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公共政策與(yu) 公共管理是什麽(me) ?
公共政策(Master of Public Policy, MPP)與(yu) 公共管理(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是致力於(yu) 理解、設計與(yu) 推動公共事務與(yu) 社會(hui) 治理的學科,融合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數據分析與(yu) 倫(lun) 理實踐等多個(ge) 維度。
簡單來說,這類項目的本質是培養(yang) 解決(jue) 公共問題的領導者。
MPA vs MPP 的主要區別:
- MPA 更強調執行與管理能力:如政府項目管理、預算控製、公共機構治理;
- MPP 更強調政策分析與設計能力:如經濟模型、數據分析、政策評估;
- 有些學校將兩者合並為一個靈活項目,也有的提供兩個獨立方向
02、能做什麽(me) ?
多元路徑通向社會(hui) 影響力中心
MPA / MPP 畢業(ye) 生被廣泛吸納到各類公共、私營與(yu) 非營利機構,成為(wei) 政策設計者、分析師、項目經理、可持續發展顧問等關(guan) 鍵角色,真正“用知識改變世界”。
核心就業(ye) 方向
職業(ye) 路徑進階
- 初級分析員 → 政策主管 / 項目經理 → 高級顧問 /公共事務負責人
- 政策研究 → 學術轉軌(博士)→ 教授 /高級智庫成員
03、項目學什麽(me) ?
核心課程 × 方法訓練 × 主題方向
多數MPA/MPP項目采用"Core 核心課 + Concentration專(zhuan) 業(ye) 方向 +Methodology方法訓練"結構設計。
核心課程(Core):
- 公共經濟學(Micro/Macro Economics)
- 政策分析與評估(Policy Analysis & Evaluation)
- 財政預算與管理(Budgeting & Public Finance)
- 數據分析與統計推理(Statistics, Data Analytics)
- 組織行為與領導力(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eadership)
方法訓練(Methodology):
- 定量方法:R / Python / SAS / Econometrics /Time Series
- 定性方法:SPSS / 訪談法 / Comparative Case Study
- 特定方向:Intersectionality / ESG 分析 / Cybersecurity
專(zhuan) 業(ye) 方向示例:
☑舉(ju) 例:芝加哥大學Harris School 的 MPP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芝加哥大學的兩(liang) 年製 MPP 項目從(cong) 第一年打下堅實核心,再由第二年七門選修與(yu) 實習(xi) 型課程構建專(zhuan) 業(ye) 深度:
核心課程(第一年,秋 + 冬學期):
包括微觀經濟學、統計學、分析政治學(Analytical Politics I&II),共計六門課,跨經濟學、統計、政治學和組織理論等多學科融合
- PPHA 30800 Analytical Politics I:Strategic Foundations
- PPHA 31610 Analytical Politics II:Political Institutions
- Statistics Sequence I:
- PPHA 31002 Statistics for Data Analysis I, or
- PPHA 31202 Advanced Statistics for Data Analysis I
- Statistics Sequence II:
- PPHA 31102 Statistics for Data Analysis II:Regressions, or
- PPHA 31302 Advanced Statistics forData Analysis II
- Microeconomics Sequence I:
- PPHA 32300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forPublic Policy I, or
- PPHA 32310 Advanced Microeconomics forPublic Policy I
- Microeconomics Sequence II:
- PPHA 32400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forPublic Policy II, or
- PPHA 32410 Advanced Microeconomics forPublic Policy II
選修與(yu) 專(zhuan) 項實踐(第二年,春 + 接下來四個(ge) 學期):
學生在第二年選修九門課,可自由挑選涉及城市住房、人工智能政策、環境政策、犯罪政策等方向的課程,例如:
- Policy Lab(實務實驗室課堂)
- 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 Data and Programming for Public Policy(Python 編程)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Public Polic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等
04、去哪讀?
項目導向 × 地理分布 × 典型院校
項目導向差異
在選擇MPA/MPP項目時,首先需要明確項目的類型導向。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通常更強調行政執行與(yu) 組織管理能力,適合希望在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國際機構中從(cong) 事政策執行、項目管理與(yu) 公共服務治理的學生。而MPP(Master of Public Policy)更聚焦於(yu) 政策製定過程中的建模、評估與(yu) 實證分析,適合有誌於(yu) 進入智庫、研究機構、國際組織等領域,參與(yu) 政策設計與(yu) 研究的申請者。
此外,不同學校還會(hui) 設置具體(ti) 的培養(yang) 路徑。Applied / Professional Track(應用導向型)項目更強調實際能力的培養(yang) ,設置有實習(xi) 機會(hui) 、Capstone 項目或實務課程,目標是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就業(ye) 市場。而Research / Thesis Track(研究導向型)項目則注重理論深化與(yu) 研究能力的打磨,適合有誌於(yu) 攻讀博士或希望深入研究某一領域的學生。這類項目通常包括獨立研究、論文寫(xie) 作,甚至科研助理機會(hui) 。
這些項目類型並非彼此排斥,許多項目在課程設置上兼顧研究與(yu) 實踐,關(guan) 鍵在於(yu) 申請人如何根據自身背景、職業(ye) 目標與(yu) 研究興(xing) 趣做出匹配選擇。
在申請美國MPP/MPA碩士項目時,除了關(guan) 注課程設置與(yu) 項目特色,地域分布同樣是重要考量因素。地理位置不僅(jin) 影響實習(xi) 與(yu) 就業(ye) 機會(hui) ,也決(jue) 定了項目的行業(ye) 聯結度與(yu) 生活成本。下麵按美國地理區域梳理代表性碩士項目:
西部地區: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PP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MPP; MPA
- UCLA- MPP
- UCSD- MPP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PA
中部地區:
- University of Chicago- MPP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MPA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PP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MPH + MPA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ce in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MSPA)
東(dong) 部地區:
- Harvard University- MPP; MPA
- Brown University - MPA
- Yale- Master in Public Policy in Global Affairs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PA
- Columbia University- MPP; MPA
- Cornell University- MPA
- New York University - MPA
- Duke University- MPP
- Georgetown University - MPP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ce in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MSPPM)
- Wake Forest University- MPA
05、適合誰?
典型申請人畫像與(yu) 背景要求
理想申請者應具備:
- 學術背景:對不同專業友好,但需先修課包含宏觀和微觀經濟、統計、微積分,線性代數,以及基礎編程課程
- 技術技能:掌握Excel、R、Python、SPSS等政策分析工具(建議掌握R, Python為主)
- 項目實踐:參與校內外政策研究、政府或NGO實習、或者企業ESG/政策研究部實習
- 英語水平:TOEFL ≥ 100;部分項目建議GRE(Q部分 >160)
- 個人特質:領導力、人文關懷、全球視野、溝通能力、有誌願者服務意願
非相關(guan) 背景者(如理工/商科)建議:
- 修補課程(宏觀和微觀經濟學、統計、數學、基礎編程課)
- 提升經曆(誌願服務、公益項目、暑研)
06、申請難嗎?
項目差異顯著,策略因人而異
公共管理(MPA)與(yu) 公共政策(MPP)是近年來國際申請增長最快的交叉專(zhuan) 業(ye) 方向之一。受 ESG、國際發展、AI 治理、全球健康等議題驅動,越來越多申請者希望通過係統性的公共事務訓練,進入聯合國係統、政策谘詢機構、或具備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從(cong) 而實現職業(ye) 躍遷。
與(yu) 其將 MPA/MPP 歸類為(wei) “申請難度高”,不如說其“標準多樣”。項目在課程設置、職業(ye) 導向、錄取偏好等方麵存在顯著差異。關(guan) 鍵在於(yu) 申請者能否清晰定義(yi) 目標方向、精準匹配項目語言,並準備充分。
Top 項目:數據能力與(yu) 全球關(guan) 懷兼備
像Chicago Harris、Columbia SIPA、Georgetown McCourt等頂級項目,申請競爭(zheng) 極為(wei) 激烈,一般隻錄取符合以下特質的申請者:
- 本科背景強,有一定國際視野;
- 擁有深度參與的 NGO / 實習 / 聯合國 / 智庫 或政府項目經曆;
- 具備良好的定量能力(如R/Python/計量經濟學課程);
- 推薦信來自政策導師、科研指導或行業資深人士;
- 文書能體現長期的“社會問題意識”與個人行動路徑;
- 若有 GRE,一般 Q >165;部分項目對定量能力尤為看重。
中堅項目:重視綜合能力與(yu) 職業(ye) 發展潛力
大多數排名在 20–60 之間的項目(如 Michigan Ford, Duke, CMU Heinz, NYU Wagner等),更加關(guan) 注申請者的綜合素質和職業(ye) 潛力:
- 學術成績穩定(GPA ≥ 3.5),有統計/微觀經濟基礎;
- 實習/誌願服務體現“公共服務意識”或“社會影響”;
- SOP 能清晰闡述申請動機、Concentration匹配和未來目標;
- GRE 並非強製,但高分對申請獎學金和STEM Track有幫助;
- 有一定英語表達與寫作能力(TOEFL ≥100 / IELTS ≥7.0)。
非公共背景申請者的切入建議
MPA/MPP 項目歡迎來自多元背景的申請人,包括商科、理工、人文藝術等非傳(chuan) 統政策學科。關(guan) 鍵在於(yu) 明確動機與(yu) 準備路徑:
- 明確社會議題的興趣(如教育公平、醫療政策、氣候治理等);
- 係統補充相關基礎課程(如微觀經濟、政策評估、統計方法等);
- 參與校園社團、政策挑戰賽、模擬聯合國等活動,構建公共參與經曆;
- 準備實務作品,如研究報告、博客、數據可視化展示等,體現實操能力。
機構建議:破解MPA/MPP申請的三把鑰匙
- 公共使命 vs 職業野心:項目喜歡“有溫度”的人。要在文書中展示你關心的社會議題、背後的故事、行動路徑,以及如何在項目中提升解決能力。
- 數據能力 vs 治理視角:相較泛泛敘述,項目更看重你是否具備“可落地”的能力(如數據可視化、影響評估、定量建模等),尤其在申請 STEM Track 時。
- 投其所好 vs 模板泛化:Columbia 注重國際發展背景,Chicago 看重數據分析能力,NYU 偏城市政策,Duke 強調社會公平——必須拆解項目語言,回應關切,而不是“一稿通投”。
07、關(guan) 於(yu) MPP和MPA專(zhuan) 業(ye) 的FAQ
Q1
請問國際事務及公共政策碩士學位,哪幾所學校比較厲害?有一年的碩士課程嗎?
國際事務(International Affairs)和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通常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專(zhuan) 業(ye) 。國際事務在某些學校中也被稱為(wei) 國際關(guan) 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主要研究外交關(guan) 係、國際談判、國際爭(zheng) 端解決(jue) 等問題,例如環境、人權、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等。而公共政策則研究政策分析和製定,公共政策涉及到不同的領域,包括國際經濟金融政策、能源和環境、人權政策、國家安全政策、城市和社會(hui) 政策、經濟發展政策等。
雖然國際事務和公共政策有交集,但它們(men) 各自有側(ce) 重點。有些學校隻開設公共政策專(zhuan) 業(ye) ,例如哈佛;而有些學校則兩(liang) 個(ge) 專(zhuan) 業(ye) 都開設,例如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喬(qiao) 治城大學等。美國共有25所學校開設職業(ye) 導向的國際關(guan) 係碩士項目,其中最著名的四所學校是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SIP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塔夫茨大學的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SAIS(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以及喬(qiao) 治城大學的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s。
對於(yu) 公共政策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通常會(hui) 申請綜合排名比較高的學校,例如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布朗大學、南加州大學、紐約大學、杜克大學等。US News也有公共事務專(zhuan) 業(ye) 排名,雖然有些學校的專(zhuan) 業(ye) 排名很高,但是綜合排名不夠突出,例如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機構分校和雪城大學,所以申請這些學校的同學並不多。
公共政策項目通常是2年製的,但也有一些學校開設1年製的項目,例如賓夕法尼亞(ya) 大學的IMPA和布朗大學的Master of Public Affairs。
Q2
麻煩分析一下全球健康專(zhuan) 業(ye) 公共政策方向在國內(nei) 和美國申研、就業(ye) 的情況,比如哪些高校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比較具有競爭(zheng) 力。
我估計您孩子是昆山杜克大學的全球健康專(zhuan) 業(ye) 公共政策方向的。我在學校官網沒有找到本科畢業(ye) 的去向報告,但是昆杜提供了很詳細的全球健康碩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的就業(ye) 情況,可以做為(wei) 參考。昆杜全球健康碩士近40%的畢業(ye) 生就職於(yu) 工業(ye) 領域,尤其是製藥、醫療谘詢和生物技術領域。雇主包括財富500強企業(ye) ,如葛蘭(lan) 素史克、輝瑞、畢馬威和愛可歐。三分之一的畢業(ye) 生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包括大學、研究機構、公立醫院、非政府組織和政府機構,主要從(cong) 事項目經理、研究人員和數據分析師等職位。除了就業(ye) 外,四分之一的畢業(ye) 生選擇在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ya) 、美國和北歐國家等國家和地區攻讀博士學位。
據我了解,全球健康本科專(zhuan) 業(ye) 相當一部分同學會(hui) 選擇出國讀研,對口的申請方向可以是公共衛生學院的公共衛生碩士,或是公共政策學院的公共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管理碩士。當然,也有同學會(hui) 申請其他專(zhuan) 業(ye) ,如生物統計、金融、管理等。US News提供了公共衛生學院和公共事務學院的排名,公共衛生方麵排名靠前的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埃默裏大學、哈佛大學和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公共政策方麵,我們(men) 中國人常申請的學校有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ya) 大學、杜克大學、芝加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就業(ye) 情況需要具體(ti) 考慮專(zhuan) 業(ye) 和項目。舉(ju) 例來說,杜克大學的全球健康碩士項目中,有44%的畢業(ye) 生選擇進入大學或學術領域,25%進入非盈利組織,14%選擇進入政府機構,僅(jin) 有4%選擇就業(ye) 於(yu) 企業(ye) 。而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公共管理專(zhuan) 業(ye) 中,約一半的畢業(ye) 生選擇進入企業(ye) ,四分之一的畢業(ye) 生進入非盈利組織,不到四分之一的畢業(ye) 生進入政府機構。在企業(ye) 領域,中國學生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金融、谘詢等行業(ye) 。
Q3
UNC 美本社會(hui) 學,研究生準備申請公共政策,哪些大學的公共政策碩士比較好,畢業(ye) 回國可以去哪些單位
美國開設的公共政策分析(MPP)/公共政策管理(MPA)項目比較多,US News提供專(zhuan) 門的公共事務學院排名,不過中國學生會(hui) 經常申請綜合排名比較高的學校,比如芝加哥大學的MPP(Master of Public Policy),賓夕法尼亞(ya) 大學的IMPA(International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布朗大學的MPA(Master of Public Affairs),康奈爾大學的MPA,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MPA, 以及南加州大學、紐約大學、喬(qiao) 治城大學、杜克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相關(guan) 項目。
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前景非常廣泛,主要集中在政府、非營利組織、國際組織、智庫、研究所以及商業(ye) 領域等。中國學生回國進入商業(ye) 領域的較多,主要集中在金融和谘詢機構,如國內(nei) 三中一華為(wei) 代表的券商,MBB為(wei) 代表的谘詢公司,四大會(hui) 計師事務所等。
Q4
請問老師,美研公共政策畢業(ye) 後,可就業(ye) 的國內(nei) 外公司、單位或機構有哪些?
公共政策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主要有三條出路。
第一條是public sector(政府機構)。在美國,作為(wei) 中國人進入政府機構的機會(hui) 相對較少,因為(wei) 大多數崗位對身份有要求,通常需要綠卡或公民身份。而在國內(nei) ,進入政府機構通常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一些同學可能會(hui) 選擇去商務部、證監會(hui) 等國家機關(guan) ,不過整體(ti) 來看,走這條路的相對較少。
第二條是國際組織或非營利組織,比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 等。不過,這類崗位數量有限,且競爭(zheng) 激烈,因此最終能進入這些組織的比例也不高。
第三條,也是最多人選擇的,就是private sector(私營企業(ye) )。在這個(ge) 領域,主要的就業(ye) 方向是谘詢公司、金融機構、互聯網科技企業(ye) 。可以看到,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這些行業(ye) 都是留學生的首選,一方麵是崗位較多,另一方麵是薪資待遇相對較好。
具體(ti) 來看:
- 谘詢行業:主要包括 麥肯錫、波士頓谘詢、貝恩、德勤谘詢、羅蘭貝格等。
- 金融行業:國際投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國內則有中信、中金、華泰、國泰君安等。
- 科技行業: 美國的Amazon、Meta、TikTock,國內的字節跳動、騰訊、阿裏巴巴、京東 等。
總體(ti) 來看,公共政策雖然聽起來更偏政府與(yu) 公共事務,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畢業(ye) 生最終還是進入了私營企業(ye) ,而不是政府或國際組織。對於(yu) 想要在美國或中國找到高薪工作的留學生而言,谘詢、金融、科技仍然是最主流的選擇。
08、寫(xie) 在最後
公共政策的本質,是用理性框架解決(jue) 複雜公共問題,是技術與(yu) 價(jia) 值之間的持續平衡。在全球治理日益交織的今天,公共政策是一種讓你與(yu) 世界對話的語言,也是一種重塑社會(hui) 想象力的能力。
如果你關(guan) 心社會(hui) 、擅長邏輯、想在政策、公益或國際組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公共政策可能是最合適你的路徑。
如果你也對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方向感興(xing) 趣,歡迎留言或預約我們(men) 的谘詢師團隊,一起設計屬於(yu) 你的申請路徑。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