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背景基本是神經科學方向,同時又具有BioE相關(guan) 的科研經曆,以後打算進行neuroengineering方向的研究。所以我申請的項目既有Neuroscience,也有Biology這類大的umbrella項目,也有BioE項目。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請經曆和心得,希望能對想要申請美國PhD項目的同學們(men) 有所幫助。當然了,我的經驗隻是個(ge) 人的一麵之詞,並不一定適用於(yu) 所有人和所有情況。所以請看完文章後,務必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jue) 策哦!
關(guan) 於(yu) 科研,我大概是從(cong) 大二開始進入實驗室的。當時我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ge) 非常nice的老師,他給了我很多自由和支持,讓我參與(yu) 了幾個(ge) 有趣的課題。其中一個(ge) 課題是關(guan) 於(yu)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我們(men) 用果蠅作為(wei) 模型動物,研究了一種基因突變對果蠅神經元的影響。這個(ge) 課題讓我對神經科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體(ti) 會(hui) 到了做科研的樂(le) 趣和挑戰。
大三的時候,我又有了一個(ge) 很好的機會(hui) ,就是去美國進行暑研。這次暑研是在一個(ge) 很牛的實驗室,主要做neuroengineering方麵的研究。他們(men) 用一種叫做optogenetics的技術,可以用光來控製神經元的活動。這個(ge) 技術非常酷,也非常有前景,可以用來研究神經係統的功能和機製,甚至可以用來治療一些神經相關(guan) 的疾病。我在那裏做了一個(ge) 關(guan) 於(yu) 視覺係統的課題,用光刺激小鼠的視網膜,觀察它們(men) 的行為(wei) 反應。這個(ge) 課題讓我對neuroengineering方麵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也讓我認識了很多優(you) 秀和友好的同事和老師。
所以我下麵要講的東(dong) 西主要適用於(yu) 美國PhD項目申請
01、推薦信/科研經曆
在所有的申請因素中,我認為(wei) 最關(guan) 鍵的要素就是好的推薦信。推薦信一般三封,也可以更多,但是個(ge) 人覺得並不是很有必要。
我認為(wei) 一封好的推薦信可以直接影響到申請的結果。
何謂“好”的推薦信呢?
首先,就是力度必須要強,導師是真心的認可你、欣賞你。其次,如果導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可能會(hui) 更有幫助一些。
但是“強”和“牛”在這兩(liang) 個(ge) 要素中,我認為(wei) “強”無疑是更重要的一個(ge) ,因為(wei) 我也聽說過一些老板特別大牛,但是實驗室人很多、老板不是很有時間接觸每個(ge) 同學,而且每年要寫(xie) 數十封推薦信、對每個(ge) 同學印象可能也不是很深刻,這種情況下寫(xie) 出來的推薦信就基本就不是十分有力度了,很可能會(hui) 對同學的申請幫助不是很大。
另外直接相關(guan) 的就是科研經曆了,豐(feng) 富的科研經曆對於(yu) 生物類的PhD申請可以說是至關(guan) 重要的事情。但是事實上,經曆多了當然不是壞事,但是寫(xie) 在申請中的,並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人具有很多段科研經曆,但是如果把這些經曆都寫(xie) 在了CV和PS裏麵,我認為(wei) 並不是好事,因為(wei) 如果寫(xie) 的細致了會(hui) 導致過於(yu) 冗長,如果寫(xie) 的不夠細致呢又讓人感覺膚淺,或者你的理解不夠深入。
02、PS (個(ge) 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和CV (簡曆)
對於(yu) 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這兩(liang) 種我們(men) 通常都稱作PS,他們(men) 基本的要求是類似的。
基本上都是講述你的科研經曆,為(wei) 什麽(me) 想要做科研,為(wei) 什麽(me) 想要來這個(ge) 項目,以及以後想做什麽(me) 方向的研究。
我認為(wei) ,除了前麵提到的推薦信,PS和CV可能是申請中第二重要的東(dong) 西。
CV通常有非常固定的模版,你能夠發揮的東(dong) 西並不多,注意用詞要簡潔準確,排版幹淨美觀。
PS相對來說,你能發揮的東(dong) 西就很多了。
同樣的科研經曆,寫(xie) 法不同,可以講出很不一樣的故事。在寫(xie) 之前最好先想好自己要以什麽(me) 樣的邏輯來穿起自己想要提及的幾段科研經曆,每一段主要想表達什麽(me) ,不是為(wei) 了堆砌而堆砌。
一定要確保凡是你寫(xie) 上去的科研經曆,自己就要非常清晰,為(wei) 什麽(me) 做,你做了什麽(me) 貢獻,否則麵試的時候人家一問,你如果說不清楚就非常尷尬了。
除了科研經曆,也可以提及自己其他方麵的經曆,但如果不關(guan) 乎學術,需要嚴(yan) 格控製篇幅。科研經曆之後,通常會(hui) 寫(xie) 自己為(wei) 什麽(me) 想要做學術(當然在講述科研經曆之中也要經常提及這一問題),以及想要做什麽(me) 方向的研究,它為(wei) 什麽(me) 吸引你。
最後,你為(wei) 什麽(me) 想要申請這所學校的這個(ge) 項目,項目中有哪些老師的研究你很感興(xing) 趣,通常會(hui) 舉(ju) 2-3個(ge) 例子說明。
好的PS一定是先能夠感動自己的,否則何以感動別人。在寫(xie) PS的時候,我對於(yu) 自己的課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為(wei) 自己的經曆而感動。
千萬(wan) 不要覺得你的經曆沒有什麽(me) 感動之處,看著自己的努力讓你短短大學幾年之間有了這麽(me) 多的成長,這麽(me) 多的經曆,你不感動嗎?
寫(xie) 完之後,最好能夠交給幾位你信任的優(you) 秀的學長學姐,讓他們(men) 幫忙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幫助你把PS改得更好,確保邏輯通暢,課題描述清晰,應該有的要素不缺,並且盡量做到出彩。
PS修改的遍數是沒有上限的,不到最後一刻,修改就不要停下。
有時候讀一讀文章,就會(hui) 發現:誒,我那個(ge) 地方用這個(ge) 詞會(hui) 更準確啊;跟別人討論討論,又想到自己的未來計劃是不是寫(xie) 得過於(yu) 模糊,然後再回去改一改。
會(hui) 有很少數的學校需要交兩(liang) 篇文書(shu) ,除了這個(ge) 通常意義(yi) 上的PS,還要一篇主要講述人生經曆,但是因為(wei) 絕大多數的學校都不會(hui) 要求,我們(men) 這裏就不仔細討論了。
03、標準化考試成績
主要指的是「GPA和GRE、TOEFL」考試的成績。
這些東(dong) 西雖然說不能起到決(jue) 定性的作用,但是也是一個(ge) 基本的東(dong) 西。高了不一定有幫助,但是如果低了還是會(hui) 影響申請的。
聽說有些大的項目,因為(wei) 收到的申請過多,第一輪篩選就直接用GRE、TOEFL和GPA來篩了,可以說非常暴力,但是也確實體(ti) 現出這些東(dong) 西還是有一定重要性的。
GPA某種程度上是一個(ge) 人學習(xi) 能力的體(ti) 現。但是我認為(wei) ,對於(yu) TOFEL、GRE這樣的考試,應該抱著認真的心態準備,一兩(liang) 次之後如果感覺再考也不一定會(hui) 有大的提升,就可以不用執意一直考了,還是比較浪費時間的。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在準備的時候就抱著“就這一次”的心態來準備,全力以赴,然後爭(zheng) 取一次考過,省力省心。
我當時準備GRE的時候就是一個(ge) 暑假基本上別的事情都沒做,完全用來準備GRE了,雖然辛苦,但是回想起來還挺好的,因為(wei) 高中之後再沒有那種一段時間心無旁騖隻做一件事情的感覺了。
不過現在很多學校都不強製要求GRE了,所以可以看出這些標準化考試成績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某種程度上或許是你申請時比別人更優(you) 秀的一種體(ti) 現。
04、選擇項目(必看)
我覺得選擇項目同樣是有學問的。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ge) 籃子裏,比如我雖然是神經背景,但是在申請的時候並沒有全部申請神經的項目。
這裏要特別提醒做神經的同學,神經的項目近幾年是越來越熱,在很多麵試的時候都發現,近幾年每年神經項目的申請人數較上一年都達到近兩(liang) 倍,因此之後的同學要注意分散風險,不要全部申一樣的項目。
選擇相對較為(wei) 容易申請的項目,其實之後可以選擇一樣的實驗室,因為(wei) 很多老師都同時在很多項目裏麵。
因為(wei) 有些項目因為(wei) 經費原因,對國際生非常不友好,要盡量避開這些項目。
05、套瓷
遇到好的導師可以給你很多幫助;即使是一般的也會(hui) 說如果你去的話找他聊聊,這時候如果你拿到了麵試就可以選他/她當麵試官,之前聯係過一般還是不錯的。
這裏麵有一些心理學依據:重複曝光效應,社會(hui) 心理學上也稱為(wei) 熟悉定律,簡單來說人們(men) 會(hui) 對多次出現在自己麵前的東(dong) 西顯示出偏好。這是我當時申請時一位心理係雙學位的大神學姐向我提到的。
我當時請教她申請中需不需要 “套瓷”,以及她覺得這件事有多大作用。她向我解釋,由於(yu) 你給教授們(men) 的郵件會(hui) 增加你在TA眼中的曝光,因此即使他沒有明確提出幫助,或者沒有下意識幫你,也會(hui) 由於(yu) 重複曝光效應,而在再次看到你的名字的時候產(chan) 生些許偏好。
而這種些許的偏好,可能就會(hui) 無意之中對你能不能拿到麵試、以及麵試中他對你的表現產(chan) 生影響。因此,我當時申請季是有去主動聯係一些我非常感興(xing) 趣的導師的,也獲得了或多或少的幫助,也可能有一些隱形的重複曝光效應帶來的福利。
套瓷信的寫(xie) 法還是蠻有講究的,我個(ge) 人及其反對“海套”,就是寫(xie) 差不多一樣的發給一堆老師,我感覺這種信基本沒什麽(me) 用,基本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沒用心。
另外,第一封套瓷信也不能太長,實驗細節、結論什麽(me) 的,我覺得都不用寫(xie) ,要不然基本沒人有耐心看完,老師們(men) 還挺忙的。
我一開始就寫(xie) 的挺長的,講了自己做過幾個(ge) 課題,每個(ge) 課題大概都做什麽(me) 、發現了什麽(me) 之類的,然後等了好久幾封基本都沒人回,後來谘詢了前輩,然後才明白過來,然後趕緊改短,頓時就收到了好多回複。
06、麵試
我當時麵試了不少學校,甚至除夕都在趕去美國麵試的路上。
一般可以選擇on site或者remote.建議如果可能的話,盡量選擇on site.
一是可以體(ti) 驗學校的氛圍,感受到那裏的學生是不是愉快,學校的感覺是不是你喜歡的,為(wei) 接下來選擇offer提供基礎。
二是有傳(chuan) 言說on site麵試拿到offer的可能性更大,不過究竟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周圍很多優(you) 秀的同學remote也照樣可以拿到很好的offer的。
不過即使僅(jin) 從(cong) 人生經曆的角度來說,on site也更有趣、更難忘一些。時隔兩(liang) 年多,再回想我當時的麵試,基本記不起聊了什麽(me) ,大多能記得的都是那個(ge) 城市的景色如何,吃到了什麽(me) 好吃的菜,玩到了什麽(me) 有意思的東(dong) 西,遇見了什麽(me) 可愛的小夥(huo) 伴(捂臉)。
不過去年因為(wei) 疫情,好多小夥(huo) 伴都沒能來麵試,隻能remote了,有點小遺憾,今年看美國的形勢可能也比較難on site了,希望明年申請的學弟學妹可以好運。
麵試的通知比較早的一般在聖誕節前後,晚的話可能就到一二月了。最早的麵試安排可以早到1月中旬,不過大多是的是在二月,甚至也有到三月份的。結果通常麵試後一兩(liang) 周之內(nei) 就可以得到通知。
生物類麵試通常會(hui) 讓你自己選希望的麵試官,然後最後committee會(hui) 根據你的選擇做安排,通常會(hui) 有幾位是你自己選的,然後也有幾位是他們(men) 安排的。
我經曆過的所有麵試的時候都是一對一地聊。麵試官總共一般4-5位,我經曆過麵試官最多的一場多達12位,一位一位聊,簡直要哭的節奏。
然後麵試的時候,一般會(hui) 帶你玩耍、吃吃喝喝,去藝術館、去酒吧之類可以說常規操作,甚至還有帶我們(men) 去百老匯看劇的,總之大家都會(hui) 努力說服你我們(men) 這裏如何如何好玩,歡迎你來這樣的。
這類娛樂(le) 環節就have fun就好了,當然注意自己的言行得體(ti) ,跟老師同學們(men) 隨便聊聊,也不要隻想著自己的麵試,體(ti) 驗不到這些快樂(le) 也挺遺憾的。
當然了,娛樂(le) 環節肯定不是麵試的重頭戲。重頭戲在於(yu) 你和麵試官的聊天,你能不能講清楚自己的科研,並且對於(yu) 麵試官的科研、你自己課題、PhD以及以後的學術生涯,展示出了足夠的熱情。
了解麵試官的科研
我覺得在生物類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PhD申請,對麵試官的研究了如執掌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實申請真的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如果你自己一個(ge) 人沒辦法麵麵俱到,還是要尋求專(zhuan) 業(ye) 人士的幫助。
因為(wei) 麵試都是麵試官的評分,所以如果能夠和麵試官聊得開心,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一般來說麵試官對你的評價(jia) 會(hui) 不錯。
而要想和麵試官聊得開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冷場,當麵試官沒有話說的時候,我們(men) 能夠找到合適的話題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覺得比較合適的話題就是聊他們(men) 的科研,很多科學家聊起自己的工作都會(hui) 非常興(xing) 奮,會(hui) 給你講很多自己有趣的發現,而這時,你最好能夠問出比較有見地的問題。
一般他們(men) 並不要求我們(men) 知道很多他們(men) 做什麽(me) 的,但是如果你之前讀過他/她的文章,比較了解他/她的研究,就可以更容易地問出好的問題。另外建議最好對於(yu) 每一個(ge) 麵試官,最好提前準備至少兩(liang) 三個(ge) 問題,用於(yu) 冷場的時候。
甚至我遇到過一些比較有個(ge) 性的麵試官,上來不問你任何和你的research相關(guan) 的問題,直接問“你對我有什麽(me) 問題”,這時候如果之前完全沒有準備,就非常尷尬了。
對自己的科研足夠了解
這個(ge) 應該是一個(ge) 必須的事情了,如果被問到自己課題的相關(guan) 問題,還含糊不清,就非常不利了。但是,允許有不會(hui) 的問題,如果你確實不知道一個(ge) 東(dong) 西的答案,大方的承認“我不知道”或者“我們(men) 確實沒做過這方麵的實驗”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明明不知道卻還希望裝成知道的樣子,很可能會(hui) 被看出來,往往得不償(chang) 失。
不少麵試官上來會(hui) 問“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your research”,然後再就你講的東(dong) 西具體(ti) 問。一般沒有什麽(me) 反應時間,建議提前組織好語言,防止到時候講得不夠清楚或者語言囉嗦造成不好的印象。而且一般第一遍不用太細致,三分鍾之內(nei) 就好,講清最重要的工作和發現,對方如果確實對什麽(me) 感興(xing) 趣會(hui) 繼續追問的。
展示出自信和對科研的熱情
麵試的時候展示出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發現美國同學常常比較自信,所以我們(men) 不要在這上麵吃虧(kui) 。
另外,在講自己的課題的時候展現出對科研的熱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ge) PhD項目應該是很希望自己的學生對科研充滿熱情的;在問麵試官問題的時候,要讓他們(men) 感到你真的非常感興(xing) 趣。
應該問的問題和不應該問的問題
如果麵試官給你提問的機會(hui) ,最好的問題就是問關(guan) 於(yu) 他們(men) 的科研。其次,如果科研聊完了,或者實在麵試準備時間倉(cang) 促不太了解他們(men) 的科研,可以問:
1)您最喜歡這裏的什麽(me) ?
2)您對PhD生活有什麽(me) 建議?
3)你覺得某個(ge) 領域(他的研究領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me) ?
4)您下一步最想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等等。
總之就是,盡量展現出你對PhD生活的好奇和熱情、對這個(ge) 學校的熱情,真的很想來,很想做好PhD等等。
我覺得最好不要問關(guan) 於(yu) 薪水的問題,因為(wei) 你從(cong) 別的地方總能知道,而且問這種問題並不會(hui) 對你有什麽(me) 好的加分。另外有些教授有些東(dong) 西不太想說,比如他們(men) 開的公司之類。為(wei) 了避免犯忌,最好不要問這類敏感的問題。
麵試之後的事情
給老師發感謝郵件,謝謝與(yu) 麵試官愉快的交談,如果你從(cong) 交談中學到了什麽(me) 重要的事情、或者關(guan) 於(yu) 他們(men) 的科研有趣的事情,等等,都可以在郵件裏麵提及,remind他們(men) 想起來和你交流的愉快。
我認為(wei) 這不僅(jin) 是一種基本的禮節,也會(hui) 給麵試官留下好的印象,可能對麵試結果也有好處。
結語
我認為(wei) 在準備之前,首先自己想清楚為(wei) 什麽(me) 想要出國讀博士,確保不是因為(wei) 周圍人出國於(yu) 是自己就跟著走這樣連自己都難以說服的理由,這樣在接下來繁瑣的申請程序中你才會(hui) 保持努力的動力。
留學申請通常要放棄一些東(dong) 西,比如保研的名額等等,而且周圍保研同學大四壓力就小不少的快樂(le) 你也不會(hui) 體(ti) 驗到,你隻能在他們(men) 已經開始愉快的玩耍(不是)的時候還要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肝一個(ge) 個(ge) 申請材料,寫(xie) 一篇篇文章,填一份份表格。
當然了,當這些都過去之後,回望自己的申請經曆,會(hui) 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所以,除去結果對你的意義(yi) 之外,這個(ge) 過程本身,也是一個(ge) 難忘的人生體(ti) 驗。
最後,祝想留學的小夥(huo) 伴都能好好準備,拿到心儀(yi) 的offer!也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幫助和啟發。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