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想必各位2023er已經在這個(ge) 暑假為(wei) 本科申請做準備了!隨著今年AP,IB和托福等考試在國內(nei) 某些地區的取消,以及因為(wei) 疫情反複而有些時候無法考的SAT,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test optional,主文書(shu) 對我們(men) 的申請越來越重要。
這篇文章為(wei) 大家講一個(ge) 文書(shu) 的思路:以小見大。
文書(shu) 的思路
很多學生覺得在Common Application Essay中必須要把自己搞得跟天仙下凡似的,要談論一些成就,一些獎狀,以及各種讓你在芸芸眾(zhong) 生中脫穎而出的不俗事跡。
雖然有些申請者可以把他們(men) 的成就作為(wei) 論文的主體(ti) ,然後被夢校錄取,但這樣的路線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是極其有風險的。例如,在複述你的成就時,一些遣詞造句可能會(hui) 讓人感覺你很自負,盡管你並沒有這樣做的意圖。或者,作為(wei) 一名17歲的高中生,你可能沒有一項對你的生活如此重要的成就,以至於(yu) 它可以占據你的申請主文書(shu) 。
因此,另外一種更加安全的思路——找到生活中體(ti) 現出自己性格和身份的小事情,以小見大。當然,說隻有上述兩(liang) 種方法才能成功地完成一篇主文書(shu) ,有點太牽強。寫(xie) 一篇出色的通用申請論文有無數種方法,而我所建議的方法隻是其中一種。
什麽(me) 是“以小見大”中的“小”
那麽(me) ,什麽(me) 是“生活中的小事”呢?這個(ge) 短語本身聽起來相當模棱兩(liang) 可,但“小事情”可以是任何東(dong) 西,從(cong) 一個(ge) 小習(xi) 慣到你最喜歡的食物(雖然食物現在已經被寫(xie) 爛了),這些“小事情”可以是:
你是否夢遊
當你夢遊時你說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你喜歡青蘋果多於(yu) 紅蘋果
為(wei) 什麽(me) 德州撲克是你最喜歡的紙牌遊戲
……
無論你選擇了什麽(me) “小事”,它必須是關(guan) 於(yu) 你自己的,更重要的是,它應該反映或襯托出你的獨特之處。你應該是申請文書(shu) 中的主角,而“小事情”是提升你個(ge) 性的配角。
一個(ge) 成功的“以小見大”案例
一個(ge) 很好的例子是關(guan) 於(yu) Jeopardy!的申請論文,Jeopardy!是一個(ge) 成功的電視節目,已經播出了50多年。Jeopardy!在美國的地位就類似於(yu) 中國的詩詞大會(hui) 和開門大吉等問答式節目。
Jeopardy!的獨特之處在於(yu) 它的問題形式。你不會(hui) 看到像“某某事件是什麽(me) 時候發生的?”或“誰在z年發明了y?”等以答案的形式呈現的問題,參賽者必須根據已有的答案找到答案所對應的問題。如果這個(ge) 概念沒有讓你感到困惑,那麽(me) 你可能已經在某個(ge) 近期的美國電視劇或電影中看過一兩(liang) 集了,畢竟這個(ge) 節目已經成為(wei) 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申請人寫(xie) 到,和父母一起看Jeopardy!是她童年時最喜歡的活動,Jeopardy!中的問題所涉及的廣泛知識麵,包括但不限於(yu) 曆史、文學和科學、流行音樂(le) 、美國文化等,由此她也對知識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
隨著她的成長和學習(xi) ,她對知識愈來愈癡迷,掌握的也越來越透徹,然而,她的父親(qin) 卻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父親(qin) 在他們(men) 曾經一起看Jeopardy!的房間裏日漸消瘦,最終不幸的與(yu) 作者永別。
作者以“Jeopardy!”見證了她對知識的追求和她對家庭以及父親(qin) 深沉的愛,成功的利用“以小見大”寫(xie) 出了一篇真誠、感動,又能凸顯她對知識的追求的文書(shu) 。
這些例子準確地反映了我們(men) 如何從(cong) 一個(ge) 電視節目這樣的“小事”中挖掘出更有深度、更引人入勝的素材。這篇文章完美執行的另一個(ge) 重要部分是,盡管作者以Jeopardy!為(wei) 文章的中心與(yu) 主線,但是卻並不是通篇隻在描述Jeopardy!,這表明她把Jeopardy!作為(wei) 一個(ge) 次要角色而不是主要角色。
沒有悲情故事,怎樣“以小見大”?
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會(hui) 產(chan) 生疑惑,如果我沒有像她那樣悲情的背景,我的家人都健在,生活算不上完美,但與(yu) 有這些背景的人相比我過的非常幸福,怎樣才能以小見大呢?這裏可以以我的文書(shu) 為(wei) 例,我的背景與(yu) 大家相似,沒有什麽(me) 大喜大悲,但是我也用了“以小見大”的方法來撰寫(xie) 我的主文書(shu) 。
我的“小”是以洗碗作為(wei) 主題,上升到我們(men) 洗碗或做某種經常做的事(騎自行車,開車,或跑步)時會(hui) 進入的“no-mindedness”,一種不思考隻行動的境界,從(cong) 而聯係到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過多的思考反而帶來了許多枷鎖,使我做事情時常常礙手礙腳,沒法順其自然。
這種思想與(yu) 我熱愛的戲劇也結合起來了,講述了在表演時所謂的“方法派”,也就是沉浸式演習(xi) ,達到這種不思考的境界。讀我的主文書(shu) 可能就像在看一部文藝片,有大量的場景描寫(xie) ,對動作和神態的刻畫,我洗完的手,水流在碗上打轉的樣子和滑落到水槽中的聲音,甚至手中的海綿和廚房裏的燈都有很多細節描寫(xie) 。這種動作片段穿插在我在劇院裏排練的場景構成了最終的文書(shu) 。
我是以一種散文的形式來寫(xie) 這篇文章的,有點意識流的風格,基本上是想到哪寫(xie) 到哪,沒有一條清晰的故事線和主題,我個(ge) 人認為(wei) 寫(xie) 這種主文書(shu) 一定要根據自己申請的大學的風格決(jue) 定,我申請了很多文理學院,所以當時覺得寫(xie) 這種文章沒問題。
現在反思下來,如果當時有申請大U的話肯定不會(hui) 寫(xie) 意識流型主文書(shu) ,盡量像前麵Jeopardy!的例子裏一樣,有清晰敘事線不要過於(yu) 放飛自我,因為(wei) 這樣可能會(hui) 讓招生官出現在短時間內(nei) 讀不懂你的文章最後放棄的現象。一篇文書(shu) 中清晰的敘事線和邏輯鏈會(hui) 大大減少招生官的工作量,從(cong) 而讓他帶著更加積極的心態去讀你的文書(shu) ,最終可能會(hui) 有更好的結果。
寫(xie) 在最後
相信各位同學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隻是我們(men) 很少去真正的發現且挖掘它們(men) ,在日常生活的百般繁忙和瑣事中漸漸忘卻我們(men) 的閃光點。記得讀過的一本書(shu) 中講過“我們(men) 生活在遺忘和遮蔽之中”,也許構思文書(shu) 的過程正是我們(men) 漸漸回憶起所遺忘的,尋找被遮蔽的東(dong) 西的旅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