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2019年正式帶了很多屆的學生文書(shu) ,90後的學生和00後的學生,3年之前的學生和今年的學生都有很多不一樣。
有一些學生特質自帶王者屬性,有一些學生合作起來文書(shu) 異常困難。這裏沒有好壞,每個(ge) 人的性格特質不一樣,但是有一些思維方式確實是阻礙文書(shu) 順利寫(xie) 好的絆腳石。
想一出是一出
文書(shu) 不是一場藝術創作,不需要天馬行空,也不需要像人物傳(chuan) 記描述的梵高那樣永遠自我革新。它是一個(ge) 有時間期限的考核,是一個(ge) 理性的產(chan) 出。
有些學生呢可能看到某個(ge) 新聞,某篇別人的文書(shu) 就立馬覺得靈感來了,得勁了,需要從(cong) 頭革新自己的一開始的想法。並且內(nei) 心深處為(wei) 著這樣的革新而雀躍,認為(wei) 自己在不斷尋求藝術更好的可能。這是自我感動。
文書(shu) 撰寫(xie) 中是一個(ge) 大忌,因為(wei) 這樣會(hui) 麵臨(lin) 著重點失焦,永遠思想成不了體(ti) 係,成了體(ti) 係後又因為(wei) 內(nei) 心擰巴無法開脫。然後現實中的表現就是不斷不斷不斷的拖延,精神內(nei) 耗。
寫(xie) 作特別像一場自洽。很多時候問題不在於(yu) 文章本身不順,而是在於(yu) 寫(xie) 作者自身的思想體(ti) 係是不是自洽的。
將文書(shu) 當成文藝作品中的故事
強調多少次都不嫌多的就是文書(shu) 不是講故事。
我說的都不必是正確的,那麽(me) 我們(men) 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官網對於(yu) 文書(shu) 的指導,上麵有一個(ge) 非常顯著的提示就是:Don’t tell your life story.
我的二碩畢業(ye) 論文也是研究中國學生英文寫(xie) 作麵臨(lin) 的挑戰,其中中國學生麵臨(lin) 的一大的英文寫(xie) 作挑戰就是跨文化交流意識。即,我們(men) 中國小孩從(cong) 小受到的寫(xie) 作教育都是抒情文。
一篇滕王閣序辭藻華麗(li) ,最終抒發的不過是情感。我們(men) 會(hui) 自動認為(wei) 一篇好的文章特質就是感情濃烈的,而不是邏輯嚴(yan) 謹的,前者是打動招生官,後者就是平淡無味。
可是,招生官在審核的過程中憑什麽(me) 要被你的情感打動而不是你的實力?
就算追求女生寫(xie) 的情書(shu) ,除了真摯情感,也得拿出來實力看看吧。換而言之,你寫(xie) 論文的時候是因為(wei) 你的情感和故事多麽(me) 濃烈,而分數高嗎?
同理可證留學文書(shu) 。很多人認為(wei) 留學文書(shu) 應該是一篇優(you) 美的散文可能是源於(yu) 百度上什麽(me) 哈佛女孩在圖書(shu) 館走著走著就感到靈魂一顫從(cong) 而活色生香的描繪自己如何愛上了這個(ge) 專(zhuan) 業(ye) 。這都是【美國】【本科】需要講故事。太drama了。尤其對於(yu) 商科工科的學生來說。研究生階段,記住,你都大了,20多歲的青年人需要的是篤定的講出來自己的實力,而不是哭著喊著說自己情感真摯。哭著喊著唱征服都不行。
疑慮重,沒底氣
因為(wei) 寫(xie) 作是一個(ge)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所以沒有絕對的好壞,恰恰我們(men) 在整個(ge) 應試教育的體(ti) 製中一直都被標準答案所捆綁,沒有足夠多的訓練教我們(men) 除了標準答案之外,識別什麽(me) 是好的思路。
這就導致很多學生,譬如把自己的文書(shu) 貼在xhs 給大家公開審判。這相當於(yu) 什麽(me) 呢,有點類似於(yu) 把自己的高考作文從(cong) 班級第一名給到班級最後一名,然後每個(ge) 人給的意見都覺得如數家珍,就是不形成自己的判斷。
在各種擔驚受怕的過程中忘記了事物的核心是留學文書(shu) 是寫(xie) 你自己,你的氣息,你的觀點。而不是為(wei) 了取悅很多其他跟你立場不一樣,審美不一樣,甚至不如你的人。
要自信。寫(xie) 作好與(yu) 不好的一大特征是形成你自己的論述,而不是取悅someone else, 你先把自己打動,你才能感染別人,感染招生官。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