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雅思寫(xie) 作之痛點,想不到觀點一定是位列前三!
如何解決(jue) 考生想不到觀點的問題,雅思寫(xie) 作老師們(men) 也是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大體(ti) 上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方向:
1.增加考生腦袋裏的知識儲(chu) 備。此方法的優(you) 點是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問題,缺點是見效慢。
2. 誘導法。此方法是把考生腦袋中已有的知識儲(chu) 備盡量最大化使用,優(you) 點是見效快,缺點是很多時候無效,遇上難題更是束手無策。
雅思寫(xie) 作教學到了今天,大多數老師都是兩(liang) 種辦法相結合講解,今天這一期我們(men) 先介紹比較簡單的第二種方向·誘導法。
誘導法大致又可細分為(wei) 三個(ge) 方法,下麵的介紹順序是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使用順序,這些方法也是我個(ge) 人在10年教學中的一個(ge) 探索過程,概括了市麵上絕大多數老師的講法。為(wei) 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此處我隻介紹方法,不進行評述。
方法一:馬斯洛需求理論
這是我最早使用的辦法。此理論是美國社會(hui) 心理學家亞(ya) 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其基本內(nei) 容是將人的需求從(cong) 低到高依次分為(wei)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
它是一種人類行為(wei) 的動機理論,簡單理解就是我們(men) 去做一件事情,是為(wei) 了滿足五種需求的某一種,不然人們(men) 沒有做這件事的動機。
在雅思寫(xie) 作中,經常問考生是不是應該做一件事,或者一件事情是不是優(you) 點大於(yu) 缺點。我們(men) 的觀點可以從(cong)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去找,看這件事是否滿足了或者損害了人們(men) 的某種需求。。
為(wei) 了跟雅思寫(xie) 作更貼合一些,可以把上麵的金字塔細化如下。
第一層,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第二層,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財產(chan) 安全,職位安全,家庭安全
第三層,情感和歸屬需求:
友情,親(qin) 情,愛情
第四層,尊重的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第五層,自我實現需求:
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jue) 能力,公正度
大家為(wei) 什麽(me) 要出國留學?
為(wei) 什麽(me) 一些人要移民?
為(wei) 什麽(me) 大家想要獲得高新的工作?
回答這些問題的觀點都可以從(cong) 這5個(ge) 層次中去尋找,雅思寫(xie) 作中的很多題目都是一樣。
比如雅思考題:孩子犯錯時應不應該被體(ti) 罰?考生可以從(cong) 安全,情感和尊重這三層去展開寫(xie) 作。
提示: 此方法最適用的雅思題目類型是: 人們(men) 應不應該做某件事?
方法二: 社會(hui) 角度出發
這是我講過的第二種方法,此方法其實是從(cong)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脫胎出來的,使用的也比較廣泛。不同的老師可能總結的方麵略有差異,常見的思考角度有:
時間(time); 金錢(money); 衣食住行(clothing, food, housing and travelling);教育(education),就業(ye) (employment);健康(health);關(guan) 係(relationship);環境(environment); 技能(skill);價(jia) 值觀(values); 文化(culture);權利與(yu) 職責(right and responsibility),等。
在拿到考題時,考生可以逐一的去思考哪個(ge) 方麵跟題目有關(guan) 以找到觀點。
比如雅思題目:
Today much of the food people eat get imported from farms that are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Would the advantages of thi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我們(men) 可以從(cong) 金錢(給出口者創造收入);衣食住行(增加對食物的選擇範圍);環境( 在運輸過程中產(chan) 生環境汙染)等角度進行寫(xie) 作。
方法三: 參與(yu) 對象法
這是迄今我還在衝(chong) 刺班講解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對前麵兩(liang) 種辦法的一個(ge) 綜合和改進。
第一步: 找話題的內(nei) 部參與(yu) 對象。
比如: Some people think that a mother cannot be a good mother and work outside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those mothers to allow them to look after their children.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這個(ge) 題目有三個(ge) 內(nei) 部參與(yu) 對象:mother, government 和 children,同學們(men) 可以分別從(cong) 這三個(ge) 參與(yu) 者去想觀點。這個(ge) 時候再把前麵講的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法結合起來,效果會(hui) 非常好。
最簡單的話題能找到3個(ge) 內(nei) 部參與(yu) 對象,如果隻能找到一個(ge) 就比較難。
比如:越來越多的學生出國留學,這是積極還是消極的?這個(ge) 話題隻有一個(ge) 內(nei) 部參與(yu) 對象:學生。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學生一個(ge) 對象去想三個(ge) 觀點。但還可以走下麵第二步。
第二步: 找外部參與(yu) 對象。
一般指:學校,公司,家庭,政府,生態環境,社會(hui) ,和全世界。
比如學生留學的問題對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都是有影響的,可以從(cong) 這些角度思考觀點。
The spread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the resulting increase in globalization produce positive effects to everyone.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這個(ge) 題目的內(nei) 部參與(yu) 對象: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everyone (還可以細分,比如求職的人,跨國公司的員工,當地的其他人)
跨國公司: 擴大市場,獲得更多利潤。
求職者: 更多的求職機會(hui)
員工:更多的機會(hui) 了解不同文化,出國工作
當地普通人:更多的產(chan) 品或者服務選擇
外部參與(yu) 對象:
政府:更多的稅收,更多的就業(ye)
以上三種方法,從(cong) 根本上來說,還是想給各位考生找一個(ge) 解決(jue) 問題的捷徑。
三種方法好像是一個(ge) 誘餌,幫考生把腦袋裏已知的東(dong) 西倒出來。可現實是大量的考生腦袋裏是空的,填充大腦的知識儲(chu) 備才是更有效的辦法。這個(ge) 我們(men) 下一次再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