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UM)博士(PhD)申請攻略及導師簡介

導師簡介

如果你想申請澳門大學電氣及電子工程博士,那今天這期文章解析可能對你有用!今天Mason學長為(wei) 大家詳細解析澳門大學Prof. Pui In MAK, Elvis的研究領域和代表文章,同時,我們(men) 也推出了新的內(nei) 容“科研想法&開題立意”為(wei) 同學們(men) 的科研規劃提供一些參考,並且會(hui) 對如何申請該導師提出實用的建議!方便大家進行套磁!後續我們(men) 也將陸續解析其他大學和專(zhuan) 業(ye) 的導師,歡迎大家關(guan) 注!

博士(PhD)申請攻略 | 澳門大學(UM)導師簡介(266)

教授是澳門大學科技學院的教授,同時擔任模擬與(yu) 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微電子研究院副院長(研究)。麥教授於(yu) 2003年在澳門大學獲得電氣及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並於(yu) 2006年在同一所大學獲得電氣及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作為(wei) 射頻、模擬和混合信號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知名專(zhuan) 家,麥教授在CMOS集成電路、混合域電路與(yu) 係統以及工程教育方麵有著深厚的研究背景。他的研究成果在無線通信、生物醫學和物理化學等多個(ge) 領域都有重要應用。

研究領域

導師的教學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1. RF、模擬和混合信號CMOS集成電路設計
  2. 混合域電路與係統(無線、生物醫學、物理化學)
  3. 工程教育

這些研究方向涵蓋了從(cong) 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廣泛領域,體(ti) 現了導師在微電子學和集成電路設計方麵的深厚造詣。

研究分析

  1. 論文題目:"A 0.5-V 1.15-mW 10-bit SAR-Assisted Pipeline ADC With Speed-Enhanced Techniques" 發表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研究領域:模擬-數字轉換器(ADC)設計 研究內容:該論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10位SAR輔助流水線ADC設計,采用了多項速度增強技術,在0.5V低電壓下實現了1.15mW的低功耗。 重要發現:通過創新的電路設計和優化技術,成功地在低電壓條件下實現了高性能ADC,為移動設備和物聯網應用中的低功耗高性能數據轉換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2. 論文題目:"A 0.45-V 147-180.8dB FOM Current-Reuse Telescopic-Amplifier for Sensor Interface" 發表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研究領域:低功耗放大器設計 研究內容:本文提出了一種用於傳感器接口的電流複用望遠鏡放大器設計,在0.45V超低電壓下實現了147-180.8dB的高性能指標(FOM)。 重要發現:通過創新的電流複用技術和望遠鏡結構,成功地在超低電壓下實現了高性能放大器,為傳感器接口電路設計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3. 論文題目:"A 0.5-V 68.3-μW Fully Integrated Wireless Sensor Node with 915-MHz FSK Transmitter" 發表期刊:IEEE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研究領域:無線傳感器節點設計 研究內容:該論文介紹了一種完全集成的無線傳感器節點設計,包含915MHz FSK發射器,在0.5V電壓下僅消耗68.3μW功率。 重要發現:成功地在單芯片上集成了完整的無線傳感器節點,並在超低功耗下實現了可靠的無線通信。
  4. 論文題目:"A 65-nm CMOS 1-76-GHz Integrated Wideband Receiver With Flexible Channelization" 發表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研究領域:寬帶接收機設計 研究內容: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65nm CMOS工藝的集成寬帶接收機設計,覆蓋1-76GHz的超寬頻帶,並具有靈活的信道劃分能力。 重要發現:成功實現了超寬帶接收機的單芯片集成,並通過創新的架構設計實現了靈活的信道劃分。
  5. 論文題目:"A 0.024-mm² 8-bit 400-MS/s SAR ADC with 2-bit/cycle and Resistive DAC in 65-nm CMOS" 發表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研究領域:高速SAR ADC設計 研究內容:該論文介紹了一種基於65nm CMOS工藝的8位400MS/s SAR ADC設計,采用了2位/周期的轉換速度和電阻DAC結構,芯片麵積僅為0.024mm²。 重要發現:通過創新的2位/周期轉換技術和緊湊的電阻DAC設計,成功實現了高速、小麵積的SAR ADC。
  6. 論文題目:"A 0.5-V 8-bit 10-MS/s Pipelined ADC With Charge-Pumped Opamp and Forward Body-Bias MOSFET Switches in 65-nm CMOS" 發表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Express Briefs 研究領域:低電壓流水線ADC設計 研究內容: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65nm CMOS工藝的0.5V 8位10MS/s流水線ADC設計,采用了電荷泵運算放大器和正向體偏置MOSFET開關技術。 重要發現:通過創新的電荷泵技術和正向體偏置技術,成功地在0.5V超低電壓下實現了高性能流水線ADC。

項目分析

  1. 項目名稱

    麵向下一代無線通信的低功耗高性能射頻前端集成電路研究

    研究內(nei) 容

    該項目旨在開發適用於(yu) 5G及未來無線通信係統的低功耗高性能射頻前端集成電路。研究重點包括寬帶低噪聲放大器、高線性混頻器、可重構濾波器等關(guan) 鍵模塊的設計。

    重要發現

    成功開發了一係列新型射頻前端電路,在功耗、線性度、噪聲性能等方麵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特別是在多頻段可重構設計方麵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wei) 未來軟件定義(yi) 無線電提供了重要支持。

  2. 項目名稱

    超低功耗生物醫學傳(chuan) 感器接口電路研究

    研究內(nei) 容:

    本項目致力於(yu) 開發適用於(yu) 可植入和可穿戴醫療設備的超低功耗生物醫學傳(chuan) 感器接口電路。研究重點包括納瓦級放大器、高精度ADC、低功耗無線收發器等。

    重要發現:

    成功開發了一係列創新的超低功耗電路技術,包括亞(ya) 閾值工作的放大器設計、基於(yu) 電荷共享的ADC架構、低功耗無線通信協議等。這些技術使得生物醫學傳(chuan) 感器係統的功耗降低了一個(ge) 數量級,同時保持了高精度的信號采集能力。

  3. 項目名稱:

    於(yu) CMOS工藝的太赫茲(zi) 集成電路研究

    研究內(nei) 容:

    該項目旨在探索利用標準CMOS工藝實現太赫茲(zi) 頻段(0.1-10THz)集成電路的可能性。研究重點包括太赫茲(zi) 信號源、放大器、混頻器等關(guan) 鍵模塊的設計,以及相關(guan) 的建模和測量技術。

    重要發現:

    成功開發了多種基於(yu) CMOS工藝的太赫茲(zi) 電路,包括頻率高達1THz的振蕩器、寬帶太赫茲(zi) 接收機等。特別是在電路拓撲和版圖優(you) 化方麵提出了多項創新技術,有效克服了CMOS器件在太赫茲(zi) 頻段的性能限製。

研究想法

1.人工智能輔助的自適應射頻前端設計

  • 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優化射頻前端電路的性能參數
  • 開發基於神經網絡的實時頻譜感知和幹擾抑製技術
  • 研究AI驅動的動態功耗管理策略,實現射頻前端的智能化節能

2.量子計算與(yu) 模擬混合信號電路的融合

  • 探索量子計算在模擬電路仿真和優化中的應用
  • 研究量子傳感器與傳統CMOS接口電路的集成方案
  • 開發基於量子效應的新型模擬-數字轉換器

3.生物啟發的超低功耗電路設計

  • 借鑒生物神經係統的信息處理機製,設計新型的模擬計算單元
  • 研究基於離子通道原理的納米尺度傳感器接口電路
  • 開發模仿生物係統的自供能和能量收集電路

4.太赫茲(zi) 通信與(yu) 成像的集成係統設計

  • 研究基於CMOS工藝的太赫茲收發機係統集成方案
  • 開發太赫茲頻段的高效天線與封裝技術
  • 探索太赫茲成像在生物醫學和安全檢查領域的應用

5.新型半導體(ti) 材料在模擬集成電路中的應用

  • 研究基於石墨烯、碳納米管等新型材料的高性能模擬電路
  • 探索二維半導體材料在射頻前端設計中的潛力
  • 開發混合集成技術,結合傳統CMOS與新型半導體器件

申請建議

1.深入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

  • 仔細閱讀導師近5年發表的重要論文,特別關注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等頂級期刊上的文章
  • 分析導師研究的主要領域,如低功耗模擬設計、射頻集成電路、數據轉換器等
  • 了解導師參與的重要項目,如麵向下一代無線通信的射頻前端研究、生物醫學傳感器接口等

2.強化相關(guan) 技術背景

  • 深入學習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理論,包括運算放大器、數據轉換器、鎖相環等
  • 掌握射頻電路設計基礎,包括低噪聲放大器、混頻器、功率放大器等
  • 學習先進CMOS工藝知識,了解納米級工藝的特點和挑戰

3.提升實踐能力

  • 熟練使用Cadence、Synopsys等EDA工具進行電路設計和仿真
  • 參與實際的芯片設計項目,最好能夠完成至少一次流片經曆
  • 學習射頻測試技術,掌握網絡分析儀、頻譜分析儀等儀器的使用

4.培養(yang) 創新思維

  • 關注模擬和射頻集成電路領域的前沿技術,如人工智能輔助設計、太赫茲電路等
  • 嚐試將新興技術(如機器學習、量子計算)與傳統模擬電路設計相結合
  • 思考如何解決當前模擬集成電路麵臨的挑戰,如超低功耗、高線性度等問題

5.提高學術素養(yang)

  • 閱讀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等頂級期刊
  • 參加ISSCC、CICC等重要國際會議,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 嚐試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最好能在導師關注的期刊上發表

6.研究計劃書(shu) 準備

  • 結合導師的研究方向,提出一個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計劃
  • 計劃書應包括研究背景、問題定義、創新點、研究方法和預期成果
  • 突出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對該領域的深入理解

博士背景

Blythe,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後畢業(ye) 於(yu)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係博士學位。研究方向聚焦於(yu) 電力電子與(yu) 智能電網技術。在國際權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發表多篇論文。曾獲得IEEE電力電子學會(hui) 博士論文獎,以及亞(ya) 太電力與(yu) 能源工程會(hui) 議最佳論文獎。專(zhuan) 注於(yu) 開發新型高效率電力變換器和先進智能配電係統控製算法,熟悉香港PhD申請流程。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NEC商賽報名流程是什麽?NEC商賽課程培訓有哪些?

下一篇

義務教育階段教材改版對國際校有何影響?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