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托福聽說讀寫(xie) 四部分中,聽力尤其受到ETS的“青睞”。不僅(jin) 是聽力部分,口語和寫(xie) 作部分要想拿到好成績也依賴於(yu) 良好的聽力能力。在聽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遇到的第一個(ge) 門檻就是18分。
不少全程班和初級衝(chong) 分班的同學總會(hui) 麵臨(lin) 這樣的窘境:已經學習(xi) 了一段時間,但是聽力分數遲遲上不了18分或總在18分附近徘徊。偶爾能考到一次20+,但過段時間又掉回了16分。那麽(me) 如何正確麵對18分門檻,跨入聽力高分段呢?建議你這樣做。
# 基礎詞匯熟記#
普遍來講,托福需要考生有8000左右的詞匯儲(chu) 備。未到18分的同學有一定詞匯基礎,但是往往沒有達到“熟記”的要求。做錯題後分析原因,最後往往還是會(hui) 落在詞匯上。大家可以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對自己的詞匯學習(xi) 進行複盤。
1.優(you) 先背誦高頻的詞匯
在詞匯廣度上,閱讀要求最高,聽力次之,口語寫(xie) 作最少。相反,在應用上,聽力對於(yu) 詞匯的熟悉程度要求要遠高於(yu) 閱讀。
因此,一次性無差別地背8000詞的方法並不科學。一方麵是背誦的壓力比較大,更重要的是,背過的詞匯並不會(hui) 頻繁地聽到或者用到,就非常容易被遺忘,很多詞匯也是看著眼熟罷了,並沒有達到聽力的“熟識”要求。
很多同學反反複複背誦詞匯書(shu) ,一段時間後卻隻記得一個(ge) “abandon”。功夫下了不少,到頭來卻給自己帶來了挫敗感。
▲ 聽說讀寫(xie) 詞匯量要求
自測方法:可以用《終極1200》詞匯冊(ce) 進行自我評估。這本詞匯冊(ce) 是美本項目資深一線教師精心篩選出的閱讀和聽力中最高頻的詞匯。
計劃分四周背完,每周有10個(ge) group,每個(ge) group有30個(ge) 詞匯。拿一張卡紙擋住詞匯和意思,用手機掃描每組詞匯前的二維碼聽詞匯音頻。
根據音頻自己說出詞匯意思後再查看自己說的是否正確。整本書(shu) 的詞匯需要做到正確率90%才算達標。
2.保證每個(ge) 詞匯的讀音是正確且熟悉的
聽力與(yu) 閱讀的不同之處在於(yu) 語音信號的輸入,所以學習(xi) 聽力一定不可以沉默著學習(xi) 。許多同學在背詞時隻看其形,不知其音。這就會(hui) 導致聽的時候一團漿糊,一看原文豁然開朗。
比如,有些同學的slip(/i/)讀音和sleep(/i:/)一樣。聽力中出現“The ground is slippery”,立馬就理解成了“地麵也沉沉睡去”。意境倒是有了,意思沒了。“讀音模糊”是卡在18分以下同學的一個(ge) 典型問題,有的單詞看到後是熟悉意思的,就經常會(hui) 忽略讀音,覺得自己已經背會(hui) 了,但其實不然。
背單詞時一定要不斷模仿正確的詞匯讀音。比較熟悉的詞匯每個(ge) 讀3次,不熟悉的要讀5次。如果發現有自己之前讀錯的詞匯要及時糾正,這些詞匯要讀10次,連續3天都要讀。這樣才能在腦中形成正確的讀音-意思反饋。
3.了解詞匯的使用方法
有些同學背誦詞匯是比較機械的,隻知道詞匯的簡單意思,但不知道用法,聽到時自然也就不能快速理解。經常有同學說每個(ge) 詞都聽到了,但是連在一起就不是“人話”。
比如:短語run short 發生短缺。例句:Timber ran short(木材短缺)。有同學聽到後翻譯成:提伯穿著短褲跑。這一句離譜的理解就會(hui) 影響對整篇文章的認知。
所以,在背誦詞匯時還要朗讀給出的例句和短語。另外,背完詞匯後還可以完成配套詞匯練習(xi) 冊(ce) 中的聽句子填空等練習(xi) ,加深對詞匯讀音和用法的認識,從(cong) 而把單詞記得更牢靠。
4.反複多次的複習(xi)
詞匯背誦不是一錘子買(mai) 賣,背完就大功告成。由於(yu) 缺乏英文環境,背過的詞匯非常容易遺忘。最好的辦法是多次複習(xi) 並且反複堅持,刺激大腦的記憶,保持詞匯在印象中是鮮活的。
根據自己的重點詞正確率檢測結果,背誦準確率在80%-90%的同學需要重新背誦1輪高頻詞匯,60-80%則需要2輪,60%以下需要3-4輪的紮實複習(xi) 。詞匯辨音達標後可以繼續背誦其他詞匯。
在這個(ge) 過程中,按計劃背誦,積極參加檢測並及時糾正錯誤。
# 流暢處理語句信息#
托福文章的語速可以達到每分鍾160-200詞,遠超於(yu) 中高考聽力部分的語速,略高於(yu) 大學六級考試。對大部分同學來說,開始聽聽力時會(hui) 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這就是我們(men) 經常說的不能快速流暢組織語言信息。原因主要有以下3個(ge) :
1.不熟悉連讀、弱讀等現象
有些同學詞匯背的很好,但是放在句子裏就識別不出來。這是因為(wei) 詞匯放在句子中時,為(wei) 了保證說話的流暢,往往會(hui) 有詞匯間的連讀。連接部分往往讀音是比較輕的。如果大家習(xi) 慣了所有音節都讀的很重,或者習(xi) 慣了一個(ge) 詞一個(ge) 詞讀句子,從(cong) 不連讀,就會(hui) 造成句子的聽辨問題。
比如TPO22-C2中的句子“Why not choose some other books?”中間的some和other就會(hui) 連讀。於(yu) 是有的同學就識別成了son-mother,這樣整個(ge) 句子的意思就變得別扭了。
2.不會(hui) 自己構句
如果一句話可以很流暢地說出來,那麽(me) 聽到的時候一定就沒有問題。覺得語速快還有一個(ge) 原因就是對後麵的內(nei) 容毫無預期。這裏的預期是指對後麵該說謂語還是賓語、後麵是主幹還是修飾的推測。由於(yu) 大家不習(xi) 慣說長句,所以聽到時往往也會(hui) 比較懵。
3.熟練程度不夠
這一點很好理解,聽的越多就會(hui) 理解越多。聽力的能力是需要有量變的積累的。這裏的量指的是精聽的量。
以上的三點問題都可以通過精聽和跟讀來解決(jue) 。通過精聽來提升聽辨能力,通過朗讀來為(wei) 自己創造語音環境,強迫自己輸出從(cong) 而提高構句能力。
推薦練習(xi) 步驟為(wei) :首先,完整聽文章,對文章的主旨和大體(ti) 內(nei) 容有最基本的理解;
接著,將文章按照大意分為(wei) 30秒-1分鍾的段落,重新聽段落2-3次,並對自己聽到的信息進行總結。這部分總結一定要寫(xie) 下來或者是錄音備查;
然後,將總結內(nei) 容<60%的段落篩選出來逐句精聽,每個(ge) 句子放3-5次,輔助聽寫(xie) 和聽譯;
下一步,將自己的總結、聽寫(xie) 和聽譯與(yu) 原文對照,記錄下沒有識別出的生詞、連讀、語法問題。有不理解的地方找老師問清楚。
最後,保證自己全文已經理解的基礎上對原文進行模仿跟讀。具體(ti) 操作為(wei) :播放錄音,跟著原文進行朗讀並錄音。無法跟上的部分重播這個(ge) 句子2-3次,多次跟練之後再繼續。目標是將每一個(ge) 詞匯讀正確,能夠模仿讀出連讀等,錄音整體(ti) 流暢。
精聽的整個(ge) 流程可以簡化為(wei) :做題-段落總結或句子聽譯-校對-跟讀。
可以借助新東(dong) 方托福Pro的精聽模式來進行練習(xi) ,具體(ti) 操作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 清晰整理文章邏輯#
托福文章的lecture部分選自於(yu) 北美大學的校園,整體(ti) 文章是很有邏輯的。通過對文章邏輯的分析,可以從(cong) 更高的角度理解ETS的出題思路。
比如TPO27-L1就是一篇很典型的問題解決(jue) 型文章,其中的1題考察學生是否找到了文章所講的珊瑚麵臨(lin) 的問題,而2-6題分別對應文章中提出的5個(ge) 解決(jue) 方案。
當詞匯和句子理解有一定積累後,精聽就會(hui) 做得比較快。這時可以加入對文章框架的總結練習(xi) ,進一步提升文章理解能力。
▲ 學生完成的文章框架總結
最後的最後,老師還想強調2點:
1.學習(xi) 聽力最重要的就是自信
學習(xi) 托福就像是種花。在開花之前,種子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泥土中看不到光的時間。學習(xi) 語言就是如此,它的成果取得是有滯後性的。
最開始可能覺得,為(wei) 什麽(me) 我背了單詞,也做了題,模考還是考不好?答案就是:還不到時候。而在向著那個(ge) “時候”前進的過程中,要保持著絕對的自信,相信自己走在向前的路上,才能撐過這段在土壤中積累的時光。
2.踏踏實實,不要“飄”
學習(xi) 了一段時間後,總有同學會(hui) 說 “我覺得我都聽懂了,就是題不問我聽懂的”。這些同學往往疏於(yu) 精聽,靠腦補構建了一篇自己滿意的文章。聽力的積累一定是辛苦的,背單詞是辛苦的,精聽也是辛苦的。
如果覺得簡單,那一定是偷了小懶。為(wei) 了自己有足以支撐未來國外學習(xi) 的語言能力,在學習(xi) 過程中一定要從(cong) 小做起,從(cong) 堅持做起。相信收到成績單的那一刻,一切路途中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