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是一所位於(yu) 紐約的美國常春藤名校,深受大家的喜愛。那麽(me) 在這所學校就讀的真實感受到底如何呢?機構邀請到了正在哥大就讀的V同學來進行分享,她將與(yu) 我們(men) 分享她在哥大的學習(xi) 與(yu) 生活經曆。讓我們(men) 一起跟隨V同學的腳步,走進哥大的校園吧!
01、在哥大就讀是一種什麽(me) 樣的體(ti) 驗?
V同學:
我想用“全麵成長”來概括我在哥大這三年的經曆,比起在學業(ye) 上學到的知識以外,我覺得更多的是在生活及人際關(guan) 係上獲得成長。
在上大學之前,我自己有一些興(xing) 趣愛好,但並沒有太多的深入,就想著先認認真真把書(shu) 讀好。我的性格是既然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好,不能半途而廢,可能這也是我高中GPA比較好的原因吧。在我剛入學的時候,我需要自己處理學習(xi) 以外的各種事情,這讓我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甚至一度有想轉學的衝(chong) 動。如今,我已經大四了,也慢慢學會(hui) 了自我調整、適應和成長,現在的我不僅(jin) 不後悔來哥大讀書(shu) ,甚至還有點喜歡上哥大了。
哥大是一所充滿活力的大學,位於(yu) 紐約文化中心,生活上很便利。在紐約,可以找到各種小眾(zhong) 電影,甚至是修複後的老電影,也可以經常看到新潮的藝術形式。在這裏或許你會(hui) 感受到大家的生活節奏與(yu) 學習(xi) 節奏都非常快,你會(hui) 發現大家都很忙碌,學習(xi) 、活動、社交,每個(ge) 人都奔波在下一個(ge) 目的地的路途上。比如忙著去圖書(shu) 館趕論文,忙著去參加各種party。
入學前,我以為(wei) 大學是遠離喧囂愜意的校園氛圍。沒想到剛入學時,就看到身邊的同學們(men) 忙著“趕場”,與(yu) 他們(men) 相比,我就像慢了半拍,跟不上別人的節奏,在那個(ge) 階段我都要有點自閉了。
02、如何從(cong) 迷茫到逐漸適應?
V同學:
Wenwen給了我很多情緒上的支持。我是在高一時認識她的,當時我把申請大學當作一個(ge) 升學任務來完成。通常,Wenwen會(hui) 與(yu) 我討論是否對某個(ge) 領域感興(xing) 趣,我覺得有趣的,就會(hui) 去嚐試,並沒有過多考慮如何將其實現或結合到申請中。當我幸運地被哥大錄取後,進入大學階段,我發現大學的學習(xi) 生活與(yu) 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起初,我特別不適應哥大的整體(ti) 風格,甚至有想要轉學到文理學院的想法。於(yu) 是,我又找到了Wenwen,向她傾(qing) 訴和溝通我當時迷茫的情況,並谘詢了關(guan) 於(yu) 轉學的可能性。
當Wenwen知道我有轉學的想法時,她感到非常驚訝。她和我分享了她剛到美國時的趣事和尷尬經曆。這讓我意識到,並不是隻有我會(hui) 不適應新環境,而且她告訴我剛進入大學所產(chan) 生的情緒波動與(yu) 不適應是很正常的。從(cong) 那之後,我經常與(yu) Wenwen聊天,慢慢地也緩解了我的一些焦慮與(yu) 迷茫。直到現在,每當我遇到困惑時,我還是會(hui) 找Wenwen聊聊天。
比如我最近對非政府組織(NGO)這個(ge) 方向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我和她聊了很多關(guan) 於(yu) 這方麵的就業(ye) 和發展問題,她總是會(hui) 和我分享她的見解以及經曆和感受,並推薦給我相關(guan) 的資源以及可以嚐試的實習(xi) 機會(hui) 。她不僅(jin) 給予我情感上的支持,還在實踐和未來就業(ye) 方向上給我很多建議。這讓我覺得很有安全感。
機構顧問:
進入大學,尤其是頂尖的常春藤名校,學生們(men) 或多或少都會(hui) 遇到一些不適應的情況。每位能夠進入這些頂尖大學的學生在高中時期都是相當優(you) 秀和有競爭(zheng) 力的。然而,進入大學後,他們(men) 會(hui) 發現每個(ge) 人都表現得“平均”,這可能會(hui) 讓他們(men) 感到迷茫。我自己在第一學期進入美國大學時也有類似的感受。因此,當V同學告訴我她想轉學時,我的第一個(ge) 反應就是她是否不太適應哥倫(lun) 比亞(ya) 的文化或學習(xi) 節奏。我與(yu) 她分享了自己剛到美國時是如何進行狀態調整的,以及如何去與(yu) 教授溝通自己真實想法的經曆。
實際上,很多時候美國大學的教授都是非常友好的。但作為(wei) 學生,我們(men) 可能會(hui) 覺得他們(men) 是大牛,不敢邁出第一步去提出自己的問題或需求。日積月累,我們(men) 可能會(hui) 感受到壓力,並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應對所有的課內(nei) 和課外活動。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但我們(men) 需要合理地思考這些情緒。也許不是因為(wei) 我們(men) 不適合或能力不足,而是我們(men) 沒有嚐試過用某些方法去解決(jue) 問題或掌握某些技巧去應對問題。因此,我鼓勵V同學逐步與(yu) 老師溝通、與(yu) 同學交流。堅持一段時間後,她也慢慢地找到了自己擅長且感興(xing) 趣的方向。令人高興(xing) 的是,她即將畢業(ye) ,並且已經確定了自己想要努力和嚐試的方向!
03、選擇哥大就讀的原因?
V同學:
主要是因為(wei) 兩(liang) 個(ge) 方麵:安全和名氣。其實這所學校最初是我父母強烈建議我選擇的,他們(men) 比較希望我去大城市,有更多體(ti) 驗的機會(hui) 。聽他們(men) 多次提及後,我也去看了一些關(guan) 於(yu) 哥倫(lun) 比亞(ya) 這所學校的文章和信息,當時在ED的時候,覺得自己可能離這所學校還有點距離,但還是鼓起勇氣嚐試了一下,沒想到就拿到了offer,於(yu) 是就順其自然地來到了這所大學讀書(shu) 。
04、你是如何看哥大的核心課程的?
V同學:
核心課程大一和大二必須要上。哥大的核心課程每年開設50-70個(ge) 班,每個(ge) 班基本都是10-12人,以便容納每屆所有學生。
在大一時,我們(men) 學習(xi) 人文文學,從(cong) 西方文學的起源一直學到當代文學。大二時,我們(men) 會(hui) 學習(xi) 現代人文學科,主要是哲學。起初,我有些抵觸,覺得為(wei) 什麽(me) 要學這些核心課程,比較枯燥且將來可能還用不到。但是大一修完後,我開始理解學習(xi) 核心課程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無論你是數學專(zhuan) 業(ye) 還是哲學專(zhuan) 業(ye) ,這些課程都能幫助我們(men) 建立對世界的認知和思考能力,同時我們(men) 還可以認識來自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同學,大家對於(yu) 同一個(ge) 問題會(hui) 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可以產(chan) 生很好的思維碰撞。我想,這也是促進課堂“多樣性”的方式之一吧。
機構顧問:
美國大學有兩(liang) 種類型的必修課程,一種是核心課程 (Core Curriculum),一種是開放式課程 (Open Curriculum)。通俗來說,它們(men) 就是大學的“必修課”,雖然每所大學的核心課程要求不同,但大部分可以歸納為(wei) 寫(xie) 作、藝術、社會(hui) 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幾大類。而提供開放式課程的大學則對學生的課程選擇要求更為(wei) 寬泛,學生可以自己設計本科的課程安排。
因此,當顧問帶著學生在做學校研究時,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結合到學生的文書(shu) 中去,更重要的是能夠更好地了解這所大學的風格。實際上,在大學的“課程規則”中,我們(men) 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學校對本科生的學術要求和期望,進一步判斷這所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無論是從(cong) 風格還是文化層麵。例如,V同學就讀的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非常出名的是其核心課程,它對學生的人文探索和思考要求較高。
以下是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其中一道文書(shu) 題目的例子:
List a selection of texts, resources and outlet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you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utside of academic cours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books, journals, websites, podcasts, essays, plays, presentations, videos, museums and other content that you enjoy.
請申請者分享自己在課外閱讀過的相關(guan) 文章、書(shu) 籍、網站、播客、演講、視頻、博物館等資源。
從(cong) 中我們(men) 可以看出,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知識和閱讀量,而這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學生在自己專(zhuan) 業(ye) 領域的涉獵,更多的是對不同學科和觀點的了解與(yu) 思考。如果你的夢想是進入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那麽(me) 你可能需要成為(wei) 一位這樣的學生,或者從(cong) 早期階段開始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以及對不同人和話題的了解。
當然,除了了解學校風格以外,還有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考慮:如果學生在某個(ge) 科目上相對較弱(尤其是文科方麵),那麽(me) 他需要問問自己是否願意接受對人文課程要求較高的學校的挑戰,還是希望本科課程更集中在專(zhuan) 業(ye) 探索上,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選擇自己希望學習(xi) 的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課程。
05、哥大學習(xi) 壓力大嗎?
V同學:
在哥大,課程選擇非常豐(feng) 富多樣,幾乎沒有什麽(me) 學生的選課是完全相同的。無論我們(men) 選擇什麽(me) 樣的課程,想要取得好成績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然而,我覺得在哥大讀書(shu) 並沒有那麽(me) 大的壓力。實際上,你所期望的課程體(ti) 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自己的選擇和提前做好準備。
比如我覺得哥大日語老師教得特別好。我們(men) 的日語課程教材是由這位老師編寫(xie) 的,教材編排得非常好。每個(ge) 講座都有一個(ge) 主題,比如其中一個(ge) 講座是關(guan) 於(yu) 日本各種節日的,這不僅(jin) 讓我們(men) 能夠有趣地學習(xi) ,還能了解日本的文化。另一個(ge) 講座則是關(guan) 於(yu) 日本人如何使用敬語的。
實際上,學好日語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每天都有作業(ye) 。但我覺得這些作業(ye) 非常有意思,並不覺得做作業(ye) 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wei) 我覺得自己在做的很多嚐試都是為(wei) 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什麽(me) ,以及想清楚自己在做這些嚐試的時候是為(wei) 了興(xing) 趣愛好而去做還是為(wei) 了未來的工作和應用而去做。
06、哥大的生活怎麽(me) 樣?
V同學:
哥大的校園環境非常好。我選擇住在學校宿舍,因為(wei) 哥大的宿舍是通過抽簽決(jue) 定的。宿舍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想要住得好,除了租房外,還要看自己的運氣。今年我住的宿舍非常不錯,有獨立的臥室、廚房和冰箱等設施,還有客廳供宿友們(men) 聚在一起聊天。據我所知,大部分同學選擇住在宿舍,因為(wei) 城市的租房價(jia) 格相對較高。比如一個(ge) 月的租金高達5000美元,高得有點離譜了。因此,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住宿方式。
哥大坐落於(yu) 紐約這所大城市,出行非常方便。學校附近就有地鐵,而且打車也不難。不過,哥大附近的餐飲資源一般。如果坐地鐵去曼哈頓的話,那裏會(hui) 有很多好吃又不貴的餐廳,甚至還有麻辣燙。但是我個(ge) 人非常喜歡哥大的食堂。
07、想給學弟學妹們(men) 什麽(me) 建議?
V同學: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氛圍真的很重要。如果學校的氛圍與(yu) 你格格不入,你則需要花時間去適應和調整。在適應的過程中,你可能不會(hui) 帶著好心情去上課,學習(xi) 的投入度和情緒價(jia) 值都會(hui) 受到影響。因此,我強烈建議大家在申請一所學校之前,尤其是像ED這樣具有綁定性的決(jue) 策,一定要提前做好很多功課。
確認你是否喜歡這所學校的方方麵麵,或者是否能夠調整和適應這所學校的要求。這樣的話,你進入大學的適應階段會(hui) 相對較短,也能夠更好地享受大學生活。
最後也祝願今年申請的學弟學妹們(men) 收獲心儀(yi) 的offer,加油!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