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免疫學碩士項目申請經驗分享

大家好,我是Linda,是Emory生物專(zhuan) 業(ye) 的大四學生2023Fall申請季,截止到目前拿到的Offer有哈佛大學免疫學碩士項目Harvard Immunology西法尼亞(ya) 生物工程碩士項目UPenn Bioengineering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生物技術項目NUS Bio Technology,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代謝生物學碩士項目UC Berkeley Metabolic Biology

今天,我想從(cong) 學術經曆,誌願服務經曆和申請項目分析三個(ge) 角度,來跟大家分享自己逐漸聚焦未來專(zhuan) 業(ye) 職業(ye) 發展方向的過程。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未來申研有幫助。

01、我的專(zhuan) 業(ye) 選擇:為(wei) 什麽(me) 是生物?

往前回顧到最初進Emory的專(zhuan) 業(ye) 選擇,就要提到我高中在Emory的夏校經曆。記得Emory夏校主要關(guan) 注的是癌症裏麵的免疫療法,正是因為(wei) 這個(ge) 經曆,讓我一直對癌症研究,尤其是免疫療法比較感興(xing) 趣。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將來想在這個(ge) 方向繼續探索,因此在Emory找實驗室的時候,我也會(hui) 有意去找免疫和癌症方向的研究。

雖然過程中不斷碰壁:免疫的那幾個(ge) 主要研究者(PI)都沒有給我回複,但我對癌症免疫方向的興(xing) 趣是我本科期間選擇並堅持生物專(zhuan) 業(ye) 的主要驅動力。

以Pre-Med的身份進入Emory之後,專(zhuan) 業(ye) 課的學習(xi) 不僅(jin) 使我加深了對於(yu) 生物的理解,過程中的自我觀察和反思也幫助我進一步聚焦了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選擇。比如統計課的上課經曆,就讓我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喜歡純理論的運算過程,反而是生物課接觸到的人體(ti) 細胞和各種結構更能激發我的探索欲。

除了專(zhuan) 業(ye) 課,另一個(ge) 影響我專(zhuan) 業(ye) 理解和職業(ye) 選擇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的實驗室經曆,過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認知到了自己對於(yu) 做科研和探索科學這個(ge) 事情本身的基本態度。

對於(yu) 生物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來說,一些比較常見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有醫學院和PHD,本科畢業(ye) 直接工作的人很少,往上走就意味著研究經曆其實變成了標配。因此,我覺得對於(yu) 生物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來說,關(guan) 注實驗室(Lab)並嚐試各種機會(hui) 應該是很自然的過程。

如果聚焦到我個(ge) 人,大一下學期因為(wei) 疫情其實一直在上網課,大二的春天回到美國後,我就開始在學校官網上留意和搜尋Lab信息。整體(ti) 申請過程並不複雜,可以理解成是學生和PI在雙向選擇。我需要先在學校官網上麵篩選一些自己感興(xing) 趣的實驗室,給每個(ge) PI都發郵件。收到郵件後,如果PI也對我感興(xing) 趣,就會(hui) 跟我約時間當麵聊一聊,算是一個(ge) 不太正式的麵試過程。聊完之後他們(men) 如果也覺得OK,就算是進了。

我所在的實驗室共有1個(ge) PI,44個(ge) 博士後,1個(ge) 博士在讀,1個(ge) 碩士和2個(ge) 本科生。PI同時還要出診,每天有很多會(hui) 議,會(hui) 安排博士後或者博士生作為(wei) 導師直接帶本科生。

Lab跟上課相比是兩(liang) 種完全不一樣的學習(xi) 方式:上課是通過講座,知識麵很廣。但在Lab中,真正關(guan) 注的領域非常小,可能隻有一兩(liang) 個(ge) 項目,每個(ge) 項目所涉及的內(nei) 容也很窄,基本隻關(guan) 注到幾個(ge) 蛋白質或者一兩(liang) 種細胞。過程中會(hui) 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在一個(ge) 很窄的領域裏,自己真正上手並參考大量文獻,不斷試錯和摸索。

在一個(ge) 正在進行的項目中,可能某個(ge) 問題目前階段確實沒有答案,那隻能跟同樣有疑問的同事們(men) 和導師討論,或者自己去讀前人的文獻。上課像是打靶子,你知道靶子在哪,隻需要訓練怎麽(me) 能打到它,但是Lab像在森林裏打獵,想要打到一個(ge) 獵物,但不知道它在哪裏,隻能通過一些腳印或者聲音,在森林裏轉轉悠悠地找。

基於(yu) 以上特性,對於(yu) 生物專(zhuan) 業(ye) 的同學來說,Lab不僅(jin) 僅(jin) 是呈現在簡曆上的一段經曆,摸索式學習(xi) 中收獲到的包括問題尋找(Trouble Shoot),積極尋找信息分析並做出選擇在內(nei) 的科研思維更為(wei) 重要。獨立負責一個(ge) 小科研項目,讓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生物實驗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出錯的情況很多,很多時候都是在失敗的。

那麽(me) ,接下來需要把自己的每一步都拿出來看,嚐試排除可能會(hui) 出現問題的步驟,思考如何糾錯並把自己扳回正軌。學會(hui) 接受失敗,並在失敗中反思和成長,對於(yu) 將來要讀博士的同學,是很重要的,要有管理者(Manager)的意識,不能隻做追隨者(Follower)。

02、我的申請選擇:生物三專(zhuan) 業(ye) 同申,本科畢業(ye) 後一定要直接申博嗎?

最終決(jue) 定申請Master而不是直接申請PhD,是一個(ge) 非常漫長的一個(ge) 過程。當時在我專(zhuan) 業(ye) 職業(ye) 探索過程中,團隊裏兩(liang) 位有生物學專(zhuan) 業(ye) 背景的老師都給我分享了自己做決(jue) 定的過程和當時的心路曆程。多輪Meeting中,老師們(men) 帶著我一起分析了挺多讀Master和讀PhD的利與(yu) 弊。漸漸的我也意識到,自己讀博的意願其實並不堅定,所以就決(jue) 定先申請Master,後續如果還是對PhD很感興(xing) 趣或者行業(ye) 需要也可以繼續申請,這樣更Flexible。

除了跟擇由的老師們(men) 討論,大三時,我也自發去找了前輩們(men) 了解專(zhuan) 業(ye) 職業(ye) 發展路徑,比如本校的學長學姐或者一些生物領域內(nei) 的專(zhuan) 業(ye) 人士,聽一下他們(men) 的建議。畢竟將來無論是Master還是PhD,畢業(ye) 後除了留校都是要進到行業(ye) 內(nei) 。

通過跟行業(ye) 內(nei) 的人多交流來了解到這個(ge) 領域的發展狀況,能更好地幫助我去做出決(jue) 定。從(cong) 一個(ge) 比較實用的角度來講,比如說要回答“目前這個(ge) 行業(ye) 要找工作, PhD是不是一個(ge) 硬門檻”這樣的問題,行業(ye) 內(nei) 人士的“一手信息”其實是最具參考價(jia) 值的。

如果是從(cong) 個(ge) 人的角度來看,我會(hui) 希望自己未來的工作能夠幫到更多人,讓他們(men) 的生活變得更好。所以就鎖定了應用生物這個(ge) 大方向,想用生物學方麵的知識在醫療健康行業(ye) 貢獻自己的力量,比如醫生,醫藥或醫療器械研發等。

結合以上三方原因並綜合多方信息,查校的時候,擇由老師帶著我把所有排名比較靠前的,開設應用生物的項目都過了一遍。大方向有三個(ge) ,一個(ge) 是生物工程或者生物技術,另一個(ge) 就是更偏統計一些的生物統計。但是我個(ge) 人不是特別喜歡數學和統計,更偏向Wet Lab,不搞數據,要實際去做實驗。所以就鎖定了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這個(ge) 兩(liang) 個(ge) 方向。

當然也有那麽(me) 兩(liang) 三個(ge) 學校,會(hui) 有一些遊離在這兩(liang) 個(ge) 大方向之外的項目,免疫學就是其中之一。結合我本人的背景,更偏純生物,沒有很強的數學和統計背景,所以就選了免疫學跟代謝生物學,跟我的背景更貼合。

相對於(yu) 細胞分子生物學,我覺得我申請的三個(ge) 專(zhuan) 業(ye) ,免疫學,代謝生物學和生物工程,更偏應用。工程很明顯可以用來做那些生物材料或器械,產(chan) 出可以直接應用到醫療行業(ye) 裏。免疫學近幾年因為(wei) 疫情大家關(guan) 注度也會(hui) 比較高,跟疫苗研發直接相關(guan) ,此外它跟癌症還有跟傳(chuan) 染病之間也是息息相關(guan) 。代謝生物學主要關(guan) 注代謝,研究成果跟糖尿病的治療關(guan) 聯性很強。

03、我和機構:收獲了共情和利他,也更深入了解了自我

除了學術(Lab經曆),我的個(ge) 人經曆中,誌願服務其實是另一個(ge) 很突出的亮點。通過機構的誌願服務活動,我加深了自己對於(yu) 自我,個(ge) 人追求和世界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過程中我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軟性技能,比如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最開始接觸到機構是要去Emory上學的時候,約到了一個(ge) 馬上要從(cong) Emory同畢業(ye) 的學姐,因為(wei) 對誌願服務比較感興(xing) 趣,所以我就問了學姐她比較推薦的社團。她當時就提到了機構,說是一個(ge) 留學生和華人群體(ti) 比較多的一個(ge) 社團,建議我可以了解一下。

大一第一學期,我也是想這也加入進看看,那也加進看看,跟著機構一起做一些當誌願服務活動,比如說當時他們(men) 每個(ge) 月會(hui) 去老人院陪伴老人家,給他們(men) 表演節目,陪他們(men) 聊天。

在參加活動的過程當中,我最終決(jue) 定留下來主要是因為(wei) 這個(ge) 活動當中接觸到機構的人,都很真誠善良,是對誌願服務非常有熱情,我很喜歡這樣的氛圍。

比如,我還是大一新生的時候,就覺得學長學姐和師姑師伯對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哪怕是剛進來沒幾個(ge) 月的大一新生,都非常關(guan) 心,在試圖去更多地認識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也非常包容,感覺是特別想要幫助我們(men) 盡快融入環境。

大二的時候是網課,所以其實活動上麵稍微有點停滯,大家隻能在網上進行一些活動和會(hui) 議,大二暑假回來美國的時候,師姑師伯還來找了我,送了一些他們(men) 自己做的粽子和不少零食。

後來大三那年中秋節,他們(men) 也是開車過來給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送了月餅,還有很多零食,確實是把我們(men) 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關(guan) 心,當時覺得很感動。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國G5接受重申嗎?重申成功幾率大嗎?官方最新態度來了!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