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shu) 是我們(men) 為(wei) 數不多能“直接和招生官對話”的機會(hui) ,一封好的申請文書(shu) ,可以充分展示你的愛好和性格,讓學校看到你的所思所想以及發展潛力,更有可能幫你脫穎而出順利上岸。
在寫(xie) 文書(shu) 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盡量生動有趣、有感染力,避免言之無物還又長又難讀,也就是「To Show,Don't Tell」。學會(hui) 這三步,你也能輕鬆寫(xie) 出有趣的文書(shu) !
Step 1運用描述性的詞匯
想要文書(shu) 有畫麵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運用具有描述性的詞匯。
不過注意,讓咱描述可不是讓咱用形容詞和副詞砌牆!一篇申請文書(shu) 往往限製在250-650個(ge) 字之間,過度使用形容詞和副詞隻會(hui) 大大浪費篇幅,反而得不償(chang) 失。
我們(men) 應該盡量使用精簡但又“一針見血”的詞匯來表達你的感受。
舉(ju) 個(ge) 例子,與(yu) 其用“Deep”“Light”“Dark”這樣的基本詞匯描述來形容顏色,不如翻翻詞典找到那個(ge) 精準的英文表達:“Light purple”你可以說“Violet(紫羅蘭(lan) 的浪漫紫色)”,“Red-brown”你可以用“Russet(秋日的褐色)”。
再舉(ju) 個(ge) 例子,當形容在舞台上的緊張的感覺時,普通的寫(xie) 法是:
I felt really scared the first time I appeared onstage for a high school play. I was very nervous I would forget my lines. My mouth was really dry, and my palms were super sweaty. The lights made the stage really hot, and I couldn’t see the audience very well. I still tried my best on my performance.
(當我高中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出時,我非常緊張。我很擔心我會(hui) 忘詞。我的嘴巴很幹,手心也出了很多汗。舞台的燈光很熱,也讓我看不清觀眾(zhong) 。但我依然努力表演到最好。)
經過修改後的版本可以是:
I was terrified for my acting premiere. My brain scrambled for my lines. I was parched, my palms clammy. The lights boiled the stage and disappeared the audience. My voice quivered, but the show must go on!
(我為(wei) 我的首演感到害怕。腦子裏的台詞一片混亂(luan) 。我口幹舌燥,我手心出汗。燈光讓舞台沸騰,也讓觀眾(zhong) 消失了。盡管我的聲音在顫抖,但表演必須繼續!)
怎麽(me) 樣,修改過後的版本是不是一下子將你帶入了一個(ge) 初次上台表演的高中生?你能感到他的手足無措,也能感到他平複心情完成表演的努力。 而且,原版的表達需要58個(ge) 字,修改過後的版本隻有37個(ge) 字!這也為(wei) 我們(men) 節省了大量的篇幅,為(wei) 更多的表達留出了空間。
Step 2運用修辭手法
有的時候想找出一個(ge) 精準的詞匯很難,有的時候你要表達的東(dong) 西本身就很難描述,這裏還有一個(ge) 妙招,那就是比喻,又可以分為(wei) 明喻和暗喻:
明喻:常直接用“Like”/“As”來比喻,如:Stepping on the beach was like walking on hot coals as we searched for a place to relax.
暗喻:用一個(ge) 物體(ti) 來描述另一個(ge) 物體(ti) ,如:The sand was fire as we searched for a place on the beach to relax.
在申請文書(shu) 的書(shu) 寫(xie) 中,運用擴展的暗喻是非常有用的技巧。一個(ge) 強有力的擴展版的暗喻,可以成為(wei) 不錯的文章開頭。你還可以時不時在文章中或者結尾對這個(ge) 比喻進行Call back,都能讓文章結構連貫,表達精煉。
舉(ju) 個(ge) ?: Memory lane is a minefield. The landscape looks peaceful—innocent—and you think it’s fine to meander. But halfway through, you remember this is where it happened, whatever it was. “That was ages ago,” you think, so you press on. Then…boom! Your day is ruined.
(記憶就像是一片雷區。它看起來風平浪靜、天真無害,讓你以為(wei) 可以自由散步。但是走到一半你想起來這兒(er) 曾發生過什麽(me) ,然後砰得一聲突然爆雷,你的一天就被毀掉了。)
這樣的比喻可以很輕鬆地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回憶中的這件事兒(er) 給他帶來的衝(chong) 擊,把這段話作為(wei) 開頭的話,也會(hui) 非常期待接下來會(hui) 發生什麽(me) ,這件事又是什麽(me) 。
當招生官對你感興(xing) 趣的時候,你就成功了一半。
Step 3喚醒感官
很顯然,招生官不可能親(qin) 身感受、看到、聞到、聽到、嚐到你所寫(xie) 的東(dong) 西。但是在文章的寫(xie) 作過程中,我們(men) 可以用文字的力量喚醒他們(men) 的感官,通過有力的詞匯來幫助你的讀者們(men) 做到感同身受。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修剪草坪的味道,也知道像草莓這樣的普通食物是什麽(me) 口感,我們(men) 都有過這樣的經曆,所以很好想象,也很好產(chan) 生共鳴。
比如: Fresh-baked chocolate chip cookies wafted through the air. I gingerly picked up a cookie, singeing my fingertips. Chocolate oozed onto my lips and front teeth as I bit in. The center was still gooey, a little undercooked, but the edges were crispy. My eyes closed as I took another bite.
新鮮出爐的巧克力餅幹的香味飄蕩在空氣中。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塊餅幹,指尖還有一點燙。當我咬進去時,巧克力滲到了我的嘴唇和門牙上。中心仍然粘糊糊的,有點未煮熟,但邊緣酥脆。我又咬了一口,閉上了眼睛。
“燙指尖”“餅幹粘牙”等經曆,是我們(men) 大部分人都經曆過的。這樣一連串的描寫(xie) ,可以很好地讓人感到作者在烘焙過程中的迫不及待,仿佛自己也嚐到了那一塊剛剛出爐還未完全成熟的巧克力餅幹。
我們(men) 在寫(xie) 文書(shu) 的時候,也可以把感官描寫(xie) 放大,來“引著”招生官進入到你的思路、你的故事當中,讓他們(men) 穿越到你的身體(ti) 中,感受你的感受。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