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美高曆史作業(ye) 、考試、GPA的構成
問題5、美高曆史作業(ye) &考試的形式、難 度,常見GPA構成
作業(ye)
美高常見的曆史作業(ye) ,一般來講,在常規課程和榮譽課程老師布置閱讀材料,為(wei) 課堂的小測或者課堂討論做鋪墊,是曆史作業(ye) 常規的模式。
其次就是很多老師會(hui) 在每個(ge) 單元學完或者學完一個(ge) 特別重要的知識點以後,會(hui) 布置一個(ge) 大作業(ye) ,要求學生寫(xie) 曆史類的論文,主要考察學生對於(yu) 知識點的綜合理解,或者讓學生寫(xie) 研究報告,可能自己一個(ge) 人完成,也可能是小組協作。
第三種形式在AP課程比較常見,就是有的學校老師年歲比較大,會(hui) 要求學生買(mai) 習(xi) 題冊(ce) ,會(hui) 布置練習(xi) 題。有的老師可能是讓學生登錄CB賬號,老師把題目放在上麵,學生online做完以後,自動批改,統計分數。
測試 測試一般來講分為(wei) 三種形式,一種是課堂小測quiz,主要考的是本節課的內(nei) 容。有的老師可能在上課剛開始就考quiz,主要考察學生有沒有讀書(shu) 。或者有的老師習(xi) 慣在課下下課時才考,考察學生這節課有沒有認真聽講。小測quiz,主要考察是對於(yu) 本節課知識的吸收程度。
第二種是學完一個(ge) 單元,很多學校會(hui) 有單元考。單元考顧名思義(yi) 是考察一個(ge) 單元的學習(xi) 情況。 第三種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期中期末考試,有的學校隻有期末考試。
GPA構成
具體(ti) 來講GPA的構成結構分為(wei) 4塊,一是作業(ye) ,二是單元測試成績,三是期中或者期末的測試成績,四是課堂表現、作業(ye) 。單元測試,占到總成績的20%到40%,期末考試可能會(hui) 占20%到40%,所以要求學生每一個(ge) 考試都要考好。 在單元測和期末考試中,寫(xie) 作是一個(ge) 特別重要的點。
因為(wei) 在這些考試中選擇題,至多能占到50%,有些考試甚至可能是30%,甚至可能是20%。大部分題目其實都是考察學生寫(xie) 作,比如說簡答題、或者Long Essay Questionm,有的老師甚至出DBQ(Document based Question)就材料分析寫(xie) 作。在這種情況下,單元測之後,期末考試寫(xie) 作十分重要,占比能夠到60%。如果學生想讓自己的GPA比較理想,寫(xie) 作技巧是重中之重。
美高曆史寫(xie) 作的4種題型:簡答題、長論文、材料分析題、研究型論文的區別與(yu) 聯係
簡答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於(yu) 知識點細節的了解。答題難點是很多學生可能背不下來知識點,容易出問題。
長論文叫做Long Eassay,或者被一些非AP稱為(wei) Argumentive Essay。老師出一個(ge) 題目,然後學生根據史實寫(xie) 一篇作文,要求全程圍繞這個(ge) 題目進行作答,根據史實支撐自己的答案。
中國學生的答題難點,一是結構不清楚。因為(wei) 美國的行文結構跟中國很大不同。美國文前都是鋪墊,不像國內(nei) 可能要開門見山。所以很多學生在開頭部分就把分數都扣沒了。
其次就是學生可能答案的細節不足。另外有的老師他還可能就是明確的要求,要求分析證據為(wei) 什麽(me) 是證據,要說清楚。
研究型論文,中國學生出現的常規問題就是寫(xie) 作,比如不知道怎麽(me) 選題。
DBQ根據所給材料寫(xie) 一篇作文。要回答給出的問題,然後利用現成的材料作為(wei) 證據來支撐。中國學生麵臨(lin) 的問題是,沒有史料分析的訓練,出現了一個(ge) 短板。再加上美高老師的傳(chuan) 統問題:說不清楚方法。就會(hui) 導致中國學生在寫(xie) 作方麵非常吃力。
問題6 去美高之前,做哪些準備可以避 開美高曆史問題?
首先要先對自己學校的曆史類課程的設置要有一個(ge) 了解。例如9年級新生入學前,至少要知道自己要學哪類曆史,什麽(me) 時候學完,等等,知道學校的基本教學安排。
第二,了解學校的教學安排以後,就可以開始準備閱讀曆史類書(shu) 籍。先掌握所學曆史類別的基本細節,有一定的基礎,到學校就會(hui) 節省很多閱讀材料的時間。
第三就是一定要保持憂患意識,可能自己的寫(xie) 作能力真的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me) 強。雖然托福的寫(xie) 作水平可能比較高,但嚴(yan) 格講托福寫(xie) 作,更多是北美語言類的測試,偏學術類的新聞語言類的測試,並不代表真正學術類的寫(xie) 作水平。所以學生一定要提前了解,學術類寫(xie) 作的要求和技巧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