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位於(yu) 倫(lun) 敦市中心,致力於(yu) 通過跨學科合作培養(yang) 下一代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學者,在科學、工程、商業(ye) 和醫學方麵享有世界一流的聲譽。同時也是G5超級精英大學、金三角名校、羅素大學集團成員之一。
建校曆史
1906年——教育委員會(hui) (The Board of Education Committee)的報告指出,應該建立一個(ge) 高水平的科技教育機構,將現有的皇家科學學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皇家礦業(ye) 學院(Royal School of Mines)和城市與(yu) 公會(hui) 學院(City & Guilds College)結合起來。在英國在教育界和政界,關(guan) 於(yu) 是否需要一所適用於(yu) 工業(ye) 的英國高等技術教育機構的爭(zheng) 論從(cong) 19世紀就一直在持續。倫(lun) 敦南肯辛頓的RSM、RCS和C&G這幾家學院的組合,為(wei) 支持者們(men) 建立這樣一個(ge) 機構的論點提供了支持。
1907年——正式簽署了成立帝國理工學院的憲章。
1909年——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為(wei) 帝國理工學院奠基。
1914-1918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IC大約有900名學生。其中約300人自願加入了戰爭(zheng) ,還有60名教職員工也加入其中。
受到戰爭(zheng) 行為(wei) 的影響,IC南肯辛頓校址德的一些建築被征用,用於(yu) 安置士兵和開展軍(jun) 事工作。陸軍(jun) 部薪資辦公室占用了金史密斯擴建部分的頂層兩(liang) 層和 RSM 房間,陸軍(jun) 薪資機槍部占用了 RSM 考試大廳。海軍(jun) 部發明與(yu) 研究委員會(hui) 占用了金史密斯的工程結構實驗室和水力學實驗室。
同時海軍(jun) 部征用了物理工作室,用於(yu) 炸彈瞄準研究。空軍(jun) 委員會(hui) (皇家飛行隊)接管了赫胥黎大樓的繪圖室和印刷廠。空軍(jun) 部還在發動機測試室工作。
1917年——技術光學(Technical Optics)課程於(yu) IC物理係建立,這是世界上首個(ge) 此類專(zhuan) 業(ye) ,此舉(ju) 既是為(wei) 了應對一戰,同時也是為(wei) 了滿足之前英國一直依賴德國技術的前提下而發展技術光學的需要。
1925年——20世紀20年代,IC的學生們(men) 所麵臨(lin) 的一個(ge) 困難時,IC所授課程在倫(lun) 敦大學其它地方均沒有授課,因此除了IC的聯合證書(shu) 之外,學生們(men) 還必須單獨修讀一個(ge) 理學學士學位。最後的解決(jue) 方案是,倫(lun) 敦大學同意在IC的設置的專(zhuan) 業(ye) 中安排結業(ye) 考試。
1939年——二戰爆發後,IC決(jue) 定不再招收新生,這一決(jue) 定又在1939年10月17日被取消,學院重新招生,但一些課程被疏散。冶金係(Metallurgy Department)的三、四年級學生的教學轉移到了斯旺西;礦業(ye) 係(Miners)的學生搬到了坎伯恩;生物係(Biologists)的學生搬到了他們(men) 位於(yu) 斯勞的野外考察站。
與(yu)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一樣,IC的許多建築物被政府和軍(jun) 隊征用。
1941年——學院成立了維修隊和空襲防範(ARP)中心,設在 RSM 大樓內(nei) ,許多員工自願承擔夜間值班和周末值班任務。學院同時還成立了行政和維護小組,負責防火和其他防空襲工作。防空警報任務對於(yu) 保護學院建築和人員極為(wei) 重要。
在學院上課期間,學校實行與(yu) 敵方空襲有關(guan) 的特別規定。一聲響亮的鈴聲警告 "空襲來襲",隨後往往又是一聲 "空襲來襲"。教職員工和學生將離開教室,前往地下室。戰爭(zheng) 初期,這種下樓的情況大約每天發生一次,但在 1943/44 年後期,這種情況經常每天發生三次。
1945年——英王喬(qiao) 治六世和伊麗(li) 莎白王後造訪帝國理工學院,紀念IC最古老的前身-皇家科學學院成立一百周年。喬(qiao) 治六世於(yu) 造訪期間表示:“將從(cong) 帝國理工學院走向世界的男男女女--不僅(jin) 擁有機遇,還肩負著比以往科學工作者更大的責任。我要對你們(men) 說 把你們(men) 的知識和技能永遠當作造福人類的信托,從(cong) 而確保科學永遠不會(hui) 被用於(yu) 違背人類崇高良知的用途。”
1950年——1950 年 1 月 29 日,政府在下議院宣布打算擴建帝國理工學院,以應對 20 世紀的科技挑戰。因此,校長羅德裏克-希爾爵士(Sir Roderic Hill)啟動了 "禧年擴建計劃 Jubilee Expansion Scheme"。學院任命了發展官員,負責調查海外和英國的類似機構。擴建必須包括技術和科學兩(liang) 方麵;製定了計算機等創新計劃,還在課程中增加了通識教育、管理教育和科技史等新科目。新建築包括一個(ge) 大型圖書(shu) 館和一個(ge) 可容納 1000 人的大會(hui) 堂。
1953 至 1963 年間,政府要求帝國理工學院的規模擴大一倍。1957-1962年五年期間,學生人數必須增加到3000人。
1957年——學院建校 50 周年,在這一年,學院啟動了一項大型建築項目,以容納現代化的教學和研究設施以及學生,從(cong) 而實現擴大科技教育的願景。到 1957 年,建築麵積增加了 20%。同年,機械工程大樓也開始動工。
1963年——瑪格麗(li) 特公主(HRH Princess Margaret)為(wei) 南區學生宿舍揭幕,這使得學生住宿率從(cong) 8%提高到了20%。為(wei) 宿舍揭幕後,瑪格麗(li) 特公主同時參觀了電氣工程係和土木工程係。同年,IC開設了科技史係,為(wei) 研究生授課。
1965年——由於(yu) 對核科學研究和培訓設施的需求日益增長,1961 年,政府宣布了一項向大學和技術學院提供低功率核反應堆的國家計劃。三座反應堆原則上獲得批準,其中一座用於(yu) 滿足英格蘭(lan) 南部的需求。倫(lun) 敦大學隨後決(jue) 定,該反應堆應設在西爾伍德公園的帝國學院野外站,由學院代表大學負責管理。
該項目自 1962 年起的最初五年由科學研究委員會(hui) 提供資金,隨後由大學資助委員會(hui) 提供資金支持。由帝國理工學院機械工程係核能小組和通用電氣公司聯合設計的 100 千瓦 "Consort "反應堆 Mark II 於(yu) 1965 年 4 月開始運行。與(yu) 反應堆大廳毗鄰的一座新建築於(yu) 1971 年竣工,提供放射化學和物理實驗室、車間以及辦公和學習(xi) 場所。
1971年——管理科學係(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成立,由機械工程係的管理工程專(zhuan) 業(ye) 獨立而來。
1978年——社會(hui) 與(yu) 經濟研究係(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成立。
1982年——本田研發部門簽訂了一份為(wei) 期五年的合同,建造一座耗資 70 萬(wan) 英鎊的風洞,專(zhuan) 門用於(yu) 研究汽車空氣動力學,可模擬橫風和地麵效應。IC的航空航天係(Aeronautics Department)得以在測試汽車空氣動力學方麵積累了豐(feng) 富的專(zhuan) 業(ye) 知識。
1988年——IC與(yu) 聖瑪麗(li) 醫院醫學院(St Mary'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合並後正式更名為(wei) 了如今的帝國科學、技術與(yu) 醫學學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 Medicine)。
兩(liang) 所學院的校長在聯合聲明中寫(xie) 道:“我們(men) 兩(liang) 所學院的合並是出於(yu) 對我們(men) 可以在科學和醫學領域共同取得巨大進步的憧憬。帝國理工學院過去的經驗表明,學生們(men) 對生物醫學課題充滿熱情,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對這一領域的研究表現出濃厚的興(xing) 趣。聖瑪麗(li) 學院也同樣受到了同一學院內(nei) 各種創意機會(hui) 的刺激。
我們(men) 對臨(lin) 床眼科學和視覺科學的巨大發展潛力充滿信心。同時,我們(men) 也相信生物和醫療係統中心的核心作用,它將推動和集中利用擴大後的帝國理工學院的互補技能和興(xing) 趣。我們(men) 在生物醫學領域取得成功的關(guan) 鍵在於(yu) 匯集了具有公認成就的多學科團隊。我們(men) 承諾將建立一支團隊,使帝國理工學院在生物醫學研究和教學領域始終走在國際前沿。”
1995 年——國家心肺研究所( National Heart and Lung Institute)與(yu) 帝國理工學院合並,成為(wei) 後來醫學院的創始部門之一。目前,該研究所在心髒、肺部心血管疾病的各個(ge) 方麵開展開創性研究,並日益重視生物醫學、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工程領域的跨學科工作。
2004年——英國女王陛下在約克公爵的陪同下,為(wei) 帝國理工學院的新主入口和田中商學院(Tanaka Business School)正式揭幕。
2006年——IC自1908年起就一直作為(wei) 倫(lun) 敦大學的一個(ge) 組成學院,授予倫(lun) 敦大學的學位。2006 年 7 月 14 日,帝國理工學院理事會(hui) 認識到帝國理工學院本身就是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教學機構,決(jue) 定退出倫(lun) 敦大學,成為(wei) 一所獨立於(yu) 其他組織的大學。10 月 4 日,倫(lun) 敦大學理事會(hui) 同意了帝國理工學院的退出請求。
2007年——IC迎來百年校慶。同年正式從(cong) 倫(lun) 敦大學中獨立出來。
2008——商學院更名。學院的商學院從(cong) 田中商學院更名為(wei) 帝國理工學院商學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以強調它是學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帝國學院的校友和讚助人加裏-田中博士(Dr Gary Tanaka)將學院的宿舍命名為(wei) "田中大樓",以表彰他對學院的慷慨支持。
2015年——戴森設計工程學院(Dyson School of Design Engineering)成立,該學院是由發明家和工業(ye) 設計師詹姆斯-戴森爵士(Sir James Dyson)建立的詹姆斯-戴森基金會(hui) (James Dyson Foundation)捐贈1200萬(wan) 英鎊建立的。該學院將教授四年製的設計工程學本科碩士學位,由戴森工程師與(yu) 其他利益相關(guan) 者共同開發,將專(zhuan) 業(ye) 技術與(yu) 創造力相結合。
院校排名
2024 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6
2023 THE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10
2023 ARWU學術排名:全球第23
2024 CUG完全大學指南:英國第6
2023《衛報》大學排名:英國第5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石油工程:全球第6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土木&結構工程:全球第7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化學工程:全球第7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機械、航空航天與(yu) 製造工程:全球第8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醫學:全球第8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統計學&運籌研究:全球第8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化學:全球第9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材料科學:全球第9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環境科學:全球第10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數學:全球第10
2023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電氣工程:全球第10
學院設置
工程學院 Faculty of Engineering下設:航空係、生物工程係、化學工程係、土木與(yu) 環境工程係、計算係、戴森設計工程學院、地球科學與(yu) 工程係、電氣與(yu) 電子工程係、材料係、機械工程係
醫學院 Faculty of Medicine下設:大腦科學係、免疫學與(yu) 炎症學係、傳(chuan) 染性疾病係、臨(lin) 床科學研究所、新陳代謝消化和繁殖係、國家心肺研究所、公共衛生學院、手術與(yu) 癌症係
自然科學學院 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s下設:化學係、數學係、物理係、生命科學係、環境政策中心
帝國理工商學院 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下設:金融係、管理與(yu) 創業(ye) 係、經濟學和公共政策係、市場營銷係、分析與(yu) 運營係
IC的碩士畢業(ye) 生都去哪兒(er) 了?
2018-20授課型碩士畢業(ye) 生的總體(ti) 去向
根據圖表數據顯示,IC2020屆的授課型碩士畢業(ye) 生,有68.45%的同學找到了雇主並就業(ye) ;19.15%的同學繼續學習(xi) 深造、參加培訓或者開展研究;4.05%的同學處於(yu) 失業(ye) &找工作的狀態;2.55%的同學自主創業(ye) 。
2018-20授課型碩士畢業(ye) 生都進到了哪些行業(ye) ?
根據圖表可以看出,IC的2020屆授課型碩士畢業(ye) 生有超過25%都進入到了專(zhuan) 業(ye) 技術相關(guan) 的行業(ye) ;超過15%的畢業(ye) 生進入到金融&保險行業(ye) ;超過10%的畢業(ye) 生進入到了信息&通信行業(ye) ;另外約有10%的畢業(ye) 生進入到了製造業(ye) 。
IC財政狀況
2021-22年度,帝國理工不計其他損益的赤字為(wei) 9620萬(wan) 英鎊,而前一年的盈餘(yu) 為(wei) 2290萬(wan) 英鎊。包括投資損益在內(nei) 的總赤字為(wei) 1.236億(yi) 英鎊(2021年:盈餘(yu) 1.617億(yi) 英鎊)。
2020-21年是帝國理工學院學費和教育合同在收入中所占份額首次超過研究補助金和合同的一年,這是2021-22年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占總收入的36.4%。
2021-22學年,學生人數增加了2%,因為(wei) 本科入學人數仍然接近過去幾年的水平,而沒有恢複到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雖然研究生人數下降,但研究生學費收入增長了9.8%,因為(wei) 支付海外學費的全日製學生人數比支付國內(nei) 學費的人數高出約25%,而在前一年,這一數字較低。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的學費收入增長分別為(wei) 1830萬(wan) 英鎊和1440萬(wan) 英鎊。
2021 - 2022年,支付住宿費的學生收入下降與(yu) 英國脫歐有關(guan) ,因為(wei) 許多居住在歐盟的學生不再有資格支付住宿費。歐盟學生的入學人數在2021-22學年下降了55%,盡管歐盟國家在2021-22學年繼續為(wei) IC提供了20%的學生,並且在學生人數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占了四個(ge) 。
對本科學位的需求繼續穩步增長,2021 - 22學年,每個(ge) 本科入學名額的申請人數增加到9.0人(2021年:7.9人)。2021 - 2022年研究生水平的需求略有下降,但仍遠高於(yu) 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
員工成本6.035億(yi) 英鎊,不包括養(yang) 老金,占2021-22年度總支出的54.5%。
2021-22年度的運營支出增加了3750萬(wan) 英鎊,達到3.936億(yi) 英鎊。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