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著名文理學院波莫納學院的招生主任Adam Sapp所說,“文書(shu) 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在於(yu) 這是學生直接與(yu) 招生辦公室對話的機會(hui) 。”因此,如何把握住這一機會(hui) ,在“對話”中脫穎而出,讓招生官在數以萬(wan) 計的申請者中記住甚至喜歡你,是每個(ge) 申請季的學生都要麵臨(lin) 的一項挑戰。那麽(me) ,到底什麽(me) 樣的文書(shu) 才稱得上好文書(shu) ?
文書(shu) 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在於(yu) 這是學生直接與(yu) 招生辦公室對話的機會(hui) 。
與(yu) 博雅教育一脈相承
“放眼全球,美國本科申請的主文書(shu) (personal statement)可謂是獨樹一幟的存在。”機構合夥(huo) 人M老師對英美加等留學國的本科文書(shu) 進行了對比,“同樣都是申請者通過自己的文字向學校傳(chuan) 遞信息,英國、加拿大等地的大學關(guan) 注文書(shu) 中所展現出的學術能力以及專(zhuan) 業(ye) 要求、與(yu) 學校的適配度,雖然美國大學也會(hui) 通過‘Why school(為(wei) 什麽(me) 選擇這所學校)/why major(為(wei) 什麽(me) 選擇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等補充文書(shu) 了解這些內(nei) 容,但招生官更希望通過主文書(shu) 了解申請者是怎樣一個(ge) 人,有哪些特質以及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經曆和想法。”
這種差異與(yu) 美國崇尚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不無關(guan) 係,其中liberal一詞本身也代表了學生以文字闡述自己思想的能力。美國大學強調培養(yang) 全麵發展的個(ge) 體(ti) ,希望學生具備廣泛的知識、批判性思維、終身學習(xi) 能力和積極的社會(hui) 參與(yu) 態度。
閱讀和寫(xie) 作作為(wei) 博雅教育的基石,在教育過程中備受重視,並不局限於(yu) 語言、文學類課程。因此,“無論是計劃學習(xi) 計算機專(zhuan) 業(ye) ,還是國際關(guan) 係專(zhuan) 業(ye) ,學校都希望看到申請者能夠進行有效並真切的表達,展現你有怎樣的成長和學習(xi) 經曆,而這些經曆又塑造了你怎樣的個(ge) 性、價(jia) 值觀等等。”
M老師還指出,近些年,除了文書(shu) 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如布朗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鮑登學院等校開始接受或者鼓勵申請者提交個(ge) 人介紹視頻作為(wei) 補充申請材料。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學校都是希望在各項可量化的指標外,通過文字、畫麵等更為(wei) 感性直接的方式聽到申請者本人的聲音。
好文書(shu) 不同於(yu) “優(you) 秀作文”
“我原以為(wei) 自己肯定不會(hui) 被錄取,因為(wei) 和同學的文書(shu) 比,我的看起來不夠‘高大上’。”Zoe回顧自己的申請時這樣說道。但後來收到塔夫茨大學的錄取後,她才漸漸明白恰恰是這篇文書(shu) 幫助她打動了招生官。盡管文書(shu) 隻記錄了生活中的平凡片段,但折射出她如何通過繪畫和戲劇這兩(liang) 個(ge) 最喜歡的藝術形式中與(yu) 過去的自己和解。
一些家長可能在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文書(shu) 時驚訝不已,會(hui) 發現和預想的有很大不同:文書(shu) 沒有突出孩子所取得的成績成就,也沒有明確展現出孩子的優(you) 勢優(you) 點,反而那些文章中看起來稀鬆平常的故事與(yu) 對話似乎暴露了孩子的不足與(yu) 弱點。這樣真的可以嗎?
M老師對家長的這種反應並不陌生,“家長之所以會(hui) 有這種想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yu) 他們(men) 以及幫助他們(men) 給文書(shu) 提建議的人並不太了解美國的話語體(ti) 係,仍然以中國式作文的思路來揣摩申請文書(shu) 。但實際上,兩(liang) 套文化體(ti) 係的語言偏好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同時也間接地體(ti) 現了在價(jia) 值觀上的差異。”
由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教育中的作文訓練容易形成固定的套路和模式,“當你在申請文書(shu) 中采用中國式作文的思路,帶來的最大問題是,呈現出的往往不是一種真誠的交流。”M老師說道。在招生官審閱申請材料的短短幾分鍾內(nei) ,如果文字中缺乏真實的、貼近生活的複雜感情,是無法引起共鳴、形成記憶點的,也就很難打動讀者,更遑論從(cong) 龐大的競爭(zheng) 群體(ti) 中脫穎而出。並且越是看起來“高大上”的“優(you) 秀學生總結”,越容易使讀者產(chan) 生距離感,甚至生厭。
每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都會(hui) 選出幾篇優(you) 秀的文書(shu) 在官網上展出,從(cong) 中你會(hui) 發現這些文書(shu) 所講述的通常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可能是生活中若幹個(ge) 小事件所引發的思考。比如,Rozanne從(cong) 自己學習(xi) 鉤織獨角獸(shou) 玩偶的經曆引申到對於(yu) 人生目標的思考,Elizabeth兒(er) 時和奶奶玩撲克時所學到的道理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Dante將在國際象棋中學到的“全局觀”用於(yu) 生活,等等。在這些故事裏,主人公不需要是完美的,但他們(men) 通過這些故事展現了自己的思考和成長,展現出真實而動人的一麵,這是討人喜歡的。
M老師:當你在申請文書(shu) 中采用中國式作文的思路,呈現出的往往不是一種真誠的交流。
與(yu) 其他材料互為(wei) 補充和佐證
Doris老師指出,文書(shu) 並不需要麵麵俱到。不妨將大學申請文書(shu) 視為(wei) 一個(ge) 幫助招生官窺視你的窗口,可以讓你展示出其他申請材料所不能體(ti) 現的真實自我。
在美國大學招生中采用的整體(ti) 評估(holistic review)中,文書(shu) 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yu) 其他申請材料互為(wei) 補充與(yu) 佐證,共同描繪出一個(ge) 完整的申請形象。作為(wei) 申請材料的靈魂,文書(shu) 將活動、獎項、各種成績背後那個(ge) 真實的你勾畫出來,幫助招生官看到各項量化指標背後那個(ge) 活生生的人。認識到這一點,對寫(xie) 好美本申請文書(shu) 至關(guan) 重要。
在和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時,M老師常常喜歡從(cong) 活動和獎項列表入手幫助學生進行回顧。“活動列表裏通常會(hui) 用明確、有力的動詞和清晰、具體(ti) 的量詞介紹學生做了什麽(me) ,但(受字數限製)沒有解釋清楚背後的來龍去脈以及你為(wei) 什麽(me) 要做,也就是你的初衷和想法——而這一點正是大學所關(guan) 注的。因此當你在文書(shu) 中還是下意識地講述自己的各種優(you) 秀,這個(ge) 邏輯在美國大學申請中是不討喜,也是行不通的。”文書(shu) 在整個(ge) 申請材料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實就是回答活動列表背後的各種“為(wei) 什麽(me) ”。
雖然文書(shu) 並沒有將一個(ge) 不具備競爭(zheng) 力的申請者送入錄取寶座的神奇能力,但如果文書(shu) 能夠將申請形象背後的邏輯講透徹,申請者常常能收獲更好的結果。
比如,此前機構錄取耶魯大學的Ryan在主文書(shu) 中講述了自己紮針灸的經曆,其中也闡述了他由這段經曆引發的對於(yu) 科學與(yu) 東(dong) 方傳(chuan) 統文化交叉點的濃厚興(xing) 趣。如果說活動和獎項展現了他紮實的理工科基礎與(yu) 實踐,文書(shu) 則突出了他對人、對社會(hui) 的持續關(guan) 注。這篇文書(shu) 很好地解釋了他為(wei) 什麽(me) 與(yu) 所選的耶魯特色的“科學、醫學及公共衛生史”這樣一個(ge) 文理交融專(zhuan) 業(ye) 高度匹配。
Doris老師:不妨將大學申請文書(shu) 視為(wei) 一個(ge) 幫助招生官窺視你的窗口,可以讓你展示出其他申請材料所不能體(ti) 現的真實自我。
讓蟄伏的故事流淌起來
為(wei) 了幫助每個(ge) 學生講好屬於(yu) 自己的故事,機構每年暑假的文書(shu) 營中,一個(ge) 重要環節就是自由寫(xie) 作(free writing):
“你的學術興(xing) 趣來源於(yu) 什麽(me) ?在校內(nei) 外做了哪些相關(guan) 的事?”
“你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慣例?”
“給你未來的室友寫(xie) 一封信,俏皮地介紹自己,告訴他(她)和你一起生活會(hui) 是什麽(me) 樣子。”
“想象你的人生是一部電影,扮演你的演員獲得了奧斯卡獎。獲得奧斯卡獎的場景是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
……
這些“靈魂拷問”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的源泉,讓過往重要的人生經曆在腦海中靜靜流淌,從(cong) 中捕捉那些對他們(men) 自身成長起到至關(guan) 重要作用的點滴。事實上,這個(ge) 過程不僅(jin) 是幫助學生尋找寫(xie) 作素材,同時也幫他們(men) 順著記憶的脈絡了解過往經曆對自己所產(chan) 生的影響,重新認識那個(ge) 獨一無二的自己。如2023年秋季即將入讀耶魯大學的Clark同學所說,在機構寫(xie) 文書(shu) 的日子是“真正認清自己、對自己更誠實的一個(ge) 過程”。
當然,很多學生在第一次麵對文書(shu) 題目時可能會(hui) 感覺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沒有過轟轟烈烈的獨特經曆,寫(xie) 不出精彩的故事。然而事實上,“每個(ge) 人都會(hui) 有自己不同於(yu) 他人的經曆,free writing正是提供了發現的契機。”Doris老師陪伴學生走過好幾輪申請季,每次都能被新的故事所打動,但“由於(yu) 缺乏經驗,學生有時候無法意識到經曆背後所蘊藏的價(jia) 值和內(nei) 涵,更難於(yu) 搭建框架將這些珍貴的故事串聯起來,突出想要表達給招生官的核心。”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導師會(hui) 不斷和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去發掘仍處於(yu) 蟄伏狀態的故事,探討故事傳(chuan) 遞的內(nei) 核。
正如《讓孩子學會(hui) 與(yu) 自己對話——M老師的文書(shu) 指導故事》中所寫(xie) ,“這些故事更像沉默的獨白,無力表達卻又想要被聽見。”需要的是基於(yu) 多年專(zhuan) 業(ye) 經驗的鑒別、提煉和升華。
在機構,家長同樣是完成文書(shu) 寫(xie) 作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撰寫(xie) “家長文書(shu) ”,家長一同幫助孩子回顧他們(men) 忽略甚至已經忘記的經曆——這些有時也恰恰能為(wei) 文書(shu) 帶來新的靈感和突破口。去年Doris老師在指導學生Michael完成文書(shu) 時,就是通過媽媽的補充內(nei) 容了解到其多民族構成的家族特點,從(cong) 而找到了文化碰撞這個(ge) 突破口作為(wei) 文書(shu) 的故事主線。
M老師會(hui) 把寫(xie) 文書(shu) 比作拍電影。有的文書(shu) 可能講的都是一些平實的小事,就很像小成本劇情片,但如果內(nei) 容接地氣、故事講得好,常常會(hui) 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高‘票房’以及觀眾(zhong) 的好評;而有的文書(shu) 像商業(ye) 口水片,即便是高投資、大製作,用華麗(li) 的語言和酷炫的特效堆砌了很多榮譽與(yu) 成就,但看完並不會(hui) 給人留下什麽(me) 深刻的印象以及想細品的衝(chong) 動,效果反而很難達到預期;而如果隻一味考慮主旨,不考慮傳(chuan) 達的方式和技巧,就可能變成紀錄片、科教片,很難讓招生官在異常有限的時間裏以輕鬆的心情讀下去,甚至意猶未盡;還有一些形式或內(nei) 容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文書(shu) 就好比art-house film (文藝片),不是所有招生官都能欣賞,但卻也總會(hui) 符合一些人的口味。雖有風險,但回報通常也會(hui) 是豐(feng) 厚的。
“因此,申請者需要思考在這一部自導自演的‘片子’裏想要傳(chuan) 達怎樣的主旨和情感,同樣也需要思考故事和畫麵如何展開才能更加引人入勝。”
千錘百煉的定稿過程
Free writing是文書(shu) 的基礎,也隻是一切的開始。曾經有學生把機構的文書(shu) 營比喻成“升級打怪”:free writing完成後,學生要經過無數次與(yu) 導師的討論,先確定文書(shu) 的故事大綱;然後依據大綱和free writing中的素材充實文章;不斷填充和完善細節;反複推敲用詞、語序和表達方式;經過前麵這重重關(guan) 卡後,最終還需要麵對機構文書(shu) 委員會(hui) 這個(ge) “終極boss”,才有可能迎來文書(shu) 定稿。
Charles在回想去年暑假寫(xie) 文書(shu) 的經曆時不免感慨過程中的艱辛。他的文書(shu) 寫(xie) 作並不算順利,高中前在公立教育體(ti) 係打下的英語寫(xie) 作基礎過於(yu) 薄弱,給他完成文書(shu) 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Doris老師的督促下,他完成了近萬(wan) 字的free writing。然而從(cong) 故事大綱起,他們(men) 就進行了很多輪頭腦風暴。很多在他看來無足掛齒的小事卻成為(wei) Doris老師關(guan) 注的焦點,被挖掘、延伸。最終,他們(men) 敲定了兩(liang) 版大綱。
一旦文書(shu) 最關(guan) 鍵的核心和框架確定下來,之後的講述通常會(hui) 順利很多,但仍然需要反複的推敲、修改、潤色、精煉。
文書(shu) 經過不斷打磨,最終得以達到最佳狀態。
在Doris老師和文書(shu) 支持團隊(essay support team)的幫助和指導下,文書(shu) 被一點點細致打磨:Charles根據引導補充小故事中的各種細節,以增加文書(shu) 的記憶點;與(yu) 主題關(guan) 聯不強的語句和段落被毫不留情地去除;故事展開的順序也經曆了幾輪調整,以確保引人入勝;文書(shu) 支持團隊不斷提出詞句和表達的建議,使描述更加準確到位。Charles自己也不斷結合寫(xie) 作中產(chan) 生的疑問和新的想法主動找Doris老師溝通。
當然,寫(xie) 作中難免出現“思路枯竭”的情況。有時候,Charles在機構北京辦公室坐一上午,卻“顆粒無收”。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Doris老師會(hui) 建議他出門走走,或者帶著他一起閱讀過往的優(you) 秀文書(shu) ,亦或是一起瀏覽目標學校的網站。新的靈感常常會(hui) 在這時悄然而至。
初稿在這樣的反複中得以完成。但Charles還沒有來得及放鬆就收到了機構文書(shu) 委員會(hui) 的反饋:“文章開篇的故事並沒能很好地展現Charles的特點,與(yu) 文章主旨的關(guan) 係不夠緊密。”辛苦寫(xie) 的文章這麽(me) 快就被駁回,Charles難免氣餒。但Doris老師很快與(yu) 他開啟了新一輪討論,他們(men) 沒有時間自怨自艾。
商量過後,他們(men) 放棄了原本放在開頭的童年軼事,重新以free writing為(wei) 藍本,尋找突破口。又經曆一輪創作和打磨後,文書(shu) 重新提交給文書(shu) 委員會(hui) ,等待新一輪的審核。
在機構,一篇文書(shu) 往往要一群人經過幾周,甚至數月的不懈努力才最終得以定稿。也正是經過這樣的過程,導師和委員會(hui) 才能確保每一篇文書(shu) 達到最佳狀態,裏麵的每一詞每一句都達到與(yu) 整個(ge) 申請材料的高度契合與(yu) 協調統一。
經曆過兩(liang) 個(ge) 月的苦苦奮戰,Charles的文書(shu) 終於(yu) 通過層層把關(guan) ,變成了可提交的綠色版本(注:機構一般以綠色標記文書(shu) 最終版本)。而他也從(cong) 最初對文書(shu) 懵懵懂懂,到清晰地知道通過文書(shu) 向大學傳(chuan) 遞怎樣的信息和情感。
這個(ge) 過程中,他提高的並不僅(jin) 僅(jin) 是英文寫(xie) 作,更是自我認知與(yu) 自信。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