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Fessenden School申請及錄取經驗分享

學生檔案

學生:A 同學

小學就讀:上海民辦惠立學校

美初入讀:Fessenden School

體(ti) 製內(nei) 父母對教育的思考,為(wei) 何要給孩子選擇低齡留學?

因為(wei) 我跟我先生都是體(ti) 製內(nei) 出來的,對公立學校對中國的教育體(ti) 係都非常熟悉,也算是高考的贏家。我們(men) 現在40多歲了,雖然書(shu) 讀得很好,工作也很好,但始終不知道我們(men) 自己最喜歡的東(dong) 西是什麽(me) 。這個(ge) 是讓我在人生到40歲以上的時候,會(hui) 感覺比較挫敗的一點,所以我們(men) 在Aaron到學齡的時候,就開始重新思考這個(ge) 問題。

然後我們(men) 就去對比了一下體(ti) 製內(nei) 跟體(ti) 製外的教育,那麽(me) 體(ti) 製內(nei) 明顯是為(wei) 高考服務的,而我希望我的孩子走一條不同的路。因為(wei) 我是個(ge) 律師,工作中接觸了很多的外國同行,像美國人、英國人等,我就覺得他們(men) 都有自己的喜好,他們(men) 有自己對人生有很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喜歡什麽(me) ,可以做什麽(me) ,不能做什麽(me) 。我覺得這應該跟他們(men) 接受的教育背景有關(guan) 係,然後我出差的時候也曾經去過美國,我感覺那裏整個(ge) 的環境相對來講還是比較注重人文關(guan) 懷的。

我們(men) 家從(cong) 一開始就是想去美國的,孩子在上海讀的是雙語學校,之前是想去讀美高,但是因為(wei) 疫情原因,還有通過和機構老師們(men) 的溝通,我們(men) 越來越覺得說小孩能早點出去更好;或者說意識到美國教育裏麵不是隻有美高美本,美初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尤其是男生在青春期的教育方麵。以上的這些原因,讓我們(men) 選擇了6申7,讓Aaron提前去讀美初。

從(cong) 家長,到朋友再到孩子,我們(men) 一致選擇了機構!

機構本身在這個(ge) 行業(ye) 裏麵就名聲在外,是很專(zhuan) 業(ye) 的。但現在因為(wei) 這個(ge) 市場很大,越來越多的人想出國,也越來越多的人從(cong) 事留學教育行業(ye) ,相關(guan) 機構是很多的。所以我們(men) 也是做了很多功課來了解。

我最早知道機構是從(cong) 一個(ge) 平台的分享裏麵聽到Lily老師的講座,我覺得Lily老師講的特別務實。所以我就去了解了下,正好也是因為(wei) 我們(men) 惠立學校這邊申請美高的同學家長也是和機構合作,他們(men) 跟機構合作下來感受特別好。然後這位媽媽她本身是已經把市麵上的機構都了解了一遍的,就把她的感受都跟我分享了一遍,我就更堅定了跟機構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因為(wei) Lily老師跟我們(men) 說,做這個(ge) 決(jue) 定還是要跟孩子去商量的,盡管我們(men) 大人覺得已經非常確定了,但聽了Lily老師的建議,我們(men) 還是讓孩子跟顧問老師做了一個(ge) 溝通,結果Aaron自己也很喜歡機構,當時Aaron也跟其他機構的顧問溝通了,最終對比之後,他自己說想跟機構合作,所以後麵的配合度也很不錯。

所以,我們(men) 和機構達成合作是有三個(ge) 階段,家長調研+朋友推薦+孩子拍板同意,做了一個(ge) 大家都滿意的選擇,然後達到了一個(ge) 最滿意的結果。

佛係規劃出來的孩子怎樣抓亮點?

我在與(yu) 機構合作前,其實並沒有很有意識的去給孩子規劃,我們(men) 更多的是放手讓孩子去體(ti) 驗,因為(wei) 我一直覺得我們(men) 的童年沒有體(ti) 驗太多,做了太多的卷子,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學習(xi) 上了,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是真正有童年的,哪怕他沒有做出特別突出的成績,但是我覺得體(ti) 驗是很重要的。我們(men) 從(cong) 小就帶他到各個(ge) 地方去玩,讓他參加很多冬令營,夏令營,然後在這個(ge) 過程當中保持良好的親(qin) 子溝通,因為(wei) 我們(men) 家的一個(ge) 觀念是,人生很長,但也很短,重要的是找到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這樣的一生更有意義(yi) 。

在課外活動上,我們(men) 嚐試了鋼琴,架子鼓,小提琴,合唱等,雖然都沒有堅持下來,但是通過這些體(ti) 驗,孩子知道了自己不喜歡什麽(me) ,比如他會(hui) 說我不喜歡很枯燥的練習(xi) ,他比較看重個(ge) 人感受,一定要是自己很享受很熱愛的東(dong) 西他才會(hui) 去做。

運動上,他參與(yu) 的東(dong) 西也很多,從(cong) 足球、籃球、乒乓球,還有壁球、賽艇、遊泳、巴西柔術、拳擊,很多運動Aaron都做的不錯,進入了校隊,有些運動我們(men) 同步進行堅持了一兩(liang) 年,他目前還在做的是壁球,賽艇和籃球,其他有些就慢慢放掉了,但運動方麵他一直是願意去多嚐試的。

學術上,他對理工科或邏輯類的事物很感興(xing) 趣,也做的比較好。比如說編程,機構有給我們(men) 介紹很厲害的老師,他上完兩(liang) 小時的課非常興(xing) 奮,然後又做了一下午的編程,我們(men) 能感覺到他是沉浸在編程的世界。再有他一直有堅持閱讀原版書(shu) 和聽故事,這麽(me) 多年來一直在聽,從(cong) 中文開始聽到英文,每天利用零碎的時間去聽故事,而這種日積月累出來的效果是很驚人的,包括有些麵試中聊到的書(shu) ,其實他未必看過,但他從(cong) 頭到尾是聽過的。而且他聽的多了後,英語聽力就非常棒,麵試的時候,有時候麵試官講的很快我們(men) 家長沒跟上,還需要他來給我們(men) 翻譯。

而且他應該是為(wei) 數不多的不上補習(xi) 班的孩子,屬於(yu) 課內(nei) 效率比較高的孩子,我們(men) 當時其實沒有覺得這會(hui) 成為(wei) 申請的一個(ge) 亮點,但是回過頭來我覺得這是麵試官認為(wei) 他適合去美初的一個(ge) 重要原因。因為(wei) 這一點在5個(ge) 學校的麵試中其實都提到了,尤其是Fessenden,當時就很詳細的問Aaron,你在上課時怎麽(me) 安排的,上課是怎麽(me) 聽課的,課後是怎麽(me) 做。因為(wei) 寄宿學校孩子沒有外部力量,隻能靠自己,那他們(men) 更希望你是高效利用好學校資源的人,

而通過這次申請,我也領悟到人生的意義(yi) 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為(wei) 自己所在的社區或社會(hui) 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貢獻。申請中不管是機構老師,還是學校麵試官,在跟孩子的溝通中,都讓我們(men) 強烈的感受到美國教育中對於(yu) 社區這個(ge) 概念的重視,我覺得這點對於(yu) 中國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wei) 很多中國孩子可能像Aaron一樣,都是獨生子,社會(hui) 也沒有給他們(men) 太多的機會(hui) 去貢獻社區,家長也比較少有這種社區服務的意識。但實際上,這在孩子們(men) 的成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ge) 環節。如果要再早點規劃的話,我會(hui) 更重視這塊。

最後,在美初所看重的性格上,我們(men) 家孩子有以下幾個(ge) 特點:

  • 第一點,Aaron是一個很有好奇心的孩子,而且他很注重邏輯。他如果想不明白,或者他覺得邏輯上不通的時候,他一定會刨根究底的問你,比如說麵試的時候,他不管麵對的麵試官是誰,隻要對這個學校他有疑問,他就會追問。
  • 第二,他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孩子,包括申請過程當中我們更多是放手,都是Aaron跟機構配合,獨立去完成很多任務,不太需要我操心。包括決定出國,選擇顧問這些,都是我們給他建議,讓他來決定的。
  • 第三點就是他很理性,一個理工直男的特點,相對的他共情力會差一點。比如說,很多問題他會用“數字”去解決,不覺得情感上的東西是需要考慮進去的。我以前雙十一很發愁那麽多優惠活動買東西很難抉擇,他說可以設計一個編程,隻要告訴幾個參數輸進去就可以得到最優方案。但我跟他說,那不是隻有最優方案,還有喜好的問題,然後他就會說我解決不了你這個問題,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什麽東西是最優的。這一點上當然有好有壞,對他來講,可能這點在麵試時候還是有點加分,尤其在男校麵試的時候,因為普遍的男校招生官的反饋都很好。

選擇Fessenden,是一個(ge) 雙向奔赴的過程

在擇校的過程,機構對我們(men) 幫助很大,特別Lily老師,是她讓我們(men) 重新思考了教育的初心是什麽(me) 我們(men) 希望孩子是長成什麽(me) 樣的。機構的理念我覺得特別好,她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靠譜就體(ti) 現在不是為(wei) 了學校喜歡的樣子去培養(yang) 孩子,就是說你學校可能有自己的一些偏好,但是我這個(ge) 孩子本身我有自己喜歡的東(dong) 西,我有自己亮點的東(dong) 西,有自己的天賦和熱愛的東(dong) 西,那麽(me) 我們(men) 把它挖掘出來,然後和學校進行一個(ge) 雙方的匹配,也就是Lily老師所說的,選學校就像談戀愛一樣雙向奔赴。

然後在這個(ge) 過程當中,Lily老師還有一個(ge) 特別好的地方,就是比較客觀的去評價(jia) 每個(ge) 學校。每個(ge) 學校的優(you) 缺點,除了排名以外的東(dong) 西,男校混校的區別這些,講的都特別清楚。比如說,Lily老師給他分析說在這個(ge) 年齡段女生相對來說優(you) 於(yu) 男生,在混校的話你有準備好挑戰嗎?然後在男校的話,它就更適合青春期的男孩,因為(wei) 作為(wei) 百十年來的老校,它們(men) 對如何教育男生是更有經驗的,所以我們(men) 的目標更多是衝(chong) 男校。我覺得這些建議都特別好,讓他意識到一些問題,也認識到自己到底在哪個(ge) 層麵上申請,對他也有很大的觸動。

選擇Fessenden是因為(wei) 在麵試時給我們(men) 家觸動很大,感覺學校的理念和我們(men) 家的教育理念特別匹配。當時麵試官詳細問了我們(men) Aaron每天的安排尤其周末的安排,我當時擔心麵試官會(hui) 覺得Aaron是個(ge) 不努力的孩子因為(wei) 他從(cong) 不上補習(xi) 班。但那個(ge) 麵試官反而說Aaron這樣才是跟Fessenden匹配的孩子,並分享了學校的理念。他說人生很長,假設活到100歲,對男性來說,大概隻有20年當男孩,80年要當男人。但中國家長太著急讓孩子成為(wei) 男人,卻忽略了他作為(wei) 男孩需要的成長時間以及有限的20年的樂(le) 趣。所以他們(men) 尋找那些願意去享受學校生活願意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並在這個(ge) 過程發現最好的自己並真正珍惜享受還能是孩子的美好時光。

申請過程中的困難與(yu) 挑戰

我覺得申請過程中機構沒有給到我很大的壓力,但我知道有些顧問機構是會(hui) 給孩子提出一些比較高的要求的。比如建議6升7就得用大托福申請之類的,但機構就一直跟我說小托福就可以了,因為(wei) Aaron才6年級,大托福對他來說肯定是很難的,小托福大概培訓培訓,也就出分了。最有挑戰的應該是SSAT,因為(wei) Aaron詞匯量不夠,我知道也有小朋友按照培訓機構教的來考很高分。但Aaron可能有點不太一樣,他不太習(xi) 慣這樣背單詞,他更多是讀原版書(shu) 來學英語。大人可能覺得背個(ge) 單詞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我發現對他來講背單詞是真的太可怕了。雖然最後考的成績也還不錯,但感覺我們(men) 還是應該更早開始準備。標化越早準備越好,這樣才能夠比較有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不至於(yu) 到申請季了還為(wei) 標化發愁。

在準備標化的過程中,我的感受就是英語能力強,你肯定能考出來,但是因為(wei) 能力弱或者說還水平還達不到,這個(ge) 時候其實是需要花點時間的,而且這個(ge) 準備過程其實並不等同於(yu) 提高了你的英語能力。很多家長有些誤解,覺得說準備這個(ge) 東(dong) 西,把這個(ge) 東(dong) 西考出來了,能力也就相應的提高了。其實不是的,反而有可能是你花了很多時間考出來了,但是你的英語能力其實沒達到,你到麵試的時候不行。所以我就覺得提早準備,先把那些難的東(dong) 西弄掉,一步步來,並不是說標化考好了,後麵文書(shu) 、麵試就沒問題的。

合理和高效,是與(yu) 機構合作中我們(men) 的最大感觸

如果讓我來重新複盤去看這個(ge) 事情,我會(hui) 用合理高效這兩(liang) 個(ge) 詞來形容機構與(yu) 我們(men) 家的合作。

為(wei) 什麽(me) 說合理?因為(wei) 我們(men) 家孩子才六年級,半大不小,很多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是那麽(me) 成熟,機構老師沒有說把他壓得太死,提很高要求,也沒有讓他太鬆散。比如說文書(shu) 方麵,老師啟動的很早,大概8,9月份,在跟孩子做溝通挖掘的時候,顧問就把文書(shu) 拆解成一個(ge) 個(ge) 小部分來開始跟孩子探討,而不是突然給過來一個(ge) 任務讓孩子感到壓力很大。準備過程中,老師每周和Aaron聊聊天,詢問他喜歡什麽(me) ,最近做了什麽(me) ,交談完後,讓Aaron寫(xie) 出這些小問題的答案。等積累到後麵的時候我們(men) 已經有5.6頁的素材了,所以文書(shu) 準備就能輕鬆很多,這是我覺得機構安排很合理的一個(ge) 點。

而且在這個(ge) 過程中,機構老師不僅(jin) 是挖掘他的特點,同時也做了很好的引導,讓他實現自我認知和成長,更加堅定申請美初的決(jue) 心。比如,Aaron說他很不喜歡一年級的數學老師,所以一年級數學沒學好還會(hui) 犯些小錯誤。但機構的老師就會(hui) 比較客觀的引導他說不是老師本身不好,而是教學風格不適合他,同時引導他說為(wei) 什麽(me) 你喜歡之後的老師?因為(wei) 他上課很好玩,正好符合你的喜好。後來Aaron就說他沒有帶那麽(me) 大負麵情緒重新去看待那個(ge) 一年級老師,發現他其實也不錯。這對他其實觸動是很大,他就學會(hui) 了不會(hui) 去針對人,而是針對事情,包括如何不帶著情緒,或者如何更積極的去看待事物。

再有,因為(wei) 申請是要把孩子已有的東(dong) 西很好的呈現給麵試官,包括他的性格特點等都要很自然的呈現給招生官,所以機構老師首先並沒有把他包裝成學校想要的樣子,而是把他自己最有特點的東(dong) 西挖掘出來並真是的展現給麵試官。包括在麵試前,其實Aaron也不是那麽(me) 自信,但是在申請的過程中,通過一輪輪的輔導,慢慢的讓他覺得自己好像這塊越來越有感覺了,所以他就真實的展現自己,真實的東(dong) 西才是最打動人的。他的的確確是完全靠著跟機構顧問配合,一步步靠自己努力上來的,所以他就會(hui) 收獲一種很實在的滿足感和自信感。包括在這個(ge) 過程中,他對自己的認知也更加強了,對未來的目標感也非常明確了,所以哪怕申請結果不好,我都覺得收獲是很大的,孩子自己也覺得這個(ge) 事情做的很有意義(yi) 。

高效也有多個(ge) 體(ti) 現,一個(ge) 是家長文書(shu) ,聊過2次之後,機構的老師就給了我們(men) 一份很滿意的家長文書(shu) ,把我們(men) 家的理念和想說的要點都呈現出來了。我之前一想到家長文書(shu) 就頭大,不知從(cong) 何下手,沒想到竟這麽(me) 輕鬆就解決(jue) 了,我就覺得這個(ge) 錢花的好值,因為(wei) 不僅(jin) 解決(jue) 了我的文書(shu) 問題,而且我覺得那個(ge) 文書(shu) 真的是每一個(ge) 字都感覺寫(xie) 出了我的心聲,所以我基本就沒改。

還有一個(ge) 就是麵試,我覺得機構在給孩子安排工作的時候,非常合理的安排了時間,盡量讓孩子一個(ge) 階段就專(zhuan) 心準備一件事情。比如我們(men) 的麵試當時是在SSAT後準備,11月底12月初麵試,機構就會(hui) 在10月上旬開始安排麵試培訓,從(cong) 中教到外教,非常高效,每次培訓完,孩子都會(hui) 說我覺得我又有東(dong) 西可以講了,像以前你問他個(ge) 問題,他就懵了,不知道從(cong) 何講起,但在老師培訓後,他就知道自己到底要講啥了。

再有一個(ge) 就是溝通,機構有波士頓和上海兩(liang) 個(ge) 團隊負責我們(men) ,相當於(yu) 是24小時我們(men) 隨時找機構隨時都有人,那邊學校發了任何郵件,機構都會(hui) 在第一時間查看,第一時間可以告訴我們(men) 現在要做什麽(me) 了。

所以很多人問我為(wei) 什麽(me) 不DIY,要花這個(ge) 錢,我一開始淺顯的想法是因為(wei) 這些事情太瑣碎太麻煩了,我們(men) 花錢請顧問幫我們(men) 把這些事情都做了不就輕鬆了。但實際上,一個(ge) 顧問團隊做的事情遠比我想象中的多,除了申請的這些材料準備,還有很多是我們(men) DIY做不到的,就比如說和學校溝通,提供專(zhuan) 業(ye) 建議,以及給孩子的模擬麵試,還有這些成長的引導。

看清教育初心,遠離焦慮內(nei) 卷!

我現在回顧來看,還有另外兩(liang) 個(ge) 是我覺得從(cong) 我家長角度收獲最大的。

一個(ge) 是教育的初心,一次次跟機構顧問的溝通中,我們(men) 就發現教育的初心還是我希望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能夠發揮他的天賦,把他的天賦跟興(xing) 趣結合起來,不去問這個(ge) 結果怎麽(me) 樣,但很多時候,隻有你把過程走好了,才能像Lily老師說的,順便爬個(ge) 藤。尤其在這樣一個(ge) 焦慮的內(nei) 卷的時代,310放榜的時候,大家都在談學生錄取,你就會(hui) 覺得越來越焦慮,基本上每一年都會(hui) 說是最難申請季,大家都會(hui) 去分享學生錄取名校的原因,然後很多家長一看就焦慮了,覺得自己啥都拿不出手,那不就沒希望了嗎?

所以你會(hui) 很自不自然就越來越焦慮,然後你會(hui) 讓孩子也很慌,所以就會(hui) 容易在漩渦當中忘了我們(men) 其實是希望孩子是什麽(me) 樣子的,孩子出國是為(wei) 了什麽(me) 。

但是我覺得在申請過程當中,Lily老師讓我知道要回到初心,這也是我們(men) 理念比較契合的,比如說爬藤,我們(men) 也不是說我們(men) 不爬藤,但我不會(hui) 把它當成一個(ge) 目的。我把它當成一個(ge) 手段,就像你競賽得獎,但你是學而優(you) 而競賽,不會(hui) 說我隻是為(wei) 了去競賽,然後我去刷那麽(me) 多題目,最後我競賽拿獎我好像也沒感覺特別有榮耀的地方。

你應該是在這個(ge) 過程中很開心,然後有很好的體(ti) 驗,然後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個(ge) 事情,包括美初、美高、美本。你的學校資源,你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各種各樣的經曆,這些一定是遠比最後的結果更寶貴的一個(ge) 體(ti) 驗。

你在過程當中你真正知道自己是誰,有一次我跟Aaron說,我們(men) 終其一生除了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然後對社會(hui) 有貢獻以外,其實我們(men) 也是一直在考慮哲學三大問,我是誰,我來自於(yu) 哪裏,我要去向哪裏。雖然所有人結局都是一樣的,但是過程可以是千變萬(wan) 化,可以是五彩繽紛,也可以是很糟糕,就看你怎麽(me) 選。

還有一點,是Lily老師給我的建議,不要怕孩子犯錯不要焦慮,要有策略性。因為(wei) 犯錯也是一種體(ti) 驗,也許你犯錯了,你才會(hui) 知道原來是有這樣的一個(ge) 大問題存在的,或者我自己性格裏麵的弱點在哪。你在學校裏麵摔跤總比在社會(hui) 上摔跤好,所有人哪怕是哈佛大學畢業(ye) ,他最後都要走向社會(hui) ,都要接受社會(hui) 大學的。國內(nei) 大環境一直在推崇競爭(zheng) ,在這個(ge) 過程中我也慢慢迷失掉了,忘了我最早讓孩子走雙語走體(ti) 製外這條路的初衷,我也開始焦慮,我也希望他什麽(me) 都學,希望他能考第一。但每次當我看了太多繁雜的信息覺得焦慮的時候,我跟Lily老師一聊我又緩解了,重新回過頭來思考我們(men) 的初心,很容易就放開了。沙子抓在手上,抓得越緊漏得越快,但鬆弛下來就能發現握住的沙子反而更多。

所以我們(men) 一個(ge) 普普通通的孩子,在今年能夠拿到很寶貴的Fessenden 的offer,讓我覺得也重新認識了我的兒(er) 子並為(wei) 他感到驕傲,這對我們(men) 來說是一個(ge) 非常難得的回報,我們(men) 曾在這個(ge) 道路上迷失,但通過申請,我們(men) 現在又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了。

機構顧問說

Aaron是一個(ge) 非常有個(ge) 性的小男生,他非常重視邏輯,並且形成了自己的邏輯思維體(ti) 係,以及用這樣一套邏輯思維來麵對和解決(jue) 各種問題,包括與(yu) 人溝通。

盡管是一個(ge) 六年級的小男孩,他有成熟理性的一麵,配合度非常高。與(yu) Aaron交流,有時候是一個(ge) 鬥智鬥勇的過程,會(hui) 因為(wei) 他所提出的一些有趣的角度碰撞出火花,也會(hui) 在不經意間因為(wei) 不符合他的邏輯,需要彼此討論最終找到辦法回到同一條線上去。

Aaron的家長是非常開明的家長,這一點在Aaron身上也能看到。他們(men) 拋出問題之後,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需求,或者不解的地方,能夠接納意見和建議,同時也以Aaron的感受和體(ti) 驗為(wei) 重要參考,因此我們(men) 的配合是比較順利的。

而在與(yu) Aaron媽媽的多次交流中,我們(men) 也看到家長在尋找與(yu) 孩子合適的學校的時候,理念,認知,以及不斷的學習(xi) 帶來的積極作用。相信Aaron也可以用他的邏輯思維,理性思考,團隊精神和勇於(yu) 嚐試和探索的精神,征服Fessenden。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到新加坡參加亞洲最大數學奧賽SIMOC

下一篇

哈佛大學大二學生采訪:無競賽成績依舊申請哈佛!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