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美高學生而言,校內(nei) 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麽(me) ?當然是維持穩定、良好的GPA!
要想申請優(you) 質的本科學校,GPA是首要的敲門磚,它是能夠直接反映學生在整個(ge) 高中階段長期綜合表現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招生官判斷學生是否具備學術潛力的關(guan) 鍵評判標準,能對本科學校的生源選擇提供直觀的參考。
GPA的英文全稱為(wei) Grade Point Average,也就是我們(men) 通常所說的學生在校就讀高中四年的成績單。
有人說,校內(nei) 成績隻是本科申請中的一環,沒有足夠好的校內(nei) 成績,我還能靠SAT或ACT,還能通過我的競賽成績、我的作品集、我對社區的貢獻……來彌補GPA的弱勢。
錯!除非你能把每個(ge) 作品都做到極致,每次競賽、科研都能達到其他競爭(zheng) 者無法超越的程度,否則這些所謂的加分項,對於(yu) 大部分美國本科院校而言本質上是其實沒有太大差別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因為(wei) 這些都隻是錦上添花。而與(yu) 上述內(nei) 容相比,GPA則是一分有一分的價(jia) 值,都是實打實的實力。
尤其是想要申請一流的大學,特別是常青藤大學,GPA就一定要達標。
而在美國高中,GPA除了看分數的高低外,還會(hui) 看GPA所呈現的趨勢。
本科招生官固然會(hui) 喜歡一向能拿高分數的“學霸”學生,但對於(yu) 那些學術成績能呈現穩步提升,並且可以持續保持的學生來說,招生官們(men) 也都會(hui) 很感興(xing) 趣。
比如說:有的學生或許從(cong) 不一樣的教育模式中剛剛加入美高,前期仍處在摸索的階段,對於(yu) 自己的學術規劃還未能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有些課程在高一時候的表現不是特別出色。而到了高二,學生對於(yu) 環境、課程、模式等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對於(yu) 自己將來的學術追求也有了一個(ge) 足夠科學、明確的計劃,成績因而有了明顯的提升,並且能夠在未來的學年中持續保持濃厚的興(xing) 趣和高質量的學習(xi) 狀態,因此成績能始終保持優(you) 異的高分,這樣的變化對於(yu) 大學招生官而言都是可以窺見的。
GPA的背後往往更多凸顯的是學生對於(yu) 學術的態度,是一種自身追求、價(jia) 值的寫(xie) 照。同樣,高開低走的GPA也會(hui) 被大學招生官拿來解讀學生的校內(nei) 表現。
因此,在美國高中,尤其是在競爭(zheng) 極為(wei) 激烈的頂尖學校,維持優(you) 異的GPA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麽(me) ,美高GPA都是如何形成的呢,和國內(nei) 大部分學校一樣隻關(guan) 注學期、學年的考試一樣嗎?
美高GPA除了我們(men) 常說的期中和期末考試外,還有多個(ge) 部分組成。
圖注:美高學校GPA統計常規標準
01Assignments 平時作業(ye)
在美高學校,孩子們(men) 平時都會(hui) 有很多的課後作業(ye) 需要完成,而這些作業(ye) 的完成結果都會(hui) 和GPA掛鉤。假設某科課後作業(ye) 的總分值是100,有的學生能拿90分,而有的學生卻隻能拿20分,那麽(me) 這裏就有了明顯的差距。
一般而言,每學期的平時作業(ye) 都會(hui) 設有一個(ge) 總分值,比較重要的學科或是比較有含金量的作業(ye) 往往分值也會(hui) 更高,這類作業(ye) 就需要多花心思去完成。
一學期完成後,學校就會(hui) 將平時的作業(ye) 分數進行統計。如果總分為(wei) 300,學生一共拿了240分,那麽(me) 平時成績就是80%。有時候,課後作業(ye) 也會(hui)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這時候,個(ge) 人的表現就還將會(hui) 與(yu) 集體(ti) 成績掛鉤。
02Quiz 課堂小測驗
美國課堂上,老師往往會(hui) 給學生們(men) 做一些階段性的小測驗,也有些是臨(lin) 時性的小測驗(Pop quiz),老師一般不會(hui) 提前通知學生,特別是當老師看到大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覺得學生沒有花足夠時間與(yu) 精力學習(xi) 的時候,老師就會(hui) 拿臨(lin) 時的測試來提醒大家要專(zhuan) 注課堂,給大家敲敲小警鍾,這些小測驗的分數也和平時作業(ye) 的分數一樣,都會(hui) 被累積起來,用以計算最後的平均成績。
03Tests 考試
這類考試指的是學生們(men) 在完成了一定章節的學習(xi) 後,老師都會(hui) 提前告知學生將在某個(ge) 時間點舉(ju) 行一次總結性的考試,以此觀察學生們(men) 對於(yu) 章節知識的掌握程度,這類考試對於(yu) GPA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們(men) 在課後需要保持足夠好的習(xi) 慣,適時進行自主溫習(xi) ,遇到不懂及時提問,課堂上也要專(zhuan) 注認真,緊跟老師的課堂節奏。
04Midterm/Final Exam 期中/期末考試
美高學校的期中/期末考試和國內(nei) 學校的期中/期末考試差不多,都是用來檢驗學生一個(ge) 較長時間周期內(nei) 的學習(xi) 成果的,這類“大考”的範圍一般都比較廣,幾乎涵蓋了學生從(cong) 開學到一學期結束的所有所學知識點,因此難度也會(hui) 相對較高。但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並不等於(yu) 最後的GPA分數,這類考試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來統計的。
05Project 特別項目
這類項目通常指的是學生團隊合作的任務,或是某些科研、實驗、實踐的項目,老師一般不會(hui) 給出太多的建議,隻會(hui) 給出一些大概的指引,更多的是給予學生空間讓他們(men) 獨立完成。對於(yu) 這類項目的評分,老師不僅(jin) 會(hui) 檢查學生相關(guan) 項目的完成度,也會(hui) 側(ce) 重觀察學生對於(yu) 時間的管理、團隊合作的緊密、創新思維及探索精神的表現。
06Participation 課堂表現
課堂表現指的是學生們(men) 在課堂上是否有認真聽講,能否積極討論,有沒有主動溝通自己的想法,如果在課堂上從(cong) 不發言,不主動與(yu) 同學及老師探討,都會(hui) 被認為(wei) 是參與(yu) 程度不夠,那就很難拿到這一項的分數。參與(yu) 度在美高重視啟發式教育的體(ti) 係中一向被認為(wei) 是非常關(guan) 鍵的評估學生日常表現的一項標準。
07Effort 學習(xi) 努力程度
所謂學習(xi) 努力的程度,其實很大程度上都與(yu) 老師對學生的印象息息相關(guan) 。試想,一個(ge) 從(cong) 不在課堂上參與(yu) 討論,從(cong) 不與(yu) 老師交流互動的學生,即使再勤奮,也很難被老師“看到”,隻有積極走入老師視野的學生,才能讓老師有足夠的空間來解讀他們(men) 身上的潛力和亮點。因此,這種看似不經意就能拿到的分數其實也需要學生帶著足夠的勇氣走出“舒適圈”,努力融入開放式的課堂氛圍。
從(cong) 上述內(nei) 容來看,在美高學校,要想保持足夠優(you) 秀的GPA,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wei) ,這種嚴(yan) 謹的評分模式不僅(jin) 要求學生能擁有持續性的優(you) 異表現,更是對學生校內(nei) 學習(xi) 狀態的一種全方位、高標準、嚴(yan) 要求的審視。要想成為(wei) 學霸,不僅(jin) 要心細如發,更要持之以恒。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