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沒去美國留過學怎麽能當中介??

繼續回來叨叨叨

上一期討論的主要是關(guan) 於(yu) 名校畢業(ye) 後回來做留學中介值不值得的話題,今天打算討論另一個(ge) 同樣經常被問到的鏡像話題:你都沒去美國留過學,怎麽(me) 能當中介?

在正式開始本文的訪談內(nei) 容前,還是慣例地叨叨幾句。

雖然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有留學背景的顧問在規劃中的優(you) 勢,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行中也同樣有非常多且優(you) 秀的非留美背景的顧問。有一點容易被忽略的是,很多顧問入行很早,而那時候還未到留學高峰期,所以他們(men) 可能並非是主觀不願意留學或客觀沒有能力留學,隻是單純的沒有想到或者沒有機會(hui) 罷了。

大批量學生開始考慮出國留學(尤其是美本留學)大約是從(cong) 2008年開始的。這一年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並實施了一係列利好留學生的政策(比如放寬簽證、支持留學生就業(ye) 、提倡STEM教育體(ti) 係等等)。

國家教育部發布最新數據:

200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為(wei) 17.98萬(wan) 人;

2021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為(wei) 66.21萬(wan) 人;

相較2008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已經增長了268%

假設這位顧問到今年為(wei) 止從(cong) 業(ye) 10年,那麽(me) 他就大約是在2013年大學畢業(ye) (假設留學顧問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再往回倒推3-4年也就是2009年,那時候出國留學的人又有多少會(hui) 願意選擇從(cong) 事教育行業(ye) 呢?

你都沒去美國留過學,怎麽(me) 能當中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也不能因為(wei) 是否有留美經曆而一竿子打死,最終錯過靠譜又適合的顧問。

今天這篇推文給大家帶來的是3位沒有留美經曆的機構顧問的心得體(ti) 會(hui) ,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不同的視角和思考,下麵我們(men) 就快速進入正題~

在機構陪伴學生走過三個(ge) 申請季之後,我覺得還蠻有資格說一句,雖然沒去美國留過學,但是我們(men) 依然可以做好顧問。因為(wei) 留學谘詢的本質是教育。

作為(wei) 顧問,我會(hui) 去理解我的學生(他們(men) 的興(xing) 趣、性格,也包括他們(men) 現在所在的高中會(hui) 帶來什麽(me) 樣的挑戰和機遇),引導他們(men) 探索自己的學術興(xing) 趣,帶領他們(men) 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與(yu) 此同時,為(wei) 他們(men) 規劃一條合適的升學路線,讓他們(men) 有一個(ge) 適合自己且能夠有所得的大學生活。

這個(ge) 過程會(hui) 比我自己的受教育經曆更加重要。而且,作為(wei) 一個(ge) 在法國讀完研究生的人,我對留學申請的過程和留學期間會(hui) 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jue) 方案非常清楚,對我所讀的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行業(ye) 也非常了解,所以我也沒有覺得這會(hui) 是一個(ge) 短板啦!

我本科是在北大曆史係學習(xi) 西方古典學的,其實我一直覺得古代世界距離自己的日常生活有點距離,之前也從(cong) 沒考慮過我的專(zhuan) 業(ye) 背景會(hui) 和留學行業(ye) 有什麽(me) 關(guan) 聯。

但機緣巧合下,我通過好友的介紹認識了機構的Eric,驚訝的發現機構居然有不少學生對曆史和古典學感興(xing) 趣,在和他們(men) 的交流中也讓我對這門學科有了新的認知和熱情。雖然我沒有美國留學背景(小編:首先北大前麵就不應該加“雖然”!),但我對自己的學習(xi) 能力很有信心,除了機構常規的培訓外,我日常也會(hui) 經常和有留學背景的同事們(men) 交流。

經過之前本科的學習(xi) ,我對古典學、曆史學的學術方法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同時因為(wei) 從(cong) 大學的時候就一直希望給後來人傳(chuan) 授經驗,所以我相信無論學生是有誌於(yu) 進行學術研究/個(ge) 人活動/文書(shu) 創作,還是希望通識性地了解曆史、文化,我都有專(zhuan) 業(ye) 能力和熱情在成長的道路上幫助到他/她們(men) 。

“你都沒去美國留過學,怎麽(me) 能當中介?”看到這個(ge) 主題我就在想,這句話真好啊。“衝(chong) 突、矛盾、張力”都在線,能抓住讀者眼球,如果是學生文書(shu) 開頭的話我會(hui) 想好好讀一下!(抱歉文書(shu) 職業(ye) 病又犯了...)

不過當發現自己是當事人的時候就突然緊張起來了,因為(wei) 麵對這樣一句話似乎你說什麽(me) 都像是在法庭上給自己辯護一樣。所以與(yu) 其給自己“辯護”,我想先弄清楚自己是怎麽(me) 被推上的被告席。

有沒有去美國留過學很明顯對一些人來說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標準。

對此我非常理解,畢竟在美國生活學習(xi) 過自然會(hui) 對當地的文化和教育有更直觀的了解。但是有趣的是,自己留學和做留學顧問既有聯係,又毫無關(guan) 係。

打個(ge) 比方吧,我在北京生活了12年,吃了不少烤鴨,但是自己並不會(hui) 做北京烤鴨。烤鴨吃得多了雖然能幫助我判斷什麽(me) 樣的鴨是好鴨,但是要自己做出好吃的烤鴨那是需要係統學習(xi) 、不斷總結的,這是一門技術、甚至是一門藝術。而在學藝這塊,隻要你有些天賦,肯努力,是不是從(cong) 小在北京長大的並不能決(jue) 定你能不能烤出一隻好鴨!您也不會(hui) 吃烤鴨的時候去後廚問廚師是不是北京人兒(er) ,不是就不吃了對吧......

留學也一樣的(拿我輔導文書(shu) 為(wei) 例),這門手藝既需要你有對好故事的敏銳嗅覺、和人溝通的技巧、對語言措辭的把控、考慮學生呈現的文書(shu) 和學校的匹配,最重要的是——在臨(lin) 近截止的深夜無數個(ge) 接近崩潰的時刻,能把破碎的文書(shu) 和自己重新拾起來,拚好之後繼續向前~

不過,拿烤鴨和留學比肯定是不合適的,畢竟留學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試錯成本太高了。對此我理解,畢竟大眾(zhong) 點評上低於(yu) 4.5的店我都得掂量掂量才敢進去吃。我們(men) 所處的時代可供我們(men) 選擇的東(dong) 西太多了,而相比之下我們(men) 的生命又那麽(me) 短。所以理所應當我們(men) 會(hui) 想要找到“最好的”那個(ge) :最好的鞋子、最好吃的餐廳、評分最高的桌遊、最好的另一半...

但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最好的標準是什麽(me) 呢?我一個(ge) 不能吃辣的人去評分最高的變態辣川菜館吃飯肯定會(hui) 哭著出來的。所以我覺得,與(yu) 其要找到“最好的”,不如找到“最合適的”。前陣子我開過一個(ge) 腦洞。美國大學的申請是holistic review,那你的學校是不是feeder school,你在學校排名的確很重要;但是沒有一所美國大學會(hui) 隻看學生的學校和GPA就錄取一個(ge) 學生(這是對文書(shu) 最大的侮辱);在這之上更重要的是——你是怎樣的一個(ge) 人,做過什麽(me) 樣的事情,有什麽(me) 想法。這一點我認為(wei) 放到顧問身上是一樣的:教育背景可以起到基本的篩選作用,但是上限還要看Ta是怎樣的人,能否和你碰出思想的火花。

看完之後不知道大家會(hui) 有什麽(me) 想法。我倒是一點也沒期望能通過這幾句話就徹底改變他人的看法。如果顧問的美國留學背景真的對你來說無比重要的話,那堅持自己的標準就好啊。既不犯法又不違規的,我們(men) 做自己就挺好。畢竟世界那麽(me) 大,咱們(men) 都可以再看看~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冷門還好就業的專業有哪些?

下一篇

2022-23年度總結:人文類大型高含金量競賽學生榮譽匯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