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申請限製最多隻能遞交5所大學,美國申請平台Common App一個(ge) 賬戶最多可以遞交20所學校,如果雙開CA賬戶還可以申請更多。
之前我們(men) 曾和大家分享過一個(ge) 案例,有個(ge) 加州的小夥(huo) 在22Fall申請季狂撒25份申請,幾乎把Top30申了個(ge) 遍,但這也導致他很多院校並沒有能夠有針對性的充分準備。
因此,很多同學會(hui) 產(chan) 生疑問——美本申請究竟遞交多少所學校是比較合適的?
" 沒有一個(ge) 標準的數字 NO MAGIC NUMBER"
根據Common App的統計,美本申請者人均申請院校的數量為(wei) 4所,在疫情爆發之前通常來說升學顧問給到建議數量是6-8所——2-3所衝(chong) 刺校,2-3所目標校及2所保底校(衝(chong) 刺校是有低於(yu) 30%幾率被錄取的院校,目標校是有30%-80%可能性被錄取的院校,保底校是高於(yu) 80%可能性被錄取的院校)。
當然,隨著申請越來越卷,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很多同學傾(qing) 向於(yu) 把這個(ge) 數字加到10-12所來提高錄取的保障。畢竟如果你平均有25%的幾率錄取,那申請20所院校從(cong) 統計學上來說肯定會(hui) 比申請10所院校更有機會(hui) 。
但事實上,當你把申請數量無限增加的時候,平均的錄取幾率就已經發生了改變,如果隻考慮“廣撒網”的因素,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被絕大多數的院校拒絕。
" 為(wei) 什麽(me) 不推薦申請「過多」的院校 WHY APPLY TO FEWER SCHOOLS"
⚠️ 你沒有這麽(me) 多的時間
雖然大多數的學校都可以通過Common App申請,但依然會(hui) 需要提交各個(ge) 學校的補充小文書(shu) ,這些小文書(shu) 需要基於(yu) 對學校的充分了解,並且想清楚自己和學校的匹配點之後再去創作,這些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就拿我們(men) 剛才說的加州小夥(huo) 來說,同一個(ge) 申請者,被6所top20學校“翠鹿”,卻被排名#27的南加州大學“脆拒”,這其中固然有學校考慮over-qualified的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由於(yu) 申請學校過多,根本沒有時間去好好準備每一所院校。
美國申請和英國申請不同,不是一套材料走天下,“廣撒網”確實是一種策略,但是這也意味著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準備不同學校的申請材料。根據網絡統計數據,每年也有不少申請20所以上的同學,但是被拒率也普遍偏高。所以如果你的精力有限,建議還是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好好規劃。
⚠️ 大多數時候是沒有必要的花費
我們(men) 一直強調的是,美國申請是申請人和學校的雙向選擇,不僅(jin) 要看學校的排名、實力、名氣,也要看它的教學風格和理念是否與(yu) 自身相配,而且,即便是同一個(ge) 名字的專(zhuan) 業(ye) ,開設的課程和研究的方向也有可能完全不同,這些都要通過前期的調研去分析。
因此,盡管美國大學非常多,符合你的能力水平區間的選擇可能也很多,但真正適合你的學校並不會(hui) 有無數所,如果你想學的專(zhuan) 業(ye) 比較冷門,這個(ge) 選擇會(hui) 更少,為(wei) 了提高錄取率而強行增加申請數量,確實是一種浪費。
就從(cong) 最簡單的金錢花費上來說,申請每所大學的費用最高可達$75,向大學發送標化成績也會(hui) 產(chan) 生相關(guan) 費用。SAT/ACT免費送分的額度是4份,超出部分每次是$11-12;AP每年可以免費發送一次分數報告,額外部分則要$15一次……因此,如果你申請20所大學,可能需要支付超過$2000,雖然對整體(ti) 花費來說是杯水車薪,但該省省、該花花嘛!
" 關(guan) 於(yu) 選校方案的最終結論 SAFETY RULE"
01再優(you) 秀也要慎重保底
在加州小夥(huo) Sid的申請結果中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他幾乎拿到了加州大學係統的大滿貫,包括兩(liang) 所旗艦校區——洛杉磯分校和伯克利分校——都爽快的給他發了offer,卻獨獨被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放進了waitlist。
用UC保底多年來一直是這批第一梯隊的學生常用的保底策略,但是從(cong) 這兩(liang) 年的錄取數據來看,UC保底已經越來越不保險了,尤其是UCI,今年明明白白的用數據告訴大家“不想當備胎”!
▲從(cong) 網絡統計數據來看,UCI今年的錄取人數爆降,另外幾所分校(UCSB、UCSD、UCD)錄取也不容樂(le) 觀,UC做保底校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
Sid無疑是非常優(you) 秀的申請者,而且是加州當地學生,和我們(men) 大陸申請者相比已經握有不小的優(you) 勢,即便如此,他除了用UC保底以外,也申請了普渡大學這樣的排名靠後的學校作為(wei) 保底(而且還被waitlist了,更加說明排名並不是保底的100%保障),更何況是競爭(zheng) 更激烈的國際申請者賽道呢?
02不要申請任何你不想就讀的大學
使用“廣撒網”的策略增加錄取的保障是合理的,但是請確保你申請的這些學校都有真正吸引你的地方,哪怕是保底校也需要認真的挑選,確保如果真的最終入讀,也是可以接受的。
來自offer holder的血淚教訓:
在選校方麵,我其實有一些失誤,比如一開始有幾所學校隻是因為(wei) 要求的文書(shu) 數量很少就申了,並沒有認真的去考量自己是否適合,最終證明,如果不合適,即便文書(shu) 再少也隻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好好地去做school research,如果是一個(ge) 合適的目標,多花點時間也值得,反之哪怕投入的再少也是浪費。
——Iray,22Fall RD錄取南加州大學
03在申請前做好充分的school research
School research是美本申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ge) 環節,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men) 給大家帶來過多種不同視角的選校調研指南,希望大家可以更細致、全麵的去了解不同學校、不同學院、不同專(zhuan) 業(ye)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04在心裏對申請的學校進行排名
通常來說學校會(hui) 在4月初發offer,而在5月1日前就要確定入讀與(yu) 否,在此期間你需要對所有拿到的offer進行抉擇,包括但不限於(yu) 進行campus visits、獎學金/財政援助對比等等環節。
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在申請遞交之後在心裏對學校做一個(ge) 自己的排名,等拿到offer之後就隻需要對比一下學校給出的offer情況,不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對比細節。
雖然是甜蜜的煩惱,但時間緊張的抉擇總是讓人有些壓力,也會(hui) 影響理智判斷。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