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劉教授頂尖課題組申請攻略

機構旨在為(wei) 大家提供更加全麵、深入的導師解析和科研輔導!每期我們(men) 會(hui) 邀請團隊的博士對各個(ge) 領域的教授導師進行詳細解析,從(cong) 教授簡介與(yu) 研究背景 / 主要研究方向與(yu) 成果分析 / 研究方法與(yu) 特色 / 研究前沿與(yu) 發展趨勢 / 對有意申請教授課題組的建議這五個(ge) 方麵,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導師,學會(hui) 科研!

導師風采 | 天津大學頂尖課題組(劉教授)【純幹貨分享】

教授簡介與(yu) 研究背景

劉教授現任天津大學理學院物理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cong) 事凝聚態物理與(yu) 多鐵材料領域的研究。其學術背景深厚,兼具實驗與(yu) 理論交叉研究經驗:2004年於(yu)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後,先後在日本大阪大學(JSPS特別研究員)和美國國家標準與(yu) 技術研究院(NIST)從(cong) 事訪問研究,形成了材料製備、表征與(yu) 計算三位一體(ti) 的研究體(ti) 係。

自2008年加入天津大學以來,劉教授主持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麵上、青年基金)、省部級課題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累計科研經費超過400萬(wan) 元。

劉教授的研究方向聚焦於(yu) 多鐵性材料的結構-性能關(guan) 聯性,尤其擅長陶瓷與(yu) 納米材料的製備、光電磁性能調控及第一性原理計算。其國際化的學術經曆(如NIST的訪問學者身份)使其研究兼具前沿性與(yu) 應用潛力。教學方麵,她主講《大學物理》係列課程及《凝聚態與(yu) 材料物理》,注重基礎理論與(yu) 實驗能力的結合,培養(yang) 的多名研究生進入國際頂尖學府深造(如日本北海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

主要研究方向與(yu) 成果分析

劉教授課題組的研究體(ti) 係圍繞多鐵材料展開,可歸納為(wei) 三大方向:

1. 多鐵材料的結構與(yu) 性能研究

通過調控BiFeO₃、Ca₃Ti₂O₇等體(ti) 係的摻雜(如Na、Rh、Ru),團隊在鐵電、壓電性能優(you) 化方麵取得突破。例如,在Na摻雜的Ca₃Ti₂O₇體(ti) 係中,劉教授團隊發現其壓電係數呈現反常負響應(Negative Piezoelectricity),這一現象與(yu) 氧八麵體(ti) 傾(qing) 斜模式的改變直接相關(guan) (J. Am. Ceram. Soc., 2020)。該成果為(wei) 設計新型柔性傳(chuan) 感器提供了理論依據。

2. 低維多鐵納米結構製備

課題組開發了水熱法、溶膠-凝膠法結合模板自組裝的納米顆粒/線/管合成技術。以BiFeO₃為(wei) 例,通過Ba-Rb共摻雜,成功製備出室溫下兼具鐵電性與(yu) 磁性的納米顆粒,其交換偏置效應(Exchange Bias)達120 Oe(J. Alloys Compd., 2017)。這一成果在磁電存儲(chu) 器領域具有應用潛力。

3. 第一性原理計算與(yu) 性能預測

劉教授團隊將密度泛函理論(DFT)與(yu) 機器學習(xi) 結合,係統研究多鐵材料的能帶結構、自旋軌道耦合效應。近期對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MV)AI₃Cl₂(A=Bi, Sb)的計算表明,電場可調控其Rashba自旋分裂效應(Phys. Rev. B, 2021),為(wei) 自旋電子學器件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代表性成果突破:

· 反常壓電效應:在傳(chuan) 統鐵電材料中實現負壓電係數,突破線性響應限製。

· 室溫多鐵性:通過納米尺度摻雜使BiFeO₃在300 K下同時呈現鐵電性與(yu) 鐵磁性。

· 計算指導實驗:率先建立多鐵材料“摻雜-結構-性能”數據庫,加速新材料研發。

研究方法與(yu) 特色

劉教授課題組的核心競爭(zheng) 力體(ti) 現在“實驗-計算-應用”三位一體(ti) 研究範式:

1. 特色實驗技術

· 原位表征技術:利用PFM(壓電力顯微鏡)和LTEM(洛倫(lun) 茲(zi) 透射電鏡)實現鐵電疇動態觀測(Phys. Lett. A, 2020)。

· 納米工程化:通過靜電紡絲(si) 技術製備直徑<50 nm的BiFeO₃納米纖維,突破傳(chuan) 統陶瓷工藝局限。

2. 計算模擬優(you) 勢

·采用VASP、Materials Studio等軟件進行高通量計算,結合機器學習(xi) 預測摻雜效應。

·與(yu) 美國NIST合作建立材料基因工程數據庫,實現數據驅動的新材料設計。

3. 學科交叉融合

·將多鐵材料研究拓展至光催化(如紫外-可見光探測器設計,Inorg. Chem., 2020)、新能源器件(如鐵電光伏效應)等領域。

研究前沿與(yu) 發展趨勢

當前多鐵材料領域呈現三大趨勢,劉教授團隊均處於(yu) 前沿布局:

1. 二維/低維多鐵體(ti) 係

新型準二維Ruddlesden-Popper相材料(如Sr₃Sn₂O₇)因其層間耦合效應成為(wei) 研究熱點。劉教授2024年發表的Sr₃Sn₂O₇陶瓷電學性能研究(J. Am. Ceram. Soc.)揭示了應變工程對鐵電響應的調控機製。

2. 計算材料學深度應用

團隊近期開發的“摻雜-能帶-自旋”多尺度模型(J. Solid State Chem., 2023),可預測Fe摻雜對Ca₃Ti₂O₇光學帶隙的影響,誤差<0.1 eV。

3. 交叉學科突破

· 柔性電子:基於(yu) BiFeO₃納米線的可穿戴應力傳(chuan) 感器原型已進入測試階段。

· 量子材料:在Ru摻雜Ca₃Mn₂O₇體(ti) 係中觀察到反常磁增強效應(J. Am. Ceram. Soc., 2023),預示拓撲磁電耦合的新可能。

對有意申請教授課題組的建議

針對有意加入劉教授課題組的申請者,建議從(cong) 以下五方麵準備:

1. 夯實專(zhuan) 業(ye) 基礎

· 必修課程:固體(ti) 物理、材料表征技術(XRD、SEM)、計算物理基礎。

· 技能儲(chu) 備:至少掌握一種材料模擬軟件(VASP/Quantum ESPRESSO)或數據分析工具(Python/Origin)。

2. 明確研究方向匹配度

· 實驗方向:需具備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等濕化學實驗經驗。

· 計算方向:熟悉Linux係統操作及腳本編寫(xie) 者優(you) 先。

3. 主動建立學術聯係

·精讀劉教授近三年論文(重點關(guan) 注J. Am. Ceram. Soc.、Phys. Rev. B等期刊),提煉1-2個(ge) 科學問題在郵件中探討。

·通過TJU物理係官網獲取最新招生信息,關(guan) 注每年3-4月的暑期科研開放申請。

4. 突出交叉創新能力

課題組青睞具有以下背景的申請者:

·物理+化學雙專(zhuan) 業(ye) 背景

·參與(yu) 過大學生創新計劃(如國創項目)

·發表過材料類SCI論文(即使為(wei) 共同作者)

5. 職業(ye) 規劃銜接

劉教授團隊畢業(ye) 生職業(ye) 路徑多元,建議提前規劃:

· 學術路徑:積累2篇以上一作論文,爭(zheng) 取聯合培養(yang) (課題組與(yu) NIST、大阪大學有固定合作)。

· 產(chan) 業(ye) 路徑:關(guan) 注課題組與(yu) 京東(dong) 方、北方華創的橫向項目,積累器件開發經驗。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為什麽現在很多學生不排斥去澳洲留學了?

下一篇

想進藤校AP文科這些科目要慎選!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