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讀公校還是私校有區別嗎?
最近不少家長朋友,尤其是孩子在私校讀書(shu) 的家長們(men) 來電話谘詢:孩子在私校上學,為(wei) 報考常春藤盟校做準備,到底將來把握有多大?經他(她)們(men) 自己了解,獲得的信息是,即使是在大溫地區的名私校,像St.George’s和Crofton House 等,也不是大多數畢業(ye) 生都去了美國名校。
還有些孩子在公立學校就讀的家長正在猶豫,是否把孩子轉往被稱為(wei) “尖子”的學校?對於(yu) 這樣一個(ge) 問題,答案應該是見仁見智的,無法一概而論。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曾經登載的一篇文章,正好可以給上述家長的問題提供部分答案。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放棄私校”(Opting Out of Private School)。文章提到,近些年在美國的中學裏刮起了一股從(cong) 私校向公校“轉學”的風潮,在列舉(ju) 了紐約州、德克薩斯州、科羅拉多州及馬裏蘭(lan) 州的統計數據後文章提到,綜觀全美,無論是學校還是教育行政部門都觀察到一種日益增長的從(cong) 私校向公校“轉移”的趨勢。
分析其中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時文章指出,可能的因素有三個(ge) ,一是私立中學學費快速增長;二是美國大學中的名校近些年大幅增加它們(men) 從(cong) 公立中學招生的比例;三是許多名校紛紛發表研究結果:從(cong) 公立中學考來的學生在學術和綜合能力方麵,一點也不遜色於(yu) 私校的同伴,甚至在大學二年級以後,表現還會(hui) 超越後者。以上的因素和傳(chuan) 媒為(wei) 美國近幾年的“轉校風”注入了相當大的動力。
這股轉校風尤其發生在8年級到12年級階段。對於(yu) 此現象,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政治學和教育學教授Jeffrey Henry 指出:“以往人們(men) 總可以看到在公立和私立學校之間相互轉學的現象。
但近來卻明顯看到從(cong) 私立學校向公立學校單向轉移的趨勢,這對於(yu) 家長來說,倒是有了更多的選擇。”屬於(yu) 美國教育部的全美私立學校聯合會(hui) 也統計到,在以往十年間,選擇就讀私立學校學生比例增加幅度遠低於(yu) 選擇就讀公立學校學生的增加幅度。
教育谘詢方麵的專(zhuan) 家判斷指出,這類轉學風潮表明,越來越多的私校生家長擔心,常春藤盟校和其他名校正逐漸為(wei) 優(you) 秀私立中學的考生設立“配額”,果真如此的話,那他們(men) 的孩子在公立學校反而會(hui) 有更多的機會(hui) 。
文章對包括8所常春藤盟校在內(nei) 的全美排名前20位的大學招生狀況做了統計,結果顯於(yu) ,其中11所招收新生的學校中,公校生比例高於(yu) 私校生,5所中公校生比例低於(yu) 私校生,4所則持平。尤其是在曆史上標榜為(wei) 貴族生學校的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招收的公校生比例為(wei) 66%。
它的錄取部門主管Karl Furstenbery表示,公校生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申請人數大大增加,以及為(wei) 吸引普通家庭的考生(往往選擇公立中學)學校大幅提高財務援助。
其他常春藤盟校和別的名校錄取的新生中,公校生與(yu) 私校生的百分比例分別如下(有些數據中未包含國際學生)。普林斯頓,公:私:61:39;耶魯,公:私:54:46;哥倫(lun) 比亞(ya) ,公:私:57:43;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公:私:52:48;康奈爾大學,公:私:69:23;布朗大學公:私:58:39;斯坦福,公:私:67:33;麻省理工,公:私:69:21;杜克大學,公:私:68:32;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私:87:13;芝加哥大學,公:私:63:29;喬(qiao) 治城大學,公:私:49:51;西北大學,公:私:78:22。
以上是美國名校的數據,再來看看溫哥華的狀況。以BC省最為(wei) 著名的男私校 St. George 為(wei) 例,該校在過去十五年裏,被美國名校錄取的學生比例在高的年份約為(wei) 百分之十八左右,低則是百分之七不到。
由此可見,即使進了本省最好的中學,把上常春藤盟校作為(wei) 目標仍舊是極大的挑戰。按照位於(yu) 紐約的一家有名的常春藤盟校谘詢公司專(zhuan) 家的話來說,要是以常春藤盟校為(wei) 目標的話,選擇私立中學“值與(yu) 不值”的第一要素即是看自己的孩子能否進該校的前百分之十以內(nei) (Top 10%)。
對於(yu) 為(wei) 孩子選擇學校,筆者有以下體(ti) 會(hui) 。以本人居住的三聯市(Coquitlam、Port Coquitlam和Port Moody)學區為(wei) 例,自90年代始,Centennial中學位於(yu) 第一,華裔家庭爭(zheng) 相在附近買(mai) 房置業(ye) 。
2002年以後,Pinetree中學成為(wei) 第一位,亞(ya) 裔家庭紛紛遷入附近,連租房的新移民都要先問校區是否屬Pinetree 中學。2004年,該校竟坐上全省省考公校排名第8名的位置。可這幾年Pinetree 中學的排名則跌到三聯市第3名,全省排名跌到40名以外。
而同時,三聯市的新學校,Heritage Woods 中學,省考居然一舉(ju) 躍上了三聯市第一名的“寶座”,在全省公立中學中曾擠進第十位。回想多年前重劃校區時,華裔家庭想方設法 “逃離”該校,可該校畢業(ye) 生竟然取得如此好的成績,近幾年總有學生考進常春藤盟校。
因此,上述討論或許可以回答文章開頭的問題:相對於(yu) 加拿大普通公校自由,鬆散的環境而言,進私校必定會(hui) 在學業(ye) 上對孩子產(chan) 生積極的正麵意義(yi) 和效果,但是能否考上常春藤名校,可以肯定地說既不取決(jue) 於(yu) 學校,更不取決(jue) 於(yu) 教師和家長,而是取決(jue) 於(yu) 孩子自己。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