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姐談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

分享嘉賓

Carole Zhou哈佛大學研究生在讀範德堡大學本科畢業(ye)

什麽(me) 是跨文化適應?身邊的中國同學如何看待這個(ge) 問題?是否遇到過跨文化適應的挑戰?

身邊很多學教育、心理的同學都會(hui) 關(guan) 注跨文化適應這個(ge) 問題。每個(ge) 人的觀念不同,所以看待的角度和應對方式也不一樣。

和美國同學相處中,並不是所有人對中國學生都有偏見。由於(yu) 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人數較少,隻有我一個(ge) 國際生,所以,師生、同學之間的關(guan) 係都非常親(qin) 近。

中美的文化差異沒有大家想得那麽(me) 大,都是需要建立人際關(guan) 係。

跨文化適應的過程是一個(ge) 自我學習(xi) 、反思、治愈的過程。當自己無法解決(jue) 問題時,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和溝通。反思後心態的放開,是適應跨文化很重要的一個(ge) 前提。

從(cong) 大學申請到本科學習(xi) 再到研究生學習(xi) ,你一直堅持教育專(zhuan) 業(ye)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為(wei) 什麽(me) 吸引你?

從(cong) 小通過做公益活動,看到了很多社會(hui) 底層群體(ti) 的不公平現象。關(guan) 注社會(hui) 弱勢群體(ti) ,思考過應該通過什麽(me) 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學習(xi) ,未來可以服務於(yu) 更多的弱勢群體(ti) 。

之前有嚐試社會(hui) 學、心理學、教育學的一些資料的學習(xi) ,讓我初步定好方向。

但不僅(jin) 限於(yu) 看書(shu) 、看視頻,而是真正開始去係統地學習(xi) ,比如實習(xi) 時我找到了當老師的那種狀態,發現這才是自己想要的。

現階段,我正處於(yu) 一個(ge) 探索的階段,正在檢驗自己有沒有能力和自信真正地在社會(hui) 層麵創造價(jia) 值。

有些學生到大學後才發現學的專(zhuan) 業(ye) 跟自己想象中的很不一樣。請問你去範德堡大學讀教育學專(zhuan) 業(ye) 時也有這種衝(chong) 擊感嗎?

完全不一樣,各個(ge) 層麵把我打擊到了。

首先美國的社會(hui) 和美劇中呈現得很不一樣。其次,專(zhuan) 業(ye) 方麵,不僅(jin) 僅(jin) 是學業(ye) 上的新挑戰,其他的一切都有相關(guan) 性。尤其是我作為(wei) 一個(ge) 教育人,我的原則是關(guan) 注和重視每個(ge) 人所經曆的方方麵麵。

我學的是小學教育+兒(er) 童研究。我花了一年多時間才意識到這是培養(yang) 美國下一代優(you) 秀的教師。

大一上一些自己感興(xing) 趣的課、初級入門的教育課,直到大二快結束時,才意識到這麽(me) 學習(xi) 下去我的出路確實是在美國當一個(ge) 小學老師。

我們(men) 教育學的方向分得很細。我們(men) 要決(jue) 定用什麽(me) 方式學這門學科,服務哪個(ge) 群體(ti) 時,我選擇是實踐,也就是教書(shu) ,80%的時間和精力都在學習(xi) 和在做這件事情,而非教育政策、教育文化、教育曆史等這些,當然這部分也會(hui) 學, 占比很小。

哈佛大學研究生難申嗎?分享一下研究生申請經驗

首先,範德堡大學的教育專(zhuan) 業(ye) 非常好,尤其特殊教育是全美第一。我在範德堡已經接觸到很好的教授和項目資源,所以以範德堡為(wei) 一條標準線,把目光放在更好的專(zhuan) 業(ye) 排名院校,比如哈佛、哥大、斯坦福、賓大等。

其次,我花了大量時間調研了目標學校中我感興(xing) 趣的項目,搜了項目負責人的簡曆和學術背景,並寫(xie) 郵件和教授聊具體(ti) 的信息。建議大家在選擇項目或專(zhuan) 業(ye) 時都可以寫(xie) 郵件給負責人了解詳情。一定要學會(hui) 寫(xie) 郵件。

再者,提前問哈佛學姐拿到了新生見麵會(hui) 的視頻,重點看氛圍和學校氣質,比如教授的研究領域,與(yu) 學生相處的模式。一個(ge) 很好的氛圍,能夠推動自己不斷挑戰與(yu) 成長。

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習(xi) 有何不同?

學得越多懂得越少。

項目時長很重要,如果是兩(liang) 年,有足夠時間會(hui) 選課和思考後續的規劃。

我非常注重時間規劃,合理規劃好研究生學習(xi) 的時間,積累人脈關(guan) 係,和教授建立好關(guan) 係,利用好教授資源等

選課上,本科階段不會(hui) 思考選課背後的意義(yi) ,但研究生會(hui) 。在哈佛研究生學習(xi) 的期間,還可以積累人脈,與(yu) 更多本專(zhuan) 業(ye) 內(nei) 的大佬教授學習(xi) 交流。

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學專(zhuan) 業(ye) ,還可以學到神經學、大腦科學、心理谘詢等,和很多學科交叉,性價(jia) 比高。

在記筆記這件事上,本科階段是記下所有課堂信息。研究生階段更注重信息的可實踐性,即可以應用在哪一項工作上更有意義(yi) ,整理到備忘錄,以便自己經常查閱和思考。

給意向美國留學的學弟學妹的建議

1、心態要放開。等到解決(jue) 問題太被動,學會(hui) 做出改變,不要害怕改變,主動出擊尋找機會(hui) ,該來的都會(hui) 來。

2、選專(zhuan) 業(ye) 上不要有壓力,在適合你的大方向中,確定小方向,邊做邊調整。

3、對於(yu) 意向人文社科的學弟學妹,不要糾結於(yu) 職業(ye) 出路,創造一個(ge) 職位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現有的職位,創造自己的價(jia) 值。

4、自我反思。一個(ge) 新的環境下,你遇到不同的文化和挑戰、不同的學習(xi) 環境與(yu) 經曆,學會(hui) 不斷地自我反思很重要。

5、高效利用各種資源積累人脈

哈佛學姐推薦的學習(xi) 資源

Apple podcast資源:the rest is history 

書(shu) 單:《Dopamine Nation》;《The Mountain Is You

以下幾位教授的文獻值得重點閱讀(都是元老級的學究和奠基人):

Junlei Li, Meredith Rowe, Catherine Snow, Paul Harris, Paola Ucceli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在牛劍招生官眼裏的學生都有哪些共性?

下一篇

AMC和BPho是牛津劍橋錄取的標準賽事嗎?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