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JD:學費死貴,但工資死高
美國JD在燒錢上是無出其右的。學費約20萬(wan) 美元(約140萬(wan) 人民幣,有些學校已經漲了),如果住在紐約這樣的大都會(hui) 租房每月3000刀起步,三年總花費輕鬆破200萬(wan) 人民幣。
美國頂級法學院的申請門檻也不低。對美本同學來說,LSAT考到170+才敢瞄T14法學院,本科GPA沒3.8可能連簡曆關(guan) 都過不去。陸本的話要求更高,能夠殺進T14的都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JD的學習(xi) 日常就不用贅述了,第一年就是“美利堅衡水”,每天讀200頁案例,蘇格拉底式教學能把人逼瘋。不想學得這麽(me) 累?那就要忍受被cold call之後“I don't know.”的尷尬。
當然了,美國JD的待遇也是真的好。律師職業(ye) 在美國社會(hui) 受到高度尊敬,Big Law的起薪已經過了22萬(wan) 美元,一畢業(ye) 就能年薪百萬(wan) (RMB)。但每天工作12個(ge) 小時、周末24小時standby的生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加上律所收入下行,JD回國進紅圈所的待遇和LLM沒有明顯不同,對於(yu) 考慮性價(jia) 比的同學來說,可能需要提前做好規劃。
2. 香港JD:耗時最長,但離家最近
香港JD一般兩(liang) 年就畢業(ye) 了。是不是覺得很省時間?但想拿到實習(xi) 律師資格,還得再讀一年PCLL。這樣算上來,時間和美國也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PCLL結束後隻是獲得了從(cong) 事法律職業(ye) 的資格(類似於(yu) 過了法考),但並不是獲得了律師資格。遵循英式普通法傳(chuan) 統的香港,還要求你做完兩(liang) 年trainee才能拿牌。對於(yu) 想盡快拿證的朋友,這條路有點慢了。
不過,香港JD在費用上比美國JD友好多了。JD+PCLL學費差不多50萬(wan) 人民幣,是美國1/3的價(jia) 格。你要是JD期間成績足夠好,PCLL費用可能還給你打折。從(cong) 工資收入上來說,雖然開不到22萬(wan) 美刀,但香港隻需要繳納15%的稅負,周末還可以去深圳消費(如果你不加班的話),生活品質肯定是有足夠保證的。
當然,香港JD的申請難度早已三級跳,985法本法碩被無情reject早已不是稀罕事。港大雅思7.5(單項7.0)的要求能卡掉一大半申請者。經濟下行導致國際所HC減少、內(nei) 地人在香港需要克服的語言難題,都是申請者需要提前考慮好的。
3. 新加坡JD:卷王天堂,錄取地獄
怎麽(me) 說呢,新加坡JD在申請難度上有點像香港 JD Pro。香港尚有三所錄取風格各不相同的院校可以挑挑,新加坡能給中國人選的學校就兩(liang) 家——新國立和新管理,而且錄取門檻都非常高。
什麽(me) ?沒聽說過新管理?覺得是野雞大學?那你看看它過往的招生數據,就知道自己能不能進去了。
如果順利進入了新加坡的JD項目,那麽(me) 留新工作的機會(hui) 還是挺大的。在JD招生階段,學校就會(hui) 傾(qing) 向於(yu) 那些有意願留在新加坡的申請者。雖然新加坡整體(ti) 法律市場規模還不大,但伴隨中美脫鉤的大環境,很多跨國公司將總部或者亞(ya) 太中心遷移到了新加坡。新加坡,未來可期。
4. 澳洲JD:留澳不易,但錄取友好
隨隨便便讀個(ge) 書(shu) ,然後輕輕鬆鬆打分移民澳洲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這片土地和世界上很多地方一樣,正在收緊外國人的移民政策。單純靠JD學位+澳洲bar,並不能保證你留在黃金海岸。
不過澳洲JD依然是充滿性價(jia) 比的。雖然學費+生活費的支出高出香港不少,但相比美國依然劃算。更重要的是,澳洲相對友好的錄取標準,讓很多非92出身的同學看到了希望。
不過,每一種希望都有代價(jia) 。正是因為(wei) 澳洲相對友好的錄取標準,招來了“水碩”的質疑聲。實際上,澳洲法學院和香港、英國的法學院一樣,都對日常學習(xi) 有很高的要求,每周幾百頁的reading無論任何人也不能稱之為(wei) “水”。不過,對於(yu) 準備讀完回國的同學來說,國內(nei) HR對澳洲的認可度也是申請時需要考慮的factor。
5. 加拿大JD:冷是真冷,潤是真潤
加拿大,真不是人待的。電影裏的楓葉國美死,現實裏的楓葉國凍死。多倫(lun) 多冬天零下30度,學生邊鏟雪邊記case是常態。
想去法語區讀書(shu) ?能聽得懂魁北克口音嗎?
不過,加拿大JD也有自己的優(you) 勢。首先是錄取難度上相對於(yu) 南邊鄰居低了不少;其他移民條件也很寬鬆,畢業(ye) 拿楓葉卡比美國抽H1B容易。每年不僅(jin) 有很多加拿大留子選擇在這裏執業(ye) ,隔壁美國留子也有不少會(hui) 選擇以加拿大作為(wei) 中轉站“曲線救國”。
當然,加拿大法律行業(ye) 的整體(ti) 待遇明顯低於(yu) 美國,外加生活氛圍有些“單調”, 對那些有追求事業(ye) 的狂熱理想的同學來說,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
6. 總結
選JD就是選人生難度模式。
土豪首選美國,最好的法學院+最受認可的法學教育,T14JD文憑=就業(ye) 市場核武器,但三年的學費夠在三線城市買(mai) 套房。
卷王衝(chong) 港新,一路打怪升級跑完5年馬拉鬆,隻要能走出來就能實現人生逆襲。
想chill一點就去澳洲和加拿大,雖然沒有美國、香港、新加坡那麽(me) 熱門,但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還有最後忠告:讀JD前先照鏡子——現在的發量,三年後可能隻剩一半。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