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留學文書的差別(上):文化篇

很多學生私信我一個(ge) 問題就是:你總是做英國文書(shu) ,你會(hui) 做美國文書(shu) 嗎?我無一例外的回答也是:隻要官網有明確要求

那到底英美文書(shu) 究竟有啥細微區別呢?我們(men) 從(cong) 風格,文化——談一下。

作為(wei) 一個(ge) 在英美的教育體(ti) 製下都學習(xi) 過的人,我可能要說一句對於(yu) 眾(zhong) 多留英黨(dang) 來說不是那麽(me) 悅耳的言論。那就是我個(ge) 人覺得美國的教育比英國的教育要好很多。好在哪裏呢?

我覺得更多的是文化的影響。眾(zhong) 所周知美國是一個(ge) 大熔爐,多元文化,地域寬廣,我剛去的時候連買(mai) 食材都很迷茫,因為(wei) 在西海岸的小城市,他們(men) 的房子和房子之間距離都很遠,如果不買(mai) 車可以說生活會(hui) 非常不便。

與(yu) 此同時呢,他們(men) 來自各個(ge) 國家文化的人非常多,黑人,白人,西班牙裔,墨西哥美國人(從(cong) 墨西哥移民過來美國的人),注定美國人的文化都是彼此表麵上非常熱情友好,而這個(ge) 國家的文化本質實則是人和人之間非常疏遠的冷漠。這個(ge) 隻有在那裏生活過幾年的人才會(hui) 深刻感受到。

比如我之前的教授非常熱情地跟我說去了英國要和他保持聯係,到了英國要和他說,結果我後來ins上私信他給他寄明信片,上麵標記著已讀,卻完全不理睬我。

但是美國的教育好在哪裏呢?

好在它的課堂engagement非常好,美國打分製是非常綜合的,考試論文成績是一部分,課堂參與(yu) 率和作業(ye) 也占很大的比重。

也就是說你的教授們(men) 通常會(hui) 強迫你參與(yu) 進課堂討論中,而且他們(men) 的鬼點子非常多,會(hui) 有一些自我介紹環節,但是你並不是介紹你自己,而是介紹你的partner,這樣就讓整個(ge) 課堂非常生動,大家上完課會(hui) 彼此之間熟絡友好。

作為(wei) 英語學院,我覺得我的教授們(men) 非常酷,比如有胳膊上紋十字架的美國文學老師,有上課戴墨鏡全程靠文字推進課程來營造氛圍的創意寫(xie) 作老師,有英國文學的老奶奶在建國當選的當天說感謝同學們(men) 在國家遭遇如此大的災難後還能上課。

整體(ti) 來說,美國學校給老師的自由度比較高,並且你會(hui) 發現老師們(men) 並不是那種捍衛自己的體(ti) 麵,經常會(hui) 說一些fu*k,事實上美國的fuc*k都不是髒話,而是一種心情表達。其次就是美國的教授們(men) 會(hui) 更加友好熱情,他們(men) 會(hui) 非常熱心的說除了office hour可以來辦公室找他喝mint tea,並且他們(men) 回複郵件速度非常快。

而英國的課程,當然我隻在曼大的口筆譯專(zhuan) 業(ye) 讀過,雖然我非常感謝這個(ge) 專(zhuan) 業(ye) 賦予我的很多技能,但是我覺得這個(ge) 和我自己的努力更為(wei) 相關(guan)

英國的打分基本都是考試和論文,你曠課或者怎樣隻要不太過分基本不會(hui) 有太多影響,並且我不知道是不是個(ge) 例,我讀書(shu) 那會(hui) 兒(er) 我們(men) 學院大部分都是lecture為(wei) 主,什麽(me) 是lecture呢,就是老師在大的階梯教室中對著ppt給你講很多,也有tutorial,但是基本上由於(yu) 英國人的害羞和內(nei) 斂,課堂上也是比較無趣。

其次就是教授能夠提供的幫助,我不知道是不是僅(jin) 是曼大的口筆譯如此,還是全英都是如此,大部分情況下教授不會(hui) 給你的論文難點提供很多線索,他們(men) 都是覺得這是你的論文,你自己應該有能力解決(jue) 。我有個(ge) 學妹,讀了一年最後畢業(ye) 論文沒有通過也沒拿到學位,就是因為(wei) 畢業(ye) 論文的mentor完全不給任何提示。

我個(ge) 人認為(wei) ,偶爾的幫助和提示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完全讓學生自己摸索,還是挺冷酷的。

那英國的學習(xi) 好處是什麽(me) 呢?就是英國人真的很嚴(yan) 謹。

我在美國本科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教授都會(hui) 一直誇,但是其實我寫(xie) 的真的很差,很長時間我對於(yu) 自己沒有清晰的定位,美國的教育是鼓勵式,培養(yang) 自信心

所以你在街上看他們(men) 的女性,都非常自信,很少有說話怯生生,很在乎旁人眼光的,幾乎都是雙肩包+瑜伽褲和丸子頭。而英國的女性偏優(you) 雅,比如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的瑞貝卡小甜甜老師,就是一個(ge) 穿湖藍色的真絲(si) 襯衫上麵配斑斕的絲(si) 巾,腳下配樂(le) 福鞋和長絲(si) 襪。

英國教學的嚴(yan) 謹體(ti) 現在,我有次發郵件問一個(ge) 教授問題(大家可以搜Maeve,她本是德國人),她指出來我郵件的語法問題,告訴我應該怎麽(me) 寫(xie) 。我當時看到就心很暖,因為(wei) 我當時第一次作業(ye) 的成績非常低,必須靠第二次的論文扳回來,她知道我的情況後每次都是郵件有問必答,並且都是早上6點鍾的回複。

雖然我當時在她的office hour有點眼眶泛紅,說我很著急,她冷冷的說it is pointless to worry. 我覺得英國人或者說英國和德國人的一個(ge) 大特點就是,他們(men) 還挺像中國人的,表麵上不是很顯露情緒,但是會(hui) 走心。但是美國人通常都是表麵上的同理心,但是完事兒(er) 誰也不認識誰。

還有英美文化的特點會(hui) 賦予人什麽(me) 呢?拿我自己為(wei) 例子,我剛從(cong) 美國畢業(ye) 回國的時候皮膚是在高原城市曬過的小麥色,穿衣服都是露肚臍眼的,看見誰都學老美那一套可勁兒(er) 誇,比如I like your hair,like your Xxx,這那的。一股不限事兒(er) 多的得瑟。後來去了英國,發現這套行不通,比如我在Tesco買(mai) 菜,我誇一個(ge) 特別漂亮的cashier你真耀眼,她特別害羞,就不理我了,我就很尷尬覺得自己好蠢。那個(ge) 時候,我非常深刻的意識到了這兩(liang) 個(ge) 國家本質的差異。

再比如說,我在美國的時候去教授辦公室,她的桌子上有小孩的照片,我說真可愛,她就會(hui) 跟我介紹她的大女兒(er) 現在是little mother,而我在英國教授的辦公室說瑞貝卡小甜甜的孩子可愛的時候,她非常羞澀的低下了頭,於(yu) 是聊天終結。

美國的文化讓我自信勇敢獨立,比如我從(cong) 來不會(hui) 在別人攻擊我的容貌的時候產(chan) 生一絲(si) 一毫的懷疑,因為(wei) 我自己從(cong) 不以容貌去判斷別人;比如我從(cong) 不認為(wei) 我可以依賴我的丈夫,因為(wei) 我覺得我作為(wei) 女人我有自己必須要實現的使命;比如我坐飛機的時候都會(hui) 幫忙同性抬行李箱,因為(wei) 我從(cong) 不覺得矜貴柔弱對於(yu) 女性是美德,我隻會(hui) 覺得她們(men) 那樣好無聊。

任何一個(ge) 文化都有其劣勢,美國文化有其非常精英主義(yi) 式的虛偽(wei) ,但是他們(men) 表麵上的那種禮讓,自由,尊重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周知,就跟中國的讓座一樣,雖然很多人不願意讓座,但是當一個(ge) 事情成為(wei) 一個(ge) 風氣,讓座這件事本身是值得提倡的。

英國文化讓我理性嚴(yan) 謹,我深深的記得我剛去英國的時候用part表示【分開】,教授說你的論文詞匯選擇帶有太多文學色彩,我們(men) 做學術是應該理性客觀不摻雜個(ge) 人情感,所以要用【divide】這樣的中性詞匯。

所以我在日後一直提醒我自己,要做個(ge) 盡量客觀的人,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為(wei) 基準,雖然骨子裏我是個(ge) 文青,但是我一直在竭力告訴自己要克製要冷靜,就跟亦舒在【圓舞】中曾經說:美麗(li) 的女人倘若不靠美色吃飯最為(wei) 美麗(li) 。這句話延伸出來便是,我有萬(wan) 般豐(feng) 富的感情,而我卻懂得克製和分寸。

並且奇怪的是,進入社會(hui) 後,我現在的審美開始改變,我開始特別欣賞那種不動聲色的女子,即哀而不傷(shang) ,樂(le) 而不淫,怨而不怒。我覺得那種動不動就要抒情,就要和你扯情懷的人不夠高級。反之,男人也如此。英國的文化大概就是這樣,它是有層次的,慢慢剝給你看的。

寫(xie) 到這裏,我可能要打臉了,要收回一開始的那句話,覺得英國的教育沒有美國好。我實際上覺得,英美教育都很好,更為(wei) 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是一片海綿,能夠吸收進去的是水,而不是垃圾。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牛津劍橋2023-2024申請季重要時間點有哪些?

下一篇

帝國理工哪些專業需要筆試?如何考察申請者能力?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