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hui) 方法論》裏麵說想要去做一件事,首先要做的是對你要進行的事項做一個(ge) 全麵的分析,托福聽力也是同理。
本期的英語小課堂老師談談托福聽力裏的小陷阱——你以為(wei) 你聽到的並不是你以為(wei) 的!揭秘如何避開聽力陷阱,掌握聽力技巧抓住英語使用者的語言重點提交滿分答卷~
如何有效拿捏托福聽力?
任何考試隻要去考,就要對這個(ge) 考試,這門語言,甚至出題人做一個(ge) 全麵的分析。
托福聽力是一門考你能不能在各種場景和題材下,抓住英語使用者語言重點的考試。
首先,托福聽力要考察你對語言理解的通用程度,既然是各個(ge) 場景,就要求你的語言理解不能有盲區,或者說,你必須能擁有所有題材場景下通用的語言知識。
即:
1. 掌握英語中最能表達通用含義(yi) 的語言材料——日常生活,學術討論,天文地理曆史政治物理化學文藝複興(xing) ——談什麽(me) 都離不開的詞匯和句型。
2. 建立“聲音-含義(yi) ”的快速反饋機製,聽聲音就知道是什麽(me) 意思,扔掉視覺感知這根拐棍。
3. 在聽東(dong) 西的時候抓取重點的能力:一句話的重點是哪幾個(ge) 詞,一段內(nei) 容的重點是哪幾個(ge) 句子,一篇文章的重點是哪幾段。
聽力對詞匯的要求是,建立“音-義(yi) ”的快速反饋機製,你先能夠做到的是反應出單個(ge) 詞的含義(yi) ,然後是一個(ge) 詞組,最後是一個(ge) 句子。最後達成的目標應該是,能夠迅速在大腦裏建立3d畫麵,比如聽力提到bread,腦子得快速反應出一個(ge) 現烤的外皮酥脆大麵包;聽到reproduce,能夠快速顯現一個(ge) 小動物生baby畫麵;直到聽到一個(ge) 句子“what we do know is that all the planets in our solar system are orbiting around the sun”,你腦子裏應該出現的是八大行星繞著太陽轉的畫麵。
如此這般,你的聽力能力就練出來了,但是敏感度不是聽一次就可以的,腦子是一個(ge) 需要反複刺激才能開始的機器,練過的練習(xi) 還能用來訓練你的“音-義(yi) ”反饋機製。
· 抓住最閃亮的部分——針對句子理解層麵
普通學生理解句子:在聽句子的時候理解是線性的,每一個(ge) 單詞出來,去理解它的含義(yi) ,然後整體(ti) 記完了之後反應一下句子是啥意思。
將大腦比喻成電腦,句子就是內(nei) 存條,上述做法的聽力理解就是在讀條,42%過不去,自然沒有辦法理解到43% ,甚至很多時候,因為(wei) 大腦的運行內(nei) 存不夠,卡在一個(ge) 單詞上,反複回想該單詞的意思,整篇聽力就過去了。
· 線性聽句子vs結構化聽句子
聽力如何正確理解句子?應該使用最優(you) 化後的算法,它不是線性的,而是結構性的。把一個(ge) 句子聽完分成若幹塊,然後將每塊最重要的信息補上。這樣,高效運行時,就可以在即使還沒有聽完一個(ge) 句子的前提下就已經切分出結構,並且講重點內(nei) 容自動高亮,可以做到最大程度屏蔽生詞幹擾,做到隨聽隨解。
舉(ju) 個(ge) 例子來說: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the advanced method to process the sentence in the TOEFL listening test i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us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
這個(ge) 長句子如果你采用線性算法,你需要1.認識全部單詞,2.聽的時候記住全部單詞,3.反應過來這個(ge) 句型的意思,4.記下來,需要這麽(me) 繁瑣的四步驟。而如果這四步中每一步都可能犯錯,而第二步幾乎就是一個(ge)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結構化思維聽句子的同學能夠很快反應出這個(ge) 句子的句型是A is higher than B,其實聽到is considerably higher就能夠確定這個(ge) 結構,在筆記上先寫(xie) A大於(yu) B的比較關(guan) 係,再去確定A和B分別是什麽(me) ,直接來看,句子兩(liang) 邊都有efficiency,相當於(yu) 數學裏的消項,刪掉。所以兩(liang) 邊直接對比出現的,是advanced method和traditional method,所以學生實際上需要做的隻是提煉出比較關(guan) 係,這就是重點。
托福聽力講座三大lecture結構解析:
1. 定義(yi) 式結構
這種結構是lecture中最常見的一種結構。文章開頭,教授在給出主旨之後,分幾個(ge) 方麵去描述某種現象、解釋某種原理或者描述某種事物。每個(ge) 方麵就是一段,每一段就是一個(ge) 大細節。可能每一段中會(hui) 有一些例子去深入地闡明。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段是相互獨立的,沒有比較、相互影響的關(guan) 係。
例子:TPO17-L4:
Professor
Ok, now I want to talk about an animal that has a fascinating set of defense mechanisms. And that’s the octopus, one of the unusual creatures that live in the sea.
The octopus is prey to many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so how does it escape its predators?
Well, let me back up here a second. Anyone ever heard of Proteous? Proteus was a God in Greek mythology who could change form. He could make himself look like a lion or a stone or a tree, anything you wanted, and he could go through a whole series of changes very quickly.
Well, the octopus is the real world version of Proteus. Just like Proteus, the octopus can go through all kinds of incredible transformations. And it does this in three ways: by changing color, by changing its texture, and by changing its size and shape.
從(cong) 上段我們(men) 可以看出教授在文章開頭給出主題(章魚的能力)以後要開始從(cong) 三個(ge) 方麵(改變顏色,改變身體(ti) 的材質,改變形狀和大小)來描述,那麽(me) 每個(ge) 方麵就是一段,每個(ge) 方麵之間是獨立的。
2. 比較結構
在文章開頭,教授會(hui) 給出2個(ge) 概念,比如A和B這兩(liang) 個(ge) 概念。然後就開始對A和B進行一個(ge) 全文的對比,說完A的某個(ge) 方麵就開始說B在這個(ge) 方麵是怎麽(me) 樣的,這種對比會(hui) 貫穿全文。在聽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比列舉(ju) 的信號詞,記下重要的信息TPO5-L4就是全文對比的結構,比較的是folktale和fairytale這2個(ge) 概念,同學們(men) 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來看對比結構。
3. 問題解答型結構
在文章開頭教授會(hui) 介紹一下背景並給出一個(ge) 問題,比如先介紹一下恐龍滅絕的背景知識,然後給出一個(ge) 問題:恐龍是怎麽(me) 滅絕的?接下來就針對這個(ge) 問題開始闡述一些理論或解決(jue) 方法。每個(ge) 理論和解決(jue) 方法就是一個(ge) 段落。
如TPO33-L1這篇文章是講金字塔的建造的,首先文章開頭介紹了一下金字塔,然後給出了一個(ge) 問題:how the pyramid was built? 然後就開始闡述關(guan) 於(yu) 金字塔建造的幾種理論。
以上3種結構就是lecture最常見的3種結構,在平時練習(xi) 精聽時注意把握住文章的結構,舉(ju) 一反三,預判結構和文章就能一葉知秋。
結語:
正值暑期長假來臨(lin) ,預約課程/學業(ye) 規劃的人多了起來,因為(wei) 暑期的黃金時間可以完成各類考試的係統梳理知識點,階段針對性地刷題,查漏補缺,考試前夕就可以進行全真模擬,把握考試節奏,在全日製的浸泡學習(xi) ,做到真正的穩紮穩打!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