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yu) 大家分享是2024-25申請季剛剛斬獲牛津大學工程專(zhuan) 業(ye) offer的陸同學,他說:“玩中學,學中玩”。
01、申請工程專(zhuan) 業(ye) 是我的夢想
牛津大學是綜合衡量後的第一誌願
申請工程專(zhuan) 業(ye) 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並想要把理想變為(wei) 現實。在小學的時候我就接觸了計算機編程,也參加了一些機器人比賽,因而對工程,尤其是電子和計算機方向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
從(cong) Free Basic再到C++,從(cong) 小學信奧到中學的CSP和NOIP,這些艱苦又充滿挑戰的學科思維挑戰活動,讓我對算法的極致追求逐漸感到疲憊。於(yu) 是我決(jue) 定把大學的申請目標轉向能夠結合硬件的電子工程,期待未來能夠用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科技作品。
從(cong) 小我就算是個(ge) “名校迷”,喜歡了解各種各樣的名校,同時內(nei) 心也憧憬著有朝一日能夠邁入名校的大門。在升入本校高中之後,我意識到在這樣的環境下,是時候實現我的夢想了。在多個(ge) 熱門留學目的地當中,我最終選擇了英國。因為(wei) 在本校美本激烈的競爭(zheng) 中,平時成績經常坐過山車的我根本難以拿出最亮眼的成績。相比之下,A Level課程的靈活度以及不那麽(me) 花哨的英本申請流程,讓我最後堅定地選擇在課外學習(xi) A Level課程,並且申請英國的大學。
在之後的學習(xi) 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已經能夠觸碰到牛津劍橋的申請門檻。在和升學導師一起綜合分析了學術成績要求、筆麵試難度、課程設置、學科優(you) 勢、招生偏好等要素後,結合我的學術興(xing) 趣和發展規劃,最終確定將牛津大學作為(wei) 第一誌願。
02、將學術經曆有邏輯地串聯
篩選文書(shu) 素材時學會(hui) 斷舍離
有關(guan) PS文書(shu) 的寫(xie) 作思路,我主要是從(cong) 自己做過的三個(ge) 實踐項目著手,循序漸進地展開。在JT科研營中,我積累了一些使用Arduino的經驗和作品。其中包括一個(ge) 計步器。這個(ge) 項目和之前另外兩(liang) 個(ge) 科研項目的內(nei) 容非常契合。於(yu) 是我和導師們(men) 一拍即合,決(jue) 定按照項目的一步步發展和完善過程,有條理地將自己的實踐經曆串聯起來。隨後在文書(shu) 導師們(men) 的幫助與(yu) 指導下,不斷精簡內(nei) 容、優(you) 化表達,最終完成了一篇高質量的PS文書(shu) 。
在PS寫(xie) 作的過程中,常常會(hui) 遇到因為(wei) 字數太多而不得不大幅刪減內(nei) 容的情況。大家一定要根據導師們(men) 的建議,做好“斷舍離”工作。對於(yu) 項目中的非核心部分或者對申請幫助不大的內(nei) 容,一定要堅定地把它們(men) 舍棄。文書(shu) 的終稿一定要凝聚所有精華,把最能展現自己學術能力與(yu) 邏輯思維的部分呈現給招生官。比如我原本計劃通過自己讀過的一本書(shu) ,重點詳細闡述自己對神經網絡的見解。但和文書(shu) 導師多次討論後,發現某些內(nei) 容的特點不夠鮮明,於(yu) 是我便果斷將它們(men) 刪去。
在所有項目經曆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定是JT科研營了。在這裏,我不僅(jin) 學習(xi) Arduino和單片機,掌握了很多電子工程相關(guan) 的知識技能,更深刻體(ti) 會(hui) 到了軟件與(yu) 硬件結合所帶來的樂(le) 趣,證明了自己沒有選錯專(zhuan) 業(ye) 。
另外,我還曾加入到大學團隊中,學習(xi) 研究行人室內(nei) 定位和精確導航的優(you) 化方法。在JT科研營製作計步器的經曆,不僅(jin) 讓我掌握了陀螺儀(yi) 的使用技巧,還為(wei) 我後續的項目學習(xi)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PS文書(shu) 中,我從(cong) 使用陀螺儀(yi) 進行計步,拓展到路線的精確繪製,再到引入神經網絡進行訓練的整個(ge) 過程進行了詳盡描述,很順暢地完成了對於(yu) 自己高中課外學習(xi) 的描繪。
如果大家難沒法抽出完整的時間去參加一些學術或科研項目的話,那麽(me) 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以積累文書(shu) 寫(xie) 作素材,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裏我比較推薦Make Your Own Neural Network這本書(shu) (我不會(hui) 告訴你們(men) 這是我除了普高必讀書(shu) 目外唯一認真讀過的書(shu) )。
說實話,電子工程和神經網絡之間的關(guan) 聯密不可分,所以深入學習(xi) 這方麵的內(nei) 容,對專(zhuan) 業(ye) 申請是有幫助的。而這本書(shu) 的內(nei) 容和講解的語言淺顯易懂,讓人很快就能理解神經網絡的基本原理。至於(yu) 後半部分內(nei) 容則是講解Python的實現過程,如果沒有充裕的時間,也可以先專(zhuan) 注於(yu) 前半部分的理解。
03、多刷題適應筆試節奏
著重訓練計算和答題速度
我準備筆試的方法其實相當直接,那就是通過不斷地做題讓自己適應筆試的節奏。我參加了PAT和ESAT兩(liang) 個(ge) 筆試。在準備PAT時,我不僅(jin) 刷完了大量的PAT真題,還重點複習(xi) 了BPhO的Section 1,重新回顧了之前練習(xi) 過的BPhO題目。
至於(yu) ESAT筆試,我則是按照以往的劍橋工程筆試ENGAA進行複習(xi) ,著重提升自己的計算和解題速度。坦白說,ESAT的題目難度並不算太高,但Mathematics 2的計算量確實比較大。而PAT的題型在今年全部改成選擇題後,由於(yu) 多選題的存在,想要拿高分,挑戰還是比較大的。總而言之,都不能掉以輕心。
在今年的PAT筆試中,我還遇到了一道與(yu) 八大行星有關(guan) 的題目,讓我實在是有些猝不及防,幸好回想起了高一學地理必修一時的痛苦回憶,才勉強記起了一些相關(guan) 知識,最後順利過關(guan) 。所以大家在準備筆試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照著syllabus逐個(ge) 梳理知識點,一旦發現比較陌生的內(nei) 容就立即查資料或找老師進行補充學習(xi) 。
04、在麵試準備過程中
正視自己的不足並進行補強
在平時的模擬麵試練習(xi) 中,我發現自己總是習(xi) 慣於(yu) 將內(nei) 心的想法全部吐露出來。雖然這樣能夠把解題思路描述得比較詳細,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yu) 表達欲太強,導致麵試的推進速度並沒有達到預期,整體(ti) 節奏顯得有些拖遝。並且由於(yu) 我之前從(cong) 未在純英語的環境中學習(xi) 過理科,對許多學科專(zhuan) 有名詞的敏感度很低,這使得我在最初的模擬麵試中經常會(hui) 因為(wei) 描述某個(ge) 簡單術語而耗費過多時間。
為(wei) 了克服自己的不足之處,我首先對那些不熟悉的學科專(zhuan) 有名詞進行了整理和複習(xi) ,尤其是那些在麵試中頻繁出現的術語。除此之外,我還通過閱讀專(zhuan) 業(ye) 文獻和大學教科書(shu) 來擴展詞匯量,並在之後的模擬麵試中嚐試運用這些專(zhuan) 業(ye) 術語進行表達。
其次,在每次模擬麵試後,我都會(hui) 結合導師的反饋,逐字逐句回顧自己的回答,找出其中可以簡化或省略的部分,不斷嚐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自己的解題思路,提高表達的效率。
牛津正式麵試的題目比我預想的要簡單一些,涉及的知識點並不複雜,解法也沒有特別刁鑽。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教授的考察重點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我們(men) 應對的策略也需要相應調整。比如,在二院麵試中,教授所提問的物理題和畫圖題,題目是循序漸進的,他會(hui) 不斷引導我去一步步思考並做出正確答案。這種麵試風格更像是互動性很強的課堂,愉快的氛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一院的麵試則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礎物理和數學問題上。當然也有開放性比較強的題目,不僅(jin) 考驗學科思維,還要求能夠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當時教授讓我觀察一個(ge) 之前從(cong) 未接觸過的物理模型,然後回答相關(guan) 問題。麵對這樣的題目,我覺得可以從(cong) 多個(ge) 角度進行分析,但不確定哪個(ge) 方向才能最終推導出正確答案,這讓我一時無從(cong) 下手,心理壓力很大。幸好教授看出我的手足無措後馬上給出了提示,而我也及時調整了狀態,在他的引導下,我最終把題目做了出來。
隨後的題目也都順利完成了,並沒有影響到緊接著的二院麵試。有趣的是,由於(yu) 一院的麵試時間比較長,最後剩下了一些時間。於(yu) 是教授開始提問一些關(guan) 於(yu) 文書(shu) 中的內(nei) 容,並且追加了兩(liang) 個(ge) general questions
對於(yu) 打算衝(chong) 刺牛津劍橋的學弟學妹們(men) ,我想說的是:麵試時一定不能緊張,就把它當成一堂課,不要“慫”。把正式麵試看作是與(yu) 麵試官的一次友好交談,在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見解的同時,專(zhuan) 注於(yu) 問題本身,把目光放在解題上,盡快表達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因為(wei) 正式麵試的時間非常有限。
在麵試準備過程中,一定要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並進行補強。例如,如果不擅長描述解題思路,就對著題目多開口練習(xi) 。如果像我一樣對專(zhuan) 有名詞不夠熟悉,就重新複習(xi) A Level中的相關(guan) 詞匯。
05、快樂(le) 學習(xi) 是成功的真諦
抱有汲取知識的積極心態
說實話,放榜當天心裏很緊張,我整個(ge) 下午就抱著手機在床上拚命刷。到了五點後,看到有些人已經拿到offer了,也有關(guan) 係好的同學被拒了,我緊張的情緒幾乎達到頂點。在漫長的等待後,焦慮也隨之慢慢被疲憊取代,連玩遊戲的心情也沒有了,隻能對著郵箱主頁發呆。不經意間我刷新了一下UCAS,發現居然從(cong) 1/5變成2/5,意識到自己終於(yu) 收到了offer!不過可能由於(yu) 等待過程太漫長,我反而沒有錄取牛津的真實感哈哈……
拿到offer後,最想感謝的就是幫助過我的老師們(men) 。學術老師們(men) 教我化學、物理、數學和高數知識,帶我真正進入了英本申請的世界。JT導師們(men) 幫我合理規劃好了申請的每一步,一直關(guan) 心我的申請進度和狀態,耐心解答我的每個(ge) 問題,幫我順利應對申請過程中的每一個(ge) 挑戰。衝(chong) 刺牛津的每個(ge) 步驟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探索,感謝所有老師們(men) 一直陪伴著我解決(jue) 所有的問題。
回顧牛劍G5申請過程,一路堅持下來實屬不易。這裏我有三個(ge) 詞想分享給大家:規劃、功利、快樂(le) 。其中最關(guan) 鍵的就是“規劃”。即便我在高二就完成A Level的學習(xi) ,還同時保持著國內(nei) 、國際課程的雙軌推進,這一切都離不開合理的規劃。如果大家也希望自己的申請之路更加順暢,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那麽(me) 一定要規劃好自己想學的專(zhuan) 業(ye) 和考試計劃。
事實上,在高中的學習(xi) 過程中,我盡量遵循一種看似“躺平”但實際非常注重效率的策略:沒有意義(yi) 的學科思維挑戰不參加,沒有意義(yi) 的活動不加入,確保每一分精力都投入到最有價(jia) 值的事情上。這種做法看似有些“功利”,但卻幫助我在同時兼顧國內(nei) 和國際課程的壓力下,始終專(zhuan) 注於(yu) 最重要的事,做出最利於(yu) 自己的選擇。
工程學是充滿挑戰的學科,其他學科同樣如此。在學習(xi) A Level、打磨PS文書(shu) 、準備筆試和麵試的過程中,我們(men) 難免會(hui) 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困難。我認為(wei) 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學習(xi) 的關(guan) 鍵,而快樂(le) 學習(xi) 永遠是成功的真諦。如果累了就休息一下,學習(xi) 時有汲取知識的積極心態,申請過程中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此一來,對於(yu) 每一次成功,每一封offer,都將是扣人心弦的驚喜。在這裏也祝願學弟學妹們(men) 都能收到心儀(yi) 學校的錄取!
*以上內(nei) 容來自個(ge) 人經曆,僅(jin) 用於(yu) 經驗交流分享,無任何商業(ye) 推廣意圖。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