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國他鄉(xiang) ,我們(men) 常常幻想能夠與(yu) 口音各異的朋友們(men) 交心,建立深厚的關(guan) 係,尤其是和那些知識淵博的外國教授建立起一段深刻的師生關(guan) 係。
但是實際卻是:“我這麽(me) 開朗熱情,怎麽(me) 就融入不了?留學使我從(cong) E變I?”
其實,交流困難主要源於(yu) 兩(liang) 方麵:
一是語言障礙,即便口語成績不錯,在聽教授講課時,其口音、語速和一些專(zhuan) 業(ye) 術語仍會(hui) 造成理解困難,討論環節的快節奏交流,更讓留學生懷疑自己,變得不自信;
二是文化差異,國外課堂注重平等交流,教授多為(wei) 引導者,與(yu) 國內(nei) 教授主導講解的模式不同。習(xi) 慣國內(nei) 課堂模式的留學生,初到國外會(hui) 不知如何與(yu) 教授自然相處,還會(hui) 因為(wei) 害怕出錯不敢主動發言。
那麽(me) 如何在跨文化、跨語言的環境中突破障礙,和外國教授建立聯係、取得信任,進而有效地使用教授的資源?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實用tips~
👉別一上來就直呼教授的名字
對於(yu) 怎麽(me) 稱呼自己的教授,這一直都是大家一個(ge) 比較疑惑的點。對於(yu) 學生對自己的稱呼,每個(ge) 教授都有自己的偏好。在高中或者之前的學習(xi) 經曆中,我們(men) 可能更多地稱老師為(wei) teacher。但在國外,直接翻譯過去叫teacher,就類似在喊,“嗨,教書(shu) 的”。其實不太禮貌,不顯尊重。
最不會(hui) 出錯的稱呼,是叫professor。如果能記住這位老師的last name,就直接叫Professor + last name。
這條經驗同樣適用於(yu) 寫(xie) 郵件時,一般是Dear Prof. + last name。
👉教授沒回email就無限催
“救命,教授怎麽(me) 還沒回我郵件。要不再發一封?”
在大家有急事聯係教授時,總會(hui) 特別期盼教授趕緊回複。有時是向教室提問,怕他們(men) 回複晚了而錯過自己的ddl;有時候是擔心教授根本沒看到自己的郵件。這時,大家會(hui) 想再發幾封郵件來催促教授回複。但其實這樣的行為(wei) 是非常不可取的。
要給教授回複郵件的時間,至少24小時,大多數情況下,等個(ge) 一兩(liang) 天到一周左右,他們(men) 基本都會(hui) 回郵件。
對於(yu) 向教授發郵件,這裏給出幾點建議:
給教授發郵件時要使用校內(nei) 郵箱
注意郵件的書(shu) 寫(xie)
一定要在標題中寫(xie) 明自己的課號,姓名以及發郵件的原因。這樣能幫助教授更快地鎖定你並回答你的問題。
什麽(me) 時候可以再發郵件
如果教授48小時都沒有回複你的郵件,這時可以考慮再重新發送一封提醒。但注意一定不要有質問和不滿的語氣在,畢竟漏掉回複郵件還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帶著問題去Office hour
教授真的很喜歡學生提問或者隻是單純的reach out。每節課下課之後去問一些自己沒有聽懂的問題、知識點或者是學科相關(guan) 的學習(xi) 方法對長期的學習(xi) 進度也很有幫助。除此之外,即使沒有與(yu) 課堂相關(guan) 的問題,自己major minor的選擇,對於(yu) 未來的長期規劃,或者隻是單純的say hi其實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課堂上積極參與(yu) 討論
教授通常對積極參與(yu) 課堂討論的學生印象深刻。即使英語表達不夠流利,也可以提前準備相關(guan) 內(nei) 容,在課堂上提問,並展示你對課程的濃厚興(xing) 趣。這種積極參與(yu) 的態度能幫助你在教授心中建立起一個(ge) “認真”且“積極”的形象。
教授們(men) 就像是各式各樣的網劇,每一位都有自己獨特的“劇情”和個(ge) 性,有的嚴(yan) 肅,也有的奇葩。和他們(men) 建立好關(guan) 係,像研究MBTI一樣,了解他們(men) 的“個(ge) 性標簽”就成了成功社交的關(guan) 鍵。
📍嚴(yan) 苛型教授:標準高,壓力大。作業(ye) 格式、字數、引用等要求極高,考試也很嚴(yan) 格。
應對這類教授,要注意“細節決(jue) 定成敗”。大家要做好課前預習(xi) ,課後主動找教授溝通,準備好問題和討論內(nei) 容,極力展現自己對學科的熱情和嚴(yan) 謹態度,把批評轉變成進步動力。
📍冷漠型教授:表麵對學生漠不關(guan) 心,隻專(zhuan) 注於(yu) 課程內(nei) 容。
對這類教授要主動出擊,通過郵件、office hours等方式主動與(yu) 其交流,展示你對學科的興(xing) 趣和疑惑,屆時你會(hui) 發現,他們(men) 的“冷漠”實則是獨特的教學風格,主動溝通能為(wei) 你開啟成長之門。
📍放養(yang) 型教授: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課上隻提供框架引導,鼓勵學生自主發現、提出並解決(jue) 問題。
對於(yu) 這種教授,你可能會(hui) 覺得一開始沒有方向,但這其實是他們(men) 希望你自己去發現知識、主動思考的方式。“不要害怕獨立思考”,主動去尋求幫助,展示你的學術興(xing) 趣和獨立性,你會(hui) 因此得到更多的成長與(yu) 認可。
📍“哲學家型”教授:喜歡深度思考和哲學式的討論,課堂並不局限於(yu) 書(shu) 本,思維往往較抽象。
對於(yu) 這種教授,課後要主動請教,和同學討論課上提到的哲學觀點,有助於(yu) 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識。
📍“事業(ye) 型”教授:專(zhuan) 注自己的研究事業(ye) ,課堂主要圍繞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太關(guan) 注學生個(ge) 人進展。
對於(yu) 這種教授,關(guan) 鍵是展現你的學術興(xing) 趣。展現出對他們(men) 研究方向的興(xing) 趣,主動請教相關(guan) 問題,盡量去理解教授的研究背景,甚至參加他們(men) 的研究項目,可能會(hui) 成為(wei) 你和教授建立聯係的有效途徑。
📍“神秘型”教授:他們(men) 的課堂內(nei) 容精煉且集中,課後也不喜歡社交,很少回複郵件。
麵對這類教授,保持專(zhuan) 業(ye) 性是關(guan) 鍵。通過郵件或課後提問,將交流聚焦於(yu) 學術層麵,憑借對學術的深度興(xing) 趣與(yu) 獨立思考,或許能贏得教授的關(guan) 注。
以上就是一些比較常見的師生關(guan) 係小貼士了!處理好和教授的關(guan) 係真的能讓我們(men) 受益頗豐(feng) ,不僅(jin) 僅(jin) 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學業(ye) 任務,還能為(wei) 自己未來的實習(xi) 和工作的人脈打下基礎。希望大家都能給每位professor留下好印象,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ye)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