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高質量的 FYP Introduction?

第一步:準備好你的主題和研究設計

在動筆之前,確保你已經清楚了你的研究主題和設計。這樣可以讓你的 Introduction 有明確的方向。接下來就可以逐步完成以下九個(ge) 部分。

1.Background of Research(研究背景)

在這一部分,你需要分段講解你的研究主題。可以試試以下步驟:

第1步:定義(yi) 核心概念。

舉(ju) 例來說,如果你研究的是“社交媒體(ti) 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你可以定義(yi) “社交媒體(ti) ”和“心理健康”這兩(liang) 個(ge) 核心概念,並說明它們(men) 在現代社會(hui) 的角色。

第2步:分析核心概念的當前情況。

例如,社交媒體(ti) 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以及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第3步:解釋相關(guan) 背景。

舉(ju) 例說明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ti) 的趨勢和可能帶來的心理影響。這一部分可以幫助讀者理解你的研究主題背後的動因和背景。

🎯目標:

讓讀者理解研究主題的重要性和當前背景情況,為(wei) 後續問題的提出打下基礎。

2. Research Problem(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部分旨在明確你要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建議用 2-3 段展開:

●主要研究問題:

說明你研究的核心問題。例如,“社交媒體(ti) 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負麵影響?”

●次要或隱性問題:

在分析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列出可能隱藏的次級問題,比如“是否不同的性別、年齡層對社交媒體(ti) 的依賴度不同?”、“這些因素是否影響心理健康的程度?”

🎯提示:

在描述研究問題時,盡量使用開放性問題句式,使讀者更容易理解你的研究方向。

3. Research Objective(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部分明確你希望通過研究達成的目標。你可以這樣寫(xie) :

●目標 1:

探討社交媒體(ti) 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直接影響。

●目標 2:

闡明不同性別或年齡層在使用社交媒體(ti) 時的心理反應差異。

●目標 3:

研究不同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鬱)在社交媒體(ti) 使用中的變化情況。

🎯目標:

讓讀者了解你研究的具體(ti) 方向和期待的結果。

4. Research Question(研究問題)

這裏需要列出你通過研究希望解答的具體(ti) 問題。每個(ge) 研究問題都應該與(yu) 研究目標緊密相關(guan) 。

可以參考以下示例:

●社交媒體(ti) 是否會(hui) 增加青少年的焦慮和抑鬱?

●青少年中不同年齡層和性別在社交媒體(ti) 使用上的差異是否影響心理健康?

●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ti) 是否對心理健康產(chan) 生顯著影響?

🎯提示:

將問題分解成幾個(ge) 具體(ti) 、清晰的問句,確保每個(ge) 問題都可以通過研究數據得出答案。

5. Conceptual Definition(概念定義(yi) )

定義(yi) 你的核心概念。比如,“社交媒體(ti) ”可以定義(yi) 為(wei) 包括 Instagram、Twitter、Facebook 等用戶生成內(nei) 容的平台;“心理健康”可以定義(yi) 為(wei) 個(ge) 人情緒、認知、行為(wei) 等方麵的平衡狀態。

🎯目標:

讓讀者清晰理解研究中的每個(ge) 核心概念,避免誤解。

6. Operational Definition(操作性定義(yi) )

操作性定義(yi) 是對概念如何在研究中進行測量和觀察的具體(ti) 描述:

例如:社交媒體(ti) 使用頻率可以通過每天使用社交媒體(ti) 的時長(如小時數)來衡量;心理健康可以通過問卷得分或具體(ti) 的焦慮、抑鬱量表進行衡量。

🎯提示:

根據你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定義(yi) 這些概念的實際測量方式,以確保後續數據收集的有效性。

7. Significance of Study(研究的重要性)

在這裏,你要解釋這項研究的意義(yi) ,讓讀者明白為(wei) 什麽(me) 這項研究值得關(guan) 注。可以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闡述:

●理論貢獻:

比如,通過分析社交媒體(ti) 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能夠豐(feng) 富心理學領域對於(yu) 現代社交行為(wei) 的研究。

●實際應用:

例如,研究結果可以幫助教育部門、家長和政策製定者更好地理解社交媒體(ti) 使用對青少年的影響,從(cong) 而製定更科學的引導措施。

🎯提示:

寫(xie) 出 1-2 段總結研究的潛在影響和重要性,突出它的實際意義(yi) 和學術價(jia) 值。

8. Theories(理論框架)

在這一部分,你需要引用你的研究所依賴的基礎理論,為(wei) 研究提供理論支撐。比如:

●社會(hui) 學習(xi) 理論:

解釋青少年如何通過社交媒體(ti) 學習(xi) 和模仿他人行為(wei) 。

●心理健康模型:

提供解釋心理健康指標的框架,如焦慮、抑鬱等的衡量方式。

🎯目標:

展示你的研究背後有堅實的理論支持,有助於(yu) 解釋和預測研究結果。

9. Hypothesis(假設)

假設部分是你對研究問題的預期答案。可以參考以下格式:

●社交媒體(ti) 使用頻率越高,青少年的焦慮和抑鬱水平越高。

●男性和女性青少年在社交媒體(ti) 的使用頻率和心理健康反應上存在差異。

🎯提示:

盡量使用“如果……,那麽(me) ……”的句式來表述假設,清晰且具體(ti) 。

以上就是完成 FYP Introduction 的詳細步驟。確保每個(ge) 部分都按步驟展開,並符合教授的要求。如果你在寫(xie) 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建議向專(zhuan) 業(ye) 導師或學術支持機構尋求幫助,以確保 Introduction 部分邏輯清晰、論據充實。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官方夏校項目報名開啟!

下一篇

工科怎麽選——盤點工科最強的10所英國大學!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