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學知識競賽(ICQ)——原澳大利亞(ya) 國家化學知識競賽(Australian National Chemistry Quiz,簡稱ANCQ),是由澳大利亞(ya) 皇家化學學會(hui) 舉(ju) 辦的大型國際性化學比賽。
自1982年起,該賽事39年間已吸引了來自21個(ge) 國家和地區,如澳大利亞(ya) 、瑞士、德國、新西蘭(lan) 、新加坡等,每年有逾10萬(wan) 名學生參加。
澳大利亞(ya) 皇家化學學會(hui) (RACI)創立於(yu) 1917年,1932年獲得英國皇室的特許認證,在世界範圍內(nei) 具有廣泛影響。
目前,該學會(hui) 共有5000多名會(hui) 員、14個(ge) 不同研究領域的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以及8個(ge) 地區分支。學會(hui) 長期致力於(yu) 學術研究和科學普及,負責審核、認定高等教育課程,舉(ju) 辦國際學術會(hui) 議,評選、頒發學術研究獎項,並與(yu) 澳洲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教育和公共服務部門,氣候、環境保護及能源組織密切合作。由其出版的《化學》更是科研領域的權威期刊之一。
競賽規則
時間:2021為(wei) 例
比賽時間:2021年6月
報名截止時間:2021年4月
地點:南方及北方賽區各地考點
南方賽區:上海青少年科學社國際交流部 021-53881008 intl@shssp.org
北方賽區:博鴻教育0532-85899108 edward.lee@qd-bh.com
特別說明:線上線下組織形式將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展開,具體(ti) 以報名成功後的通知為(wei) 準。
報名資格7-12年級在讀學生
競賽組別共分為(wei) 四個(ge) 級別:
7-8年級組
9-10年級組
11年級組
12年級組
競賽形式個(ge) 人賽,筆試,30道單項選擇題
語言提供中文或英文試卷,二選一
試題編寫(xie) 及批改所有試題由澳大利亞(ya) 化學專(zhuan) 家及資深中學教師進行編寫(xie) 。
所有試卷及答題卡統一收回,寄送回澳大利亞(ya) 組委會(hui) 進行批改評分。
獎項設置
組委會(hui) 根據全球考生的成績分等級進行獎項設置
前40%的學生均可獲得榮譽證書(shu) ,其中:
特等獎HD Excellence:獲得滿分
一等獎High Distinction:成績排名前10%
二等獎Distinction:成績排名10%-25%
三等獎Credit:成績排名25%-40%
所有參賽同學均能獲得參賽證書(shu) (Certificate of Participation)
(往屆優(you) 秀證書(shu) 樣例)
ICQ的優(you) 勢
鞏固核心知識的掌握
充分激發創新思維
展示考生的學術興(xing) 趣和知識運用能力
有利於(yu) 自主招生和留學申請錄取
競賽試題分析
ICQ試題是由澳洲皇家化學學會(hui) (RACI)的科研人員、新南威爾士大學以及澳洲當地頂級高中的一線化學教師共同出題、審核,以保障試題的知識性、科學性、前沿性和趣味性。試題為(wei) 30道選擇題,考試時長為(wei) 1個(ge) 小時。
總的來說,ICQ的目的是要通過競賽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知識的興(xing) 趣、打開一扇通過化學認知世界的窗戶,並發掘有潛力的化學學科人才。在高年級測試的試題中,還注重跨學科知識的聯動,以開啟學生的視野,幫助拓寬學科視野、打造“理綜”思維、激發學習(xi) 興(xing) 趣!與(yu) 語言的融合
利用基礎的化學知識,讓學生享受到英語學習(xi) 的樂(le) 趣往屆真題(考試級別7-8年級):每種元素都有各自的元素符號。例如,H代表氫元素,He代表氦元素。單詞“Berlin”(柏林) 可以被拆分為(wei) B、Er、Li、N,即代表硼、鉺、鋰、氮。
請問下列的哪些城市名可以被拆分為(wei) 元素名稱?
A. London
B. Madrid
C. Warsaw
D. Lisbon
試題剖析:對於(yu) 城市的英文名字,有些同學可能會(hui) 感覺很陌生,但隻要認真閱讀題目,便會(hui) 發現解題的關(guan) 鍵——元素符號。
在答案D中,Li表示元素鋰,S表示元素硫,B表示元素硼,O表示元素氧,N表示元素氮。因此完全符合題目的要求,為(wei) 正確答案。就題目本身而言,要考察的是學生對元素符號的熟悉程度,是最基礎的知識點,但在表達方式上,出題人采用了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形式。
與(yu) 其它學科的融合
多學科交叉,讓學生體(ti) 會(hui) “理綜”的奧妙往屆真題(考試級別11年級):三維圖象是分子結構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這些圖形都可以通過剪切和折疊形成一個(ge) 立方體(ti) 。
將下列選項中的圖形折疊成立方體(ti) ,請問哪個(ge) 選項折疊成的立方體(ti) 中可以包含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中的兩(liang) 種元素,且這同族的元素位於(yu) 相鄰的兩(liang) 個(ge) 麵?
試題剖析:這道題開啟空間思維想象之後,我們(men) 便很快可以在頭腦中組合出四個(ge) 立方體(ti) 的模型。
以選項A為(wei) 例,我們(men) 可以將Na、Cl、Kr、Na所在的麵作為(wei) 側(ce) 麵,而Ca和K所在的麵作為(wei) 底麵和頂麵。由此一來,三維立體(ti) 的畫麵便呈現在了眼前。
之後,我們(men) 需要迅速找到題目中的解題關(guan) 鍵,一是關(guan) 於(yu) 同族的元素,二是相鄰的麵。在每個(ge) 選項中,我們(men) 都能找到同族的元素,例如A中Na和K為(wei) 同族,B選項中O和S同族,C選項中C和Si同族,D選項中Na和Li同族。之後,我們(men) 再將每個(ge) 選項建立起立體(ti) 的虛擬模型,可以發現,隻有選項A中的元素位於(yu) 相鄰的兩(liang) 個(ge) 麵上,其餘(yu) 選項均為(wei) 相對的麵。
在這道題中,競賽的出題老師並沒有死板的讓大家默寫(xie) 周期表,而是融合了數學模型,將二者結合起來。
與(yu) 學科技術的融合
與(yu) 先進的科研設備或科技資訊相關(guan) ,拓寬學科視野往屆真題(考試級別11年級):氣相色譜儀(yi) (或GC)被用於(yu) 測量混合氣體(ti) 中的不同氣體(ti) 的濃度。某型號的氣相色譜儀(yi) 中,實驗員將混合氣體(ti) 從(cong) 一個(ge) 特殊的開口注入氣象色譜儀(yi) ,混合氣體(ti) 在儀(yi) 器中被加熱,然後向下穿過一條又長又窄的線圈,這段線圈並聯排列在非電極液體(ti) 環境中。
同時,一種惰性的“載體(ti) 氣體(ti) ”攜帶被測物沿著線圈管運動。通常人們(men) 選用氮氣作為(wei) 載體(ti) 氣體(ti) 。樣品沿著管線向下運動,氣體(ti) 分子隨之在液體(ti) 管線中溶解,隨後蒸發出來,接著再次溶解於(yu) 其中,如此往複,直至管線末端。
氣體(ti) 分子的質量越大,其從(cong) 液相中蒸發分離所需的時間就越長,在管線中的移動速度越慢。不同的氣體(ti) 組分先是通過這種方法被分離出來,隨後再由傳(chuan) 感器分別測量它們(men) 的濃度。
<圖注> Injector注射器,carrier gas載體(ti) 氣體(ti) ,oven烤爐,detector探測器,display顯示器現將某種含有 C2H6、 C3H6 及 C2H4的混合物注入氣相色譜儀(yi) 中。
請問這三種氣體(ti) 從(cong) 管線中流出的先後順序為(wei) ?
A. 先是C2H4、然後是 C2H6、最後是C3H6
B. 先是C3H6、然後是 C2H6、最後是C2H4
C. 先是C2H6、然後是 C3H6、最後是C2H4
D. 先是C2H4、然後C2H6和C3H6同時出現
試題剖析:這道題目需要考生有耐心來閱讀和理解題幹的信息,雖然很多中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這種先進技術,但是從(cong) 原理上而言卻與(yu) 課本的知識緊密相連,而且非常基礎、簡單。這道題的解題關(guan) 鍵在於(yu) ——氣體(ti) 分子的質量越大,其從(cong) 液相中蒸發分離所需的時間就越長,在管線中的移動速度越慢。因此我們(men) 隻需要計算出三種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再對其進行大小排序即可得出答案為(wei) A。
通過以上樣題的展示,相信大家能夠清晰地知道,ICQ的試題難度並不高,它在學生的基礎知識之上更注重創新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不靠死記硬背拿高分。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