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錄取耶魯大學的6名機構學子中,3名來自大陸高中 (北京十一學校、人大附中、深圳中學),3名來自美高及海外高中 (St. Paul's School、Princeton Day School、The American School Foundation)。今年北京十一學校有2名機構學子斬獲大藤錄取,一名早申錄取斯坦福 ,另一名RD錄取耶魯,讓我們(men) 一起來看看TA有什麽(me) 想和大家分享的吧!
機構檔案✦
所在高中:北京十一學校
主要活動:生物類夏校、科研、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yang) 計劃、校內(nei) 社團、誌願者等
榮譽獲獎:USAD美國學術十項全能競賽、HOSA生物與(yu) 健康未來領袖挑戰、生物奧林匹克競賽等
學生分享
收獲大藤錄取是什麽(me) 樣的心情!
放榜那天早上,看到耶魯checklist上 (被錄取學生的) 的紅叉叉下意識以為(wei) 是又被wl了,直到點開status update,看到鬥牛犬唱著歌出來才恍然大悟:我被錄了!這是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我以為(wei) RD不會(hui) 在我們(men) 學校錄人了。被錄之後的一個(ge) 上午都在和親(qin) 友、老師們(men) 報喜,直到現在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被這幾所如此優(you) 秀的學校錄取。
如何做好選校研究?
因為(wei) 疫情原因,我一直沒有去美國訪校,所以隻能通過官網、Info Session和在那裏讀書(shu) 的學長學姐對大學做些基本了解,總之是以線上的信息為(wei) 主。
從(cong) 高二的暑假開始,我就報名參加了很多學校的線上Info Session。在這個(ge) 過程中,我了解到了這些學校對本科教育的側(ce) 重點 (例如看重科研/寫(xie) 作/通識教育等),也對各個(ge) 學校不同的風格、氛圍有了初步的了解。寫(xie) Why School文書(shu) 的時候主要就是看官網,尋找一些獨特的科研、實習(xi) 、誌願服務或者跨學科學習(xi) 的機會(hui) 。
對於(yu) 最後應該選擇哪所學校入讀,我個(ge) 人認為(wei) 幫助最大的是校友麵試, 麵試的過程確實是讓我對耶魯這樣學術氛圍濃厚、強調通識教育和對社區的貢獻的大學產(chan) 生了極大的好感。通過麵試,我意識到自己在耶魯可以有無限的可能。在本科階段重要的是探索和追尋各種機會(hui) ,慢慢地就能確定人生的方向。我想,這也是我申請美國大學的初衷——在本科階段我希望能夠見識廣闊的世界裏的種種可能,而不僅(jin) 僅(jin) 是向一個(ge) 十七八歲定下的職業(ye) 目標發展。
你認為(wei) 高中生應該如何尋找科研資源?
作為(wei) 高中生,做科研最好的方式還是參與(yu) 的夏校、Pioneer、或者國家人才培養(yang) 項目這種有輔導的、係統性的項目,或者iGEM這一類的比賽。如果實力和資源到位的話當然也可以做stand-alone的項目,但那樣的機會(hui) 並不是人人都有。如果對科研感興(xing) 趣,可以盡早了解一下自己喜歡的學科的科研項目,高一或高二就可以著手申請這些項目了。充分利用學校平台能給到的資源是最理想的,至少據我所知國內(nei) 的公立高中都會(hui) 給學生申請英才等國家組織的科研項目的機會(hui) 。
10年級的暑假,我就參與(yu) 了人才培養(yang) 計劃的線上夏令營,期間聆聽了清北等學校眾(zhong) 多教授介紹他們(men) 實驗室的科研項目,也和其他高中生合作閱讀、講解了一篇生物學文獻。講文獻時我們(men) 是唯一的一組高中生,也沒有和大學生合作。雖然以為(wei) 讀懂了文獻,但是實際講的時候和大學生組一對比還是可以看到特別多的不足。
當時僅(jin) 僅(jin) 讀懂了文獻核心的發現,關(guan) 於(yu) 研究方法和他們(men) 所研究的酶的部分隻是草率掃過了一遍,並不知道講文章的時候也需要徹底理解這些。所以相比在場大學生的講解,我們(men) 高中生組的就顯得非常淺、沒有深度。當然, 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wei) 我們(men) 並沒有什麽(me) 經驗,但是在此之後我閱讀文獻都會(hui) 注意透徹理解細節,尤其是在需要和他人講解的時候。
在方麵有什麽(me) 想分享的嗎?
九年級的時候我就基本確定了以後要學生物,因此競賽基本與(yu) 之相關(guan) 。記得當時參加HOSA,讀病理生理學的教材給我一種帶入醫療劇裏醫生的感覺 (雖然事實上相差甚遠),讓我非常激動。我線下參加的HOSA中國賽考試分兩(liang) 個(ge) 部分,一個(ge) 基礎學科,一個(ge) 比較深入健康領域 (我選的是生物和病理生理學)。
生物/心理/化學這樣的基礎學科認真學習(xi) 過AP課程後參加HOSA基本都沒問題。病理生理學要讀大學甚至可能更高難度的教材。教材從(cong) 免疫開始,以不同的係統為(wei) 單位介紹了上百種人類常見的疾病。
我其實也沒在比賽前讀完書(shu) ,但是了解這些疾病的過程特別有意思,看到了曾經隻是聽說過的許多疾病的發病機製和治療方法。建議就是認真看書(shu) ,不要把備賽攝入知識當作太大的壓力,HOSA大會(hui) 不僅(jin) 是考試,也有很多專(zhuan) 業(ye) 領域的人士帶領的論壇。
USABO、BBO這樣的生物競賽基本上學了AP生物或者同等級的生物課程就可以參加。相對來說難度比較大,甚至USABO能全部讀懂題的參賽選手我都覺得占極少數,所以獲獎與(yu) 否除了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取決(jue) 於(yu) 蒙題的運氣。認真學習(xi) 校內(nei) 課程,多讀讀教材上老師可能講不到的內(nei) 容,然後參賽就可以,不用被難度嚇到:)
即使是純正的理科生,嚐試一些更廣泛學科的競賽也能受益良多。初二那年我第一次參與(yu) 了USAP (美國學術五項全能) 競賽,雖然沒拿到什麽(me) 獎項,但通過這一競賽我對通識教育和人文社科的學習(xi) 產(chan) 生了很大的興(xing) 趣。
後來在初三和高一兩(liang) 年我也跟隨學校的隊伍參與(yu) 了USAD (美國學術十項全能) 的比賽。2020年USAD比賽圍繞醫學與(yu) 健康的主題展開,涵蓋了有關(guan) 生物、文學、經濟、藝術史等多個(ge) 學科。這一經曆不僅(jin) 拓寬了我的學科知識麵,也讓我找到了更多醫學和社會(hui) 之間的聯係。這一經曆從(cong) 一個(ge) 偏學術的角度上讓我對科學之外的健康領域 (例如與(yu) 經濟、文學相關(guan) 的) 更加有了興(xing) 趣。
分享一下你的文書(shu) 創作過程吧!
我的主文書(shu) 寫(xie) 的是我在“學術”的生物之外,對於(yu) 醫學、生命與(yu) 死亡的反思。考慮到我的大多數活動經曆都是比較學術的,Jason老師認為(wei) 應該在主文書(shu) 中更多的展現人文氣息、思想深度,以此來平衡和豐(feng) 富我的申請形象。於(yu) 是又加上了我在誌願服務過程中產(chan) 生的對醫學的局限性以及人文關(guan) 懷的重要性的思考。用一句話概括的話,大概是“I care”。
但要在650字以內(nei) 關(guan) 聯幾件對我影響較為(wei) 深遠的事情,把我的故事和經曆描述得能打動人心,是非常大的挑戰。幸運的是,有Jason老師的幫助,我們(men) 高效地完成了頭腦風暴,最後詳略得當地講好了一個(ge) 完整的故事。
那段時間我基本上就是一個(ge) 忙得腳不沾地的狀態,除了主文書(shu) ,還有小文書(shu) ,還要修改早申提交過的活動材料。那段時間裏我硬生生把重度拖延症的自己逼成了個(ge) 工作狂。每天清醒的時候都是後台放著音樂(le) ,屏幕上寫(xie) 著文書(shu) 。交完全部申請後,我擺爛了一個(ge) 寒假 (當然還準備了麵試)。
你認為(wei) 怎麽(me) 做才能被大藤錄取?
我覺得首先肯定是成績、活動、獎項等方麵的實力達到標準,再加上申請材料裏所展現的氣質要與(yu) 學校的預期相符合。高中階段挑戰有難度的選課、爭(zheng) 取排名靠前的GPA、在標化可選政策下仍然考出好成績都是學術能力的體(ti) 現。除此之外,通過其他活動 (不僅(jin) 僅(jin) 是社區服務)、經曆和申請文書(shu) 展現你是一個(ge) 獨特、有趣、勇於(yu) 挑戰自我的個(ge) 體(ti) ,也是必不可少的。你需要讓大學看到你能為(wei) 他們(men) 帶來什麽(me) 能量,並且能夠利用他們(men) 的資源達到什麽(me) 樣的成長。畢竟大學不是人生的終點,大學希望培養(yang) 能為(wei) 社會(hui) 、為(wei) 全人類帶來積極改變的下一代。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wei) ,“大藤”從(cong) 來就不應該成為(wei) 任何人唯一的最高目標。這幾所學校每年錄取的學生數量本身就少,還有很多招生考慮的因素是在申請者的控製之外的。即便以上方麵都做到了,也有可能被拒之門外。錄取大藤沒有任何公式,能夠展現一個(ge) 真實、全麵的形象,和適合自己的學校相互選擇大概才是最重要的。
聊聊你和機構團隊的合作吧!
我很幸運地結識了機構,最終順利收獲了夢校的錄取。我們(men) 之間的溝通主要是通過微信和Zoom視頻,文書(shu) 是通過Google Doc。合作的整個(ge) 過程非常愉快,機構團隊的老師們(men) 給予了我充分的支持,溝通交流也非常有效率。
Jason老師嚴(yan) 要求高標準,能充分保證申請材料的質量。他幫助我挖掘出了很多之前未曾寫(xie) 到的想法和經曆,梳理成文書(shu) ,讓我的申請材料變得立體(ti) 了很多。在體(ti) 現我的理科能力之餘(yu) ,還展示了不少我對社會(hui) 的關(guan) 注與(yu) 思考。此外我們(men) 又重新梳理了活動榮譽列表,把它呈現得更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放不下的內(nei) 容添加到了額外信息部分。
我的中方老師非常認真負責,不僅(jin) 幫我協調和在美國時區的老師們(men) 的交流,還把關(guan) 各個(ge) 關(guan) 鍵時間節點,督促我按時完成任務,在提交申請材料前特別認真地檢查了所有細節,指出了不少我沒能注意到的小問題。
中方老師也十分專(zhuan) 業(ye) 負責,一直耐心回答我和父母的問題和困惑。在這裏還要特別感謝一下幫助我準備了耶魯麵試的Susan老師,既幫助我提升了麵試的表現也解答了我關(guan) 於(yu) 耶魯的問題,我能收到耶魯的錄取也有她的一份功勞。
有什麽(me) 話想對學弟學妹們(men) 說?
申請季是一個(ge) 壓力很大的過程,要全力以赴、相信自己、相信老師。和單純的申請結果相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和發掘真實的自己、讓招生官看到一個(ge) 獨特且有潛能的人其實更重要。盡量不要拖延,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多關(guan) 注自己申請季的身心健康 :-)
家長感言
一個(ge) 優(you) 秀的顧問團隊需要各方麵的優(you) 勢:展現學生個(ge) 人特質的文書(shu) 、材料細節的把控、有針對性的麵試培訓、高效全麵的組織。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麵,這幾點僅(jin) 僅(jin) 是我們(men) 感受最深的。
Jason老師不僅(jin) 僅(jin) 是把孩子的文書(shu) 修改到更完善,更重要的是他會(hui) 發掘出孩子自身的特質,進而表現出獨特的自己,這才是一份好文書(shu) 最大的價(jia) 值;Susan老師雖然沒有跟我們(men) 直接接觸,但做完麵試培訓後孩子很興(xing) 奮,認為(wei) Susan老師給了她巨大的幫助和鼓勵;中方老師及時安排各種時間節點,並細心校對申請材料中的各處細節,任何事情在確定大方向的前提下最終都要落到實地。
她還能把上麵各個(ge) 不同的方麵串接為(wei) 一個(ge) 有機的整體(ti) ,並耐心解答各種申請和錄取的相關(guan) 問題,既保證了整個(ge) 過程的順利進行,也讓我們(men) 家長在等待結果的過程中緩解了不少焦慮。最後理想的錄取結果,離不開每一個(ge) 方麵的紮實工作,每一個(ge) 方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價(jia) 值。
孩子取得了理想的錄取結果,我們(men) 也深有感觸,除了自身能力,各種好的外部條件、平台、機遇都不可或缺。其實我們(men) 作為(wei) 家長,就是給孩子創造出盡可能有利的條件,為(wei) 她將來的發展打下一個(ge) 良好的基礎,但我們(men) 終究不能替她走路,想要飛得更高,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不斷沐風前行。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