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體(ti) 製內(nei) 的“中等生”,到如今在世界排名Top10的專(zhuan) 業(ye) 中學習(xi) ,她的進步讓所有人大吃一驚。讓我們(men) 走進今天的主角——多倫(lun) 多大學大一在讀的Grace同學,看她如何通過國際路線獲得成功,開啟多倫(lun) 多大學的全新生活!
大家好!我是Grace,高中就讀於(yu) 北京市人朝分實驗學校,學習(xi) A-Level國際課程,目前在多倫(lun) 多大學讀大一。
從(cong) 體(ti) 製內(nei) ,到多倫(lun) 多
其實,我初中在體(ti) 製內(nei) 的時候學習(xi) 成績並不突出,在父親(qin) 的建議下,我在中考後轉入了國際體(ti) 係。國際高中的生活與(yu) 之前完全不同,曾經的我,生活中好像隻有做卷子、考試這一件事,每天都被人推著走。
但在這裏,一切都靠自己選擇。無論是A-Level選課、專(zhuan) 業(ye) 選擇還是社團、活動安排,那段時間我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麽(me) ,就有樣學樣,跟著同學們(men) 的腳步走。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學會(hui) 在各種各種的活動中,挖掘自己的興(xing) 趣。個(ge) 人認為(wei) ,對於(yu) 體(ti) 製內(nei) 出身的同學來說,A-Level很大程度上是比較容易上手的,尤其是理科。
因為(wei) 相對於(yu) 同種類型的知識點A-Level更注重展現寬度,不似體(ti) 製內(nei) 的深度。但是對於(yu) 經濟,商學這種平時沒有接觸過的學科,在學習(xi) 的過程中要側(ce) 重揣摩他們(men) 的規律,通過老師樹立學科邏輯,加上練習(xi) 曆年的真題,麵對大考基本就十拿九穩啦。
而雅思對於(yu) 初次踏入國際體(ti) 係的高一新生來說還是比較吃力的,語言能力不足甚至會(hui) 導致上課聽不懂,這個(ge) 時候就非常需要雅思的訓練。
我報名過機構的暑期小班課和一對一課程,不管是聽力和閱讀的精聽精讀,還是寫(xie) 作的語句搭配訓練,常見話題準備,口語的素材積累,題庫訓練,老師們(men) 定製的針對性訓練都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在日常的學習(xi) 和交流中更通暢。但在遞交正式申請的前4個(ge) 月,我臨(lin) 時改變了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這意味著我在以前準備的基礎之上要多學習(xi) 一門高數,同時增添一些學術類活動。
一開始,我麵對這一係列的轉變還是有些手足無措,但隨著自己的投入,同時在A-Level高數老師荊亨通的幫助下,我逐漸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事情本身”,緊張的心態也隨之消減了。
在啃下A-Level高數這塊硬骨頭之後,我也順利拿到了雅思7.0及A-Level 4門A*的好成績,並如願收獲了UCL,香港科技大學,多倫(lun) 多大學等學校的offer。申請季的經曆,讓我逐漸感知到焦慮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men) 能做的就是專(zhuan) 注事情本身,而不是讓情緒主導自己。
多大——我的完美選擇
在收獲的offer中,我最終選擇了多倫(lun) 多大學的文理學院,並且準備申請進入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double major專(zhuan) 業(ye) 。
Grace拍攝作品從(cong) 學校排名來看,多倫(lun) 多大學常駐QS全球綜合排名20-25的行列,我想學習(xi) 的數學和數據科學的專(zhuan) 業(ye) 排名更是最高躋身世界排名前10。可以說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考慮,多大對於(yu) 我來說是一個(ge) 近乎完美的選擇。
但大家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除了學術實力以外,我們(men) 也要考慮到學校的風格,例如授課方式,畢業(ye) 率等。我在入學前就知道,多大近幾年的畢業(ye) 率隻有30%左右。但在我看來,造成畢業(ye) 率低迷的原因其實就是“寬進、嚴(yan) 出”。
首先,多大本科在招生的時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並沒有像美國藤校或者英國G5把控的那麽(me) 嚴(yan) 格。在此基礎之上,多大還能在世界上跟這麽(me) 多高校競爭(zheng) ,靠的就是在學校內(nei) 部的“加工能力”,這也是畢業(ye) 率偏低的另一個(ge) 原因——學業(ye) 超嚴(yan) 格。
進入多大後,大部分同學可能非常容易感覺知識與(yu) 技能脫節,對教授上課講的內(nei) 容和下課布置的各種作業(ye) 不適應,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但基礎好的同學能夠快速適應並且融入這種高節奏的生活,而基礎稍微差一點的同學可能就會(hui) 力不從(cong) 心。並且多大各個(ge) 學科每周發布的作業(ye) ,包括課前預習(xi) ,課後筆記上交等都和GPA息息相關(guan) 。
考試的密集程度雖然比不上部分卷上天的美國高校,但平時小測,兩(liang) 次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也使得學習(xi) 節奏非常快。並且根據我們(men) 學校規定,在成績沒達標之前不能正式學習(xi) 專(zhuan) 業(ye) ,需要花時間重新修這門課,從(cong) 而導致惡性循環,還有同學會(hui) 因此選擇轉學。
在多大上課,沒有標準
多大的授課模式和其他大學相比並沒有什麽(me) 非常特殊的——每門課每周lecture2-3小時加上1-2小時的tutorial。對比高中學習(xi) ,在多大學習(xi) 的困難是需要去適應不同教授的講課風格。
有的教授偏向於(yu) 在上課把每一個(ge) 知識點都非常詳細的講解清楚並配有相關(guan) 習(xi) 題進行練習(xi) ,而也有一些教授傾(qing) 向把上課講的內(nei) 容,例如ppt或者視頻提前拋到平台上讓大家進行預習(xi) ,在課上隻會(hui) 進行重點講解,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進行做題。
所以在選課前,我谘詢了學長老師,提前了解每個(ge) 教授的講課特點和drop rate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授。這樣的前期準備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後期學習(xi) 的順利進行。除了上課形式需要適應,課下作業(ye) 的靈活度和開放度也有些棘手。
比如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數學課要組建小組進行模型建立和寫(xie) 報告分析等等。在準備這種任務時,TA在tutorial上會(hui) 講解一些基本的要求,但是更多細節的規範性,還需要自己多和教授TA進行溝通。一開始,我總是在課堂上小心翼翼,甚至有的時候有問題或者知道正確答案也不敢發言,但後麵會(hui) 發現不論答案是否正確,問題是否高級,教授們(men) 和TA們(men) 都非常耐心並且樂(le) 意去解答你的困惑。
他們(men) 非常照顧整個(ge) 課堂的感受,整個(ge) 課堂前後左右都時常選擇同學回答問題,而在解答的過程中我也會(hui) 逐漸發現更多的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理解性問題。
給學弟學妹的建議
對於(yu) 給學弟學妹們(men) 的建議,我更多的還是需從(cong) 成長的曆程出發:就是不要把最終考試的分數當成最終目標,也不要因為(wei) 某一次的失利全盤否定自己。
學習(xi) 是一個(ge) 對這個(ge) 世界的認知不斷擴大的過程,而不是為(wei) 了考試拿到成績,考不到理想的大學也不意味著自己的人生會(hui) 一敗塗地,未來有很多機會(hui) 等待著大家嚐試。
所以試著把學習(xi) 當成對自由的未來努力的過程,某種程度來講也算是抄近道了。在大學的選擇上,建議大家從(cong) 多個(ge) 維度衡量。學校的風格和專(zhuan) 業(ye) 度固然重要,但城市的風格,周圍的環境也是未來大學生活是否順利的重要基礎。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擁有一個(ge) 難忘的留學回憶!享受留學生活,學有所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