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Fall美研申請擇由不負所托,各專(zhuan) 業(ye) 方向的頂級錄取全麵開花。
2023Fall擇由碩博錄取榜∣走難而正確的路,開豔而有價(jia) 值的花(點擊藍字查看)
完成這份漂亮的申請答卷後,為(wei) 了幫助更多留學家庭在申研路上目標清晰、執行有力、名校錄取和職業(ye) 競爭(zheng) 力雙豐(feng) 收!擇由開啟了“2023Fall碩博錄取分享”係列活動!
參加分享的首位嘉賓,是斬獲哈佛大學、賓大、UCB等大學研究生項目錄取的Linda同學!
本期介紹 2023Fall碩博錄取分享
● 分享人:Terry
● 本科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 本科專(zhuan) 業(ye) :計算機科學
● 錄取項目:耶魯、芝大、康奈爾CS;密歇根安娜堡CSE等研究生項目
● 本期分享內(nei) 容:上篇-學業(ye) 接近滿績的秘訣+在美實習(xi) 給職業(ye) 發展打下基礎
大家好,我是Terry,現在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讀大四,專(zhuan) 業(ye) 是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我目前拿到的研究生Offer有南加大的MS in Computer Science(General)、我們(men) 本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MS & Professional Master in Computer Science、芝加哥大學的Masters Program in Computer Science、耶魯大學的MS in Computer Science、康奈爾大學的MEng in Computer Science和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Master’s in CSE。很高興(xing) 可以在這裏給大家分享我的申請經驗。
美本接近滿績的秘訣是什麽(me) ?
我覺得我保持高GPA的關(guan) 鍵可能是“嚴(yan) 謹的態度”,比方說要把每個(ge) 問題都搞懂,保證沒有不懂的問題,每一次無論什麽(me) 課,在把作業(ye) 交上去之前,我就要保證自己交上去的東(dong) 西是盡可能做到最好的,要是做到最好還扣分,那也沒有辦法改變,但是在交上去之前,我需要保證做到最好。解決(jue) 問題的辦法,我主要是靠自學,自己解決(jue) 絕大部分的問題,這可能跟我的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因為(wei) CS專(zhuan) 業(ye) 本身寫(xie) 代碼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在網上搜索的過程,這是作為(wei) CS學生的一種習(xi) 慣,盡可能通過Google來解決(jue) 問題。
我覺得GPA對於(yu) 在美國找實習(xi) 還挺重要的,如果要劃一條線,可能是3.5,對於(yu) 研究生申請就更重要,而且是越高越好。 除了維持高GPA,我還有一些關(guan) 於(yu) 選課的心得想給大家分享,一個(ge) 是“搶課”。我在大二一整年和大三上把高階課基本都上完了,我可以這麽(me) 早選到高階課程,是因為(wei) 我高中有很多門AP考試,在進大學的時候我換了39個(ge) 學分,選課的時候我優(you) 先級比別人高一點,機會(hui) 也比別人多一點,很多人跟我說搶課難搶,但我沒有感覺到這方麵的壓力,屬於(yu) 是“帶資進組”。第二,我上個(ge) 學期選了一門研究生級別的課,叫mobiles and Wireless Network。
當時楊老師跟我說,除了GPA,選課的數量、難度、是否有研究生級別的課程,都是可以證明我學習(xi) 能力的方法,如果我以本科生的身份去上一門研究生的課,最後結果還不錯的話,對申請一定是一個(ge) 加分項的。這件事其實我已經嚐試了幾個(ge) 學期了,我們(men) 學校不是說本科生可以保證有去上研究生課的名額,我們(men) 每個(ge) 學期都要填一張表,把申請交上去,有空位才能去,之前我都沒有成功,這學期剛好有這個(ge) 機會(hui) ,我就想試一下、體(ti) 驗一下。
圖源:Pexels我上這門課的感覺還是和其他課很不一樣的。首先,我們(men) 是公立學校,本科生都是幾百人的大課,很難跟教授保持深入聯係,研究生課是小課,隻有十幾個(ge) 人,這樣和教授交流的機會(hui) 也比較多。
其次,研究生課,至少在我們(men) 學校是這樣的,和本科的課很不一樣,本科課主要就是做作業(ye) 、考試,課上的內(nei) 容也非常常規,研究生課基本上就是要讀論文,然後課上是一種更偏向討論的形式,老師會(hui) 講一下論文、過一遍論文,然後建議我們(men) 同學參與(yu) 到課堂的討論中,討論都是基於(yu) 這些論文本身的。
另外,給分標準也不一樣,本科是講課、過知識點、然後考試,研究生課程還有一個(ge) 成績的來源是Research Project,它的自由度比較高。最後這門研究生課我拿了A-,但教授跟我說,我作為(wei) 本科生拿到這個(ge) 成績是不錯的,後來我也拿到了他的推薦信。 我覺得大家在選課上,除了自己研究,也可以去跟同學討論,比如,我主要考慮的維度是內(nei) 容(包括興(xing) 趣和實用性)、難度,以及其他同學對這門課的了解和評價(jia) 。
有些課的評價(jia) 很差、上課的教授不太好、課本身沒什麽(me) 用或者過於(yu) 複雜了之類的,還是要避一避的。其實大家都是學計算機的,哪些課更重要、哪些課實用性強大家心裏都清楚,一般來說非常搶手的課就是好課,如果不知道怎麽(me) 選,跟著別人選就好了。
而且我覺得約幾個(ge) 關(guan) 係比較好的同學一起上一門課,也是一種和別人Keep In Touch的方式。我還會(hui) 在網上搜,比方說在穀歌上搜我們(men) 學校的什麽(me) 課,會(hui) 發現很多資料,我會(hui) 自己去看,比如有一個(ge) 叫Reddit的網站就挺好的。
我如何利用三段美國實習(xi) 給職業(ye) 生涯發展打下基礎
我本科申請也是和擇由配合的,其實本科申請之前我就確定要讀計算機,但當時我沒有任何跟計算機相關(guan) 的經曆,而且本科直接申計算機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和嚴(yan) 老師當時定的方向是環境科學,這算是一個(ge) 間接的方式。我想學計算機一個(ge) 是出於(yu) 就業(ye) 考慮,另一個(ge) 原因是浙江的高中是有計算機相關(guan) 內(nei) 容的,我當時學了一下覺得自己還可以,在這方麵還算是有天賦。
圖源:Pexels進入麥迪遜以後,擇由的孫老師進一步指導我們(men) 如何從(cong) 環境科學轉到計算機,孫老師幫助我把轉專(zhuan) 業(ye) 的課程要求、成績要求、時間要求都梳理清楚。我們(men) 學校雖然在申請的時候填了一個(ge) 專(zhuan) 業(ye) ,但剛進去的時候都是默認為(wei) 無專(zhuan) 業(ye) 的,我指的是我們(men) 文理學院,其他學院可能不一樣。
我想要讀CS專(zhuan) 業(ye) ,隻需要在大一的第一學期上指定的課程,比如CS係的要求是微積分和編程,然後把GPA達到一個(ge) 水平,就可以了。具體(ti) 的線我忘了,但是是比較低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微積分我是用AP課換掉的。所以從(cong) 大一第二學期開始,我就是CS專(zhuan) 業(ye) 了。
我本科階段一共做過三段實習(xi) 。第一段實習(xi) 是在大二畢業(ye) 的暑假,其實大二能找的實習(xi) 就比較少,但是我現在回頭看覺得還是要早一點開始,甚至大一的時候都可以去試試,雖然可能機會(hui) 比較少。
我那個(ge) 時候是暑假前一個(ge) 月才開始找實習(xi) ,那個(ge) 時候機會(hui) 已經比較少了,而且我才大二,所以我找了一個(ge) 沒有工資的實習(xi) ,是我在Handshake上找的。我的工作內(nei) 容比較基礎,做一個(ge) 網站,用比較老的技術,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個(ge) 給NGO提供服務的公司。我在做的時候,楊老師和江老師都讓我做好記錄,方便自己趁記憶新鮮時及時總結歸納。
當時我寫(xie) 了一份詳細的實習(xi) 總結,我覺得還挺重要的,這些都是以後的文書(shu) 素材。
我的第二段實習(xi) 是校內(nei) 實習(xi) ,也是第一份有點工資的實習(xi) ,雖然工資也很低。這個(ge) 是同學介紹的,我一個(ge) 關(guan) 係要好的同學認識的人在一個(ge) 實驗室工作,他因為(wei) 畢業(ye) 要走了,剛好有位置空出來,我同學就跟我說這個(ge) 機會(hui) 要不要去試試,然後我就去了。
我一開始的時候是做一些數據方麵的工作,比如數據可視化,然後一些很基礎的可能也算不上機器學習(xi) 的工作,主要是各種可視化相關(guan) 的數據處理。後麵我也做網頁,或者是做一部分的網頁,就是在一個(ge) 現成的網頁上加工。
我們(men) 是有導師的,一開始我們(men) 是跟著一個(ge) 博士後做數據,後麵這個(ge) 導師走了我就跟著新導師做網絡。實驗室本身是生物信息學相關(guan) 的,我也不太懂,就做和網絡相關(guan) 的。
我的第三段實習(xi) 是在去年暑假,做軟件測試,在麥迪遜本地的一個(ge) 做醫療器械的新興(xing) 公司。他們(men) 的主要產(chan) 品是紅外熱影像係統,就是手術的時候會(hui) 用的那個(ge) ,我主要就是做他們(men) 那個(ge) 機器上麵軟件運行的測試。
這個(ge) 機會(hui) 同樣是Handshake找到的,我當時是海投的,投了將近100家,最後去了這家工作。 這三段實習(xi) 做下來以後,我覺得它們(men) 隻是一個(ge) 起步,我還沒有觸及到程序員最核心的部分。比如第一段實習(xi) 還在疫情期間,是線上的,缺乏一些真實感;第二段實習(xi) ,它是在一個(ge) 實驗室,不是在一個(ge) 軟件開發公司,也不涉及大型軟件,還有導師帶著我做;第三段實習(xi) ,我雖然是在一個(ge) 公司裏做,但是是做測試,我最想幹的還是跟開發有關(guan) 的,我想開發一些大型的項目,這是我最想提升的地方。
除了以上這些,我還想分享一些我作為(wei) 職場人的感受。比如第一段實習(xi) ,是一份沒有薪資的遠程實習(xi) ,大家都知道這種初階實習(xi) ,難度不高,通常是老板布置什麽(me) ,我就做什麽(me) ,我對完成這樣一份實習(xi) 對後麵的申請有多大幫助,心裏是有猶豫的,這一點我也和嚴(yan) 老師、楊老師溝通過,她們(men) 給了我比較好的思路拓展。
尤其是嚴(yan) 老師,她非常鄭重的提醒,我現有的思路更是從(cong) “我想從(cong) 實習(xi) 崗位獲得什麽(me) ”出發的,但是我缺乏了從(cong) 項目管理者或者領導者的角度出發,“怎麽(me) 看待這個(ge) 崗位的職責?”“除了他們(men) 交代的任務,我本身想為(wei) 這個(ge) 崗位做些什麽(me) 呢?”我帶著這些問題去工作的時候,我會(hui) 收獲不一樣的東(dong) 西,比如我在實習(xi) 中發現,實習(xi) 的流程還不是很清楚,我作為(wei) 新人在剛入職的時候對這個(ge) 部分是有疑惑的,那我其實可以嚐試去把新人手冊(ce) 修改、補充一下,讓這個(ge) 部分更詳細一點。這一點其實是對我們(men) 這樣的職場新手很重要的提示。
還有我的第三段實習(xi) ,公司有一個(ge) 紅外熱影像係統,它作為(wei) 一個(ge) 機器,整個(ge) 係統也是跟硬件有點關(guan) 係的,而我們(men) CS學的大部分都是軟件,硬件相關(guan) 的我知道的有限。
我是一個(ge) 比較喜歡自己解決(jue) 問題的人,但是那段實習(xi) 就讓我體(ti) 會(hui) 到,不能一直閉門造車。
在職場中一直自己悶著頭幹事其實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那個(ge) 時候我的Supervisor就跟我說,如果我在一個(ge) 問題上卡了一天了,就不要去多想,直接去問別人就好了。
後來我就經常去求助,首先是Supervisor,還有同期的一個(ge) 實習(xi) 生是Master,他做一些硬件方麵的工作,如果我需要一些相關(guan) 的硬件支持,我都會(hui) 去問他,這樣我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未完待續)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