、數據包絡分析(DEA)
16、蒙特卡洛迭代法
17、線性規劃
18、模擬退火
19、粒子群算法
20、模型拓展
比賽期間輔導
1、10小時直播課+微信群隨時溝通,全程輔導
2、賽前20小時+比賽10小時+群裏全程溝通+2次帶隊老師論文修改
3、建模論文我們(men) 將修改投稿至EI國際會(hui) 議,發表的EI論文,可被EI數據庫和穀歌學術檢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