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T加州伯克利大學數學競賽
競賽介紹
加州伯克利大學數學競賽 (Berkeley Math Tournament) 是由加州伯克利大學數學係自2012年開始舉(ju) 辦。旨在促進對未來數學研究中的核心主題的研究,並建立一個(ge) 具有吸引力的初中和高中數學學生的全球社區。
該競賽與(yu) 哈佛麻省理工數學聯賽(HMMT)、普林斯頓數學競賽(PUMaC)、杜克大學數學競賽(DMM)並稱為(wei) 美國四大頂級數學競賽。
近年來,此項賽事每年都吸引全球超過500名參賽者,其中不乏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水平的國家隊選手參加。
BMT出題具有巧妙性,其難度與(yu) AMC12、AIME等知名數學競賽持平,不僅(jin) 強調團隊協作,也允許團隊成員證明自己的個(ge) 人能力,非常有利於(yu) 競賽獲獎者申請頂級大學的科學類專(zhuan) 業(ye) 。
BMT共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難度:BMT高中數學競賽,主要針對在校高中生,任意年級均可報名,鼓勵有能力的低年級學生參加挑戰;BmMT“迷你”數學競賽,主要針對初中生和高年級小學生。
【注:關(guan) 於(yu) BmMT可點擊鏈接進行詳細了解——媲美AMC的美國頂尖數學競賽——伯克利初級數學思維挑戰活動BmMT解析】
伯克利大學介紹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立於(yu) :1868年,位於(yu) 美國舊金山灣區伯克利市,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在學術界享有盛譽,是世界最頂尖公立大學之一。
2018-19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4、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5。早在1942年,美國教育委員會(hui) 評定伯克利所擁有的美國頂尖院係數量躍升為(wei) 全美第二,僅(jin) 次於(yu) 哈佛大學。
伯克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其物理、化學、計算機、工程學、經濟學等諸多領域均位列世界前十,與(yu) 舊金山南灣的斯坦福大學共同構成美國西部的學術中心。
伯克利共有107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三)、14位菲爾茲(zi) 獎得主(世界第四)和25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三)。傑出校友有丘成桐、斯蒂夫·喬(qiao) 布斯、蔡少棠、漢斯·愛因斯坦等。
參賽須知
適合人群
- 高中10-12年級
- 具有良好的英文閱讀理解能力
- 希望豐富課外活動履曆
- 對美式數學素養挑戰充滿興趣,喜歡探索數學奧秘,結交全球優秀同齡人
報名截止時間
- 每年11月初
報名方式
- 掃碼聯係競賽老師
比賽語言
- 英文
比賽時間
- 每年11月底
比賽地點
- 在線考試(帶有攝像頭的電腦/手機移動設備)
組隊原則
- 4~6 人/組
競賽規則
競賽項目
競賽分多輪,具體(ti) 流程如下
- Power Round 團隊力量賽:
提前一周發布,團隊要在12小時內(nei) 完成並提交(09:00-21:00)。團隊力量賽單獨排名,不計入競賽當天的團隊總分。
- Team Round 團隊對抗賽:
27個(ge) 問題分成9輪,每輪3題,每提交一題才能開始下一題,計分板會(hui) 實時在線展示成績,時間60分鍾,占團隊總成績的40%。
- Individual Round / Focus Round 個人綜合賽 / 個人特長賽:
團隊每名成員二選一,取團隊所有成員的平均分,占團隊總成績的60%:
- 個人綜合賽:
共25題,90分鍾,難度較低,總分相當於(yu) 個(ge) 人特長賽中一個(ge) 科目的分數,適合剛剛接觸數學競賽不久的選手參加。個(ge) 人綜合賽中得分相同的選手還將參加平局決(jue) 勝輪(Tiebreaker)的比賽,時間60分鍾。
- 個人特長賽:
需從(cong) 以下微積分、幾何、代數、離散這四個(ge) 科目中任選兩(liang) 個(ge) 參加,每個(ge) 科目10題,60分鍾,難度較高,兩(liang) 個(ge) 科目的總分是個(ge) 人綜合賽總分的兩(liang) 倍,適合有數學競賽經驗的高階選手參加。從(cong) 得分占比上講,參加個(ge) 人特長賽對團隊獲獎更有利。
- 微積分:微分、最優化、相關變化率、積分、數列 / 級數
- 幾何:麵積和體積、二維和三維歐幾裏得幾何
- 代數:方程和和式、函數和反函數、根和多項式理論
- 離散:離散概率、計數和組合、模算術、整除和質數、進製算術、線性丟番圖方程、幾何概率
【注:所有答案均為(wei) 正整數】
評分標準
- 每位選手個人挑戰將占總得分 60% ,其中個人挑戰是所有成員(至少 4 人)的平均總分數,個人綜合挑戰當作一個個人特長挑戰來計分,團隊車輪挑戰將占團隊總得分的 40%
- 力量挑戰單獨排名,不計入挑戰活動當天團隊總分
獎項設置
全球獎項
各單項挑戰活動與(yu) 團隊總分,全球前 10 名,由 BMT組委會(hui) 排名後統一公布.
中國區獎項
個(ge) 人獎項
個(ge) 人綜合挑戰
冠亞(ya) 季軍(jun)
一等獎:前10%
二等獎:前25%
三等獎:前40%
個(ge) 人特長挑戰
冠亞(ya) 季軍(jun)
一等獎:前10%
二等獎:前25%
三等獎:前40%
團隊獎項
團隊車輪戰
冠亞(ya) 季軍(jun)
一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10%團隊
二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25%團隊
三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40%團隊
團隊力量挑戰
冠亞(ya) 季軍(jun)
一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10%團隊
二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25%團隊
三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40%團隊
團隊總分
冠亞(ya) 季軍(jun)
一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10%團隊
二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25%團隊
三等獎:全國團隊成績前40%團隊
備考建議
找好隊友
團隊競技與(yu) 個(ge) 人答題完全比拚個(ge) 人能力不同,同時要考察團隊整體(ti) 協作。如果能夠跟默契的隊友參賽是最為(wei) 理想的,如果是隨機組隊,也要提前熟悉隊友,建立聯係,提前討論好各個(ge) 環節的答題策略,最好在考試之前就和隊友們(men) 商量好團體(ti) 賽中誰擅長和負責哪類題,這樣比賽過程中就不至於(yu) 因為(wei) 分工而耽誤太多時間!
確定目標
低年級的同學可以先做一下真題,感受一下競賽難度,如果覺得難,那就要盡早規劃一下目標,學習(xi) 競賽知識。
注意事項
線上活動,需要提前調試好網絡環境,提前測試APP是否能正常登錄!不要因為(wei) 一些硬件設備影響答題進度。提前閱讀答題規範和各個(ge) 環節的考試說明,對活動流程心中有數。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