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xie) 研究提案的研究背景時,應重點闡明研究問題的核心和背景脈絡,以引導讀者理解研究的意義(yi) 和必要性。首先,通過簡要介紹研究主題的現狀,說明現有研究的進展及其局限性,從(cong) 而突顯研究問題的現實需求。
其次,明確展示研究的目標及其與(yu) 已有研究的差異,突出本研究的創新點和潛在貢獻。
最後,確保研究背景簡潔明了,與(yu) 文獻綜述區分開來——背景應聚焦於(yu) 為(wei) 研究問題提供廣泛的背景信息,而文獻綜述則深入分析具體(ti) 研究領域內(nei) 的相關(guan) 文獻,以支持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框架。
今天,機構申請部老師將概述撰寫(xie) 背景的基礎知識,並闡明它與(yu) 文獻綜述之間的區別。
01、研究背景和介紹
研究計劃的引言部分應與(yu) 背景部分相區分。背景可以置於(yu) 引言之前,緊接在標題和摘要之後。
實際上,研究提案的結構與(yu) 研究論文相似,隻是缺少了結果、分析和討論部分。當然,如果必要,提案中可以討論預期的研究結果。
研究論文則遵循IMRAD(引言 > 方法 > 結果 > 分析 > 討論)的結構進行撰寫(xie) 。同學們(men) 可以通過相關(guan) 資源深入了解IMRAD結構。
既然同學們(men) 特別詢問了背景和引言(介紹)的撰寫(xie) ,以下是一些關(guan) 於(yu) 這兩(liang) 個(ge) 部分編寫(xie) 的指導建議。
背景
背景部分需深入闡述研究的宏觀環境。它應涵蓋所研究領域的廣泛議題,概述當前文獻對該領域的探討,並指出現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不足之處。
正是這些空白或需求,促使同學們(men) 確定了當前研究的焦點。因此,在撰寫(xie) 背景時,引用相關(guan) 文獻並提供有力的統計數據來支撐研究的必要性至關(guan) 重要。
詳細的文獻綜述應置於(yu) 論文的後續部分(因為(wei) 導師瀏覽時非常快,如果文獻綜述很詳細很長可以放在整個(ge) 提案的最後部分)。而背景旨在為(wei) 提案奠定堅實的基礎,為(wei) 研究的展開提供有力的支撐。
介紹(引言)
介紹部分需明確並深入探討研究問題,即同學們(men) 所關(guan) 注的特定研究領域或主題的某一具體(ti) 方麵。
同學們(men) 應闡述如何得出這一特定問題,以及選擇研究該問題的原因。在此部分,提供充分的理由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整個(ge) 提案和研究的價(jia) 值都基於(yu) 此。
接著,同學們(men) 需提出並討論問題陳述,明確研究主題的現狀、理想狀態,以及您的研究將如何尋求解決(jue) 方案,以實現這一理想狀態。最後,同學們(men) 還需提出並論證你的研究假設。
02、如何構建背景
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通常會(hui) 簡要概述引出當前研究主題的文獻曆史發展。如果研究是跨學科的,則應描述不同學科之間的聯係以及將研究每個(ge) 學科的哪些方麵。
此外,作者應簡要介紹其研究課題的主要進展,並確定需要解決(jue) 的主要差距(這裏可以和research gap或question部分整合)。換句話說,本節應概述同學們(men) 的研究。本節應組織如下:
- 對於這個廣泛的話題我們知道什麽?
- 需要解決的差距或缺失環節有哪些?
- 解決這些差距有何意義?
- 您的研究的理由和假設是什麽?
因此,背景部分應提供有關(guan) 研究主題的一般信息,並強調研究的主要目的。請確保同學們(men) 隻討論導致你實現目標的研究的主要和相關(guan) 方麵。不要詳細闡述它們(men) ,因為(wei) 這應該在文獻綜述部分中完成。
背景部分應按時間順序討論你的發現,以強調該領域的進展和需要解決(jue) 的遺漏點。背景應以同學們(men) 對先前研究的解釋以及你的研究計劃實現的目標的總結形式撰寫(xie) 。
03、如何讓背景更具吸引力
由於(yu) 背景部分往往涵蓋了大量信息,若處理不當,可能會(hui) 顯得冗長且枯燥,進而削弱讀者的閱讀興(xing) 趣。為(wei) 了打造一個(ge) 引人入勝的背景敘述,同學們(men) 應當圍繞研究的中心主題精心編織一個(ge) 故事。在構思這個(ge) 故事時,務必確保其緊密貼合核心思想,避免偏離主題而淪為(wei) 泛泛的文獻綜述。
寫(xie) 作上,每個(ge) 想法都應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ge) ,論文同樣有narrative,你需要讓這個(ge) narrative的環節一環扣一環。
通過這樣的設計,讀者不僅(jin) 能夠更好地理解同學們(men) 的研究背景,還能在思考過程中自行發現現有研究中存在的待解之謎,也即你的研究將要填補的空白。
這樣的背景敘述不僅(jin) 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還能為(wei) 你的研究奠定一個(ge) 引人入勝的基調。
04、如何避免撰寫(xie) 背景資料時常見的錯誤
在撰寫(xie) 有效的背景時,同學們(men) 應該避免一些錯誤。撰寫(xie) 背景時最常見的錯誤包括:
1.不要寫(xie) 太長或太短的背景。重點要包括所有重要細節,但要簡潔。
2.不要含糊其辭。如果寫(xie) 作方式無法向讀者傳(chuan) 達信息,那麽(me) 背景信息就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在表達自己時,請記住讀者並不十分了解你的研究。
3.不要討論不相關(guan) 的主題。嚐試圍繞研究主題的關(guan) 鍵方麵展開討論,即突出文獻中的空白、陳述研究的新穎性以及開展研究的必要性。
4.不要雜亂(luan) 無章。不按時間順序討論主題會(hui) 讓讀者對該領域的進展感到困惑,因此請嚐試仔細組織你的寫(xie) 作。
05、背景與(yu) 文獻綜述有何不同
許多作者在撰寫(xie) 時常常難以明確區分文獻綜述與(yu) 研究背景。實際上,文獻綜述應置於(yu) 研究背景之後(如果太長可以放更後麵),作為(wei) 手稿或論文的第二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提供紮實的證據來支撐背景部分所提出的內(nei) 容,特別是為(wei) 假設的提出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文獻綜述部分應當更為(wei) 全麵且深入,詳盡地探討背景中提及的各項研究。它不僅(jin) 需要概述那些為(wei) 本研究提供重要參考的研究,還要詳細闡述當前領域內(nei) 的研究趨勢。為(wei) 了撰寫(xie) 出高質量的文獻綜述,作者需要進行詳盡的文獻檢索,確保覆蓋與(yu) 研究主題相關(guan) 的廣泛研究。
在初步了解整個(ge) 研究領域後,作者應進一步聚焦於(yu) 與(yu) 研究目標緊密相關(guan) 的具體(ti) 研究,進行更為(wei) 細致的分析。理想情況下,這些研究應按照主題進行分類,並在每個(ge) 主題下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討論。這樣的組織方式有助於(yu) 讀者清晰地把握該領域的曆史發展脈絡、當前的研究進展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通過按時間順序討論不同的主題,文獻綜述能夠凸顯出哪些工作已經完成,哪些領域仍有待深入探索。這不僅(jin) 為(wei) 讀者提供了一個(ge) 全麵了解研究領域的窗口,也為(wei) 作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強調了未來研究應努力填補的空白。
06、提供背景信息
讀者應該能夠理解你的主題及其重要性。背景的長度和細節還取決(jue) 於(yu) 你需要展示對該主題的理解程度。密切關(guan) 注以下問題將有助於(yu) 你撰寫(xie) 背景信息:
1.是否存在目標受眾(zhong) 可能不熟悉的理論、概念、術語和想法,需要你提供額外的解釋?
2.是否需要共享任何曆史數據來提供當前問題出現的原因的背景信息?
3.是否存在從(cong) 其他學科借用而讀者可能不熟悉並需要解釋的概念?
07、撰寫(xie) 研究背景步驟
研究論文中的背景研究結構通常遵循邏輯順序,以提供背景、論證和對研究問題的理解。它包括介紹、一般背景、文獻綜述、基本原理、目標、範圍和局限性、研究意義(yi) 和研究假設。遵循該結構可以為(wei) 您的研究提供全麵且井然有序的背景。
以下是有效撰寫(xie) 研究背景的步驟。
1.確定你的受眾(zhong) :
確定目標受眾(zhong) 的專(zhuan) 業(ye) 水平。據此調整背景信息的深度和複雜性。
2.了解研究問題:
明確你研究的核心問題,即你旨在解決(jue) 或探討的具體(ti) 議題。這個(ge) 問題應當在其所屬的研究領域中具有更廣泛的意義(yi) 和重要性。
3. 回顧現有文獻:
進行簡短的文獻綜述,了解該領域已知的知識。總結與(yu) 你的研究相關(guan) 的關(guan) 鍵發現、理論和概念。
4.包括曆史數據:
如果與(yu) 研究相關(guan) ,請整合曆史數據,因為(wei) 當前問題通常可以追溯到曆史事件。
5. 找出爭(zheng) 議和差距:
注意現有文獻中的任何爭(zheng) 議或辯論。確定你的研究可以解決(jue) 的差距、局限性或未解答的問題。
6.選擇關(guan) 鍵組件:
根據與(yu) 研究問題的相關(guan) 性,選擇最重要的元素作為(wei) 背景信息。優(you) 先考慮有助於(yu) 為(wei) 你的研究奠定堅實基礎的信息。
7.製定邏輯流程:
按邏輯順序組織背景信息。從(cong) 一般背景開始,然後轉到具體(ti) 理論和概念,最後集中討論具體(ti) 問題。
8.突出你的研究的新穎性:
清楚地解釋你的研究的獨特之處或貢獻。強調你的研究為(wei) 何不同於(yu) 現有研究或以現有研究為(wei) 基礎。
09、研究背景示例
以下是一個(ge) 研究背景的示例,可以幫助您更好地理解。
社交媒體(ti) 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近年來,社交媒體(ti) 對個(ge) 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備受關(guan) 注。其普及雖促進了社交聯係和信息共享,但過度使用卻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相關(guan) 研究結論不一,需深入探究其複雜關(guan) 係。社交媒體(ti) 既為(wei) 人們(men) 提供了表達自我、建立人際關(guan) 係的平台,也可能導致社會(hui) 孤立、身體(ti) 形象焦慮等問題,尤其在青少年中更為(wei) 顯著。
此外,社交媒體(ti) 的具體(ti) 特征,如精心策劃的自我展示和網絡欺淩,也影響著心理健康。鑒於(yu) 其普遍性和潛在影響,需細致研究社交媒體(ti) 使用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機製。
本研究旨在通過多維方法,包括定量調查、定性訪談和用戶內(nei) 容分析,探討社交媒體(ti) 使用與(yu) 心理健康的關(guan) 係,確定風險因素和保護因素,為(wei) 製定幹預措施和建議提供參考,以減輕其對心理健康的負麵影響。
上述假設示例提供了研究背景,解決(jue) 了差距並強調了研究的潛在結果;從(cong) 而有助於(yu) 更好地理解所提出的研究。
10、引言與(yu) 背景有何不同?
同學們(men) 的引言與(yu) 背景部分在多個(ge) 關(guan) 鍵點上存在顯著差異:
1.引言部分旨在為(wei) 讀者提供關(guan) 於(yu) 你研究主題的初步且引人入勝的數據或信息,以此吸引他們(men) 的注意力並激發閱讀興(xing) 趣;而背景部分則側(ce) 重於(yu) 闡述你的研究在整個(ge) 學術領域或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強調其研究價(jia) 值和意義(yi) 。
2.在深度上,你的研究背景對該主題進行了深入的全麵探討且,涵蓋了相關(guan) 理論、前人研究、當前趨勢等,為(wei) 讀者構建了一個(ge) 完整的知識框架;相比之下,引言部分則更注重概述性描述,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勾勒出研究主題的基本輪廓。
3.在結構安排上,引言部分通常以提出研究問題、明確研究目的和目標作為(wei) 收尾,為(wei) 讀者指明研究方向和預期成果;而背景部分則通常不包含這些內(nei) 容,除非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背景被整合到引言中,以形成一個(ge) 更為(wei) 連貫和完整的開篇。例如,John Swales提出的CARS(創建研究空間)模型就強調了引言中應包含的這些元素,並據此解釋了社會(hui) 科學期刊文章中引言部分的常見組織模式。
11、注意事項
撰寫(xie) 研究背景時,首要步驟是明確主題及目標受眾(zhong) ,了解需回顧的具體(ti) 內(nei) 容以及讀者已掌握的基礎知識。
隨後,應深入搜索並研究相關(guan) 文獻,利用如Papers、Mendeley等研究論文管理係統記錄搜索詞和下載文章,以助高效管理。閱讀時做好筆記,注意直接引用時需加引號並標注來源。
研究背景應突出關(guan) 鍵信息,同時保持平衡,以吸引廣泛受眾(zhong) 。其撰寫(xie) 需具備批判性、一致性和邏輯性。盡管撰寫(xie) 研究背景可能具挑戰性,但眾(zhong) 多指南可提供思路整理上的幫助。
作為(wei) 向讀者介紹研究主題的橋梁,研究背景應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yan) 謹的寫(xie) 作態度來完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