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men) 提到國外教育、美高生活,大眾(zhong) 的潛意識裏都會(hui) 浮現出“豐(feng) 富多彩”、“輕鬆自在”、“舒適躺平”等既定印象,而在前段時間發布的推文“真實的美高 VS 想象的美高”中,不少家庭開始對美高生活有了另一麵的解讀。
而今天,我們(men) 也從(cong) 新生們(men) 的口中了解到了美高生活的更多麵貌,從(cong) 學生們(men) 的真實體(ti) 驗中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美高所謂的“卷”。
曾有一名叫愛德華·休姆斯的著名記者花費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加州某一公立高中“蹲點考察”,之後他將此次的考察經曆編輯成書(shu) ,出版了《夢想的學校》一書(shu) ,書(shu) 中他揭示了一個(ge) 令外界難以置信的事實:“4小時睡眠,4杯拿鐵,4.0。”這句話的含義(yi) 是:每晚隻睡四小時,每天喝上四杯咖啡,隻為(wei) 在美高拿到4.0的高GPA。
“看似誇張的言論,其實每天都在我們(men) 的身上上演。”——某美高學生
01分層教育
“從(cong) 進校的那一刻起,我們(men) 似乎都在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進擊。”
從(cong) 美高新生開學開始,我們(men) 在各個(ge) 平台上都能看到他們(men) 活躍精彩的一麵,但我們(men) 不知道的是,已經有很多學生在開學的第一周就在麵臨(lin) 課業(ye) 的挑戰,在還沒收整好行囊和情緒前,他們(men) 就被推到了競爭(zheng) 的舞台上,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展現自己的優(you) 勢。
因為(wei) 在美高,即使是同一所學校,同一個(ge) 年級,不同學生都需要麵臨(lin) 原有教育水平參差所帶來的教學接受上的層次分化。
對於(yu) 美國本土學生而言,他們(men) 無疑是隊伍中最為(wei) 輕鬆的一部分,因為(wei) 從(cong) 始至終都處在美式教育的熏陶之下,他們(men) 對於(yu) 課程的接受度和校園文化的掌握度都是最成體(ti) 係的,而對於(yu) 國際學生來說,這個(ge) 隊伍也能分成很多不一樣的層次。
例如,對於(yu) 從(cong) 小在英語作為(wei) 第二語言的國際學校就讀的學生們(men) 來說,他們(men) 在日常的學習(xi) 中基本也都能夠做到如魚得水,除了環境改變外,課程等方麵在經過前期的短暫磨合後,步入正軌不成問題。但像很多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無論是平時的教學模式,還是日常的學習(xi) 氛圍,都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做出調整和克服。
所以,無論是已經在校的學生家庭還是目前仍在申請的家庭,對於(yu) 美高校園內(nei) 的分層教育,必須要有一定的準備和應對,方能在校園裏力爭(zheng) 上遊。
02校園競爭(zheng)
“始於(yu) 開學的第一天,校園的每一處都暗藏比拚。”
“沒想到的是,我來到美高的第一天,就迎來了傳(chuan) 說中的開學考試,而這場考試不僅(jin) 考查了我們(men) 的學術知識,還有校內(nei) 會(hui) 議的發言,校內(nei) 活動的參與(yu) ,活動特長的展現等各個(ge) 方麵,簡直就是給我們(men) 來了一次全身大體(ti) 檢,看來美式教育的快樂(le) 學習(xi) 應該隻在小學階段出現,中學階段我們(men) 幾乎很難感受到了吧。”
曾有調查表明,美國高中生一年要背讀112磅左右的課本,約有105斤重。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經常泡在圖書(shu) 館查看各種資料、素材,大量翻閱史書(shu) 典籍,以此完成他們(men) 的論文。而除了必修課外,美國中學生還需要應對大量的選修課程。
雖然相較於(yu) 國內(nei) 的課堂來說,美高的課堂給了學生大量自由選擇的機會(hui) ,但是光就二外課程而言,學校往往都會(hui) 開設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等多個(ge) 語種。有的同學僅(jin) 僅(jin) 是在美高的三年時間裏就學習(xi) 了近五種不同的語言,目的就是為(wei) 了每學期都能得到好的GPA。
而事實上,大學的招生官在拿到成績單時,不僅(jin) 會(hui) 看學生的“分數”,也還會(hui) 看學生所選的“科目”,以此觀察學生是否選擇了所在學校最難的課程,是否願意挑戰自己,並獲得好的成績,是否具備大學水準的學術能力。所以,想走捷徑,選擇一些難度低的課程來拉高總成績這些小招數在美高是根本行不通的,就像語言學習(xi) 一樣,入門看似簡單,但想要深扒學出點名堂來,還是得要花費大量功夫。
除了課業(ye) ,美高的課外活動也是一大亮點,美國教育重視孩子的全麵發展,寄宿高中也是一樣,每個(ge) 學生都有一定量的藝術、體(ti) 育學習(xi) 方麵的要求,參加運動項目的孩子周末通常也要去打比賽做訓練,每天都要必須按時完成體(ti) 育訓練、藝術訓練,晚上還要做課內(nei) 的功課,學生們(men) 常常十一二點才能上床睡覺。
“學校裏的活動特別多,在學校的任務不僅(jin) 是要學習(xi) ,參與(yu) 各種活動和社團也很重要,因為(wei) 申請名校都需要具備全麵的素質。”
當同學們(men) 在成績上難分勝負時,課外活動就成為(wei) 了競爭(zheng) 的又一個(ge) 戰場,“求亮點”是美高校園的另一大競爭(zheng) 賽道。
有一個(ge) 殘酷的現實,在美國大學的申請表上,一直以來都有一欄標注了“特長”的內(nei) 容,學生不僅(jin) 需要列出特長所在,表格下麵還會(hui) 標注“得獎地區:州、全國、世界”的等級提示。如果不是成績斐然,那幾乎都不能算是特長,特長必須要“與(yu) 眾(zhong) 不同”,必須要足夠“閃亮”。
03隱藏的超前比拚
“才進學校沒多久,卻感覺大家都在趕著考大學。”
美國名牌大學錄取時都特別看重學生在美國讀高中時是否付出了最艱苦的努力,是否上了難度最大的美國高中的AP和IB課程。所以,AP或IB課程使想進名牌大學的學生有了十分辛苦的高中生活。進入高中時參加考試,考過了才可以上AP和IB的預備班,英文稱“榮譽班”。
而從(cong) 榮譽班到AP、IB課,所學的課程比普通班課程深得多、廣得多,作業(ye) 也多了很多。
在許多美高學校,榮譽協會(hui) 成員即是“名校候選人”。每當名校招生官到校時,都會(hui) 讓校方打印一張平均成績排名在學校前20%-30%的學生名單,而這往往就是榮譽協會(hui) 的名單。因此,在美國家長圈裏,“榮譽協會(hui) ”是絕對值得一提的談資。
而為(wei) 了追求名校,大部分家長還都會(hui) 給孩子請家教或是報名各種補習(xi) 班。周末,孩子們(men) 流連在各大教培訓班之間,與(yu) 中國的學生需要應付期中、期末考試不同,美國的考試次數更為(wei) 頻繁,並且每次考試成績都與(yu) “前途”相關(guan) 。所以,還沒開學多久,學生就都已經把當地周邊的補習(xi) 班都摸了個(ge) 遍……
當低領留學日漸普遍,我們(men) 或許真的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們(men) 在美國的學習(xi) 生活。
在美高,刻苦努力、成績優(you) 秀、追求卓越的學生一抓一大把。唯有力爭(zheng) 向上,才能在美高占領一席之地。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