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大學畢業(ye) 選擇留學,你的大學四年就基本在做這麽(me) 幾件事兒(er) :
- 打開眼界
- 探索
- 做決定
難道不是刷GPA、學英語、考考考麽(me) ?——不是的。最近大家都在說“大學高中化”,你的確會(hui) 在大學四年裏參加無數的考試和選拔。但出國留學中考試隻是輔助,關(guan) 鍵還是你的選擇。比如,你未來是要走學術、讀博士,還是想要就業(ye) 讀碩士?你要繼續讀你的本專(zhuan) 業(ye) 、還是要換個(ge) 賽道?研究生求職前景和個(ge) 人愛好,選哪個(ge) ?能兼顧麽(me) ?等等。
這些選擇,如果你沒有主動掌控的意識,最後就是你的GPA幫你選的,比如專(zhuan) 業(ye) 分流和保研。這篇文章要談的就是如何以留學為(wei) 契機,主動地過好大學四年,獲得理想的留學申請結果,同時完成大學階段的使命,成為(wei) 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的人。
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四年
有沒有一上大學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麽(me) 的人?有!但這樣的情況,太少了。絕大部分人在十八九歲對自己的方向和興(xing) 趣不這麽(me) 明確。但我們(men) 仍然可以規劃自己的大學,並尋找自己感興(xing) 趣的領域。合理的做法可以是:大一大二學好基礎課,也可以多去了解周邊的學科,交叉學科,喜歡的非專(zhuan) 業(ye) 學科,可以去接觸接觸甚至選修或者修雙學位,拓寬眼界。這個(ge) 階段是很需要你發揮主動性的,因為(wei) 大一不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課,很多專(zhuan) 業(ye) 在大三才會(hui) 開始上專(zhuan) 業(ye) 課,想要了解這些是需要自己想辦法的。
在大二、大三的時候再看我在這個(ge) 專(zhuan) 業(ye) 上對哪個(ge) 更具體(ti) 的小學科分類有興(xing) 趣,比如物理裏麵的凝聚態,再具體(ti) 到拓撲絕緣體(ti) 方向。然後再找導師做相應的科研,進組之前也盡量多和導師、和師兄師姐談,了解好再進。如果你考慮研究生不繼續讀本專(zhuan) 業(ye) ,大二,大三也是可以開始去尋找新的方向的好時機,搜集信息,甚至通過科研體(ti) 驗你的新方向。這是你的探索期。你可能會(hui) 發現某些方向不適合,放棄一些選項都是特別正常,甚至是很有價(jia) 值的。
在這個(ge) 階段你也要適應不確定性的存在。然後在大三、大四能比較專(zhuan) 注地積累和進一步研究問題了。在大四上學期開始留學申請的時候,就會(hui) 既有明確的興(xing) 趣,又有基礎、又有幾段比較solid的研究經曆(甚至還有一點小成果)。對於(yu) 沒有選擇學術道路,準備讀就業(ye) 型碩士的同學也是一樣。就業(ye) 、商業(ye) 本質是靈活的,專(zhuan) 業(ye) 之間沒有那麽(me) 強的壁壘鴻溝。
因此更重要的是首先獲得一個(ge) 直觀的認識,說白了,就是自己要有點“感覺”,無論通過社團,商業(ye) 比賽,實習(xi) 都可以。可以從(cong) 大二開始對社會(hui) 、對工作,對商業(ye) 有所接觸。通過實際的體(ti) 驗,你會(hui) 判斷自己適不適合”上班“,以及逐步找到自己要做的職業(ye) 方向,比如市場,還是金融。最重頭的實習(xi) 是大三暑假,需要提前準備。
之後再確定申請方向是完全來得及的,而且商科申請,同時申請兩(liang) 到三個(ge) 方向也很常見。
我們(men) 可以把大學四年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大的階段:【探索階段】:大一、大二【申請階段】:大三,大四下學期
探索階段:大一
主題:探索+尋找,多獲取信息,不用勉強自己確定下來一個(ge) 唯一的方向。出國相關(guan) :
(一)出國交換項目
大二以後有很多出國交換的機會(hui) ,如果你想選擇出國交換,大一你需要:
- 保持比較高的GPA
- 找到一個老師願意給你出推薦信
當然是否選擇交換你也需要權衡,一般長度1個(ge) 學期。交換的好處是:
- 開眼界,尤其是多元價值觀vs單一價值觀的衝擊,你回國以後會幫助你更好地適應本校獨特的文化,更從容的做自己的主人;
- GPA更容易刷高,交換的學分往往比本校的學分好拿;
- 提前證明你在語言上可以勝任未來海外的學習生活;
- 好吃好玩兒。
也有代價(jia) :
- 大二半年你可能失去一些在學生社團的leadership機會;
- 交換的課質量不一定有本校的高,可以交換的學校也不都是頂級名校;
- 有些專業課你作為交換生可能搶不到,還有些交換項目不算學分,你需要補上,可能會影響你的保研。
除了學校主持的正式交換,還有暑校和很多短期的項目,還有更短的某論壇(2-4周),青年領導力項目等,但都價(jia) 格不菲,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二)社團
申請商科的同學,無論你最後選的是哪個(ge) 具體(ti) 的方向(市場,或者金融),領導力都是商學院非常看重的。而社團一方麵是鍛煉領導力的主要方式,選擇你熱愛的社團,投入的做,常常學到的比上課還要多;另一方麵某些熱門行業(ye) ,不是要到大三才開始找實習(xi) ,而是從(cong) 大一就可以開始接觸了。比如要進快消、谘詢、投行,這三個(ge) 行業(ye) ,競爭(zheng) 激烈又高冷,但他們(men) 有相應的社團,提前吸收一些高素質的candidates參加,比如“投資與(yu) 谘詢協會(hui) ”、“寶潔俱樂(le) 部” 等等。
探索階段:大二
主題:多實踐 + 細致深入。出國相關(guan) :
(一)語言考試
語言考試其實可以大三再集中去考,大二可以做一些了解。以及可以提前考托福,因為(wei) :有些交換項目,暑期項目是要托福的(也有些項目可以用四、六級成績)。不過托福有效期2年,申請時如果過期還需要重新考。語言考試考試要考多少分?(標注紅色的是“常規分”,即考到這個(ge) 成績就滿足了大部分學校的錄取要求;綠色為(wei) 高分;藍色是實在不行也能試一試的低分。)
GRE、GMAT這種難度較高的考試,可以利用大二下的暑假來搞定,因為(wei) 有效期5年,這樣可以減輕大三的壓力(可穿越到大三部分看看那時候要做完哪些事兒(er) )。這兩(liang) 個(ge) 考試的效力是等同的。
一般商科項目要求GMAT,也接受GRE,非商科項目的碩、博都隻接受GRE。大部分美國研究生院都需要GRE/GMAT成績(有少量不需要的項目)英國G5的大部分項目需要GMAT/GRE成績,尤其是牛劍;其他G5,LBS學校的熱門項目推薦提供GMAT/GRE成績。目前港、新的熱門項目需要GRE/GMAT(比如金融)其他大部分項目不要。
(二)早期套磁/實習(xi)
如文章開頭所說,不必拘泥於(yu) 具體(ti) 時間點,隨時都可以做。這中間改變主意,試了但錯了,都沒有關(guan) 係。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你要申請的學校最關(guan) 心的不是你在大學裏學了多少英語,你考了多少門考試,甚至不是你做了多少次實驗、實習(xi) ……而是你畢業(ye) ,走出大學以後,能不能發展好?也就是說你未來要做什麽(me) ?這個(ge) 答案,是隻有你自己能得出,而且很難靠YY,絕大部分人都要去試一試才知道的。
至於(yu) 最後這個(ge) 結論是一次性敲定的,還是試了多次才出來的,都一樣啊。而且試過錯的同學,還擁有了一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做決(jue) 定。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職業(ye) 發展,做決(jue) 定的能力都至關(guan) 重要。
做放棄或前進的決(jue) 定,意味著勇氣,意味著你的規劃和執行能力升級了,你的抗風險意識增加了,你不再是乖寶寶、好學生,而是一個(ge) 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成年人了。你在18、19歲的時候開始承擔大部分人25、26歲時的責任與(yu) 風險,不是一件好事麽(me) ?
從(cong) 大三開始,出國申請進入了實質性的準備階段。
申請季是橫跨大三下和大四上的。大三上是為(wei) 申請直接積累實力的時間,主要體(ti) 現為(wei) :找實習(xi) /科研和開始做實習(xi) 和科研。以及還有一些同學在大一、大二的探索之後,發現自己要轉方向,轉專(zhuan) 業(ye) ,大三仍來得及重新尋找和在新的方向上積累。
申請階段:大三上學期
出國相關(guan) :(一)完成語言考試
(二)找科研
這裏特別介紹一下海外科研。你是可以去海外的實驗室做科研的。有兩(liang) 種途徑:
1)官網項目:直接去學校的網站上申請參加科研項目,比如哈佛的應用心理學就有供海外學生申請的機會(hui) 。
2)自聯暑研:通過套磁,詢問海外的教授有沒有工作機會(hui) 。打聽師兄師姐,混各種學術研討會(hui) 、論壇,平時多看paper直接cold call寫(xie) 信,都是可以找到教授的。自聯暑研要在當年寒假1-2月份完成,否則簽證等準備工作就會(hui) 來不及。
科研,暑期時間最少6-8周,海外科研同樣,因為(wei) 一般也都是暑期,也有在交換的時候做科研,可以長達半年。國內(nei) 科研可以做一個(ge) 學期。
(三)找實習(xi)
實習(xi) 務必要提前準備。兩(liang) 種實習(xi) 對申請很有幫助:Big name實習(xi) ,和不水的實習(xi) 。Big name實習(xi) 一般指的是在這幾家公司的實習(xi) ,作用是對你的基本素質的肯定。
- 谘詢類:McKinsey、Bain、BCG,俗稱“MBB”;
- 投行類:Goldman Sachs、UBS、Morgan Stanley等,俗稱“BB(Bulge Bracket)”或者“九大投行”;
- 國內券商:中金、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俗稱“三中一華”;
- 大廠:騰訊、阿裏、字節跳動等頭部大廠;
- 快消類:寶潔、瑪氏等。
做實習(xi) 雖然要到大三暑假,但找實習(xi) 是一項不小的工程,要製作簡曆,要填網申,麵試都是比較複雜的過程(有的過程跟選秀差不多)。需要你在大三上完成準備,因為(wei) 事情的截止日期一般在12月到來年的2月。以及有一些商業(ye) 大賽,比如“貝恩杯”也是十分給力的加分項。實習(xi) 大部分在暑期1-2個(ge) 月。但除了Big name實習(xi) ,你能做一份不水的實習(xi) ,也非常好。
不水的意思是,你在裏麵承擔了部分甚至全部正式員工的職責。很多水實習(xi) 就是去外資銀行,參觀了幾個(ge) 部門,拿到一個(ge) 實習(xi) 證書(shu) 而已,雖然有Big name但是在申請的時候可能無話可講。
有些同學在創業(ye) 公司實習(xi) ,做的工作已經相當於(yu) 一個(ge) 全職的市場經曆了,ta在申請的時候可以談的成就和洞見不比申請MBA的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差,不管簡曆上有沒有big name,ta都是有實力的。
有人沒有實習(xi) ,但是把NGO做得特別好,留下來支撐自己心愛的社團,其實都可以,因為(wei) 這些經曆都顯示出了未來工作中最寶貴的領導力和擔當專(zhuan) 業(ye) 性反而在商科中不是那麽(me) 重要。
申請階段:大三下+ 大四上學期
這兩(liang) 個(ge) 學期被放在一起是因為(wei) 大部分的申請季跨度為(wei) 一年,從(cong) 大三下開始到第二年的3-5月份(大四下學期的一半)。申請要交給學校哪些材料?(這部分每一項都可以寫(xie) 一本書(shu) 了,所以這裏先給同學們(men) 一些直觀的概念吧)
(一)簡曆
用1-2頁紙,在特定的格式下,寫(xie) 出自己在大學期間的成就。是長這個(ge) 樣子的:
(二)文書(shu)
文理工科需要提交一篇文章:Personal Statement,也有叫Statement of Objective、State of Purpose、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等,篇幅500至1500 words不等。商科的同學則要寫(xie) Essay,回答一些問題比如:What are your long term and short term goal?基本內(nei) 容就是:談自己未來的目標,自己的優(you) 勢。文書(shu) 準備時間最少需要2個(ge) 月。
(三)推薦信
一般需要2封,職業(ye) 類的同學有實習(xi) 的話最好由實習(xi) 公司的直接領導來寫(xie) ,學術類的則是最好由帶你做科研的教授來寫(xie) 。
(四)成績單
涵蓋大一到大三的成績,大四上可以去開,推薦開5-6份。英國學校通常需要大學四年的成績單。
(五)網申
現在的申請全部是網上進行,你需要在學校的申請頁麵回答填寫(xie) 一些係列信息和回答一些小問題。網申是長這個(ge) 樣子滴:
以上這些申請材料組合在一起,通過事實(簡曆,網申)+ 自己陳述(文書(shu) 、麵試)+ 第三方印證(推薦信)告訴了招生官:我是怎樣的人,我擅長什麽(me) ,我要做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
(六)麵試
麵試有兩(liang) 種類型:
- KIRA麵試:一種線上由係統出題,麵試者限時錄音上傳的麵試,很多學校和項目共用KIRA係統。
- 招生官/校友/導師麵試:大部分是一對一,根據麵試者個人的情況做的問答(線上或線下),時間30-60分鍾不等。
(七)套磁
博士申請會(hui) 需要提前接觸和了解,博士導師招收博士生的情況和匹配度。博士項目的錄取一般有兩(liang) 種機製:錄取委員會(hui) 製度和導師製。無論是哪一種錄取,在提交申請材料之前了解你目標的實驗室和導師,對博士生的期待,是否有招收博士生的經費和名額都是至關(guan) 重要的。
套磁一般要最晚要在大三暑假開始,在大四申請季開始前,你需要對目標教授的博士生招收情況做到心裏基本有數。不要看申請材料繁複,過程曲折,其實都是在告訴對方你大學幾年探索的結論和經曆了怎樣的有意義(yi) 的過程。
(八)申請截止時間
每個(ge) 項目的申請截止日期和輪次都不同,規則比較複雜。此刻你需要知道的是,絕大部分的碩博項目,提交時間在大四上學期的9月到來年的3月份。申請截止時間跟不同的錄取輪次有關(guan) ,常見的有四種方式。
(1)一輪製錄取隻有一個(ge) 截止時間, 錯過無補。比如MIT的金融碩士項目,隻有一個(ge) 截止日期。
(2)多輪製錄取項目提供3到4個(ge) 錄取時間段,如果第一輪你覺得沒有準備好,可以在第2-4輪提交。美國的大部分商科項目都是這種錄取機製,比如CMU的BA項目一共有4輪:
(3)提前批錄取一些學校為(wei) 了提前搶優(you) 質生源,就會(hui) 比其他學校提早3個(ge) 月左右開放申請,並提早出結果。一般提早錄取也會(hui) 有一定的鎖定機製,比如繳納比較高的留位費。新加坡和香港的名校常常有這種機製。
(4)滾動製錄取在一定期限之內(nei) ,滾動審閱每個(ge) 申請人的材料,隨時發錄取。很多英國項目采用這樣的錄取機製。
(九)麵試時間
博士一般都是1-2月麵,也有12月會(hui) 提前麵的,出結果一般是2-3月;商科麵試時間一般從(cong) 10月到來年2月。
(十)出結果
商科一般在遞交後的2個(ge) 月左右出結果;文理工科一般在2-4月出結果。可能還有一些同學不幸沒有拿到錄取,也沒有被拒,而是被放到了候選名單上,那麽(me) 1-4月就是跟學校、教授爭(zheng) 取機會(hui) 的時間,以及拿到錄取後爭(zheng) 取獎學金的時間了(沒錯,獎學金也是可以自己爭(zheng) 取的)。
以上就是整個(ge) 的申請過程了。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