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注
今天小編為(wei) 大家采訪了從(cong) 凱斯西儲(chu) 成功轉學到芝加哥大學的T同學。Ta不僅(jin) 是個(ge) GPA 4.0的大學霸,人還非常友好,給機構推薦了很多身邊的同學。下麵就讓我們(men) 一起來聽聽T同學的轉學曆程。
問:為(wei) 什麽(me) 想要轉學?
答:有兩(liang) 個(ge) 原因:一個(ge) 是新生美本申請自己沒申好,有點不甘心,總結失敗的教訓後覺得如果有機會(hui) 再申的話還想再申一次;第二就是想學的專(zhuan) 業(ye) 在凱斯西儲(chu) 不是強項,資源也比較少,所以了解之後就更加確定要轉學。所以我高中畢業(ye) 暑假前就已經開始跟顧問老師聯係,溝通一些初步的規劃了。秋季大學開學第一個(ge) 月就基本上是確定要轉學。
問:暑假期間除了聯係了咱們(men) 的顧問老師,還做了其他的準備嗎?
答:我轉學申請的方向是東(dong) 亞(ya) 研究,暑假跟著敦煌研究院的老師做粟特人有關(guan) 的研究。假期就是以這個(ge) 為(wei) 主,從(cong) 最開始上課到自己做研究寫(xie) 論文基本上一個(ge) 暑假就完成了。暑假期間還學習(xi) 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方麵的內(nei) 容,到雲(yun) 崗石窟進行了研學。
問:咱們(men) 聊聊選校吧,選了哪些學校,為(wei) 什麽(me) 最後決(jue) 定去芝大?
答:我總共申了十所左右,其中最想去的兩(liang) 所一個(ge) 是原來美本申請的第一選擇哥大,然後就是芝大。其實芝大美本申請的時候沒有申,因為(wei) 那時候學校研究得不太深入,後來看了學校官網,覺得不管是我想學的專(zhuan) 業(ye) 還是學校整體(ti) 的氛圍都特別符合我的期望。而且我的第二個(ge) 學術研究是繼續機構一對一的學術輔導項目,輔導老師是芝大的副教授,所以基本上就確定轉學申芝大。
問:你覺得這個(ge) 研究對你轉學的幫助大嗎?
答:我覺得肯定是有幫助,但是我不清楚具體(ti) 有多大的幫助。因為(wei) 一開始做研究的時候我和顧問老師的想法都是把它做好,能讓這位教授幫我寫(xie) 推薦信。但是這個(ge) 研究選題特別難,做的時間比我預期的長了很多,教授的要求標準也很高,論文修改了很多次,聖誕節前還沒有定稿。聖誕節假期我的重心就轉到申請文書(shu) ,後麵這位教授也特別忙,我跟他的溝通就變少了,最後我自己寫(xie) 完了這篇論文,沒有找芝大教授寫(xie) 推薦信。
問:你轉學之前有沒有什麽(me) 顧慮或者擔心的地方?怎樣去調整這種心態?
答:有,最大的顧慮就是花了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情,但是最後的結果沒有保證,所以就擔心萬(wan) 一都沒中就浪費了一年。轉學這一年“奪走”了我很多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如果不轉學我可能會(hui) 去多認識一些朋友,參加更多的社團活動,但是我覺得畢竟轉學是我一開始就定的一個(ge) 目標,那時候跟顧問老師溝通配合也非常好,雖然轉學和大學申請一樣有運氣的成分,但盡全力把自己該做的做好就OK了。調整心態的方式主要還是跟父母和朋友聊,因為(wei) 我們(men) 學校想轉學的中國同學還挺多的,我有很多朋友不是大一轉學就是大二轉,所以共同話題還是挺多的,大家一起聊天互相鼓勵。
問:關(guan) 於(yu) 你的課外活動方麵,你覺得有沒有對轉學幫助比較大的?
答:除了學術研究外,我主要的課外活動都是跟音樂(le) 有關(guan) ,申請時能提交作品集的學校我都把音樂(le) 作品視頻提交了。凱斯西儲(chu) 音樂(le) 專(zhuan) 業(ye) 跟克利夫蘭(lan) 音樂(le) 學院有合作項目,所以我選的音樂(le) 專(zhuan) 業(ye) 課都是在音樂(le) 學院上的,也跟他們(men) 一起演出比賽,也有拿獎,我就把這些都寫(xie) 到活動和榮譽裏麵。而且我打算去芝大繼續我的音樂(le) 活動,我計劃把音樂(le) 作為(wei) 輔修來學習(xi) ,學校的合唱團和阿卡貝拉社團甚至校外的比賽也會(hui) 參加的。
問:你覺得這些活動除了轉學還有什麽(me) 樣的幫助?很多同學都在問轉學工作量挺大的,怎麽(me) 樣還有時間去做這些活動?
答:音樂(le) 陪伴了我很多年,也是我在凱斯西儲(chu) 的第二個(ge) 專(zhuan) 業(ye) ,所以一直做下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我覺得不一定要去特意安排或者為(wei) 了申請去做一個(ge) 活動,而是選擇自己更感興(xing) 趣的或者是自己一直在做的活動,這樣就會(hui) 比較輕鬆,就不會(hui) 把上音樂(le) 課或者去唱歌當成一個(ge) 任務。對我來說它們(men) 是一種放鬆,雖然會(hui) 占用一些時間,但我反倒覺得這是在課業(ye) 和轉學之外的一種娛樂(le) 方式。
芝加哥大學阿卡貝拉
問:能不能簡單總結一下你大一的求學經曆?你都上了哪些課程?和教授的溝通如何?最後是怎樣拿到的教授推薦信?
答:凱斯西儲(chu) 規定大一第一學期所有人都要上寫(xie) 作課,需要閱讀大量的書(shu) 籍。秋季學期我上了微積分,還有兩(liang) 個(ge) 人文課程:中國宗教與(yu) 哲學和美國與(yu) 亞(ya) 洲的國際關(guan) 係。中國宗教與(yu) 哲學這個(ge) 課程給了我在學校獲得跟著教授一對一做independent study獨立研究的機會(hui) 。我覺得政治科學這門課還是挺有意思的,大家總說中美關(guan) 係和日美關(guan) 係,但真正聽專(zhuan) 業(ye) 的教授講,然後從(cong) 不同的角度分析,還挺有意思的。除此之外我還有聲樂(le) 課和合唱團。秋季我還參加了學校一個(ge) 人文項目,參觀克利夫蘭(lan) 周圍的博物館和聽人文相關(guan) 的講座。
我當時向兩(liang) 位教授要了推薦信。我覺得跟我溝通最順暢的是美國與(yu) 亞(ya) 洲的國際關(guan) 係教授,正好我們(men) 是他退休前帶的最後一批學生,所以我們(men) 這個(ge) 班對他來說就有特殊的意義(yi) 。我也是他班裏唯一一個(ge) 中國籍學生,班裏其他的亞(ya) 洲學生都是ABC。因為(wei) 這門課會(hui) 講到中美關(guan) 係,所以很多時候在課上老先生還會(hui) 問我在中國的見聞,他人也特別友善,所以我第一個(ge) 向他要的推薦信。他當麵和郵件上都鼓勵我追求自己的目標,認為(wei) 我有能力去一個(ge) 更好的學習(xi) 平台。我覺得非常幸運能遇到這樣的教授,也非常感謝老先生。
問:你是跟芝大的教授做過research科研,你跟他合作的感覺怎麽(me) 樣,有什麽(me) 樣的收獲?
答:我覺得收獲很大。我合作的這位教授是在美國生活了很長時間的華裔,他是做東(dong) 亞(ya) 藝術史研究的。我當時選題,本來想以曆史的方向去做學術研究和寫(xie) 論文,他幫我開拓了一個(ge) 全新的思路,就是怎麽(me) 樣通過藝術和藝術史的角度去分析,然後去證明一些潛在的東(dong) 西方文化之間的聯係。
問:方便分享一下你寫(xie) 文書(shu) 的過程嗎?
答:我大概十一月底感恩節期間就開始跟文書(shu) 老師溝通。我當時是先寫(xie) 密歇根大學和芝大,因為(wei) 密歇根大學遞交時間最早,芝大是我最想去的學校之一,文書(shu) 老師認為(wei) 這兩(liang) 個(ge) 學校文書(shu) 題目比較多,相對來說文書(shu) 具有代表性,所以這兩(liang) 個(ge) 學校定稿後其他學校就會(hui) 快很多。
我先從(cong) 密歇根大學開始寫(xie) 。密歇根大學除了 Common APP的PS外,還有why轉學、why密歇根大學,和一個(ge) 有關(guan) community社區的文書(shu) 。我和兩(liang) 個(ge) 文書(shu) 老師就why轉學和why密歇根大學進行了頭腦風暴,很快確定了寫(xie) 作的內(nei) 容和框架結構。和Community有關(guan) 的文書(shu) 我寫(xie) 了高中阿卡貝拉有關(guan) 的活動。芝大轉學申請對Common App的PS是非必須的選項,必須要提交的文書(shu) 是why轉學與(yu) why芝大內(nei) 容合並的一個(ge) 文書(shu) 和一個(ge) 特別怪的小文書(shu) 。
就是芝大每一年會(hui) 給你6-7個(ge) 題目,你可以自己選,芝大網站上還給出往年的題目,你也可以從(cong) 裏麵選。甚至如果你覺得那些題你都不想寫(xie) 可以自己編一個(ge) 出來寫(xie) 。它的創作空間非常大,但是每道題問的就很怪,比如說如果智齒能跟你說話,它會(hui) 給你什麽(me) 建議?還有一道題是如果古代的人有現代的工具,你會(hui) 怎樣搭配?都是非常奇怪的問題,有時候完全不知道怎麽(me) 答。
創意寫(xie) 作這方麵我寫(xie) 的特別少,自己也不太喜歡寫(xie) 這種東(dong) 西。一開始想的是寫(xie) 智齒那個(ge) 題,但想不出來如何展現自己性格特點同時還跟這個(ge) 題目很契合的故事。後來我就轉變了思路,我先確定了最想寫(xie) 的經曆,然後在芝大曆年小文書(shu) 題目找哪一個(ge) 和我想寫(xie) 的經曆最契合。文書(shu) 老師也幫我一起去找,後來我們(men) 找到往年一個(ge) 題目是關(guan) 於(yu) 路的,通過講述路的背景和你的經曆來反映你的性格特點。
我的經曆就是幾年前我和爸爸去雲(yun) 南騰衝(chong) 徒步過史迪威公路,這是很有曆史意義(yi) 但被很多人遺忘的一條路,在二戰的時候叫“緬甸公路”。當時我們(men) 在騰衝(chong) 一周,現場參觀和學習(xi) 了很多雲(yun) 南二戰時期的曆史事件和背景,所以這個(ge) 經曆和路的那道題目很契合,也和我做的東(dong) 亞(ya) 研究相關(guan) 。和文書(shu) 老師溝通後,從(cong) 確定思路到最後定稿不到十天。在確定思路後我和文書(shu) 老師基本上2-3天就有來回一稿的往返溝通,她們(men) 在我原稿的基礎上對文書(shu) 的結構和語言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修改了三四稿基本就定稿了,整個(ge) 來回修改的過程效率還是很高的。
T同學提到的芝加哥大學關(guan) 於(yu) “路”的文書(shu)
問:和機構的轉學項目顧問老師以及文書(shu) 老師們(men) 合作感受如何?他們(men) 給你提供了怎樣的幫助?
答:顧問老師我是高中一畢業(ye) 就溝通了,他很快就指出來美本申請沒有達到預期的原因,跟我和家人自己分析的比較一致。我上一次沒有做好的,轉學就會(hui) 去多注意和調整,我跟顧問老師很快定好了重點目標放在哪,然後階段性的和顧問老師匯報情況,安排一下之後的規劃,不需要很多溝通但是很有效率。
秋季的時候顧問老師給了我幾位文書(shu) 老師來選擇,我去Zoom上跟他們(men) 聊,然後選了兩(liang) 位文書(shu) 老師。我就想選兩(liang) 位風格不一樣的老師,這樣他們(men) 會(hui) 有不同的想法給我參考。第一個(ge) 老師是哥大法學院就讀的E老師,本科是在耶魯讀文學,人很友好,反饋很直接,頭腦風暴時能很快地想出幾個(ge) 點。第二位是M老師,他的風格不太一樣,比較委婉但也很會(hui) 鼓勵別人。他給我改稿子的時候不會(hui) 直接告訴我要怎麽(me) 樣,而是引導我去想,能不能往這個(ge) 方向寫(xie) 一下,或者是看能不能換一種方式去表達。所以這兩(liang) 個(ge) 老師很互補。
問:這也是我們(men) 給每位同學配備兩(liang) 位文書(shu) 老師的原因,這樣你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
問:最後,有什麽(me) 話想對有轉學想法的學弟學妹說?
答:轉學其實挺耗精力和挺有壓力的。我跟國內(nei) 的小夥(huo) 伴聊的時候他們(men) 都很羨慕我們(men) 能有這樣的機會(hui) ,不僅(jin) 能轉專(zhuan) 業(ye) 還能轉學。我覺得不管最後結果怎樣,這個(ge) 轉學的過程給我帶來的收獲和成長可能一點不亞(ya) 於(yu) 我最後的錄取結果。所以如果你有這個(ge) 想法,想去到一個(ge) 更好的平台有更好的發展,我還是很鼓勵大家去嚐試的。
問:真正轉學成功的同學都有這個(ge) 心態,就是把過程本身看的比結果重要。這樣你就不會(hui) 為(wei) 結果的不確定性困擾,而是去享受這個(ge) 過程。往往當你享受過程,結果也是不會(hui) 差的。這個(ge) 想法其實不僅(jin) 僅(jin) 適用於(yu) 轉學,也適用於(yu) 人生所有的事情,這其實是一個(ge) 人生感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