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的選拔邏輯從(cong) 來不是百米衝(chong) 刺,而是一場需要提前布局的馬拉鬆。
名校看中的不隻是一個(ge) 分數,更是連續三年的學術成長軌跡、貫穿高中階段的個(ge) 性化活動脈絡、以及體(ti) 現獨特思維的文書(shu) 素材積累。
因此,申請美本名校最重要的是——需要具備長線規劃思維,新高一恰恰是站在起跑線的關(guan) 鍵節點。
上周,四位機構立人美本資深導師對新高一規劃進行了全麵答疑,囊括美本申請各個(ge) 重要環節:
- 美本招生模式&美本申請底層邏輯
- 學術活動規劃&GPA管理
- 非學術活動規劃如何打出差異化和影響力
- 專業探索&跨學科競爭力
在講座過程中,很多家長熱烈地提出了問題,下麵我們(men) 來看看大家關(guan) 心的Q&A都有哪些吧~
*以下Q&A根據講座內(nei) 容整理。
托福100+左右可以開始備考SAT,AP方麵則是存在文理差異。
AP理科課程(如微積分、物理、化學等),托福98-100分基本可以勝任,因為(wei) 這些課程主要考察專(zhuan) 業(ye) 知識而非語言能力。
AP文科課程,由於(yu) 涉及大量文獻閱讀和學術寫(xie) 作,語言要求會(hui) 更高一些,建議托福達到105分以上,才更有把握取得5分的好成績。
02、托福多少分夠用?
衝(chong) 刺藤校/美國Top10,建議達到113分以上,Top25-30名院校則需要108-110分。
需要強調的是,托福成績隻是基本門檻,達到要求分數後不必過度刷分,更重要的是其他維度的表現。
美國大學采用holistic review(綜合評估)機製,招生官會(hui) 綜合考量學生的學術成績、活動質量、個(ge) 人特質等多方麵因素,因此在確保語言成績達標後,應將更多精力放在打造獨特的申請形象上。
03、怎麽(me) 計算GPA?
最常見的計算方式是:每門課程會(hui) 根據其學分權重(比如4個(ge) 學分的課程)和取得的成績等級(如A對應4.0)進行換算。
不同學校可能會(hui) 采用略有差異的換算標準,有些學校還會(hui) 對榮譽課程或AP課程進行加權處理。
04、新10年級學生如何規劃標化考試?
目前美本Top30中,有14所明確要求提交SAT/ACT成績,13所標化可選,還有3所明確不需要標化成績。
目前標化已經成為(wei) 競爭(zheng) 的必需品,即便是標化可選的學校,比如像西北、杜克,在大家都去交的情況下你不交,就相當於(yu) 少了一件“武器”。
總體(ti) 來說,如果在高一時托福達到95-100分,就可以開始準備標化考試。
從(cong) 申請頂尖夏校的角度倒推規劃:大多數學生需要在11年級時將托福提升至110分以上,以滿足頂級夏校的語言要求,那麽(me) 10年級暑假前最好能達到95分,這樣通過暑期強化可以衝(chong) 刺到110+。
目標稍低的學生:11年級上學期結束時托福應達到100分,這意味著10年級暑假前需要達到85分左右。
衝(chong) 最頂尖夏校,SAT在11年級上學期衝(chong) 擊1500+的高分,建議在10年級暑假先達到1450分的基礎水平。
需要強調的是,這個(ge) 時間線需要根據學生個(ge) 體(ti) 差異調整,但核心原則是"盡早準備",可以給後麵騰出更多時間去準備一些更難的課程或者是投入做科研活動等。
05、AP和IB選哪個(ge) 更有優(you) 勢?
學A-level的話,申美本受影響嗎?
美國頂尖大學包括藤校對IB、AP或A-Level等課程體(ti) 係並沒有特別的偏好,錄取的關(guan) 鍵在於(yu) 選擇最適合孩子特質的體(ti) 係。
IB課程強調全麵發展,要求學生必須在六個(ge) 學科領域都選修課程,同時需要完成大量研究性寫(xie) 作,這對有學科短板或寫(xie) 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會(hui) 構成挑戰。
而AP課程則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允許學生集中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不需要強製完成研究項目,更適合有突出專(zhuan) 長或偏科傾(qing) 向的學生。
A-Level課程雖然主要麵向英聯邦國家申請,但在申請美國大學時同樣被認可。
因此,決(jue) 策時不應盲目追求所謂"大學傾(qing) 向"的課程,最關(guan) 鍵還是要客觀評估孩子的學術特點。
06、申請美本Top30 AP要考多少門?
在提交申請時(11年級結束前)建議完成5-7門AP課程是比較理想的。
這個(ge) 數量既能充分展現學生挑戰高難度課程的能力,又不會(hui) 因過多AP課而影響整體(ti) 表現質量。
07、IB體(ti) 係學生申請藤校時,預估分需要達到什麽(me) 水平?
若以42分為(wei) 基準(不含核心課程3分),藤校錄取的學生通常需要達到40分以上。其中更具競爭(zheng) 力的申請者往往能達到41-42分,甚至滿分42/42。
比如今年我們(men) 被斯坦福錄取的學生拿到45分滿分。
如果預估分在39分左右,可能更適合定位在20名左右的學校,預估分處於(yu) 在40分,IB的競爭(zheng) 力優(you) 勢並沒有很突出,可以去衝(chong) 一些對GPA要求相對靈活的藤校,不過申請時需要重點突出其他方麵的優(you) 勢,比如獨特的研究項目或突出的課外成就。
08、10年級是否需要選擇低階課程?
學校10年級開設AP3作為(wei) 英語課替代,但孩子已經做過2-3個(ge) 科研項目,是否還要選這門課?如果放棄這門課改選低階英語,會(hui) 不會(hui) 讓大學覺得在選課上缺乏挑戰性?
大學招生時非常看重核心課程的難度遞進性,若從(cong) 高階AP英語轉為(wei) 低階普通課程,會(hui) 在成績單上呈現明顯的"課程難度下降"趨勢,這會(hui) 對申請產(chan) 生不利影響。
09、10年級如何規劃競賽準備?
競賽準備的最佳時機其實是在進入10年級前的假期,建議利用這段時間充分了解各類競賽信息。
對於(yu) 大多數十年級學生來說,學術能力可能還不足以應對BBO這類高難度競賽,這些通常更適合11年級參加。
但這並不意味著10年級就要放棄競賽準備。相反,這個(ge) 階段正是探索和積累的好時機。
我們(men) 推薦學生從(cong) CTB這類團隊項目製競賽入手,雖然有些人認為(wei) 這類競賽"水分較大",但它能有效培養(yang) 社會(hui) 責任感、調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獲獎概率較高,是個(ge) 不錯的起點。
對於(yu) 專(zhuan) 業(ye) 方向明確的學生,比如生物化學方向可以考慮HOSA競賽,傳(chuan) 媒類或者喜歡拍攝,HOSA的公益廣告環節還能展現人文關(guan) 懷;數學方向則可以從(cong) AMC10開始嚐試,基礎較弱的學生可選擇澳洲AMC這類相對簡單的賽事。
選擇競賽時,建議先做真題自測,如果發現超過一半題目都不會(hui) ,說明該競賽目前難度過高,應考慮更匹配的賽事。10年級的競賽策略應該是"廣泛嚐試,重點突破"。
通過參與(yu) 不同類型的競賽,既能積累經驗,又能幫助學生發現真正的興(xing) 趣所在,為(wei) 11年級的深度發展奠定基礎。
10、如果沒有參加競賽,是否影響申大學?
在申請時,係統要求填寫(xie) 的五個(ge) 獎項,可以包含校內(nei) 榮譽如優(you) 秀班幹部、學術榮譽等,但需要注意幾個(ge) 關(guan) 鍵點:
首先,僅(jin) 靠校內(nei) 獎項可能難以完全展現你的學術競爭(zheng) 力,特別是當申請頂尖院校時;其次,競賽成績能夠為(wei) 招生官提供一個(ge) 橫向比較的客觀標準,幫助評估你在同齡人中的學術水平。
如果完全沒有競賽經曆,你需要通過其他方式證明學術能力,比如發表多篇高質量論文,我們(men) 曾指導過沒有競賽,但發表7-8篇論文最終獲得名校錄取的案例。
但要注意,如果既無競賽又無其他突出的學術成果,僅(jin) 憑校內(nei) 成績申請前30大學確實會(hui) 麵臨(lin) 挑戰,因為(wei) 招生官難以全麵評估你的學術潛力。
當然,如果目標是非頂尖院校,這樣的背景也是可以接受的。關(guan) 鍵在於(yu) 構建一個(ge) 能夠全麵展示你特質的申請組合。
11、如何做夏校篩選?10年級學生在暑假
是否有必要參加基礎類夏校
對於(yu) 10年級學生是否參加夏校,需要根據具體(ti) 情況來判斷。美國夏校有很多類型,比如分為(wei) 體(ti) 驗式和學分類兩(liang) 種類型。
體(ti) 驗式夏校更適合9年級學生,而10年級學生如果托福已達到100分左右,可以考慮申請學分型夏校,這類項目能夠證明學生具備大學課程的學習(xi) 能力。
如果托福達不了100分,建議優(you) 先選擇國內(nei) 頂尖高校如北大、複旦等舉(ju) 辦的科研探索型項目,這些同樣能提供專(zhuan) 業(ye) 深度的學習(xi) 機會(hui) 。
參加夏校的核心價(jia) 值在於(yu) 拓展學術視野和探索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而非單純為(wei) 申請"貼金",對於(yu) 學術能力較強的學生去嚐試。
如果單純從(cong) 申請角度,為(wei) 了申請大學硬套個(ge) 夏校經曆就沒必要,對10年級學生來說並不是一個(ge) 必選項。
比如托福成績還是在78-80分掙紮,GPA和托福成績仍存在明顯短板,應當優(you) 先保證標化成績的提升,因為(wei) 學術基礎永遠是第一位的。
建議學生先明確自己的學術現狀和夏校參與(yu) 目的,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節奏的規劃方案。
12、想衝(chong) 刺美國Top10人文社科專(zhuan) 業(ye) ,有哪些推薦的夏校項目?
如果考慮美國Top10的人文社科方向,推薦參加YYGS(耶魯青年全球學者項目)、斯坦福人文夏校等頂尖人文類項目,這些夏校能很好地展現學生的學術熱情和研究能力。
13、人文社科方向的學生,應參與(yu) 哪些競賽和科研活動?
與(yu) 理科不同,人文社科確實缺乏標準化的學術競賽,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展現學術潛力。
首先,紮實的寫(xie) 作能力是基礎,建議參加有影響力的寫(xie) 作類競賽,比如約翰洛克論文比賽、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xie) 作挑戰賽等。
對於(yu) 表達能力突出的學生,高水平的辯論活動也是很好的選擇,雖然辯論不完全等同於(yu) 學術活動,但能有效展現批判性思維和公開演講能力。
我們(men) 需要根據具體(ti) 專(zhuan) 業(ye) 方向采取差異化策略。
比如我們(men) 今年成功被賓大曆史專(zhuan) 業(ye) 錄取的學生,TA獨立撰寫(xie) 世界史專(zhuan) 著,充分展現了紮實的研究能力和學術潛力。
對於(yu) 傳(chuan) 媒類申請者,辯論和公開演講等活動則更為(wei) 適合,這類活動能直接體(ti) 現溝通表達優(you) 勢。
實際上,人文社科背景提升的途徑十分多元,從(cong) 深度閱讀、專(zhuan) 題寫(xie) 作到參加人文類夏校,都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14、國內(nei) 大陸學校的背書(shu) ,對申請國外大學有影響嗎?
國際學校的背書(shu) 確實會(hui) 有一定影響,但具體(ti) 取決(jue) 於(yu) 目標大學的錄取風格:
部分大學傾(qing) 向於(yu) 錄取過去3-5年有穩定錄取記錄的高中,即他們(men) “信任”的學校。
這類大學通常會(hui) 優(you) 先考慮一線城市知名國際學校(如北京、上海等),因為(wei) 這些學校每年都有穩定的名校錄取數據。
但也有一些不拘一格的大學,並沒有對某個(ge) 地域學生有所傾(qing) 向或者延續性。比如像斯坦福,也會(hui) 錄取一些非超一線城市傳(chuan) 統名校的學生,更注重學生個(ge) 人能力,而非高中背景。
從(cong) 當前國內(nei) 整體(ti) 錄取來看,確實一些頂尖的國際學校(如北師大附中國際部、北京鼎石、包玉剛、深國交等),由於(yu) 有成熟的升學指導、海外大學合作項目等,能夠保持穩定的名校錄取記錄,“背書(shu) ”作用很強。
不過,正如我們(men) 前麵說的,還是要看不同學校錄取風格,另外這種“背書(shu) ”是加分項而非決(jue) 定項,最終仍取決(jue) 於(yu) 學生個(ge) 人表現。
15、中考轉型到公立校國際部,9、10年級的重點應放在哪?
對於(yu) 轉型的學生,首要任務是要過語言關(guan) 。
建議利用好暑假這個(ge) 黃金期。先通過模考摸清當前托福或者雅思水平,再針對性強化訓練,爭(zheng) 取達到托福100分左右的水平,為(wei) 後續全英文學習(xi) 環境打下堅實基礎。
對於(yu) 即將升入10年級的學生,則是要補足學科短板 + 規劃課程體(ti) 係 + 啟動背景活動。
一方麵係統性地銜接國際課程體(ti) 係。針對中考課程與(yu) 國際課程(AP、A-Level、IB)的差異進行查漏補缺。
特別是那些曾經因中考不考而中斷,但未來可能選擇的學科,例如若初中生物因中考不考而擱置,但未來想學AP生物,需盡快補上知識斷層。
另一方麵盡快適應國際教育對自主學習(xi) 能力的要求,擺脫公立體(ti) 係“被動學習(xi) ”的思維模式。
同時開始有意識地規劃課外活動和競賽項目,公立學生通常缺乏活動經曆,10年級需開始探索興(xing) 趣(競賽、科研、社團等),避免後期倉(cang) 促準備。
以往在公立學校,孩子和家長更多關(guan) 注是如何考出一個(ge) 好分數,但轉型後要去拓寬視野,培養(yang) 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跨學科能力。
16、想申請數學或者物理方向,10年級學微積分BC,11年級學統計是否可行?
對於(yu) 理科能力不錯的學生,一般在11年級學習(xi) 微積分BC,所以10年級學習(xi) 這門課程,難度拉滿並能證明到自己的數學能力很強。
如果計劃申請數學或物理專(zhuan) 業(ye) ,11年級學習(xi) 統計其實幫助不大,因為(wei) 難度比微積分BC低一些,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專(zhuan) 業(ye) 需求,相當於(yu) 難度降級。
建議這類學生可以在11年級同時選修多門AP數學課程,但需要平衡其他高難度文科課程的時間投入。
若學有餘(yu) 力,12年級可以嚐試選修多變量微積分,這門大學水平的課程對物理和工程專(zhuan) 業(ye) 特別有幫助,相當於(yu) 工程學院大二的數學課程難度,但需要確認學校是否提供這門課以及是否允許選修。
17、計劃申請生物和化學方向,11年級考完AP統計是不是比較好?
是的。生物和化學作為(wei) 基礎學科,在申請時具有獨特的跨學科優(you) 勢,特別是與(yu) 統計學的結合形成了生物統計、計算化學等新興(xing) 交叉的專(zhuan) 業(ye) 細分方向。
在保持生物/化學專(zhuan) 業(ye) 課程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加強統計方麵的學習(xi) ,盡早考出AP統計學等能證明量化能力的成績。
18、要從(cong) 鳳身轉到雞頭嗎?
是否要從(cong) 頭部學校轉去第二梯隊
孩子準備9年級升10年級,就讀於(yu) 頭部國際學校貝賽斯,學校競爭(zheng) 激烈十分卷,孩子大概排名前30%,處於(yu) 鳳身的位置。
一直糾結當雞頭還是鳳身,在考慮要不要去第二梯隊學校衝(chong) 雞頭?
在擇校問題上,家長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麵因素。
貝賽斯是很不錯的學校,在美國大學中的認可度確實具有優(you) 勢。目前孩子在150位學生中排名前30%,其實是不錯的情況,若能繼續保持並爭(zheng) 取進入前10%,將大大提升申請TOP20院校的競爭(zheng) 力。
然而,我們(men) 也需要關(guan) 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適應能力。
如果孩子能夠承受當前的學習(xi) 壓力,並有望進一步提升排名,留在貝賽斯可能更有利於(yu) 長遠發展。
但若學業(ye) 壓力已嚴(yan) 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習(xi) 效率,轉學到競爭(zheng) 相對較小的學校也不失為(wei) 一個(ge) 明智的選擇。關(guan) 鍵在於(yu) 評估轉學後是否能獲得更合理的學業(ye) 壓力分配,讓孩子既能保持優(you) 異的GPA,又有餘(yu) 力參與(yu) 課外活動。
建議家長與(yu) 孩子深入溝通,了解其真實感受和意願。同時可以聯係機構本科顧問老師進行一對一評估,結合孩子的具體(ti) 情況、目標院校要求以及心理健康狀況,做出最合適的決(jue) 定。
19、計劃申請生化方向,9年級暑假和10年級規劃建議
孩子從(cong) 國際學校轉入一梯隊公立國際部(9年級升10年級),未來計劃申請生化(生物科技或者生物商科)方向,對9年級暑假和10年級之後規劃有什麽(me) 建議呢?
在選課上,需重點強化生物和化學這兩(liang) 大核心學科,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細分方向。
比如,是想專(zhuan) 注疾病研究、藥理學、病理學,還是醫療器械開發?或者數學和計算機較強,可以考慮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交叉領域。
關(guan) 鍵需要明確具體(ti) 興(xing) 趣落腳點,希望用生物化學知識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確定了具體(ti) 方向後,通過科研、實習(xi) 或相關(guan) 活動深入探索,這樣不僅(jin) 能展現你的學術能力,還能形成獨特的申請故事。
生物科技(如計算生物學或生物技術)這類專(zhuan) 業(ye) 需要學生具備紮實的計算機工程背景和數學基礎,但數學要求不像工程專(zhuan) 業(ye) 要求那麽(me) 高。
而關(guan) 於(yu) "生物商科"這個(ge) 方向,可能有少數學校開設,但目前在本科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專(zhuan) 業(ye) 體(ti) 係,建議要深入研究生物+商科具體(ti) 是怎麽(me) 結合,避免出現學習(xi) 內(nei) 容與(yu) 預期職業(ye) 發展方向不匹配的情況。
20、申請生物方向,非工程類專(zhuan) 業(ye) 時間有限且物理不擅長,能否不考物理?
生物方向可以不考物理,但大方向還是理科,所以要展示出理科學習(xi) 思維,至少還要有1-2個(ge) 理科成績,化學最好要考一下。
另外還有和生物方向相關(guan) 的——比如對神經科學感興(xing) 趣,心理學是一個(ge) 很好的補充;若偏好生態方向,環境科學也是不錯的選擇;數學方麵AP統計也是生物研究的必備工具。
21、計算化學方向難申請嗎?
計算化學作為(wei) 一個(ge) 新興(xing) 的交叉學科方向,這個(ge) 領域正處於(yu) 快速發展的階段。
隨著AI技術的進步,傳(chuan) 統勞動密集型的化學實驗研究正在向計算驅動的研究模式轉變,行業(ye) 對具備計算機技能的化學人才需求日益增長。
目前在大多數高校並未設立為(wei) 獨立專(zhuan) 業(ye) ,通常作為(wei) 化學係下的一個(ge) 細分方向(concentration或track)存在。
要求學生同時具備紮實的化學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技術能力,這兩(liang) 方麵的要求幾乎是同等重要的,相當於(yu) 要掌握兩(liang) 個(ge) 學科的核心內(nei) 容,學習(xi) 難度確實不小。
但正因為(wei) 如此,這個(ge) 方向在當前化學領域中競爭(zheng) 相對較小,大部分化學專(zhuan) 業(ye) 學生仍集中在傳(chuan) 統方向如材料化學、食品化學或藥劑化學等領域。
計算化學方向容易形成獨特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有誌於(yu) 交叉學科的學生重點考慮。
22、早申階段刺藤校或Top10,申請季結束前,5-8門AP課程夠嗎?
這個(ge) 數量對於(yu) 頂尖名校申請來說略顯不足。
通常申請藤校的學生在11年級暑假(申請材料截止前)完成8-10門AP,12年級還會(hui) 再修讀3-4門,總量達到12門左右比較理想。
不過這個(ge) 標準也需考慮學校具體(ti) 情況,部分頂尖美高沒有AP課程,學生考5門AP已是全校最多,這種情況另當別論。
但如果學校本身提供AP課程,且多數學生都在積極報考,那麽(me) 5-8門確實偏少。
23、目標Top10人文社科方向,需要具備什麽(me) 條件?
目標Top10名校人文社科方向的申請準備,核心在於(yu) 通過holistic review(全麵評估)展現獨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關(guan) 懷。
往往學人文社科的孩子心思會(hui) 更細膩、想法更有趣,人文社科更看重學生對某個(ge) 社會(hui) 議題或人類現象的長期、多維度探索。
雖然人文領域也有像John Locke這類寫(xie) 作競賽能證明批判性思維,但總體(ti) 不像理工科可以通過一些競賽直接體(ti) 現學術能力和思維,所以文科領域的規劃因人而異。
但最核心的還是要在申請材料中傳(chuan) 遞出的思想獨特性,對某個(ge) 社會(hui) 問題的持續關(guan) 注,然後是如何形成個(ge) 人觀點,這些思考又如何推動你采取實際行動等。
24、申請理工科方向,目標非藤校如何規劃曆史等文科課程?12年級選修一門世界史課程夠嗎?
對於(yu) 理工科申請者的文科課程要求,即使目標不是藤校,申請排名10-20的學校仍然需展現文理兼修的能力。
包括美國非常看重曆史,雖然並沒有定量或者定性要求,但如果有修讀曆史課程還是很不錯的選擇。
關(guan) 鍵在於(yu) 質量而非數量,比如世界史學得非常好,或者科研、活動等途徑展現曆史素養(yang) ,通過整體(ti) 背景資料去體(ti) 現,這比泛泛地選修多門文科課程更有說服力。
25、高中階段是否還需要繼續投入時間參與(yu) 辯論活動?
孩子準備申請理科方向,初中階段有參加美式辯論的經驗和特長,高中階段是否還需繼續投入時間參與(yu) 辯論活動?
現在的理科生早已不是埋頭實驗室的形象,頂尖院校同樣看重學生清晰表達科學觀點的能力,出色的辯論經曆也能展現批判性思維和公眾(zhong) 表達能力。
首先要看孩子是否真正熱愛這項活動。
如果孩子在初中階段(9年級起)已獲得過有分量的辯論獎項,且現在仍然對此抱有熱情,那麽(me) 完全可以繼續參與(yu) ,辯論反而能成為(wei) 申請材料中的亮點,證明"文理兼修"的特質。
若初中階段辯論未取得顯著成果,高中階段又麵臨(lin) 緊張的理科學習(xi) 壓力,可以適當減少投入。
關(guan) 鍵是要保持邏輯一致性——如果聲稱熱愛辯論,卻在高中三年完全中斷,這反而會(hui) 引起招生官的質疑。
26、演講在申請中的含金量是否相同?申請材料中應該如何選擇呈現?
辯論和演講本質上都是展現學生思辨能力和表達水平的重要活動,並沒有絕對的優(you) 劣之分。
辯論更側(ce) 重邏輯論證和即時反應能力,而演講則能更直接地體(ti) 現學生的價(jia) 值觀和思想深度,關(guan) 鍵取決(jue) 於(yu) 演講主題的選擇。
在申請材料呈現方麵,需要根據具體(ti) 情況判斷:
如果兩(liang) 項活動都有參與(yu) ,建議優(you) 先選擇影響力更大、平台更具選拔性的那項。
對於(yu) 尚在規劃階段的學生,選擇時需要考慮個(ge) 人特長和申請方向:擅長臨(lin) 場應變的學生可能更適合辯論,而善於(yu) 深度表達的學生則可能在演講中更能發揮優(you) 勢。
由於(yu) 每個(ge) 學生的情況不同,建議可以聯係小藤提供具體(ti) 背景信息,以便給出更精準的個(ge) 性化建議。
27、申請藤校時是否需要藝術類活動?
藝術類活動在藤校申請中並非必需品,而是屬於(yu) 錦上添花的加分項。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根據學生個(ge) 人情況發揮藝術特長的價(jia) 值。
如果學生確實具備藝術才能,可以通過兩(liang) 種方式呈現:一是將藝術與(yu) 主申專(zhuan) 業(ye) 結合,比如理科生用數字藝術展現科技創新;二是純粹展示藝術造詣,如參與(yu) 樂(le) 團演出或比賽。
活動的含金量取決(jue) 於(yu) 其影響力,校內(nei) 演出可以作為(wei) 興(xing) 趣展示,而國家級劇院表演或大師指導的經曆則更具競爭(zheng) 力。
資源有限的學生可以通過校內(nei) 活動展現堅持與(yu) 熱情,資源豐(feng) 富的學生則應追求更高水平的藝術成就。
28、AP體(ti) 係下如何規劃英美雙申的情況?
孩子即將升入十年級,在AP體(ti) 係下準備申請英國經濟專(zhuan) 業(ye) ,應該如何規劃?英美雙申的呢?
對於(yu) 英國經濟專(zhuan) 業(ye) 申請,建議至少準備5門以上AP課程,衝(chong) 刺牛劍則需要8-10門AP,並需搭配經濟類競賽和科研項目來展現專(zhuan) 業(ye) 深度。
活動規劃上英國側(ce) 重專(zhuan) 業(ye) 深度,另外要關(guan) 注英本申請時間線,比如筆麵試比美本早2-3個(ge) 月。
對於(yu) 選擇AP體(ti) 係且計劃英美雙申的學生,美國Top30對領導力和綜合能力有更高要求,因此在活動規劃上,除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學術活動外,還需補充體(ti) 現領導力和個(ge) 人影響力的課外項目。
29、在規劃課外活動時,應該更注重參與(yu) 過程還是最終成果?
關(guan) 於(yu) 活動過程與(yu) 成果的關(guan) 係,需要辯證看待。
雖然參與(yu) 過程確實能培養(yang) 個(ge) 人能力,但大學申請時招生官需要通過具體(ti) 成果來評估活動的價(jia) 值。
不過也不是完全不管過程,但需要分時間線,不同年級應有不同側(ce) 重:
9年級建議廣泛探索興(xing) 趣;
10年級聚焦2-3個(ge) 核心活動並嚐試取得初步成果;
11年級則要追求深度發展和實質性突破。
關(guan) 鍵是要確保每個(ge) 活動都能通過具體(ti) 事例展現你的投入度和成長軌跡,這些都將成為(wei) 文書(shu) 寫(xie) 作的重要素材。
30、美本申請中,非學術活動究竟有多重要?
根據我們(men) 的經驗,出色的非學術活動完全可能將申請結果提升5個(ge) 以上的學校排名檔次。
每年我們(men) 都會(hui) 遇到不少學術成績優(you) 異(如SAT1570、托福112、7門AP5分)卻被普渡等學校拒絕的案例,究其原因往往就是活動單一、缺乏特色。
美國頂尖大學采用全麵評估機製,在規劃策略上,建議避免簡單重複使用同一活動來填充不同申請板塊。
比如將CTB競賽既寫(xie) 在獎項又寫(xie) 在學術項目裏,這會(hui) 讓招生官覺得活動經曆單薄。
若必須複用,可采用"差異化呈現"策略:在獎項部分突出獎項等級,在活動描述則側(ce) 重項目內(nei) 容和成長收獲。特別提醒,如果采用這種策略,務必在後續麵試中保持敘述一致性,避免前後矛盾。
31、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探索興(xing) 趣方向?
孩子即將升10十年級,但對任何學科都缺乏興(xing) 趣,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探索興(xing) 趣方向?
其實我們(men) 不能簡單地區分為(wei) 牛娃、普娃,更貼合應該是說分為(wei) 有自學習(xi) 慣的孩子和自學習(xi) 慣還不足夠的孩子。
對於(yu) 有自學習(xi) 慣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men) 通過YouTube、B站等平台觀看各類專(zhuan) 業(ye) 介紹視頻,特別是搜索"XX專(zhuan) 業(ye) 就讀體(ti) 驗"這類內(nei) 容,能直觀了解不同領域的學習(xi) 內(nei) 容;
對於(yu) 長期接受體(ti) 製內(nei) 教育、缺乏自主探索經驗的孩子,我們(men) 專(zhuan) 門開發了"AI+X"輕量級探索項目,比如現在已經推出的AI+天體(ti) 物理課程,通過跨學科的方式激發興(xing) 趣。
為(wei) 即將升入10年級但尚未明確興(xing) 趣方向的學生,設計為(wei) 期六周的專(zhuan) 業(ye) 探索項目,由專(zhuan) 業(ye) 導師帶領進行小規模學科探索,通過每周固定課程安排強製建立學習(xi) 節奏,特別適合需要外部督促的體(ti) 製內(nei) 轉軌學生;
其次項目設置明確的學習(xi) 成果要求,包括每周作業(ye) 和最終的學術報告與(yu) 展示,這既能培養(yang) 國際課程體(ti) 係必備的學術寫(xie) 作與(yu) 表達能力,又能產(chan) 出可用於(yu) 申請夏校的實質性材料;
最重要的是通過係統化的探索過程,幫助學生初步判斷適合的學科大類方向。
家長可以從(cong) 觀察孩子的日常偏好入手(如喜歡的視頻類型、課外閱讀傾(qing) 向等),逐步引導他們(men) 接觸相關(guan) 領域的入門內(nei) 容。
32、生物和文科應該如何跨專(zhuan) 業(ye) 結合?生物和寫(xie) 作可以嗎?
可以的。生物與(yu) 文科的跨學科結合確實存在許多創新方向。
在生物與(yu) 寫(xie) 作領域,可以探索流行病主題的文學作品分析,比如研究古代文學中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描寫(xie) ,或是分析以生物危機為(wei) 背景的影視作品。
這類交叉研究需要學生既具備生物學知識,又對人文領域有真正的熱情和研究能力。
33、文理均衡但缺乏突出理工科競賽獎項,如何選擇理工科目標校?
這種情況首先要看孩子在理工科領域哪一個(ge) 技能點更突出,評估孩子在具體(ti) 理工領域的相對優(you) 勢,選擇其中表現最強的方向作為(wei) 申請重點。
例如,孩子是在數學、物理、計算機工程商有優(you) 勢,那就可以嚐試數學+其他理工科,若生物學科表現突出,可以優(you) 先考慮生物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
今天給大家整理了33個(ge) 美本規劃過程中的熱點問題,如果大家還有疑問,歡迎聯係小藤進一步谘詢哦~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