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存款證明怎麽開?

眾(zhong) 所周知,英美教育資源豐(feng) 富,名校雲(yun) 集,是眾(zhong) 多學生心目中的首選留學目的地,但與(yu) 此同時,其高等院校的申請規則、對申請人的資格要求也相對嚴(yan) 格。其中,存款證明是最“硬核”的一項書(shu) 麵材料。所以,留學途中哪些場景需要用到存款證明,以及存款證明開立需要注意哪些呢?

什麽(me) 是存款證明?

存款證明指銀行為(wei) 存款人出具證明,證明存款人在某個(ge) 時間點的存款餘(yu) 額或某個(ge) 時期的存款發生額,和證明存款人在銀行有在以後某個(ge) 時點前不可動用的存款餘(yu) 額。

存款證明的作用

學校申請階段

在提交美國留學申請時,部分美國高校要求國際生提供存款證明,以證明該留學家庭有能力負擔孩子出國留學的一切費用。  

申請I-20表格時

I-20表格是學校為(wei) 國際生頒發的在美國期間能夠證明身份、合法居住的唯一憑證,是每一位即將赴美留學的學生必須獲得的通行證。應政府要求,表格上會(hui) 載明留學生即將就讀的院校、專(zhuan) 業(ye) 、準予合法在美國居留的期限,以及相應的財力證明。   一些學校在下發I-20表格之前,需要留學生提供相應的存款證明。所以在申請I-20表格時,請仔細查看院方要求,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申請簽證時

在美國簽證申請時,存款證明是一項重要的書(shu) 麵證明材料,不僅(jin) 需要存入足夠的金額,也需要滿足至少6個(ge) 月以上的存款曆史。

哪些學生需要準備存款證明?

自費去美國留學的同學,都需要開具存款證明。  拿到博士全獎錄取的同學,也就是生活費和學費都由學校提供的,就不需要準備這份文件了。

去哪裏開存款證明?

建議去規模比較大的銀行辦理,例如: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等。每家銀行都會(hui) 提供規範的中英文模板。

是否需要提前存好錢?

美國留學簽證不要求存期。所以,基本上,每年3-4月份,決(jue) 定了自己最後去哪所學校後,就可以把錢存到相應銀行裏了。這樣,4-6月,大家預約簽證的時候,就隨時可以去銀行開存款證明了。

關(guan) 於(yu) 存款賬戶

父母或者學生名下都可以。存在父母名下的存款證明,可以再補充上一份手寫(xie) 簽字的資助聲明。沒有嚴(yan) 格時間限定,建議最好6個(ge) 月的存期以上

留學美國存款證明的金額

1.本科(50-100萬(wan) 人民幣),美國本科3類大學,社區(每年10萬(wan) 人民幣內(nei) );文理大學(每年25-30萬(wan) 人民幣);綜合性大學(15-30萬(wan) 人民幣)。

2. 研究生(35-50萬(wan) 人民幣),學期1年-2年不等,不同專(zhuan) 業(ye) 收費不同,最低15萬(wan) 人民幣,大部分學校20萬(wan) 人民幣。

存款證明不夠I-20上的學費的話,可以用一些其他的資金證明來輔助。

1)活期存折:可以到銀行去打出存取款記錄;

2)存單:直接拿定期存單原件作為(wei) 輔助的資金證明;

3)基金、國債(zhai) 、股票:去交易所開對賬單並蓋章;

4)父母收入證明:讓父母各自去單位開中英文的收入證明並蓋章;

5)房產(chan) 證、汽車證(如果有的話);

6)營業(ye) 執照:家裏如果開公司的可以提供公司的營業(ye) 執照;

7)資助信:讓提供你大部分資金的資助人寫(xie) 一封資助信。

此外,如果存款是之前從(cong) 其他賬戶轉過來的,現在的存款時間太短,那麽(me) 可以去網上或銀行櫃麵把轉賬記錄打印下來以證明這筆資金的流動去向。如果學費由非父母的親(qin) 屬資助的,可以提供該親(qin) 屬的資助信,並做親(qin) 屬公證。

建議

一般來講,因為(wei) 出具了資金證明,這部分錢就不可以動用,所以建議去美國留學的學生,分兩(liang) 筆資金來凍結:

第一筆是準備申請學校的時候存入這時候隻要資金足夠支付你在美國學校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就可以了。你申請五所學校,那就開具至少五份證明(建議多開幾份),依照要求隨同資料寄到學校。數額隻要最高的那所學校來存就可以了。

第二筆是去簽證的之前存入這時候,你已經知道自己的學校收費多少了(依照I-20)表上麵,乘以自己所學習(xi) 的年數,就是你要存的數目了。這個(ge) 證明隻需要開具一份。如果年數少,就可以少存點。需要的話隻給簽證官看一下就可以了。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Level會計Error調整分錄怎麽寫?

下一篇

UCAS公布十年錄取數據:申請人數翻番!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