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yu) 大家分享的是2024-25申請季剛剛斬獲劍橋大學 自然科學專(zhuan) 業(ye) offer的江同學,她說:“生活是旅程而不是目的地”。
01、從(cong) 腳下土地走向無垠的宇宙喜歡物理並想探索規律
一開始我對物理算不上喜歡甚至有些厭惡。那時,物理在我心中不過是需要死記硬背的公式和口訣。但是到了高中,我開始追求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而不再滿足於(yu) 表麵的認識。漸漸地,我偶爾能捕捉到物理發出的光亮,它讓我仿佛不用眼睛就能“看到”光子、電子、極光和行星。
學習(xi) 物理時,我能從(cong) 腳下的土地走向廣袤無垠的宇宙。我開始喜歡物理了,喜歡它的簡潔,它的抽象,更喜歡寫(xie) 題時全世界都安靜下來,隻剩下數字的聲音,還有解出難題時的興(xing) 奮與(yu) 成就感。
我想我所鍾情的,遠不止物理本身,更是對自然規律的探索,這也是我選擇劍橋的原因。劍橋自然科學是包容且開放的,它給我提供了探索不同領域的機會(hui) ,從(cong) 物理到化學到地球科學,更能滿足我對世界的好奇心。
02、文書(shu) 的建構順序:由骨骼、血肉到靈魂
PS文書(shu) 是招生官“近距離”了解我們(men) 的途徑之一,大學不僅(jin) 希望看到學術熱情與(yu) 能力兼備的學生,更希望看到一個(ge) 立體(ti) 飽滿的人。所以我們(men) 在構思文書(shu) 前,不妨先思考自己想展現一個(ge) 什麽(me) 樣的形象,在後續寫(xie) 主體(ti) 段時往這個(ge) 形象上靠攏。
剛開始寫(xie) 文書(shu) 我就遇到了困難。因為(wei) 過於(yu) 重視學術成績,我忽視了文書(shu) 素材的積累,結果即便費盡心思、苦思冥想,整理出來的素材依然顯得單薄且零散。
在JT文書(shu) 導師指導下,我首先嚐試著建構骨架,將所有可以把素材串聯起來的碎片思路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可視化處理,再挑選出最符合邏輯、最有發揮空間的一條作為(wei) 文書(shu) 主線。在此基礎上挑選合適的素材進行延展,為(wei) 骨骼添上血肉。最後回到開頭和結尾強調自己為(wei) 什麽(me) 喜歡該學科,對它有什麽(me) 思考,這樣一來,不僅(jin) 使文書(shu) 結構更加完整,還賦予了它靈魂和深度。
03、多刷題讓大腦保持積極思考高壓錘煉後才能駕輕就熟
高二的暑假我參加了JT牛劍營。陌生的環境、緊張的作息以及高難度的練習(xi) 無一不在"催促"著我不斷向前。在這裏我們(men) 不僅(jin) 梳理了所有syllabus中的內(nei) 容,還進行了好幾輪ESAT和PAT的模擬測試練習(xi) 。
高強度的環境無疑是壓抑窒息的,但現在看來那是我進步最快的一段時間。因為(wei) 練習(xi) 內(nei) 容的難度高,我的大腦始終處於(yu) 高度活躍狀態,精神又像赤手空拳攀岩一樣集中,所以整個(ge) 牛劍營期間的效率都很高。
當回到學校後,再做往年NSAA的題目簡直如履平地。所以同學們(men) 在確保學科基礎足夠紮實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提高練習(xi) 題目的難度,比如做完往年的NSAA真題後,可以繼續去刷PAT和物理碗的題目,讓大腦保持積極思考的狀態。
我感覺ESAT的題目難度雖不及一些學科思維挑戰活動,但對我們(men) 的知識點熟練程度和做題速度要求很高。為(wei) 此我們(men) 後期要做的就是多多刷題和模考,保持合適的答題節奏和策略,同時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因為(wei) 我過於(yu) 注重細節的做題風格,導致在平時的模擬測試中經常寫(xie) 不完題目。認識到這個(ge) 問題後,我開始在後續練習(xi) 中有意識地尋求細節和速度之間的平衡。
04、由緊張笨拙到從(cong) 容自信麵試最大收獲是心態轉變
在準備麵試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是心態上的轉變。曾經,即使是在平時的模擬麵試中,我也常常感到緊張和焦慮,哪怕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思路也會(hui) 卡殼,甚至在老師給出提示後大腦宕機,兩(liang) 人陷入一片awkward silence中。
後來我告訴自己:把麵試當作一場學術交流會(hui) ,需要做的就是像遇見誌趣相投的朋友一樣,跟他們(men) 熱情地打招呼,對未知的內(nei) 容感到好奇和興(xing) 奮,並盡可能清晰完整地闡述自己的想法。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的注意力從(cong) 情緒問題轉移到了題目上,不僅(jin) 解題時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和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變得自然流暢了。
除了調整心態,係統性地訓練也是很重要的。我習(xi) 慣在看到一類題時,先找出它們(men) 共性的思路。比如畫圖題,我們(men) 可以先判斷取值範圍,其次判斷奇偶性,再確定極值,由大的特征一步步縮小,最後代入數字。一旦形成了這種尋找思路的意識後,即便麵對沒見過的題目,也不會(hui) 感到無從(cong) 下手。有了清晰的思路後,我們(men) 隻需要用公式和題目所給出的條件來填補思路框架,並且解釋步驟之間的邏輯關(guan) 係。
05、生活是旅程而不是目的地
回顧過去兩(liang) 年半,隻感覺零星的片段閃過,恍惚又真實,仿佛一切就發生在昨日。劍橋的申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這段旅程本身已經讓我收獲頗豐(feng) 。
我也許不會(hui) 記得IG分數,但我會(hui) 記得出分那天在倫(lun) 敦第一次吃到了正宗的炸魚薯條;我也許不會(hui) 記得第一次模擬麵試的表現,但我會(hui) 記得JT牛劍營那天晚自習(xi) 和wjy到天台,天台上粘稠的風和日落;我也許不會(hui) 記得收到麵邀的日期,但我會(hui) 記得那天下午天氣很好,我們(men) 去打排球喝奶茶。
在收到offer前我時常想:如果被拒了該怎麽(me) 辦?我會(hui) 不甘嗎?但轉念一想:“為(wei) 什麽(me) 非劍橋不可呢?”也許我太注重結果,覺得柳暗花明的結局才配得上我的翻山越嶺。然而這兩(liang) 年多的過程並非為(wei) 成就完美結局付出的成本,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用結果衡量的構成。
愛默生說"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我想這也是對我整個(ge) 牛劍G5申請季最好的詮釋。所以,被拒了該怎麽(me) 辦?我現在應該還在難過,可說不定明天又嚷著再去打兩(liang) 個(ge) 耳洞。生活本就是一段旅程,而大學申請隻是其中的經曆之一。我們(men) 應當全身心投入,享受過程中的每一個(ge) 瞬間。無論結果,這段學習(xi) 和成長的經曆都將成為(wei) 我們(men) 人生中無可替代的風景。最後祝願學弟學妹們(men) 在申請道路上,勇敢追夢,收獲屬於(yu) 自己的精彩旅程。
*以上內(nei) 容來自個(ge) 人經曆,僅(jin) 用於(yu) 經驗交流分享,無任何商業(ye) 推廣意圖。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