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機構申請部老師分享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申請全攻略。希望能幫到正在申博的同學們(men) ~
01、學校簡介
排名
2nd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度年輕大學排名》世界600強+年輕大學
29th 2024年全球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能力排名與(yu) 調查(大中華區第三及香港第一)由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merging於(yu)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
7th 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ya) 洲大粵排名》亞(ya) 洲頂尖600+所大粵排名(香港排名第三)
獎項
42名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hui) (IEEE)院士
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011
12Franklin Prize for Excellence inTeaching in 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理學院
#47 全球頂尖400+所材料科學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59 全球頂尖400+所環境科學大學(位列香港第2位,大中華第5位,以及亞(ya) 洲第9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51 全球頂尖600+所化學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47 全球頂尖500+所教學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85全球頂尖500+所自然科學大學(位列香港第2位)0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82全球頂尖600+所物理及天文學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工學院
#10 數援科學和人工智能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27 全球頂尖230所土木及結構工程大學(位列香港第3位以及大中華區第5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29 全球頂尖520所重機及重子工程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華區第3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31 全球頂尖970所計算機科學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大中華區第5位以及亞(ya) 洲第6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32 全球頂尖680所計算機科學及資訊係統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華區第5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33 全球頂尖1300所工程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大中華區第5位以及亞(ya) 洲第8位)
表晤士報高等教育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42 全球頂尖520所機械、航空及製造工程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華區第4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52 全球頂尖530所工程及科技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華區第5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商學院
#1 全球EMBA課程(Kellogg-科大EMBA課程,12度全球第1)金融時報全球EMBA課程排名 2007,2009-2013,2016-2018,2020,2022-2023
#5 全球EMBA課程(Kellogg-科大EMBA課程)QS全球EMBA合辨課程2023
#28 全球頂尖100所商學院(位列亞(ya) 洲第1位)
美國德克薩斯(達拉斯)頂尖100所大學商學院研究產(chan) 量排名(年份2018-2022)
#30 全球頂尖900+所商業(ye) 及經溶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大中華區第4位以及亞(ya) 洲第6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34 全球頂尖500+所商業(ye) 及管理大學(位列大中華區第1位以及亞(ya) 洲第3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34 全球頂尖500+所經溶及經溶計量學大學(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華區第3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34 全球頂尖300+所會(hui) 計及金融學大學(位列香港第2位,大中華第4位以及亞(ya) 洲第6位)
QS全球大學分科排名2024
#35 全球MBA課程(科大全日製MBA課程)(位列香港第1位金融時報全球MBA課程排名2024
02、申請所需資料
身份證明文件
香港申請人:香港身份證
中國大陸申請人:大陸身份證/EEP/護照
其他申請人:社保卡/護照
正式成績單和學位證書(shu)
涵蓋完整的高等教育曆史
如果學位課程尚未完成,則提供最新成績單
已完成課程的最終成績單和學位證書(shu)
院校評分製度
顯示成績單圖例/鍵/評分量表;通常位於(yu) 成績單或學生手冊(ce) 的背麵
英語水平證明
確認你從(cong) 以英語為(wei) 教學語言的機構獲得學士學位的正式信函
如果你的第一語言是英語,則不需要
公開考試成績報告
僅(jin) 當對公開考試成績有特定課程要求時才需要,例如 GMAT、GRE
GMAT和GRE通常隻要求商業(ye) 與(yu) 管理學院的課程
建議研究計劃及過往研究經驗
(適用於(yu) 研究生研究課程)
有經驗或參與(yu) 研究項目
擬議的研究課題和研究計劃
點擊這裏查看更多撰寫(xie) 研究計劃的技巧
詳情請參閱網上錄取係統
指定格式的附加研究計劃
僅(jin) 適用於(yu) 人文、社會(hui) 科學或個(ge) 性化跨學科課程(研究領域)的碩士/博士課程的申請者
03、博士申請要求、時間、費用及獎學金
申請一般要求:
對於(yu) 攻讀碩士學位或研究生文憑課程的申請者,需要擁有來自認證機構的學士學位,或相應批準的同等學曆。
對於(yu) 有意向攻讀博士學位的申請者,則需具備兩(liang) 個(ge) 條件之一:一是擁有認證機構頒發的學士學位,並有著卓越的表現記錄;二是能提供至少全日製一年或兼讀兩(liang) 年令人滿意的研究生工作證明。
Applicants seeking admission to a master's dearee or postaraduate diploma proaram should have.
-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a recognized institution, or an approved equivalent qualification.
Applicants seeking admission to a doctoral degree program should have:
-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with a proven record of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from a recognizedinstitution; or presented evidence of satisfactory work at the postgraduate level on a full-time basis forat least one year, or on a part-time basis for at least two years.
語言要求:
- 托福 - 基於互聯網的考試 (iBT):80 *
- 托福 - 紙筆考試 (pBT):550
- 托福 - 修訂版紙筆考試:60(閱讀、聽力和寫作部分的總分)
- 雅思(學術類):總體分:6.5分,所有分項:5.5分
單次考試分數為(wei) 準:隻考慮單次考試的分數結果,不接受在家進行的測試成績。
語言成績豁免條件:若申請者的第一語言為(wei) 英語,或他們(men) 獲得的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曆)是由教學語言為(wei) 英語的機構頒發的,他們(men) 可享有語言成績的豁免權。
Applicants have to fulfill English Language requirements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proficiencyattainments:
- TOEFL - Internet-based Test (iBT): 80
- TOEFL -Paper-based Test (pBT):550
- TOEFL - Revised Paper-delivered Test: 60 (total scores for Read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sections)
- lELTS (Academic Module): Overall score: 6.5 and all sub-score: 5.5
Refers to scores in one single attempt only. Test at home option is not accepted.
Applicants are not required to present TOEFL or lELTS score if
- Their first lanquage is English, or
- Their bachelor's degree (or equivalent qualification) was awarded by an institution where the mediumof instruction was English.
2、入學及申請時間安排:
每年9月正式入學,常規網申時間從(cong) 9月1日開始至次年6月1日結束。特別地,申請港府獎學金者需在每年12月1日前提交申請。部分專(zhuan) 業(ye) 提供春季入學(1月),其網申時間通常在每年9月至11月1日之間。
For 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HKPFS) Application (for PhD studies only):Step 1 deadline at RGC (to obtain an HKPFS reference no. from RGC):1 Dec 2023 (12noon, GMT+8)Step 2 deadline at HKUST:1 Dec 2023 (11:59pm, GMT+8)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https://fytgs.hkust.edu.hk/hkpfs
For 2024/25 Fall Term Intake (commencing in Sep 2024):Non-local ApplicantsFull-time: 1 Jun 2024
3、申請費:
180港幣
4、學費:
每年42100元港幣。
5、獎學金:
1.研究生助學金(PGS):
$220,680/年(~us$28,180/年)
- 全日製碩士生最多2年
- 全日製博士生最長4年
2.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HKPFS):
該獎項是國際公認的獎項,旨在吸引全球最優(you) 秀的博士生來到香港。香港科技大學招募的香港公共基金得獎者人數最多,來自45+個(ge) 國家和地區。香港科技大學七名博士新生中,有一名獲頒獎學金。
2024/25年度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現正截止申請。獲錄用者將於(yu) 2024年5月收到研資局電郵通知。
- 津貼:每年港幣 331,200 元(~42,290 美元),為期 4年*
- 香港科技大學紅鳥博士獎:首年招聘獎40,000港元(~5,110美元)+學術卓越獎(每年20,000港元(~2,550美元)
- 會議差旅津貼:每年港幣13,800元(~1,760美元),為期4年
3.紅鳥博士獎勵計劃:
該獎項旨在表彰優(you) 秀博士生,以表彰他們(men) 傑出的學術表現和研究能力。
- 新博士生可獲40,000港元(~5,110美元)的招聘獎勵,並可獲豁免首年學費
- 學術卓越獎每年20,000港元(~2,550美元),在以下年份
4.其他資助和獎學金:
海外研究獎和大灣區研究獎
「海外研究獎」及「大灣區研究獎」旨在為(wei) 在讀博士生提供接觸外國文化和環境的機會(hui) ,拓寬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聯係圈,豐(feng) 富學生的研究經驗,為(wei) 學生未來的職業(ye) 生涯作好準備。
- 海外實習:每月港幣10,000元(~1,275美元)
- 大灣區實習:每月港幣5,000元(~640美元)
04、PHD/Mphil專(zhuan) 業(ye) 設置
理學院
化學
- 化學
- 哲學碩士/博士
生命科學
- 生命科學
- 哲學碩士/博士
數學
- 數學
- 哲學碩士/博士
海洋科學
- 海洋環境科學
- 哲學碩士/博士
物理
- 納米科學與技術
- 哲學碩士/博士
物理
- 物理
- 哲學碩士/博士
研究重點
- 分析/環境化學:環境和生物分析化學、大氣化學、食品和藥物分析、微流體的方法開發和應用。
- 合成化學:有機方法、全合成、有機金屬化學和催化、配位化學。
- 材料化學:無機和雜化材料、納米材料、聚合物AIE和有機電子材料。
- 物理/計算化學:基於激光的光譜學、生物分子和超分子係統的動力學、計算化學。
- 化學生物學/藥物化學:蛋白質組織在代謝、信號轉導、藥物化學、藥物設計、藥物製劑、AIE材料的應用。
- 細胞調控和信號轉導
- 癌症生物學
- 發育生物學
- 分子和細胞神經科學
- 大分子結構與功能
- 生物技術和藥物生物化學
- 代數和數論
- 還原群、量子群、無窮維李群和李代數的表示理論及其在數學物理和數論中的應用。
- 幾何和拓撲
- 數學物理中的代數幾何、微分幾何、低維拓撲、等變拓撲、組合學和組合拓撲以及幾何結構。
- 分析和微分方程
- 複分析、指數漸近、泛函分析、諧波分析、小波分析、非線性方程和動力係統、可積係統、流體動力學和逆問題。
- 應用與計算數學
- 流體動力學和材料科學、計算流體動力學、多尺度建模、動力學理論、原子模擬、圖像處理、計算諧波分析、逆問題和波傳播、圖論、優化、進化遺傳學、環境科學、數值天氣預報、海洋和海岸建模、數值分析、並行算法和數值軟件中的建模和模擬。
- 金融數學
- 資產配置/管理、衍生品建模、定價和對衝以及分部或公司風險管理是傳統的研究領域。金融數學研究的最新趨勢是數據驅動,采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方法。
- 概率與統計
- 時間序列和相關數據、重采樣方法、隨機過程和隨機分析、生存分析、隨機矩陣、統計物理和高維統計。
- 數據科學
- 金融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統計機器學習、統計遺傳學和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變量誤差模型、廣義線性模型;數據分析中的生物和醫學統計、拓撲和幾何方法;數學數據分析,包括準確性、運行時間、內存效率、可擴展性或其他計算措施。
- 海洋生態學
- 海洋學
- 海洋技術
- 冷原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在原子和分子層麵,研究物質與物質、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實現對單光子、原子和分子的精確量子控製。這一領域的突破預示著量子技術的重大革命。
- 凝聚態實驗與先進材料:利用尖端實驗技術,深入探索物質性質和新興量子材料,如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這些研究對理解物質的多樣性和開發新型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 凝聚態理論、統計與計算物理學:結合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和電磁學,揭示粒子集合的行為,為預測和操控新材料(如拓撲絕緣體、狄拉克半金屬等)提供理論基礎。
- 粒子物理學與宇宙學:通過研究基本粒子,解答宇宙構成和演化的基本問題。粒子物理與宇宙學相互交織,共同揭示宇宙之謎。
- 軟物質與生物物理學:關注膠體、聚合物等軟物質,以及從生物分子到整個生物體的係統。這些係統的熱效應顯著,理解其介觀尺度的行為具有重大挑戰和技術價值。
- 超材料、光子和聲子晶體:超材料和人造晶體的特性源自其結構而非材料本身。這些材料為探索光學和聲波現象(如隱形隱身、負折射率等)提供了新的途徑,展示了非平凡的物理現象。
工程學院
化學與(yu)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
- 哲學碩士/博士
化學與(yu) 生物工程
- 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
- 哲學碩士/博士
土木與(yu) 環境工程
- 士木工程
- 哲學碩士/博士
士木與(yu) 環境工程
- 環境工程
- 哲學碩士/博士
計算機科學與(yu) 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
- 哲學碩士/博士
電子與(yu) 計算機工程
-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 哲學碩士/博士
工業(ye) 工程與(yu) 決(jue) 策分析
- 工業工程與決策分析
- 哲學碩士/博士
機械與(yu) 航空航天工程
- 機械工程
- 哲學碩士/博士
研究重點
生物信息工程
專(zhuan) 注於(yu) 研究醫學成像中的新計算概念和工具,同時探索健康分析、生物信息學、蛋白質結構預測、藥物設計和係統生物學等數據驅動領域。
合成生物學與(yu) 生物工藝
涉及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物工藝技術以及相關(guan) 的監管、安全和倫(lun) 理問題。研究還側(ce) 重於(yu) “以產(chan) 品為(wei) 導向”的工藝設計,優(you) 化生產(chan) 過程並考慮產(chan) 品特性的影響。
生物材料與(yu) 生物MEMS
研究合成聚合物、金屬、陶瓷等材料的物理和生物性能,以及它們(men) 與(yu) 血液、軟組織和硬組織的相互作用。同時,探索微機電係統(MEMS)在生物分析和生物方法中的應用,如基因芯片技術。
定量神經科學與(yu) 神經工程
從(cong) 分子到細胞水平,深入理解神經科學的機製,包括信號傳(chuan) 導和轉運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在係統層麵,研究神經係統如何對環境刺激做出反應並完成計算任務。
先進材料研究
專(zhuan) 注於(yu) 納米材料、石墨烯、2D材料、沸石、新型聚合物、聚合物複合材料等。研究內(nei) 容包括納米材料的合成與(yu) 表征、流變學、非牛頓流動、熱和質量傳(chuan) 遞,以及與(yu) 注塑成型過程相關(guan) 的過程控製。
生物分子工程
專(zhuan) 注於(yu) 天然和人造材料的分子水平設計與(yu) 工程,應用於(yu) 再生醫學、藥物輸送與(yu) 治療。同時,探索新型傳(chuan) 感策略和診斷平台,結合合成與(yu) 係統生物學、組學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的前沿研究。
能源技術
研究涵蓋燃料電池、先進電池、太陽能電池、電解槽和超級電容器等能源存儲(chu) 與(yu) 轉換技術。主要活動包括係統優(you) 化、材料創新、反應機理解析及建模/模擬。
環境工程
研究聚焦於(yu) 空氣汙染的控製、室內(nei) 空氣除臭、催化與(yu) 高級氧化技術、廢水處理新方法,以及危險廢物和微汙染的處理。同時,強調廢物最小化與(yu) 清潔技術的開發。
產(chan) 品及工藝設計
專(zhuan) 注於(yu) 設計優(you) 化、智能製造、大數據與(yu) 人工智能在化學和生化過程中的應用。研究包括環境歸宿與(yu) 遷移、食品添加劑和藥品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的設計。
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致力於(yu) 設計和構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係統。通過利用生物體(ti) 的潛力,為(wei) 醫療、環境、能源和新材料等領域創造可持續解決(jue) 方案。
偉(wei) 大的智慧城市(GREAT)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係聚焦智慧城市研究,涵蓋綠色(環境友好)、彈性(應對中斷)、電子賦能(提升福祉與(yu) 效率)、可預測(適應新技術與(yu) 氣候變化)和變革性(賦權機構與(yu) 公民)五大方麵。
基礎設施
研究包括建築信息模型(BIM)、模塊化結構、機器人與(yu) 3D打印建造、綠色生物複合材料、智能結構、可持續建築環境,以及交通係統建模與(yu) 運營等,以應對未來的基礎設施挑戰。
氣候變化下的邊坡安全
研究邊坡破壞機理、數值方法、風險緩解措施、監測係統、風險分析與(yu) 預警,為(wei)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邊坡安全提供科學支撐。
綠色建築與(yu) 智能建材
綠色建築設計標準、環保材料和技術、水泥基功能材料、建築材料回收利用、綠色改造改造技術、能源和水資源利用優(you) 化以及混凝土設計中的納米技術。
環境、水資源和能源研究
創新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水和廢水處理工藝、環境質量管理、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複、自然和人為(wei) 係統中汙染物的混合和遷移現象、水資源管理和工程、水質和資源的隨機優(you) 化以及環境流體(ti) 力學。氣候變化建模、零碳、脫碳、能量收集和清潔能源。
環境工程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 創新的水和廢水處理技術;
- 固體/危險廢物管理和廢物回收/再利用;
- 受汙染的土地和地下水修複;
- 室內外空氣質量;
- 環境可持續性和可再生能源。
計算機科學與(yu) 工程係的研究分為(wei) 三個(ge) 主要主題: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和係統
1.人工智能 (AI)
人工智能研究的重點是研究和開發理解和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的任務的方法。人工智能包含非常廣泛的技術和方法,包括機器學習(xi) 、深度學習(xi) 、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表示、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和專(zhuan) 家係統。
-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模式識別、知識表示和推理、機器人和基於傳感器的活動識別、多智能體和博弈論以及語音和語言處理。
- 視覺和圖形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醫學圖像分析、生物識別係統和視頻處理。
2.數據科學 (DS)
數據科學研究的重點是使用統計和計算方法從(cong) 數據中提取見解和知識。它涵蓋了我們(men) 部門的幾個(ge) 研究領域,包括數據庫、人機交互、可視化和理論計算機科學。
- 數據、知識和信息管理大規模數據管理、建模和分發,包括 Web 查詢處理、信息檢索和 Web 搜索、數據挖掘、企業係統、現代計算機上的高性能數據管理係統以及科學應用程序的數據庫支持。
- 人機交互擴展現實、多模態交互、眾包、多模態通信、情感計算、大數據可視化分析、機器人和智能代理的智能界麵、電子學習、醫療保健、電子商務和計算設計。
- 理論計算機科學算法、數據結構、計算幾何、信息論、編碼理論、密碼學和數據庫理論的設計和分析。
3.係統 (SY)
計算機係統研究致力於(yu) 設計並實施軟件和硬件解決(jue) 方案,以高效執行各種任務和功能。這涵蓋了開發創新的硬件和軟件技術,用於(yu) 應對複雜問題。研究內(nei) 容廣泛,包括網絡安全、網絡架構、雲(yun) 計算技術、移動係統應用、軟件工程實踐以及編程語言的發展。
- 網絡安全密碼學、信息安全、密碼學與編碼理論之間的相互作用、區塊鏈安全、智能合約、分布式係統安全、應用密碼學、安全超屬性的形式驗證邏輯、人工智能安全、軟件安全、係統安全、網絡安全、網絡安全、逆向工程。
- 網絡和計算機係統普適計算和傳感器網絡、點對點計算、網格計算、高性能交換機和路由器、視頻傳輸和組播、多媒體網絡、用於點組網的 MAC 協議、Web 緩存管理、DDOS 檢測和防禦以及光網絡中的資源管理和分配。
- 軟件工程和編程語言程序分析和測試,實證軟件工程和挖掘軟件存儲庫,形式語義和驗證,並發和並行編程,編譯器和程序優化,軟件和類型係統的基礎,以及區塊鏈,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生物醫學工程(BME)
專(zhuan) 注於(yu) 醫學成像、生物醫學光學與(yu) 生物光子學、神經工程、醫療電子學、生物信息學與(yu) 計算生物學、生物信號處理以及生物醫學微器件和生物MEMS的研究與(yu) 應用。
控製與(yu) 機器人係統(CRS)
致力於(yu) 控製與(yu) 機器人係統理論、優(you) 化理論、檢測與(yu) 估計的研究,並探索這些理論在工業(ye) 機器人、多智能體(ti) 係統、製造自動化、航空航天、自動駕駛汽車、能源、智能交通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應用。
數據科學與(yu) 人工智能(DSAI)
研究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語音和語言處理、金融分析,同時與(yu) 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神經工程、深度學習(xi) 和信號處理等領域交叉融合。
集成電路與(yu) 係統(ICS)
涵蓋片上係統、數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模擬、混合信號和射頻電路設計、微波與(yu) 通信電路、生物電路、成像傳(chuan) 感器、嵌入式係統、FPGA、可重構係統以及計算機工程等多個(ge) 方麵,全麵探索集成電路與(yu) 係統技術的最新發展。
微電子 (mE)
微/納米結構中的電荷操縱,包括微/納米電子學、半導體(ti) /新型材料和器件、納米加工技術、微機電係統、微係統集成和柔性電子學。
光子學 (Ph)
生成、操縱和檢測光(光子),應用包括顯示器、光電子學、激光器、非線性光子學、納米光子學、生物光子學、矽光子學和電子光子集成。
量子工程 (QE)
為(wei) 新興(xing) 應用(包括量子材料、量子器件、量子控製、量子傳(chuan) 感和計量、量子光子學和量子模擬器)操縱量子係統和量子信息。
無線通信和網絡 (WCN)
無線通信、物聯網係統、6G、機器學習(xi) 、環境射頻係統、邊緣計算和通信、計算機網絡、可見光通信、編碼和信息理論。
運籌學與(yu) 決(jue) 策分析
專(zhuan) 注於(yu) 隨機分析與(yu) 模擬、各類優(you) 化技術(包括線性、凸、魯棒和隨機優(you) 化)、統計與(yu) 機器學習(xi) 以及博弈論。這些理論廣泛應用於(yu) 供應鏈管理(涵蓋製造、庫存和物流)、收入管理以及醫療保健管理等實踐領域。
金融工程與(yu) 技術
研究範圍涵蓋定量金融與(yu) 隨機建模、衍生品定價(jia) 、投資與(yu) 投資組合管理策略、風險分析、金融數據分析,以及加密貨幣、區塊鏈分析和金融機器學習(xi) 等新興(xing) 領域。
工程管理
關(guan) 注設計與(yu) 製造、人為(wei) 因素與(yu) 人體(ti) 工程學、生物力學、認知決(jue) 策與(yu) 大腦功能研究,同時結合虛擬現實和工業(ye) 4.0的前沿技術。
固體(ti) 力學與(yu) 動力學
固體(ti) 力學與(yu) 動力學是力學研究的兩(liang) 大基石。我們(men) 的研究團隊由具有豐(feng) 富專(zhuan) 業(ye) 知識的教師組成,研究內(nei) 容覆蓋從(cong) 應用問題到理論問題的廣泛領域,具有顯著的多學科性質。這些研究涉及應用數學、固體(ti) 力學、非線性動力學、計算科學、固態物理學、材料科學,並通過實驗探究各種固體(ti) 材料和係統的機械行為(wei) 。我們(men) 致力於(yu) 解決(jue) 具有不同靜態和動態演變性質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從(cong) 微秒級到長時間蠕變過程的時間尺度,以及從(cong) 納米級碳納米管或電池到宏觀尺度的複合材料和機電設備/係統的長度尺度。
材料技術
材料工程專(zhuan) 注於(yu) 新材料的表征與(yu) 加工,研發能夠控製材料性能並實現經濟生產(chan) 的工藝,生成設計工程所需的數據,並預測產(chan) 品性能。研究內(nei) 容涵蓋智能材料、生物材料、薄膜、複合材料等多個(ge) 領域,以及斷裂和疲勞分析、剩餘(yu) 壽命評估、電子封裝中的材料問題、材料回收技術、塑料注塑成型、粉末加工方法、桌麵製造技術以及測量與(yu) 檢測技術。
能源/熱流體(ti) 與(yu) 環境工程
在能源、熱流體(ti) 和環境工程領域,研究聚焦於(yu) 燃料電池與(yu) 電池技術、先進可再生能源存儲(chu) 係統、熱電材料和器件、納米級傳(chuan) 熱傳(chuan) 質現象、多組分和多相係統中的傳(chuan) 輸機製、創新電子冷卻係統、節能建築設計以及室內(nei) 環境汙染物傳(chuan) 輸等課題。
設計與(yu) 製造自動化
設計與(yu) 製造自動化是機械工程的核心,涵蓋從(cong) 構思、設計到構建和測試創新解決(jue) 方案的全過程。研究內(nei) 容廣泛,包括幾何建模、智能設計與(yu) 製造過程優(you) 化、過程監測與(yu) 控製、伺服係統控製、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ti) 化、原動機係統控製、傳(chuan) 感器與(yu) 測量技術以及生物醫學係統設計與(yu) 製造等領域。
微係統與(yu) 精密工程
微機電係統(MEMS)是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對個(ge) 人電子、交通、通信和生物醫學診斷等領域產(chan) 生深遠影響。研究涵蓋微/納米力學的基礎理論,如流體(ti) 力學、固體(ti) 力學、傳(chuan) 熱學以及特定於(yu) 微納係統的材料問題。同時,探索新型微係統生產(chan) 方法,包括用於(yu) 能源、生物醫學和納米材料、微型傳(chuan) 感器和微型執行器的設計思路。此外,還解決(jue) 與(yu) 這些設備微/納米加工相關(guan) 的技術難題。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是工程學的關(guan) 鍵分支,涉及飛機和航天器的研發、製造與(yu) 操作。研究範圍廣泛,包括空氣動力學、氣動聲學、飛機與(yu) 發動機性能與(yu) 噪聲、燃燒動力學、熱聲學、霧化和噴霧技術以及飛機設計與(yu) 優(you) 化等領域。該領域依托先進的實驗設施和高保真計算方法,擁有兩(liang) 個(ge) 世界級的消聲風洞,是航空噪聲技術的主要研究中心。
商業(ye) 與(yu) 管理學院
會(hui) 計學
- 會計學
- 哲學碩士/博士
經濟學
- 經濟學
- 哲學碩士/博士
金融
- 金融
- 哲學碩士/博士
信息係統、商業(ye) 統計和運營管理
- 信息係統
- 哲學碩士/博士
信息係統、商業(ye) 統計和運營管理
- 運營管理
- 哲學碩士/博士
管理
- 管理
- 哲學碩士/博士
營銷
- 營銷
- 哲學碩士/博士
會(hui) 計研究重點
- 財務會計和資本市場
- 機器學習和大數據
-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
- 加密貨幣和區塊鏈
- 國際會計
- 財經媒體
- 債務承包
- 審計
- 中國相關話題
經濟研究重點:除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外,還側(ce) 重於(yu) :
- 經濟增長與發展
- 產業組織
- 國際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實驗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
- 貨幣和金融經濟學
- 勞動經濟學
金融研究重點
- 資產定價
- 企業融資
- 金融合同和機構
- 行為金融學
- 國際金融市場
- 金融領域的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
- 為ESG改進提供資金
- 可持續性
- 金融科技
信息係統研究重點
(1)業(ye) 務IT
- 金融科技: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文本和情感分析、區塊鏈和加密貨幣
- IT戰略與組織:技術使用與實施、人機交互
- IT 政策:網絡安全、隱私、技術監管
(2) 數字平台
- 眾包:眾籌、創新競賽、創意競賽
- 社交媒體:在線銷售和廣告、在線社區、用戶生成的內容
- 電子商務:平台經濟、移動商務、雙邊市場
運營管理研究重點
運營管理研究聚焦於(yu) 供應鏈合同設計、信息共享機製、營銷與(yu) 供應鏈管理的銜接、庫存管理策略、行為(wei) 運營管理實踐以及業(ye) 務數據分析。
商業(ye) 統計學研究焦點
商業(ye) 統計學主要關(guan) 注機器學習(xi) /統計學習(xi) 在金融和商業(ye) 數據中的應用,包括高頻或高維金融數據的分析、大型投資組合管理、個(ge) 性化醫療/金融應用以及金融時間序列建模。
管理學研究要點
管理學研究涵蓋了組織理論和戰略管理的多個(ge) 方麵,如風險投資與(yu) 風險治理、創新策略、公司治理、企業(ye) 家精神、製度分析、組織學習(xi) 、行為(wei) 戰略、社交網絡、非市場戰略、跨國公司與(yu) 戰略聯盟的管理。同時,也涉及人力資源管理與(yu) 組織行為(wei) 學,包括人工智能的影響、社會(hui) 交換過程、談判技巧、決(jue) 策製定、多元文化管理、行為(wei) 倫(lun) 理、領導力培養(yang) 、工作場所偏差行為(wei) 、就業(ye) 外部化趨勢、團隊流程優(you) 化與(yu) 效率提升、目標導向管理、創造力和多樣性管理等。
市場營銷研究要點
市場營銷研究涉及消費者行為(wei) 的多個(ge) 維度,包括信息處理、判斷與(yu) 決(jue) 策製定、無意識消費習(xi) 慣、影響與(yu) 情緒分析、態度與(yu) 說服技巧、目標與(yu) 自我調節、自我與(yu) 身份認同、社會(hui) 影響研究、非專(zhuan) 業(ye) 信念的形成、技術與(yu) 消費者選擇、實地實驗方法、消費者與(yu) 企業(ye) 實證模型、眼動追蹤與(yu) 空間建模技術、選擇模型的應用、基於(yu) 理論的實證模型開發、貝葉斯數據分析方法、零售與(yu) 營銷策略製定、信息合同設計、媒體(ti) 戰略規劃、機器學習(xi) 在營銷中的應用、商業(ye) 分析技術、定價(jia) 策略、自然語言處理、因果推理方法、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營銷中的應用、社交媒體(ti) 營銷策略以及可持續性發展等。
人文社會(hui) 科學學院
人文科學
- 人文科學
- 哲學碩士/博士
社會(hui) 科學
- 社會科學
- 哲學碩士/博士
跨學科研究院
- 新興的跨學科領域
- 個性化跨學科項目(研究領域)
- 哲學碩士/博士
環境與(yu) 可持續發展
- 大氣環境科學
- 哲學碩士/博士
環境與(yu) 可持續發展
- 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
- 哲學碩士/博士
集成係統與(yu) 設計
- 集成係統與設計
- 哲學碩士/博士
公共政策
- 公共政策
- 哲學碩士/博士
人文科學研究重點
人文科學的研究涵蓋了豐(feng) 富的領域,包括中國社會(hui) 文化史和跨國史的深入探討,歐洲思想史和科學史的追溯,中國方言的研究,以及實驗語言學和社會(hui) 語言學的分析。此外,還有對中國哲學(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深入研究,東(dong) 西方比較哲學和科學哲學的探討,以及中國與(yu) 比較文學、動畫和電影研究,以及華南文化人類學等多元話題。
社會(hui) 科學研究重點
社會(hui) 科學的研究則側(ce) 重於(yu) 中國大陸在經濟、政治和社會(hui) 方麵的發展變化。這包括經濟改革與(yu) 發展的研究,社會(hui) 分層與(yu) 流動性的分析,政治爭(zheng) 議與(yu) 敏感話題的探討,曆史人口和移民趨勢的研究,環境政策的製定與(yu) 實施,以及情感和中國人格的心理學研究。同時,也關(guan) 注性別、文化和創新技術在社會(hui) 中的作用等廣泛議題。
跨學科研究院研究重點
- 空氣與健康
- 氣候適應和複原力
- 可持續金融和淨零解決方案
- 空氣與健康
- 氣候適應和複原力
- 可持續金融和淨零解決方案
- [長焦]醫療設計
- 先進製造與材料
- AI硬件
- 建築幾何形狀
- 增強現實
- 超越5G
- 仿生設計
- 計算設計
- 計算機圖形學
- 計算機視覺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CAD / CAM)
- 設計理論
- 邊緣 AI
- 嵌入式係統
- 以人為本的設計
- 創新設計
- 集成係統設計
- 物聯網
- 低能耗係統設計
- 微電子學
- 普適和雲計算
- 產品開發
- 機器人動力學與控製
- 係統仿真和建模
- 以用戶為中心的係統設計
- 可穿戴醫療設備
- 可持續設計
- 海洋技術、水下視覺、運輸、通信
- 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
- 環境政策與可持續發展
- 社會變革與公共政策
- 中國的發展政策
以上就是機構申請部老師分享的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申請指南。想要申請的小夥(huo) 伴要開始著手準備啦!希望能幫助到正在申博的同學~
最後,機構祝願同學們(men) 申博成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