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嗨翻天,宅家樂(le) 無邊,躺平反卷的準大學生們(men) 暑假快樂(le) 套餐已經送達!
BUT~在享受生活的時候,腦子裏有沒有一閃而過大學將要麵臨(lin) 的學業(ye) 問題嘞?舉(ju) 個(ge) 爪子禮貌發問:
“學術寫(xie) 作都包含些啥?”
“托福滿分還需要學習(xi) 學術寫(xie) 作嘛?”
“理科生是不是就可以逃過一劫啦?”
......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那還是需要搶先了解這門學科的!
畢竟學術寫(xie) 作不同於(yu) 我們(men) 接觸到的平常意義(yi) 上的寫(xie) 作,其內(nei) 容的科學性、論據的嚴(yan) 謹性等都是要花時間來精細打磨,讀paper寫(xie) 論文也都是它的家常便飯。
所以,為(wei) 了幫助大家係統了解學術寫(xie) 作,今天,小編就為(wei) 大家詳細的科普學術寫(xie) 作是什麽(me) ,以及如何提前做準備,全麵幫助小萌新們(men) 掃清學術寫(xie) 作的問題。
Part A: 學術寫(xie) 作是什麽(me) ?包含什麽(me) 具體(ti) 的寫(xie) 作場景?
權威定義(yi)
大家其實在高中可能都有做過research paper,或者是完成過研究型的、長篇一點的論證性文章,這些其實就為(wei) 大學的學術寫(xie) 作打下了一定基礎。但是,大學裏的學術寫(xie) 作,不僅(jin) 包含了提交作業(ye) 、完成論證性寫(xie) 作,它包含方方麵麵的內(nei) 容。那我們(men) 可以對“學術寫(xie) 作”給出一個(ge) 權威的定義(yi) ,即:在大學場景下,用以處理學術文獻、表達觀點的正式寫(xie) 作風格。
具體(ti) 場景
那學術寫(xie) 作具體(ti) 會(hui) 應用到哪些場景中呢?概括來說,可以有以下幾點:
課堂作業(ye) 、郵件往來、畢業(ye) 論文、簡曆自薦。
其實隻要在美國學習(xi) 生活,與(yu) 學校的部門、老師、同學等郵件往來,畢業(ye) 時寫(xie) 的論文,畢業(ye) 找實習(xi) 、找工作時的簡曆,裏麵的語言或者是cover letter,全部都是學術寫(xie) 作的一部分,是一種表達觀點、傳(chuan) 達信息的方式。
簡單來說,在美國,隻要不是跟朋友之間發短信、隨意的寫(xie) 日記抒發感情、發推特這樣的場景之下,和別人進行的比較官方正經的交流,都屬於(yu) 學術寫(xie) 作的範疇。
我們(men) 要把學術寫(xie) 作寫(xie) 好,就需要知道美國人有哪些禮節、哪些寫(xie) 作習(xi) 慣、寫(xie) 作業(ye) 的時候什麽(me) 行為(wei) 會(hui) 被判成作弊,把這些知識熟悉、利用起來,這樣對於(yu) 初到美國的大一學生來說,才能比較平穩的度過新生時光,避免被自己的不細心、馬虎扣掉分,記了過,拉低GPA。這其實也是學習(xi) 學術寫(xie) 作的一些必要性。
學術寫(xie) 作常見誤區
但是,對於(yu) 很多不太了解的人來說,可能對學術寫(xie) 作存在幾種認知上的誤區:
“我是理科生,不用學術寫(xie) 作?”
“我是高中生,現在用不上學術寫(xie) 作?”
“我是托福SAT高分,閱讀寫(xie) 作對於(yu) 我來說小菜一碟?”
no no no~事實並非如此哦,下麵,我們(men) 來逐個(ge) 攻破這些“偏見”。
? 我是理科生,不用學術寫(xie) 作?
到了美國之後,需要學術寫(xie) 作的場景並不一定是文科生才有。去美國讀書(shu) ,很多人都是衝(chong) 著通識教育去的,所謂的通識教育指的就是:大學期間不僅(jin) 要學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課,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等也可能是必修課,繞也繞不開,否則將會(hui) 畢不了業(ye) 。這些課可能跟自己的專(zhuan) 業(ye) 並不相關(guan) ,但是為(wei) 了完成通識教育的基礎,也必須要修完。
這些課其實都是文科課程,經常會(hui) 布置一些寫(xie) 作或文章的作業(ye) ,甚至很多學校大一的時候就會(hui) 要求上寫(xie) 作課,比如說UCSD、Boston College,每年會(hui) 有比較有特色的寫(xie) 作課。Boston College是一所神學氛圍比較濃鬱的學校,要求學生上一個(ge) 比較難的有關(guan) 宗教教義(yi) 的課程,這些課的作業(ye) 可能是動輒10-12頁的paper。簡言之,理科生雖然不會(hui) 學文科,但是這些文科的課是很難繞開的。
? 我是高中生,現在用不上學術寫(xie) 作?
同學們(men) 要是去美國讀本科,那大學的第一節課很有可能就是寫(xie) 作課,如果完全沒有接觸過引用格式,甚至是自己的名字應該寫(xie) 在哪、批注怎麽(me) 做,對寫(xie) 作課有一點發怵,最好需要提前了解一下學術習(xi) 作。
? 我是托福SAT高分,閱讀寫(xie) 作對於(yu) 我來說小菜一碟?
他們(men) 的側(ce) 重點是不一樣的:托福、SAT寫(xie) 作更多考察的是一種臨(lin) 場發揮的能力、是有套路可遵循、有應試手段可學習(xi) 的;但是,學術寫(xie) 作更重要的是看文章的內(nei) 容和內(nei) 涵,你有沒有查找豐(feng) 富的資料支持自己的論證和想法,前邊的形式和有沒有hook反而並不是很重要。
學術寫(xie) 作適宜人群
1. 文理商工不限,準備去美國讀本科的同學。隻要你對寫(xie) 作比較發怵,沒有寫(xie) 過超過10頁的文章,大學裏麵動輒8-10頁的research paper,篇幅比較長的reading analysis,reading response等都對個(ge) 人的學術寫(xie) 作能力提出了挑戰。
2. 沒有做過research,不太了解科研性的文章。如果你不清楚進入大學之後該去哪裏查資料,也很少閱讀學術論文,沒有獨立閱讀過30-40頁的research paper,那閱讀論文、快速閱讀大量文字的能力也是很推薦大家提前去準備的和接受培訓的。
3. 沒有獨立完成過2000字以上的文章,對於(yu) 長篇寫(xie) 作的規劃沒有概念。
Part B: 學術寫(xie) 作難在哪?
那基本了解了學術寫(xie) 作的定義(yi) 和應用場景之後,大家可能還不是特別清楚,學術寫(xie) 作到底難在哪裏,接下來我們(men) 就先來看看Addison老師以切身經曆總結出來的在學術寫(xie) 作這門課上踩過的坑,走過的彎路。
那些年踩過的坑
1. 不懂禮節、格式讓我吃了大虧(kui)
在美國,很多時候的交流和溝通都是通過發郵件來完成的,比如一些很常見的場景:換課、想選的課滿了是否可以旁聽或者加入waitlist等情況都是需要在郵件上和老師進行禮節規範的交流。但是,我們(men) 在學校裏學的“dear”“sincerely”等詞匯在美國都是比較老土的說法了,一些專(zhuan) 業(ye) 且華麗(li) 的前綴、後綴、尾綴、給老師的祝福語,都能為(wei) 溝通錦上添花。
所以說,需要提前學習(xi) 一些郵件、官方往來、cover letter的保命小技巧、相關(guan) 的語料話術,這樣大家在剛去美國的時候才不會(hui) 吃虧(kui) ,可以做一個(ge) 比較好的過渡。
在這裏我們(men) 可以看一下美國人特別常用的開頭語: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
希望你收到這封郵件的時候是一個(ge) 健康積極的狀態。
先問候家人的情況:
假如說想要換課,但是我可以先問問你家的狗怎麽(me) 樣,爸爸媽媽的身體(ti) 怎麽(me) 樣,最近疫情之下有沒有戴口罩。這些禮節和套路,都是必不可少的溝通技巧。
如果必須要在老師出城或休假期間發郵件,開頭需要先表達自己打擾了對方以示歉意。
2. 15頁的final project讓我頭禿
當上大學之後拿到一份15頁的final project作業(ye) ,這麽(me) 多內(nei) 容該怎麽(me) 劃分:introduction需要寫(xie) 幾頁?body paragraphy寫(xie) 7頁還是8頁?conclusion需要和introduction一樣長嗎?需不需要寫(xie) 一些counter argument?等等一係列都是大家之前從(cong) 來沒有接觸過的問題。
其實我們(men) 在高中學到的比如counter argument,在真正的research essay中很少會(hui) 用到,寫(xie) 作上的長度也比我們(men) 所理解的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文章長度要長,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哦。
3. 一周閱讀200頁學術文獻,我哭暈在廁所
同學們(men) 如果大學進入的是那種文科要求高或者老師管理比較嚴(yan) 的學校,可能經常會(hui) 有那種一周讀完一本書(shu) 甚至是兩(liang) 本書(shu) 的要求,很多同學一篇學術文章讀下來都是比較難的,更何況三四篇;有一些老師甚至上課直接點名讓學生來談一談某一argument是怎麽(me) 說的情況。所以,在大學中會(hui) 閱讀paper也是很重要的一項技能。
4. 不懂美國文化,和美國同學沒話說
初入美國,可能很多同學一開始會(hui) 不知道該如何和當地同學聊天。如果想要更了解美國文化、更快融美國生活,最好的途徑就是寫(xie) 作和閱讀,多表達自己,多輸入輸出一些知識,才能和美國同學打成一片
學術寫(xie) 作難點淺析
1. 在歐美有著一套完整、成熟的寫(xie) 作規則,必須老實遵循
學術寫(xie) 作有著完善且完整的成套規則,比如說introduction寫(xie) 多長,abstract寫(xie) 多長,body paragraphy大概要有幾點,論證一個(ge) 事情的時候要先寫(xie) 論點、論據還是分析。這些順序和引用規則都有特別詳細的不成文規定,沒有人會(hui) 告訴你要先寫(xie) 觀點,再寫(xie) 證據,再寫(xie) 分析,但是縱覽美國人的論文,會(hui) 發現其中都蘊含著這樣的一種寫(xie) 作邏輯。
2. 動輒上千字的作業(ye) 讓人不知道如何規劃
無論是多長的文章,隻要在頁數和字數上有清楚的規劃,便都可以比較容易寫(xie) 出來。比如要寫(xie) 一篇20頁的作業(ye) ,可以先計劃好,introduction寫(xie) 5頁,body paragraphy argument 1寫(xie) 5頁......分出層級來,每天寫(xie) 一點內(nei) 容,這樣不僅(jin) 會(hui) 降低每天的工作量,也會(hui) 更有效率安排自己的寫(xie) 作作業(ye) 。
3. 前期閱讀積累量要求極大,對於(yu) 文化敏感、國際視野要求高
Research essay需要前期做大量閱讀、查閱相關(guan) 資料,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吸收大量信息成為(wei) “專(zhuan) 家”,從(cong) 而在文章中引經據典,對於(yu) 學生個(ge) 人的文化敏感和國際視野要求較高。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