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申請全指南:如何準備申請以及如何對申請季進行規劃?

於(yu) 即將升入12年級的同學來說,大學申請已經提上了日程。也許大家在擔心,自己對申請流程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如何開始準備。沒關(guan) 係,我們(men) 準備了這篇一站式的大學申請指南,介紹申請中的各項要素,教大家如何準備申請以及如何對申請季進行規劃。

這篇文章很長,建議大家先收藏再看。以下是這篇文章的要點:

  • 申請輪次及截止日期
  • 重要的學術材料
  • 課外活動要求
  • 選校攻略
  • 選專業攻略
  • 文書攻略
  • 申請平台介紹

申請輪次及截止日期

著手開始準備大學申請時,第一個(ge) 要看的就是截止日期,它決(jue) 定了申請任務的具體(ti) 時間安排。申請大致分為(wei) 早申和常規申請兩(liang) 類,早申一般在11月1日截止,而常規申請在1月初截止。有的學校有第二輪早申(ED II),截止日期也在1月。還有的學校不分早申和常規申請,比如加州大學就隻有11月30日一個(ge) 截止日期,但這樣的學校是少數。以下是不同申請方式的區別:

Early Action (EA)

EA早申通常在11月截止,學生會(hui) 在12月收到申請結果。EA是沒有入學約束力的,也就是說,被錄取的學生不一定要入學。芝大、密歇根大學、弗吉尼亞(ya) 大學等高校設有EA。

Early Decision I (ED I)

第一輪ED早申通常在11月截止,學生會(hui) 在12月收到結果通知。ED I具有約束力,被錄取的學生必須入學。哥大、康奈爾和威廉姆斯學院等高校設有ED I。

Early Decision II (ED II)

第二輪ED的截止日期和常規申請接近,在一月份。學生會(hui) 在2月中旬收到結果。ED II具有約束力,被錄取的學生必須入學。芝大、韋爾斯利學院、科爾比學院等高校設有ED II。

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REA)

這類早申有好幾種名稱,比如Restrictive early action或者 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它的限製比EA早申多,但約束力不如ED。學生如果申請了某所高校的REA,早申階段就不能再申請其他高校了,但可以參加公立高校或海外高校沒有入學約束力的申請。REA在11月截止學生會(hui) 在12月收到結果。如果被錄取,學生沒有入學義(yi) 務。設有REA的學校包括哈佛、耶魯、斯坦福等等。

常規申請(Regular Decision)

大部分學生都會(hui) 參加常規申請。截止日期通常在1月,放榜日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常規申請沒有入學約束力。所有學校都有常規申請輪次,另外剛才也有提到,加州大學沒有早申,隻有常規申請。

學術材料

GPA

招生官看重GPA,因為(wei) GPA可以反映你的學術能力,說明你有能力勝任這所大學的課程難度,不至於(yu) 進來之後因為(wei) 課程太難而無法畢業(ye) 。比如,麻省理工的校長就表示:“我們(men) 希望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教育作出合理的決(jue) 定,為(wei) 大學生涯及今後人生的成功奠定基礎。我們(men) 希望學生在他們(men) 感興(xing) 趣的領域挑戰自我。”也就是說,大家要在高中選修最難的課程,保持優(you) 秀成績,通過成績單和其他成就展現自己的學術興(xing) 趣,例如APIB課程就能證明你的學術能力。

要判斷你的成績如何,一定要了解自己高中的成績評價(jia) 體(ti) 係。大家也許聽說過加權GPA和未加權GPA。 未加權GPA一般滿分是4.0,課程難度不會(hui) 被計算在內(nei) 。舉(ju) 個(ge) 例子,如果在IB課程、榮譽課程和AP課程中拿了A,它們(men) 換算成未加權GPA都是4.0。相反,加權GPA滿分一般為(wei) 5.0,並且會(hui) 將課程難度計入成績。如果你在AP課上拿了A,你這門課的加權GPA就是5.0,但如果你在難度低一點的課上拿A,這門課的加權GPA也許就隻有4.0。換句話說,得分一樣的情況下,課程難度更高,加權GPA也會(hui) 更高。

標化成績

由於(yu) 疫情影響,很多學校目前取消了對標化成績的要求。但如果你的SATACT考得不錯,它們(men) 是能給你的申請加分的。如果打算申請藤校或斯坦福之類的頂尖高校,提交SAT成績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這些學校申請競爭(zheng) 激烈,而且申請者都很優(you) 秀,所以決(jue) 定申請成敗的也許會(hui) 是不起眼的因素。如果你和另一位申請者同樣出色,你的SAT分數很高,但另一位申請者沒有提交分數,說不定收到錄取通知的就是你。隻要考得不差,申請頂尖高校時最好提交標化成績。

如果你不擅長考試,也不代表就沒有機會(hui) 被錄取了。畢竟你還有GPA,它反映的是你過去四年的努力,是申請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比起標化成績,招生官更關(guan) 注你在社區內(nei) 的影響力,以及你是否願意挑戰自我,選擇高難度的課程。

推薦信

推薦信應當由熟悉你的學習(xi) 或工作表現的人撰寫(xie) ,介紹的是你最出色的品質,以及他們(men) 向學校推薦你的理由。一般來說,大學要求學生提交兩(liang) 封教師推薦信和一封高中升學顧問推薦信,有時候還允許學生提交一封來自教練或社團指導老師的附加推薦信。

推薦信應當由最熟悉你的老師撰寫(xie) ,比如:

  • 和你認識時間最長的老師
  • 最近教過你的老師
  • 和你交流最密切的老師
  • 你在課外活動中接觸到的老師(比如辯論隊教練或者舞蹈老師)
  • 你感興趣學科的任課老師
  • 和你申請的學校有淵源的老師(比如曾經在該校就讀或教書)

理想的推薦人有一個(ge) 共同特點:他們(men) 不僅(jin) 認識你,而且有機會(hui) 深入了解你。比起9年級教了你一學期的老師, 11或者12年級的任課老師對你目前的狀態更為(wei) 了解,能提供關(guan) 於(yu) 你的最新信息。比起對你印象一般的老師,欣賞你或者一直在指導你的老師更願意幫你寫(xie) 推薦信。別忘了,推薦信能幫助招生官判斷你是否適合他們(men) 學校,是否能為(wei) 學校帶來價(jia) 值。所以,一定要選擇相信你、賞識你的老師當推薦人。

課外活動要求

課外活動也是重要的申請材料。要想寫(xie) 出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動列表,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興(xing) 趣、職業(ye) 目標和領導力。你需要在感興(xing) 趣的活動中取得切實可見的成就,展示堅持不懈的恒心。如果你發現了學校課外活動的空白領域,或者有機會(hui) 影響到校外更廣大的社區,也可以大膽地發起活動。

12年級的學生可能來不及再開展新的活動了,但在填寫(xie) 活動列表時,一定要把最重要、最令人印象深刻、和興(xing) 趣目標最相關(guan) 的活動放在最前麵。

敢於(yu) 主動承擔領袖職責的學生非常受招生官青睞,所以不要隻是在社團裏打醬油,而要想辦法提升領導力。如果你作為(wei) 領袖的成就是切實可見的,比如成功幫社團招募了20位新成員,那更是錦上添花。

雖然剛加入社團的萌新肯定不會(hui) 馬上被選為(wei) 主席,但大家可以在活動中慢慢培養(yang) 領導力。如果你覺得自己一兩(liang) 年後能成為(wei) 某個(ge) 社團的社長,那就朝著這個(ge) 方向努力。要多表現自己——給項目做宣傳(chuan) ,支持現任社長,主動承擔職責,讓自己成長為(wei) 值得信賴和尊敬的人。如此一來,到了競選的時候,其他社員自然會(hui) 相信你會(hui) 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

選校攻略

喜歡頂尖的大學是人之常情,但現在的申請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隻申請衝(chong) 刺校是非常不保險的,選校列表上不能隻有哈佛和麻省理工這樣的牛校,大家也要學會(hui) 挑選目標校和保底校。

大家申請的學校可以分為(wei) 三類:衝(chong) 刺校、目標校和保底校。如果一所學校錄取率很低,或者你的成績不達標,那麽(me) 它就屬於(yu) 衝(chong) 刺校。它們(men) 往往是學生心中的夢校,申請競爭(zheng) 也是最激烈的。如果你的成績達到了一所學校的標準,那它就可以算目標校。目標校的判斷很主觀,因為(wei) 它取決(jue) 於(yu) 每個(ge) 人的GPA和標化成績。

申請目標校也不一定穩錄,因為(wei) 除了成績,招生官還會(hui) 衡量其他因素。如果你的成績超過了已錄取學生的平均水平,那所學校就算保底了。雖然保底校的申請也不是十拿九穩,但它確實能多給你一份保障。

另外,大家在查看各類大學排名榜單時,記得思考以下問題:

  • 我對地理位置有沒有偏好?
  • 我的GPA和SAT分數有沒有達到這些學校的中位數區間?
  • 我對課堂規模有沒有偏好?
  • 我是否想申請學科性很強的學院,比如商學院、工程學院或者護理學院?
  • 我的其他同學都申請了哪些大學?

要判斷一所大學是否適合自己,可以多和高中顧問老師交流。他們(men) 對學生的需求往往有著清晰的認識,在選校過程中能給你提供有用的指導。你可以向顧問提出以下問題:

  • 我如何取舍離家近和離家遠的學校?
  • 我在選校時要看重排名嗎?
  • 我們學校的學生一般申請哪些大學?
  • 我們學校的學生申請X大學的成功率怎麽樣?
  • 您覺得我是適合文理學院還是綜合性大學?
  • 您能不能借幾本大學申請指南給我參考?
  • 我應該分別把哪些學校當做衝刺、目標或者保底校?
  • 我打算申請的學校錄取的都是什麽樣的學生?
  • 我們學校接下來這一年會舉辦大學招生宣講會嗎?
  • 我們學校有沒有學生去了我想申請的大學?您能介紹我們認識嗎?
  • 參觀校園的時候我要關注哪些方麵?
  • 您能否推薦一些和我想申請的學校類似的大學?

選專(zhuan) 業(ye) 攻略

選完了學校,接下來就該考慮專(zhuan) 業(ye) 了。除非是申請商學院這類學科性很強的學院,否則大部分美國學校都允許你到了大二或者大三才確定專(zhuan) 業(ye) 。大家在申請材料裏填寫(xie) 的專(zhuan) 業(ye) 之後是可以換的,但它能讓招生官看到你的興(xing) 趣目標,從(cong) 而更好地評估你的申請。

選專(zhuan) 業(ye) 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你的學術興(xing) 趣——你最喜歡什麽(me) 課?你願意在大學學習(xi) 什麽(me) 學科?你的特長——你是否特別擅長某一個(ge) 學科?你的職業(ye) 目標——你是否希望投身於(yu) 某項事業(ye) ?你是否對某個(ge) 群體(ti) 特別關(guan) 注?你是否希望實現特定的目標?

在瀏覽學校官網時,記得留意不同學校對學科領域的劃分。你不用每所學校都選同一個(ge) 專(zhuan) 業(ye) 。舉(ju) 個(ge) 例子,如果你喜歡分子生物學,而大學A開設的是“生物”專(zhuan) 業(ye) ,大學B開設了更具體(ti) 的“分子生物”專(zhuan) 業(ye) ,那麽(me) 你在申請大學B的時候就應該選擇“分子生物”。選專(zhuan) 業(ye) 還要結合你的申請形象,如果你的其他申請材料都表明你對理工科感興(xing) 趣,選曆史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就說不通了。

不要在申請中表現出對專(zhuan) 業(ye) 的猶豫不決(jue) 。就算你現在沒有明確的專(zhuan) 業(ye) 方向,也一定是有興(xing) 趣、優(you) 勢和目標的。這些因素都能幫助你選出合適的專(zhuan) 業(ye) 。

申請平台介紹

準備完以上材料之後,該怎麽(me) 提交呢?接下來就讓我們(men) 看看不同的大學申請平台。這些申請平台的操作是集中化的,學生一次性可以申請多所大學。你在一個(ge) 平台內(nei) 隻需要填一份申請表格,就能把它遞送給所有學校。這樣一來,申請快捷方便了很多。

不論大家要申請哪些學校,大概率會(hui) 用到以下申請平台中的一個(ge) 或多個(ge) :

  • Common App
  • Coalition App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pplication(加州大學申請平台)
  • Apply Texas(德州高校申請平台)

除此之外,麻省理工等部分高校有自己的申請平台,所以大家選擇申請平台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

這些申請平台通常包含課外活動、榮譽獎項、未來規劃、成績、標化分數、個(ge) 人信息等版塊,然後這些信息會(hui) 被整合到一起,提交給你申請的大學。

申請文書(shu)

除了申請平台,我們(men) 還要了解申請文書(shu) 。一般來說,大學會(hui) 要求申請者提交兩(liang) 類文書(shu) :個(ge) 人陳述和補充文書(shu) 。

個(ge) 人陳述

個(ge) 人陳述通用於(yu) 一個(ge) 申請平台內(nei) 的各大高校。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Common App個(ge) 人陳述。Common App提供了多道個(ge) 人陳述題,申請者可以任選一道作答,回答篇幅不超過650詞。要講好一個(ge) 故事,並且保留重要的細節,650詞其實捉襟見肘。總的來說,個(ge) 人陳述的話題沒有限製,唯一的標準就是你要講述自己的獨特故事。

一道文書(shu) 題可能有好幾問,不論選擇哪道題,都要完整地回答全部問題。有時候大家可能隻顧著寫(xie) 眼前的內(nei) 容,忘了給剩下幾問留出空間。每一道文書(shu) 題都需要大家對自己的經曆進行剖析。在完成初稿後,記得重讀題目,確保自己的回答沒有遺漏。如果你選了“自擬題目撰寫(xie) 文書(shu) ”,記得把文書(shu) 的格局放大一些——這段經曆對你的成長有何幫助?為(wei) 什麽(me) 這個(ge) 話題對你意義(yi) 重大?

補充文書(shu)

補充文書(shu) 之所以重要,是因為(wei) 大學很看重契合度,即申請者能否適應特定的大學社區。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色,受它們(men) 青睞的學生個(ge) 性和行事風格也有所不同。招生官要想判斷學校與(yu) 學生的契合度,很大程度上要靠補充文書(shu) 。所以,要想打動招生官,必須要精心構思補充文書(shu) ,做到文能對題,展現自己的個(ge) 性。

有的補充文書(shu) 會(hui) 讓你闡述自己在一項課外活動中的影響力,或者介紹你完成的研究。它和個(ge) 人陳述的區別在於(yu) ,你不需要講述一個(ge) 展現自己特質的故事,而是要提供招生官所需的具體(ti) 信息。這一點從(cong) 兩(liang) 類文書(shu) 的篇幅就能看出來。有的補充文書(shu) 非常短,作答空間隻有35詞或者200字符,這比個(ge) 人陳述的650詞少很多,空間十分有限。

補充文書(shu) 絕對不容小覷,它們(men) 最難的地方不在於(yu) 寫(xie) 作本身,而在於(yu) 構思。你需要花大量時間思考,挑選最合適的經曆來講述,而這個(ge) 過程是急不得的。所以別忙著動筆,先把所有補充文書(shu) 的題目仔細看一遍再說。

希望這篇文章讓大家對大學申請有了更多了解。不過,文中的信息量有點大,所以大家可能還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準備申請。我們(men) 的建議是,多和高中顧問老師交流。一定要和顧問老師搞好關(guan) 係,多問問題,請他們(men) 幫你製定最合適的規劃。大家也可以先去注冊(ce) 一個(ge) Common App賬號,把基本信息填上去。不論怎樣,都不要急於(yu) 求成,要學會(hui) 耐心搜集信息。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為什麽說23fall英國留學生是最慘的一屆?

下一篇

英國G5名校University of Cambridge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