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跟AP人文社科培訓老師一起開展了一次線下的座談會(hui) ,跟家長們(men) 一起對目前的學生各學科學習(xi) 情況、留學準備情況以及已經入讀的學生現狀等等方麵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今天借此機會(hui) ,把其中的我覺得很重要的兩(liang) 點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
我們(men) 可以看到現在出國生,特別是普高生,為(wei) 了去補充人文學科教育方麵的缺失——英語閱讀分析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英文寫(xie) 作能力等會(hui) 通過AP各人文社科科目的學習(xi) 和考試來體(ti) 現自身的綜合能力。國際班的學生也紛紛為(wei) 了保證自己的學習(xi) 效果,將校內(nei) 學習(xi) 校外鞏固同時進行。
在帶學生的過程中,也會(hui) 發現比如學習(xi) 了美國曆史、比較政府和政治、英文寫(xie) 作等科目的學生其思考維度更多麵,也更深刻。而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我們(men) 國內(nei) 的曆史政治學科的單一視角的學習(xi) 方式上。作為(wei) 申請規劃顧問,深入了解目前大部分學生在對這些學科的學習(xi) 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好的一麵和不好的一麵都非常有助於(yu) 更好地去引導學生。
首先,我們(men) 能看到,能選擇這些比較難的人文科目去挑戰的都是學習(xi) 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自然在申請競爭(zheng) 中也是處於(yu) 優(you) 勢的一部分。但是我們(men) 不是要所有人都去學這些科目,也不是所有人都去跟他們(men) 競爭(zheng) ,我們(men) 是要從(cong) 他們(men) 身上看到什麽(me) 值得學習(xi) 的地方?
目前我能明顯的感覺到的是處在留學群體(ti) 中有強競爭(zheng) 力的學生和家長,對新事物新想法的接受速度非常快。當大家都在說美本教育注重博雅通識教育,我們(men) 的教育缺乏對人文社科方向的重視時,那些成績非常top的理科生學生第一時間去選擇了曆史、政治等被大陸地區禁考的科目。因為(wei) 當我們(men) 講文理兼修時,我們(men) 更多講的是思維的開闊、見識的增長、不同學科學習(xi) 方法論的互相借鑒,而不是要求學生門門學科都得做到頂尖。
再比如,當看到美國大學對建築、藝術等方向申請更寬鬆,競爭(zheng) 相對容易時,往往是那些大家認為(wei) 可以直麵硬杠理科的學生首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嚐試,而當剩下的還在猶豫不決(jue) 左顧右盼地時候,其實就會(hui) 發現這條路前麵已經站滿了競爭(zheng) 者。
所以,在此希望更多的學生家長不執拗於(yu) 自己過往的經驗和認知來做出判斷和選擇,更開放地去擁抱新事物和新想法。因為(wei) 家長的想法和選擇往往就直接印照在孩子身上。
再次,我們(men) 也能發現一部分問題,就是現在學生都變得越來越功利了,其實感覺功利已經不足以體(ti) 現現在問題的嚴(yan) 峻。那我們(men) 現在談到的是學習(xi) 過程中的功利,不是學習(xi) ,不是探索,不是分析,就去學習(xi) 這些美方課程還是應試方式來應對,希望一切問題的回答都有模板。這是一種對思維的毒害。
我們(men) 談到很多在美國頂尖大學就讀的學生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更不提我們(men) 時不時就能見到的美國大學教授對中國學生學習(xi) 狀態的無情吐槽。當然這是一個(ge) 非常大的問題,不是誰一時就能給出解決(jue) 辦法的問題,但是如果更多的家長和教育從(cong) 業(ye) 者不去推崇這種做法,能直麵這個(ge) 問題並認識到這個(ge) 問題的嚴(yan) 重性也已經是一大進步。
最後,疫情三年基本結束,現在留學生人數迅速回升,留學生群體(ti) 進入到疫情前的穩定增長形勢,而且越來越多的對國內(nei) 外教育有深度認知的群體(ti) ,及對目前國內(nei) 形勢持保留態度的也紛紛選擇“潤”,出國的群體(ti) 越來越龐大,這是我們(men) 樂(le) 於(yu) 見到的現象,畢竟我們(men) 未來的轉變和發展還是得靠這一批批出去的有全球觀念的青年們(men) 。
所以呢,落到我們(men) 具體(ti) 的一個(ge) 一個(ge) 準留學生身上,總體(ti) 建議就是低年級學生早點做好準備,摒棄應試思維的學習(xi) 方式,再注重英語語言能力和閱讀習(xi) 慣的培養(yang) 。對於(yu) 高年級學生,已經進入留學準備期的就應該報有更開放的態度,踏踏實實地準備自己的申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